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省

中華民國省份

西康省,简称,为中华民国的一省,国民政府所设置的13省之一。于民国28年(1939年)由川边特别区改制为省,为中华民国“华西三省”之一。西康省基本相当于藏文化中的康区,多数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东部则为彝族聚居地。在康藏边界纠纷后,其名义上主张的金沙江以西地区,实际由西藏甘丹颇章噶厦政府)所属的昌都总管管辖。此外,其主张范围内的部分地区还与英属印度阿萨姆省存在争端。

西康省
 中华民国的省
1939年—1950年

  西康省在中华民国法理主张中的位置
国家 中华民国
首府康定县
面积 
• 
451,521平方千米(174,333平方英里)
人口 
• 
1748458(1939年)
历史 
• 成立
1939年
• 废除
1950年
前身
继承
川边特别区
西康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昌都地区 (省级)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阿鲁纳恰尔邦

民国39年(1950年)3月西昌战役前,已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最后一个完整控制的大陆省份。同年10月,昌都战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占领包括昌都地区在内的全省,后分为西康省、省级昌都地区

省名由来

本区为藏文化中的康区。宣统三年(1911年),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在奏折中,首次提出建立西康省,因其地古代是康地,又在西部,西康省名由此而来[1]:339。1939年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设立的川边特别区改设为西康省(藏语ཤིས་ཁམས་ཞིང་ཆེན)。

地理

全境可分东西中三部分:

  • 西部为现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整体地势高耸,人烟稀少,地势皆在3,000米以上。西北部多在4,500米以上,但地表起伏较小,属高原地形,为藏北高原之一部分。
  • 中部为纵谷地形区,高大山脉皆呈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两山间之谷地则有大河奔流,有多条大河贯穿而过,包括怒江金沙江澜沧江等。
  • 东部为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地势较低平,是全省的精华区。

管辖范围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西康省地图(金沙江以西被西藏噶厦控制)

晚清开始称为川边。辖区主要为现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雅安市西藏东部昌都地区林芝地区等地。民国36年(1947年)全省面积估计为为45万1521平方公里,实际控制区域,东至雅安金鸡关与四川分界,西至德格、巴安以金沙江与西藏相接,北至石渠一带与青海相连,南至会理、盐边与云南相邻。金沙江以西,至泡河老-鹿马岭-屈罗穆达一线,为西藏控制。西邻西藏地方,北邻青海省,东邻四川省,东南邻云南省,西南与印度接壤,并有部分位于具有争议的藏南地区,这部分现由印度管辖的阿鲁纳恰尔邦实际控制。

人口

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2]

西康人口
调查年代 户数 人口 男性 女性 每户平均人口 性别比例
1936年 250,000 968,000 472,000 496,000 3.88 95.23
1947年 328,000 1,697,000 851,000 845,000 5.16 100.67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公布的民国36年(1947年)人口普查结果,西康省人口为165万1,132人。

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西康省的人数为1,497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0.05%[3]

历史沿革

川边在周代汉代西戎西羌之地。

两代皆属吐蕃(图伯特),明代乌斯藏朵甘思

清朝时期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和硕特部驻打箭炉(今康定)的营官杀死明正土司,清廷派四川提督进剿,攻占康定,雅砻江以东的土司降,画入四川范围,称为“炉边”地区。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后,清军进入西藏驱逐准噶尔部和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相继招降了康区各土司,整个康区纳入四川。

但由于行政区划尚未明确,达赖和云南都提出对理塘等地的要求。 雍正三年(1725年),川陕总督岳钟琪提出:“将距打箭炉甚远,难以遥制”的昌都、洛隆、桑昂曲(察隅)等地赏给达赖喇嘛管理;将中甸、德钦等地划归云南管辖;将、理塘等仍归四川辖属”。次年经清廷批准,四川提督周瑛主持会勘以宁静山(今芒康山)立界碑划分了川、滇、藏的康区。

清末(建省准备期)

1903年发生木龙年战争,英军进入拉萨,促使清政府重视对藏区的控制。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昌道赵尔丰四川总督锡良上“平康三策”:第一策是整顿治理西康与川滇腹地边境野番地区。“将腹地三边之倮夷,收入版图,设官治理,……三边既定,则越巂、甯远亦可次第设治,一道同风”。第二策是将西康改土归流,建为行省。“力主改康地为行省,改土归流,设置郡县,以丹达瑞典语Xar Kangla为界,扩充疆宇,以保西陲”。第三策是开发西康,联川、康、藏为一体,建西三省。“改造康地,广兴教化,开发实业,内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势达拉萨,藏卫尽入掌握,然后移川督于巴塘,而于四川、拉萨,各设巡抚,仿东三省之例,设置西三省总督,藉以杜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据称:“锡良嘉其议,据以入奏,廷旨报可。”这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经营西康的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改土归流,西康建省,卫川图藏御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川边地区发生“巴塘之乱”,巴塘土司丁林寺喇嘛聚众焚烧法国天主教堂,杀死两名法国传教士,并打死清政府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及其随员百余人。事发后,四川总督锡良、成都将军绰哈布奏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建昌道赵尔丰会同“剿办”。六月,马、赵率军击败巴塘、理塘土司军队,打死理塘土司桑披寺喇嘛,并将巴塘正、副土司正法,平定巴塘理塘。随后,马维骐回川,赵尔丰留任川边善后督办,处理巴塘、理塘改土归流事宜,并继续征战乡城等地。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锡良、绰哈布奏清“乘此改土归流,照宁夏青海之例,先置川滇边务大臣,驻扎巴塘练兵,以为西藏声援,整理地方为后盾。川、滇、边、藏声气相通,联为一致,一劳永逸,此西南之计也”。清政府任命赵尔丰督办川滇边务大臣,驻扎巴塘,统辖四川西部打箭炉厅(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及所属各土司和西藏康部。川滇边务大臣的设立,揭开了川边地区改土归流的新篇章。原拟将云南藏区一并纳入,后由于形势的发展未实现。在赵尔丰的锐意经营下,“川边”辖境甚至控制了原来一直属于几不管的地区,如三岩波密等地,直到今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太昭)。

