陈氏影业
陈氏影业(英语:Tan's Film)是一家位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电影制作公司,由陈坤耀、陈坤显兄弟在1929年9月1日创办,并于同年制作第一部电影《达西玛姨娘》,自此共计制作了15部电影,目标观众以土著为主。这家公司在1942年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之后解散,陈氏兄弟直至1948年才能够重返电影事业。
陈氏影业 | |
---|---|
Tan's Film Company | |
其他名称 | Tan's Film Coy. |
公司类型 | 私营 |
公司结局 | 解散 |
后继机构 | 陈氏与王氏兄弟电影公司 |
成立 | 1929年9月1日 |
结束 | 1942年 |
代表人物 |
|
总部 | 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 |
业务范围 | 荷属东印度 |
产业 | 电影 |
产品 | 电影 |
历史
第一次运作
陈氏影业由陈坤耀(Tan Khoen Yauw)、陈坤显(Tan Khoen Hian)兄弟创办,在1929年9月1日成立[1][2]。在1929年,东印度群岛新开设了3家制片厂,陈氏影业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包括南兴电影公司(Nansing Film Corporation)和另一家华资制片厂[3][4]。陈氏影业在范登博世防线(Defensielijn v.d. Bosch,今朋古勿刹大道)兴建了一座大型制片厂[5],这家厂房设有服装部、拍摄部、制景部等多个部门[6]。
陈氏兄弟在巴达维亚桂当(今属雅加达中区老巴刹镇)成长,自小就跟土著有密切的交往,他们制作的电影也把出身低下阶层的人士(当中大多数是土著)定为目标受众[1][5]。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把马来语话剧(tonil)改编成电影,这个做法是成功的[5]。陈氏影业并不是第一家为这群受众制作电影的制片厂,之前G·克鲁格尔斯旗下的克鲁格尔斯影业曾经在1927年发行电影《安斯·阿琪》,尝试吸引土著观众观看[7]。
陈氏影业在1929年11月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达西玛姨娘》是一部默片,改编自G·法兰西斯(G. Francis)在1896年发表,后来改编成话剧的小说《达西玛姨娘的故事》(Story of Njai Dasima)[8]。这部电影大收旺场,印尼电影历史学家米斯巴赫·尤萨·比兰甚至还说,电影院只要放映这部电影一次,就可以填补几天以来的亏损[9]。陈氏兄弟在1930年发行的片目包括两部改编自话剧的电影作品——动作片《隆达》和爱情片《阿甘的茉莉花》[10][11],《达西玛姨娘》的同名续集,以及《达西玛姨娘》的续作《南希报仇》[11][12]。以收入而言,《达西玛姨娘》系列的续作和《阿甘的茉莉花》都是成功的电影[4]。
由于制作成本上涨的关系,陈氏兄弟在1932年以有声电影的形式重拍《达西玛姨娘》之后,就关闭了制片厂[1]。有声版《达西玛姨娘》由巴赫迪亚·埃芬迪执导,由克鲁格尔斯拍摄。克鲁格尔斯耗尽资金后,陈氏兄弟还为他发行了一部题为《被迫结婚》的电影[5][13]。
第二次运作
陈坤显在1938年联同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电影导演约书亚·王、奥斯尼尔·王重建陈氏影业[2],陈坤显负责提供资金,王氏兄弟则负责制片厂的日常运作。陈氏影业恢复运作后发行的第一部电影《法蒂玛》在1938年上映,这部电影紧接着不久前由全荷属东印度影片公司(Algemeen Nederlandsch Indisch Filmsyndicaat, ANIF)推出,大受欢迎的电影《月光曲》上映,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很多,起用的编剧、配乐师和演员都是同一群人[14]。陈氏影业能够掏出比全荷属东印度影片公司多一倍的价钱,以每个月150盾的片酬聘请《月光曲》的女主角鲁姬亚参演《法蒂玛》,另外还把一笔50盾的款项发放给她的丈夫卡托罗[15]。《法蒂玛》耗资7,000盾制作,结果以20万盾的票房收入大获成功[14]。陈氏影业在1939年推出电影《黑乌鸦》,故事改编自《月光曲》的一部分情节,主角称为“黑乌鸦”,是一个类似于佐罗的人物[16][15]。他们又在一年后的4月推出另一部电影《西蒂·阿克巴丽》,故事内容同样受到《月光曲》的影响。虽然这两部电影追不上《法蒂玛》的成绩,不过还算成功[17]。