宣统三年(1911年),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在奏折中,首次提出建立西康省:“查边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拟名曰西康省”,建省后可以“守康境,卫四川,援西藏,一举而三善备[4]。傅嵩炑设想中的西康省范围,“东自打箭炉地,西至丹达山顶(在边坝县)止,计三千余里;南抵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计四千余里”。同年,清廷拟分设西康省,升打箭炉为康定府,升巴安厅为巴安府,新设登科府、昌都府及得荣等11委员以及硕搬多理事。

自1911年保路运动暴发后,傅嵩炑的戍康部队调回四川参与镇压,西康防卫缺失。在英国的支援下西藏噶厦派兵入境,占据昌都、金沙江以东的德格、邓柯、白玉、石渠等地,清政府西康省被架空[1]:339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时期(川边特别区)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在22个省之外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几个特别区。

民国元年(1912年),政府设立了川边经略使,积极筹划西康建省。当时西藏局势动荡,民国3年(1914年)划康定以西(包括金沙江以西由拉萨噶厦政府实控的今昌都地区)为川边特别区,受四川省节制。

由于中国拒绝签署《西姆拉条约》,川藏之间并未划定边界。1914至1918年发生第一次康藏边界纠纷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藏军攻入康区西部,占领了康区甘孜新龙以西地区。经英国人台克曼调停,川藏双方以川藏通道上的瓦合山(怒山山脉的一段)为停战线。藏军占有洛隆、桑昂、察隅一线以西之地,将康区的邓科德格昌都类乌齐等13县划归西藏;川军驻守类乌齐、恩达、察雅、盐井一线。西康建省一事遂告停顿。[5]

西康建省

民国17年(1928年)8月29日,中央政治会议大致决定热河察哈尔绥远青海川边改省,9月17日,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改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西康特别区为省。民国18年(1929年)2月4日派吴醒汉为西康专使,处理川军入康及组织省政府事宜。[6]同年旅京康巴格桑泽仁刘家驹等呈文促请西康建省。[7]

1930年-1932年发生第三次康藏纠纷川军胜利,康藏双方于1932年9月在岗拖签定停战协定,以金沙江为界。[5]

1934年(民国23年)12月25日,行政院决议派刘文辉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民国24年)川边特别区改为西康行政督察区,7月22日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设立,实际上辖康定地区20个县以及宣称但已被西藏噶厦政府占据的13个县(金沙江以西),刘文辉就职委员长,并设立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科。民国25年(1936年)9月23日,西康建省委员会迁至康定县

在筹建之初,刘文辉提出要将四川省的雅安和西昌地区划入西康省的要求,但遭到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甘绩镛的回绝,同时当时的四川省省主席刘湘对此要求也不赞同。1938年(民国27年)1月20日刘湘病逝,其部下第四十四军军长王缵绪为了当上四川省主席极力拉拢刘文辉,许诺如果他当上省主席后同意划雅安和西昌给刘文辉[1]:343

时值全国各地全民、全军对日抗战的持续扩大,局势日渐危急,四川省政府和西康建设委员会向行政院呈文指出建立西康省的必要性。1938年(民国28年)3月14日,国民政府改组西康建省委员会,并于9月1日将原属四川的甯远(今西昌地区)、雅州(今雅安地区,除名山县外)两属14县2设治局正式划归西康建省委员会管辖。随即撤销西康建省委员会,改组成立省政府,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省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建置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8]。4月,刘文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汉口会面,蒋中正答应将西昌和雅安划给刘文辉、西康的财政会由四川和国民政府补助并提出拨款援建川康公路。11月22日,行政院议决西康准予建省,11月28日行政院致电刘文辉批准建立西康省[1]:344,12月13日通过西康省政府委员,以刘文辉任主席。

1939年(民国28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康定县刘文辉为省主席。秘书长为张为炯、民政厅厅长为段班级、财政厅厅长为李万华、教育厅厅长韩孟钧、建设厅厅长为叶秀峰、保安处处长为王靖宇。全省辖33个县和3个设治局,以康定县为省会,全省面积共351,521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五十万人[1]:345

康藏纠纷

西康曾与西藏噶厦发生边界纠纷,史称康藏纠纷辛亥革命后,驻西藏清军相继哗变。达赖遣藏兵攻陷般多、乍丫、察木多等地。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调四川都督尹昌衡任川边镇抚使兼西征军总司令,率兵西征。云南都督蔡锷也派滇军入西康声援。川军大破藏军于理塘、巴塘之间,收复察木多、乍丫各地。

民国7年(1918年),西藏军队克陷昌都城后,将部队分并南北两路进军,北路方面军很快占领金沙江西岸十三县,并且渡江攻占瞻对,包围甘孜。在英国仲裁下,于8月19日签定《中藏昌都停战条约》。

民国21年(1932年)2月27日,西康党务特派员格桑泽仁巴安将当地驻军缴械。3月5日,格桑泽仁巴安组织西康建省委员会及省防军。8月22日,西康事变解决,格桑泽仁离康赴成都。12月31日,内江会议刘文辉部退往西康。民国22年(1933年)8月17日,刘文辉于雅安发出通电,宣布驰赴西康,致力国防。

民国25年(1936年)11月,刘文辉率领章镇中等团前往康定,并派章团驻进甘孜防止藏军进一步入侵。见此状,藏军派代表士郎多吉到康定与刘文辉商定协议。刘文辉与藏军代表达成协定与藏军以金沙江为界,藏军前攻占的金沙江以东的德格等四县归还给西康。至此,刘文辉管理康南、康北十九个县和一个设治局[1]:342

民国32年(1943年)5月25日,西康省民政厅长冷融因禁烟问题在温江被刺。

民国35年(1946年)4月15日,西康天全荥经民众因反抗铲烟,与军队发生激战,双方伤亡惨重,保安司令张禄实被杀。12月3日,西康发生天全民变,军民冲突。12月14日,有西康代表请愿,要求撤换省政府主席刘文辉。12月16日,天全民变事态扩大,当地民众组织西康政治革新运动委员会。12月31日,西康程志武等人使用武力反刘文辉,攻破天全

民国36年(1947年)1月4日,反刘文辉的武装集团进逼雅安。1月7日,西康刘文辉部收复芦山。1月24日,西康宝兴荥经一带继续发生军民激战。1月31日,张群南京飞抵成都,处理四川政务及西康暴动事宜。3月1日,西康刘文辉军与程志武于雅安附近激战。4月1日,西康刘文辉部武装运鸦片天全,被地方武装截击。4月10日,西康参议会要求刘文辉实践自己的诺言,查铲烟苗,停收烟捐。4月11日,西康民变领袖朱世正等人投诚。5月1日,西康天全民变领袖朱世正李元亨投诚。

国共内战时期

民国37年(1948年)12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府宣布“除新疆省青海省西康省台湾省西藏地方外,全国其余地区实施戒严”。

民国38年2月14日,张群成都会见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刘部军队进抵成都附近。10月2日,藏军进集西康边境。10月31日,共军自青海玉树进入西康德格。12月9日,西康省主席、第24军军长刘文辉、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彭县发布投诚中共通电,是为彭县起义。12月12日,李昆岗由西昌飞成都,向胡宗南报告解决了在西昌的刘文辉所部第24军副军长兼第36师师长伍培英部的经过,胡宗南同意由贺国光兼任西康省主席,在西昌恢复西康省政府组织。12月24日,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张为炯,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李万华,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张坦如,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王孟周,委员兼秘书长陶世杰均应免本兼各职;西康省政府委员王靖宇、格聪呼图克图、杨秉离、唐英、李先春均应予免职;任命袁品文为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民财处处长,龙晴初为委员兼建教处处长;任命曹长璧、孙仿吉、绍虞、徐仲伟、苏华洲、张为瑛、羊清全、曹善祚、诸葛善继、张为瑄为西康省政府委员;任命王子先为西康省保安处长、赖秉权为田粮处处长[9]:2。12月25日,正式发表西昌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贺国光为西康省代主席。

民国39年(1950年)1月1日,胡宗南在西昌任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1月中旬,“中国共产党西康区委员会”在成都组建,着手进军攻击西康。2月1日,中共军队进驻雅安,2月7日,中共“西康军区”在雅安成立。3月12日,中共军队发动西昌战役,3月21日,共军包围西昌县,3月26日晚,胡宗南与他的同僚与部属贺国光(西康省政府主席)、赵龙文(秘书长)等10人登机紧急撤离赴海南岛。3月27日,共军进占西昌县城,4月中旬,西昌战役结束,近3万名中华民国国军溃散。10月初,共军向西藏的康区首府昌都发起攻击,10月19日攻占昌都,10月24日战役全部结束,西康省及昌都转而由共产党控制。

治理

部分藏人移风易俗

赵尔丰改土归流后中央权力才自1900-1940年代逐步推到甘孜各县,在此过程各地的具体情况大相径庭,留下不少史料。

移风易俗方面的史料,例如写到甘孜县 “凡临城附近及大路一带半为同化,因商人远贯,不但知汉人礼节,且知各国风俗。”[10]德格县在未设治前与甘孜类似,且 “喜供关公灶王爷,凡有此者不问而知为汉人,故游此沿途不用翻译可知言事”[11]清朝中后期在康区的军事行动将中原的军事习俗传入, “康人于康藏军事,但知有‘岳公爷’,任何战功皆归之。”[12] 由此,“荒城小集,均有武庙,汉藏民众,视之惟谨”[13]

中央派的县官与当地藏寺和头人的权斗亦有不少史料。甘孜与西藏地方接界, “藏番虐民甚于汉官百倍”,因此 “县境任命对汉官颇爱戴,惟汉官每简任土司头人以办事,而事权遂操于头人之手。”[14]泸定县 “风俗淳朴,官威尊严,吏治设施极易”,[14]理化县 “一切政务全操持与城内勒棠喇嘛寺”, “县署不过为对付上峰之公告于喇嘛寺而已”。[14]道孚县 “遇干吏则惟命是听,遇慈吏则故为刁顽”。[14]雅江县 “县令仅及于较近村落”,某些地区 “民俗刁悍,加以僻边,官厅无权过问,总有政令,亦置若罔闻,稍有不遂,则与县府对抗。” [15]

对彝人的三化政策

1939年凉山地区被划归西康称为“宁属”后,和邓秀廷汉人地方武装对彝民以武力征伐和分化内部为主的策略相反,时任西康省主席的刘文辉提出了倡导“德化、同化、进化”的“三化政策”,制定了六大具体办法:“不收见面礼”、“不取投诚费”、“不准打冤家”、“不轻用武力”、“汉倮平等”、“黑白平等”[16]