陈氏影业在1940年已经成为东印度群岛六大制片商之一,《法蒂玛》的成功也成为鼓励商人在东印度群岛开设制片厂的因素之一,这股浪潮直至1941年才告一段落[18]。由于来自同行(特别是爪哇工业电影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陈氏影业出品的票房成绩开始走下坡路。约书亚·王开始为东方影业工作[17],《法蒂玛》大获成功之后公司最重要的男演员拉登·莫赫达尔因为一次薪资纠纷而决定离巢[19],编剧沙伦也在1940年离开公司[20]。结果陈氏影业制作电影的速度大幅放缓,他们在一年内只能够推出两部电影[19]。
陈氏影业在1940年推出的两部作品《鲁姬哈蒂》和《七重天》以收入而言都是成功的作品,之后他们耗费钜资,搭建了一座庞大的宫殿场景,用以拍摄电影《飞马》和《阿拉丁与灯神》(Aladin dengan Lampu Wasiat,1941年制作)。《飞马》在1941年面世,同年陈氏影业发行的片目还有《深埋的宝藏》。1942年初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陈氏影业也随之关闭,直至日占时期结束后,陈氏兄弟和王氏兄弟才在1948年合作创办另一家名为“陈氏与王氏兄弟”(Tan & Wong Bros.)的电影公司[21]。独立战争结束后,《阿拉丁与灯神》也在1950年登上大银幕。[19][22]
片目
根据比兰在2009年的记载,陈氏影业两次运作期间发行的片目包括 [23]:
脚注
- ^ 1.0 1.1 1.2 Pemprov DKI Jakarta, Tan's Film.
- ^ 2.0 2.1 Biran 2009,第174页.
- ^ Biran 2009,第86页.
- ^ 4.0 4.1 Prayogo 2009,第12–13页.
- ^ 5.0 5.1 5.2 5.3 Biran 2009,第98页.
- ^ Biran 2009,第99页.
- ^ Biran 2009,第97页.
- ^ Biran 2009,第99-100页.
- ^ Biran 2009,第24页.
- ^ Biran 2009,第99–100页.
- ^ 11.0 11.1 Heider 1991,第15页.
- ^ Biran 2009,第105–106页.
- ^ Biran 2009,第111页.
- ^ 14.0 14.1 Biran 2009,第175页.
- ^ 15.0 15.1 Imanjaya 2006,第111页.
- ^ Biran 2009,第176页.
- ^ 17.0 17.1 Biran 2009,第212页.
- ^ Biran 2009,第205页.
- ^ 19.0 19.1 19.2 Biran 2009,第214页.
- ^ Biran 2009,第249页.
- ^ Biran 2009,第367页.
- ^ Biran 2009,第250页.
- ^ Biran 2009,第379–387页.
参考资料
-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2018-11-28]. ISBN 978-0-8248-13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 Imanjaya, Ekky. A to Z about Indonesian Film. Bandung: Mizan. 2006 [2018-11-28]. ISBN 978-979-752-36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4) (印度尼西亚语).
- Prayogo, Wisnu Agung. Sekilas Perkembangan Perfilman di Indonesia. Kebijakan Pemerintahan Orde Baru Terhadap Perfilman Indonesia Tahun 1966–1980 (学位论文).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2009 (印度尼西亚语).
- Tan's Film. Ensiklopedi Jakarta. Dinas Komunikasi, Informatika dan Kehumasan, Pemerintah Provinsi DKI Jakarta. [201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印度尼西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