刘在当地设立了宁属屯垦委员会(以下简称“屯委会”)专事“夷务问题”,并制定了《西康省政府治理宁属边务方案》。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试图分批次建立各类“政治指导区”,用于组织管理流散彝民,希望借此作为广大彝区建立县制的过渡机构,将彝区纳入国家政权之中[16]

行政区划

清末民初西康行政区划

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拟分设西康省,升打箭炉为康定府(辖里化厅安良厅河口县稻城县),升巴安厅为巴安府(辖三坝厅定乡县盐井县),新设登科府(下辖德化州、白玉州、石渠县、同普县)、昌都府(辖恩达厅乍丫县),另有得荣、江卡、贡觉、桑昂、杂瑜、三严、甘孜、章谷、道坞、瞻对、泸定桥等11委员以及硕搬多理事[17]

民国元年(1912年),川边区域内的行政区划有康定府、安良厅、化林县、泸定县、雅江县、道孚县、太宁分县、理化府、怀柔县、定乡县、稻城县、贡噶分县、巴安府、义敦县、得荣县、武成县、盐井县、宁静县、昌都县、察雅县、贡县、察隅县、科麦县、恩达厅、邓科府、甘孜州、𬬻霍县、石渠县、德化州、白玉县、同普县,甘31个行政区域[18]。10月初,在察木多以西设立嘉黎府、恩达县、硕督县、太昭县、丹巴县[19]

民国2年(1913年),遵照1月8日公布的三个《划一令》,各府厅州一律改称为县。3月,新置道孚、瞻化、𬬻霍、昌都、德荣、武成、宁静、察雅、贡县、恩达、察隅、科麦、丹巴、嘉黎、硕督、太昭等16县。

省、县之间的行政区

道制

民国二年(1913年)3月5日,川边镇抚使向内务部电陈设立边东、边西2道。内务部于3月13日电覆照准[20]边东道辖康定、安良、泸定、雅江、道孚、理化、怀柔、稻城、贡噶、巴安、义敦、盐井、甘孜、𬬻霍、丹巴、定乡16县,观察使驻康定县;边西道辖昌都、德荣、武城、宁静、察雅、贡县、察隅、科麦、恩达、邓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硕督、太昭17县,观察使驻康定县。民国3年(1914年)4月裁撤2道。

民国5年(1916年)1月23日在原边东、边西2道境设置川边道,道尹为繁要缺,一等。驻康定县,辖康定、安良、泸定、雅江、道孚、理化、怀柔、稻城、贡噶、巴安、义敦、盐井、甘孜、𬬻霍、丹巴、定乡、昌都、德荣、武城、宁静、察雅、贡县、察隅、科麦、恩达、邓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硕督、太昭33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设康东道(驻甘孜)、康北道(驻理化)[21]

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西康特别区置行政督察区,领31县,专署驻康定县。民国28年(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全省划为6个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年)6月,改设2行政督察区和3类省政府直辖地。民国38年(1949年),再改为5个行政督察区[22]。中共建政后由各专区取代。

第一行政督察区
西康省政府成立后,设立“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康定县,辖康定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丹巴县金汤设治局泰宁实验区计5县1局1实验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泰宁实验区改为泰宁设治局,民国34年(1945年)2月,改为乾宁县。计辖县数为6县1局。民国36年(1947年)6月改第一类省政府直辖地,道孚县改隶新的“第一区”,雅江县改隶新的“第二区”。民国38年(1949年)恢复原行政督察区,计辖县数为4县1局。
中共建政后由藏族自治区取代。
第二行政督察区
前身为四川省旧雅州府地,“四川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划入西康省,辖荥经县雅安县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汉源县泸定县,专署驻荥经县。民国36年(1947年)6月改第二类省政府直辖地,民国38年(1949年)恢复原行政督察区。
中共建政后由雅安专区取代。
第三行政督察区
前身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划入西康省,辖西昌县越嶲县冕宁县昭觉县会理县盐源县盐边县宁南县宁东设治局计8县1局,专署驻西昌县。民国32年(1943年)4月,析西昌县置德昌设治局。民国34年(1945年)3月,析西昌县置普格设治局;12月,德昌设治局改制为德昌县。民国35年(1946年)3月,析冕宁县置泸宁设治局。计辖县数增为9县3局。民国36年(1947年)6月改第一类省政府直辖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恢复原行政督察区。
中共建政后由西昌专区取代。
第四行政督察区
西康省政府成立后,在该区分别设置“第四行政督察区”及“第五行政督察区”。第四区辖甘孜县德格县邓柯县石渠县白玉县瞻化县𬬻霍县计7县,专署驻甘孜县。第五区辖理化县巴安县德荣县定乡县稻城县义敦县计6县,专署驻理化县
民国36年(1947年)6月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四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划入原第一区的道孚县,计辖县数为8县,驻所未变。原第五区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划入旧第一区的雅江县,计辖县数为7县,驻所未变。民国38年(1949年),合并2行政督察区为新“第四行政督察区”计辖县数为15县,专署驻甘孜县
中共建政后由藏族自治区取代。
第五行政督察区
西康省金沙江以西地区,即昌都县同普县武成县贡县察雅县宁静县盐井县科麦县察隅县恩达县硕督县嘉黎县太昭县等13县,长期由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政府的控制,西康省政府对当地并无实际控制权。西藏部署了数万的军队于此,后随之间的冲突,西藏及西康的控制区域互有进退。民国28年(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后,以此区域设置“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年)6月改第三类省政府直辖地,民国38年(1949年)又改称新“第五行政督察区”。
中共建政后,于1950年10月向西藏的康区首府昌都发起攻击,19日攻占昌都,成立了昌都地区

县级行政区

西康省建省以前,名义上辖有32县,因康西一带由西藏占据,实际仅控有11县[注 1]。有关官员、学者提出扩充辖境的建议,最终国民政府参照热河诸省建省时,分别划入邻省若干县的先例,于民国27年(1938年)7月决定将四川的雅安、芦山、天全、荣经、汉源、宝兴、越嶲、冕宁、西昌、会理、昭觉、盐边、盐源、宁南14县及金汤、宁东2设治局划入西康省[23]

民国28年(1939年)正式建省时,辖46县,2设治局,1(垦殖)实验区。“由于金沙江以西的西藏昌都、恩达、太昭13个县处于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的实际控制之下,西康省属于“遥领”,因而西康省实际上共辖有36个县及县级单位。”[24]期间新置德昌、乾宁2县及普格、泸宁2设治局。民国38年(1949年)时,西康省划分为5行政督察区,下辖48县、4设治局。民国77年(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民国94年(2005年)10月停用。西康省各县、局沿革情况如下:

西康省
行政督察区 专署驻地 代码 县等级 县局 驻地(2023年4月) 北洋时期 沿革
第一区 康定县 08001 未定 康定县
དར་རྩེ་མདོ།
打箭炉(今四川省康定市驻地炉城街道 川边道 西康省省会。清代为康定府直辖地,民国二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25]。属四川省。民国三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04 未定 九龙县
བརྒྱད་ཟིལ།
བརྒྱད་ཟུར།
九龙(呷尔坝,今四川省九龙县驻地呷尔镇 川边道 民国元年(1912年)[注 2]由康定县南境土司置九龙设治委员。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15年(1926年)1月改置县[26]
08016 未定 丹巴县
རོང་བྲག
章谷屯(今四川省丹巴县驻地章谷镇南白呷依村) 川边道 清代为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辖境,民国元年(1912年)置丹巴设治委员,民国3年(1914年)改置县[27][注 3];属四川省。同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45 未定 乾宁县 惠远寺(亚卓,今四川省道孚县东南八美镇惠远寺) 川边道 本为清代的泰宁营辖区,民国26年(1937年)析康定、道孚2县置泰宁实验区,民国29年(1940年)改置泰宁设治局[28],民国34年(1945年)12月改置县[29]
08050 未定 金汤设治局 金汤坝(汤坝村,今四川省康定县东北金汤镇寇家河坝村) (四川省建昌道) 民国21年(1932年)6月析宝兴县西部上鱼通地方[30]。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第二区 荥经县 08005 未定 泸定县
ལྕགས་ཟམ
桥头(河东乡,今四川省泸定县驻地泸桥镇 川边道 清代为康定府泸定桥巡检司辖境,民国元年(1912年)6月改置县,民国2年(1913年)3月列表报内务部[注 4]。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28 未定 雅安县 雅州城(城厢镇,今四川省雅安市城区) 四川省建昌道
(驻地)
清代为雅州府附郭雅安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雅安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29 未定 芦山县 芦阳镇(今四川省芦山县驻地芦阳街道 四川省建昌道 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33 未定 天全县 城厢镇(今四川省天全县城厢镇 四川省建昌道 清代为天全州,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州改县。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0 未定 荥经县 城东镇(今四川省荥经县驻地严道街道 四川省建昌道 一作荣经县[注 5],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1 未定 汉源县 清溪镇(今四川省汉源县清溪镇 四川省建昌道 清代为清溪县,因与贵州省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因县西北有飞越山,汉水(今流沙河)发源于此,故名[31]。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8 未定 宝兴县 穆坪(北城镇,今四川省宝兴县驻地穆坪镇 (四川省建昌道) 民国17年(1928年)析天全县北部穆坪土司辖地置穆坪设治局,民国18年(1929年)12月与天全县第6区合并置县[32],县名取自《中庸》所谓“宝藏兴焉”之义。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第三区 西昌县 08030 未定 西昌县
ꀒꎂ
甯远城(城厢镇,今四川省西昌市城区) 四川省建昌道 清代为甯远府附郭西昌县,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府仅辖原西昌县地。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府复置县。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31 未定 德昌县
ꄓꍣ
德昌镇(今四川省德昌县驻地德州街道 (四川省建昌道) 民国32年(1943年)1月析会理、西昌2县麻陇、龙河、煌猷3设治指导区的黄草、横山、海塔、金河、大花、小得石、晃桥、马槟榔、麻柳坪等地置德昌设治局[33][注 6]。民国34年(1945年)1月改置县[34]
08032 未定 盐源县
ꑸꑼ
卫城镇(今四川省盐源县卫城镇 四川省建昌道 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34 未定 宁南县
ꆀꆆꑤ
披砂(披砂乡,今四川省宁南县驻地披砂镇 (四川省建昌道) 民国17年(1928年)析会理县东北披砂土千户辖地置披砂设治局[35],民国19年(1930年)4月改置宁南县[36]。因地处清代甯远府之南,故名。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2 未定 冕宁县
ꍿꆈ
四川省冕宁县驻地城厢镇 四川省建昌道 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3 未定 昭觉县
ꏪꐦ
今四川省昭觉县驻地新城镇 四川省建昌道 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4 未定 会理县
ꑌꄷ
内东镇(今四川省会理市驻地城关镇 四川省建昌道 清代为会理州,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州改县。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6 未定 盐边县 健康镇(今四川省盐边县西北二滩水电站 四川省建昌道 清代为盐边厅,民国2年(1913年)2月废厅改县。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7 未定 越嶲县
ꃺꄧ
城厢镇(今四川省越西县驻地越城镇 四川省建昌道 清代为越嶲厅,民国2年(1913年)6月废厅改县。属四川省。民国27年(1938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49 未定 宁东设治局 米市(今四川省喜德县东南米市镇 (四川省建昌道) 民国27年(1938年)4月析越嶲县南部之巴旦夹谷米市坝子、咡咘地等处置。属四川省,同年9月移属西康省。
08051 未定 普格设治局
ꁌꐘ
中坝(普安乡,今四川省普格县驻地普基镇 (四川省建昌道) 民国35年(1946年)3月析西昌县东南马雄、忠良2区及普安乡置。
08052 未定 泸宁设治局 二四营(泸宁,今四川省冕宁县西南锦屏镇 (四川省建昌道) 民国35年(1946年)3月析冕宁县东南泸宁区置。
第四区 理化县 08002 未定 巴安县
འབའ་ཐང
巴塘(同化镇,今四川省巴塘县驻地夏邛镇 川边道 清代为巴安府直辖地,民国二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03 未定 义敦县 三坝(义敦故治,今四川省巴塘县东南波密乡东南一带);民国28年(1939年)复置县后治大朔塘(老义敦,今巴塘县东南波密乡波堆村)[37] 川边道 清代为三坝厅,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厅改称义敦县[注 7]。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10年(1921年)裁撤并入理化、巴安2县[38][注 8]。民国28年(1939年)析理化、巴安2县地复置。
08006 未定 雅江县
ཉག་ཆུ
河口乡(今四川省雅江县驻地河口镇 川边道 清代为河口县,民国2年(1913年)3月改名,因地处雅龙江岸,故名[25]。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07 未定 道孚县
རྟའུ
鲜水(今四川省道孚县驻地鲜水镇 川边道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道坞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39]。道坞在藏语中意为马驹,因从山上俯视县城,形似马,故名。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08 未定 理化县
ལི་ཐང
里塘(今四川省理塘县驻地高城镇 川边道 清代为理化厅,民国元年(1912年)称理化府[40],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09 未定 瞻化县
ཉག་རོང
中瞻对(今四川省新龙县驻地茹龙镇 川边道 清代为瞻对委员辖地,民国元年(1912年)置县,名怀柔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因与京兆地方怀柔县重名,民国5年(1916年)4月改名。因系旧瞻对土司地方改流,故名。
08012 未定 稻城县
འདབ་པ་
稻坝(今四川省稻城县驻地金珠镇东上茹布村) 川边道 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14 未定 甘孜县
དཀར་མཛེས་རྫོང
甘孜(今四川省甘孜县驻地甘孜镇 川边道 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所。清代为甘孜州,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州改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15 未定 𬬻霍县[注 9]
བྲག་འགོ
老街(老街乡,今四川省炉霍县驻地新都镇西北老街) 川边道 清代为炉霍屯委员辖地,民国元年(1912年)改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17 未定 定乡县
ཕྱག་ཕྲེང
河西乡仲得村(桑坡寺,今四川省乡城县驻地香巴拉镇 川边道 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19 未定 得荣县
སྡེ་རོང
索美村(今四川省得荣县驻地松麦镇 川边道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德荣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德荣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20年(1931年)以后“得”、“德”兼用。民国36年(1947年)定为得荣县。
08021 未定 德格县
སྡེ་དགེ
城关(更庆乡,今四川省德格县驻地更庆镇 川边道 清代为德化州,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州改置德化县。因与福建、江西2省县名重,民国3年(1914年)1月改名[31]。因原德格土司得名。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27 未定 石渠县
སེར་ཤུལ་
杂渠卡(今四川省石渠县驻地尼呷镇南菊母村) 川边道 属四川省。民国三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38 未定 邓柯县 登科(今四川省石渠县洛须镇 川边道 清代为登科府,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改县。藏语“邓”节传说中格萨尔王之大臣邓玛,“柯”意为内部,因民居在“邓玛属地”之内,故名。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39 未定 白玉县
དཔལ་ཡུལ
白玉(今四川省白玉县驻地建设镇 川边道 清代为白玉州,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州改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第五区 08010 未定 宁静县
སྨར་ཁམས
江卡(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驻地嘎托镇 川边道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江卡委员,民国元年(1912年)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11 未定 察雅县
བྲག་གཡབ
乍丫(今西藏自治区察雅县驻地烟多镇 川边道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乍丫理事,民国元年(1912年)置县。察雅,藏语意为岩檐,即地有山峰,下瞰如檐,故名。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13 未定 盐井县 蒲丁村(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驻地嘎托镇 川边道 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18 未定 昌都县
ཆབ་མདོ་གྲོང
察木多(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驻地城关镇 川边道 清代在昌都地方察木多理事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20 未定 武成县
བྱང་གསུམ
中岩(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东南雄松乡 川边道 清宣统三年(1911年)置三岩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22 未定 同普县
གདོང་ཕུ
同普(今西藏自治区江达县东北同普乡 川边道 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23 未定 贡县
གོ་འཇོ
贡觉(今西藏自治区贡觉县驻地莫洛镇南) 川边道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贡觉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24 未定 察隅县
རྫ་ཡུལ
杂貐(今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西下察隅镇 川边道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杂瑜委员,民国2年(1914年)3月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同年为西藏占领。
08025 未定 科麦县 桑昂(今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古玉乡一带) 川边道 原属西藏桑昂曲宗管辖,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桑昂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同年被西藏占领。
08026 未定 恩达县
རི་བོ་ཆེ
恩达塘(今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驻地桑多镇南恩达村) 川边道 清代为察木多属地,民国元年(1912年)置恩达设治委员[注 10]。民国2年(1913年)3月川边镇抚使改县并列表报部[41]。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民国7年(1918年)以后被西藏占领。
08035 未定 嘉黎县
ལྷ་རི
拉里(今西藏自治区嘉黎县东北嘉黎镇 川边道 原为阿里寺黑教呼图克图管辖地,清宣统三年(1911年)拟设流官,因辛亥革命爆发未能实行。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拟设嘉黎县,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然因为西藏占领,未能实行[42]。其规划的县境为:“本县在北经23度,东纬31度,踞冬拉冈里岭之阳,西倚鹿马岭,其形势南北长方如屏。全县面积39230方里。其疆域北以扎拉岭与九族县界,东至鲁贡喇山顶与硕督县界,南至长乡与太昭县界,西以鹿马岭与西藏墨竹工卡界,西北一隅与德木相连”[43]。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36 未定 硕督县
ཤོ་པ་མདོ
硕般多(今西藏自治区洛隆县西硕督镇 川边道 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拟置硕督府,国务院于10月1日电复核准[44]。民国2年(1913年)3月以硕班多地方置县,然因为西藏占领,未能实行[45]。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
08037 未定 太昭县
རྒྱ་མདའ་
江达尚(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乡 川边道 本为江达地方。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拟置太昭府,嗣后通称为太昭县。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属四川省。民国3年(1914年)移属川边特别区。同年为西藏占领。

行政区划年表

西康省行政区划年表
说明:“?”表示不能确定其发生年份或月份,故放于最有可能的一年内,详见注释
西元 民国纪元 其他 行政区划变更
1914年 民国3年 31 1委员
  • 四川省康定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巴安县来隶(4月)
  • 四川省义敦县来隶(4月)
  • 四川省九龙设治委员来隶(4月)
  • 四川省泸定县来隶(4月)
  • 四川省雅江县来隶(4月)
  • 四川省道孚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理化县来隶(4月)
  • 四川省怀柔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宁静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察雅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稻城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盐井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甘孜县来隶(4月)
  • 四川省𬬻霍县来隶(4月)
  • 四川省丹巴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定乡县来隶(4月)
  • 四川省昌都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德荣县来隶(4月)
  • 四川省武成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德格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同普县来隶(4月)
  • 四川省贡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察隅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科麦县来隶(4月)
  • 四川省恩达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石渠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嘉黎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硕督县来隶(4月)
  • 四川省太昭县来隶(4月)
  • 四川省邓柯县来隶(4月)
  • 四川省白玉县来隶(4月)
1915年 民国4年 31 1委员
1916年 民国5年 31 1委员
  • 怀柔县改名瞻化县(4月)
1917年 民国6年 31 1委员
1918年 民国7年 31 1委员
1919年 民国8年 31 1委员
1920年 民国9年 31 1委员
1921年 民国10年 31 1委员
1922年 民国11年 31 1委员
1923年 民国12年 31 1委员
1924年 民国13年 31 1委员
1925年 民国14年 31 1委员
1926年 民国15年 32
  • 改九龙设治委员为九龙县(1月)
1927年 民国16年 32
1928年 民国17年 32
1929年 民国18年 32
1930年 民国19年 32
1931年 民国20年 32
1932年 民国21年 32
1933年 民国22年 32
1934年 民国23年 32
1935年 民国24年 32
1936年 民国25年 32
1937年 民国26年 32 1实验区
  • 析康定、道孚2县置泰宁实验区(?月)
1938年 民国27年 46 2 1实验区
  • 四川省雅安县来隶(9月)
  • 四川省芦山县来隶(9月)
  • 四川省西昌县来隶(9月)
  • 四川省盐源县来隶(9月)
  • 四川省天全县来隶(9月)
  • 四川省宁南县来隶(9月)
  • 四川省荥经县来隶(9月)
  • 四川省汉源县来隶(9月)
  • 四川省冕宁县来隶(9月)
  • 四川省昭觉县来隶(9月)
  • 四川省会理县来隶(9月)
  • 四川省盐边县来隶(9月)
  • 四川省越嶲县来隶(9月)
  • 四川省宝兴县来隶(9月)
  • 四川省宁东设治局来隶(9月)
  • 四川省金汤设治局来隶(9月)
1939年 民国28年 46 2 1实验区
1940年 民国29年 46 3
  • 改泰宁实验区为泰宁设治局(?月)
1941年 民国30年 46 3
1942年 民国31年 46 3
1943年 民国32年 46 4
  • 析会理、西昌2置德昌设治局(1月)
1944年 民国33年 46 4
1945年 民国34年 48 2
  • 改德昌设治局为德昌县(1月)
  • 改泰宁设治局为乾宁县(12月)
1946年 民国35年 48 4
  • 析西昌县置普格设治局(3月)
  • 析冕宁县置泸宁设治局(3月)
1947年 民国36年 48 4
  • 德荣县改名得荣县(?月)
1948年 民国37年 48 4
1949年 民国38年 48 4

政府

省会

省会初为康定县,实际上驻雅安县(今四川省雅安市)。民国20年(1931年)4月改驻巴安县(今四川巴塘县政府驻地夏邛镇[46]。民国24年(1935年)7月迁雅安县。民国25年(1936年)11月迁康定县[47]

构成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日俄战争爆发,英国军队乘机由印度入侵西茂。为防止英军进攻和藏兵内,清廷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督办川滇边务大臣,驻巴塘(今四川省巴塘县夏邛镇)。民国元年(1912年)8月,北洋政府改川滇边务大臣为川边镇抚使,驻巴安(今四川省巴塘县夏邛镇)。民国3年(1914年)1月,裁川边经略使,改设川边镇守使,仍驻巴安县,总管辖区内军政、民政,受四川都督节制。4月置川边特别区,川边镇守使驻康定县(今四川省康定市)。民国14年(1925年)2月7日,北洋政府宣布改川边特别区为西康特别行政区,裁镇守使,置西康屯垦使,兼管民政事宜[48],为区内最高长官,下设民政长、财政厅长。西康屯垦使刘成勋驻雅安,另在康定设屯垦使行署。民国16年(1927年)6月,刘成勋宣布下野,屯垦使一职即无形中取消[49]

民国15年(1926年)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设立“川康绥抚委员会”,为处理西川全省及西康特别区军务、政务的临时权力机构,决定设委员3至5人,从委员中指定1人为委员长。同日,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发布任命令。翌年1月1日,川边绥抚委员会在重庆成立。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置西康特别行政区政务委员会,作为处理政务事宜的临时权力机构,设委员5至7人,从委员中指定1人为主席。但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刘文辉之手民国17年(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将西康特别区改称西康省。民国23年(1934年)8月,内政部会同蒙藏委员会拟定《西康建省委员会组织条例[50]。12月25日,行政院第192次国务会议议决设立西康建省委员会,任命刘文辉为委员长,等仅建省事宜,并执行政务。次年2月2日,公布《组织条例》,规定建省委员会直隶于行政院,并受主管部会的指挥监督。7月22日,建省委员会在雅安县成立。民国25年(1936年)9月移驻康定县,并于10月开始办公。民国27年(1938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下令裁撤西康建省委员会,同时任命西康省委员与主席。民国28年(1939年)1月1日,省政府在康定县正式成立。民国38年(1949年)12月,省主席刘文辉在彭县通电投共。国民政府任命贺国光为主席,贺接任后于西昌县成立省政府。直至民国39年(1950年)3月下旬的西昌战役,共军进入西昌为止。

历任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

督办川滇边务大臣[51]
  • 赵尔丰(1906年-1911年4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任驻藏大臣署督办川滇边务大臣,但未能赴藏任职。宣统三年(1911年)擢升四川总督
  • 王人文(1911年4月-5月)四月任命,先行于成都暂署四川总督,待新任总督到任后,再赴康定任川滇边务大臣。后因处理四川保路运动消极放任,遭革去所有职务。
  • 傅嵩炑(护理)(1911年5月-12月)五月以帮办事务护理,八月升署川滇边务大臣,十二月带兵入援成都时,为革命军所俘,该职务遂未再设立。
川边经略使[52]
民国2年(1913年)6月设,掌行政,与各省都督职衔同。
  • 尹昌衡(1913年6月-1913年11月)尹昌衡于民国2年(1913年)底被袁世凯召至北京,民国4年(1915年)10月16日被处徒刑九年。
川边镇守使[53]
民国3年(1914年)1月13日,裁撤川边经略使兼都督事,降格为川边镇守使,掌军政、民政。6月28日划川边特别区域。
  • 张毅(1914年1月-1915年4月)
  • 刘锐恒(署)(1915年4月30日-1917年9月)
  • 熊克武(1917年9月30日-1918年2月2日)
  • 陈遐龄(护)(1917年10月16日-1918年2月2日)
  • 陈遐龄(1918年2月2日-1924年5月28日),被刘成勋迫去。
川边督办
  • 刘成勋(1924年12月24日-1925年2月7日),川军第三军长,由段祺瑞任命。
  • 川边道尹
    民国五年(1916年)1月24日由四川巡按使请设,掌民政,归川边镇守使指挥。镇守使职权准按《都统府官制》实行。
  • 西康屯垦使
    民国14年(1925年)2月四川发生事变后,2月7日川边镇守使撤销,改设西康屯垦使,掌军政、民政。段祺瑞改“川边道”为“西康特别行政区域”,任命杨森为四川督办,赖心辉为四川省长,刘湘为川康边务督办,节制该省区军队,刘成勋为西康屯垦使,兼管民政,刘文辉帮办四川军务。
  • 刘成勋(1925年2月7日-1928年)
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主席
  • 贺守贤(1928年3月10日-1934年12月29日)
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
  • 刘文辉(1934年12月29日-1939年12月17日)
西康省政府主席
  • 刘文辉(1939年12月17日-1949年12月16日,通电投共)
  • 贺国光(1949年12月16日-1950年3月27日)接任后于西昌成立省政府,直至1950年3月共军进入西昌。

注释

  1. ^ 即康定、九龙、泸定、雅江、道孚、理化、稻城、𬬻霍、丹巴、定乡、德荣等11县。
  2. ^ 一作民国3年(1914年),见任乃强《西康图经·境域篇》,新亚细亚学会,民国22年,第45页。
  3. ^ 一说民国2年(1913年)3月置县,见谢观《各省区域沿革一览表》,第141页。
  4. ^ 一说宣统三年(1911年)改置泸定桥设治委员,民国2年(1913年)3月改置县。
  5. ^ 民国时期,“荥”、“荣”二字兼用。
  6. ^ 《民国期间区划变动大事记(1911——1950)》作4月;又刘光辉《德昌设治局成立的前因后果》(《德昌县文史资简辑》第4辑,1986年,第32-36页)、杨光才《民国时期的德昌地方职官》(《德昌县文史资简辑》第13辑,1994年,第25-27页)均作民国31年(1942年)置。
  7. ^ 《四川省志·地理志》作名三坝县,见第73页。
  8. ^ 一说民国七年省,见《四川省志·地理志》,第73页。
  9. ^ 傅林祥、郑宝恒 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作“炉霍县”。
  10. ^ 一说民国元年为恩达厅,见《众议院议员各省复选区表》。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1.5 温贤美主编. 第七章. 《四川通史》<第七册> 第一版. 成都: 四川大学. 1994年. ISBN 7-5614-0973-7. 
  2. ^ 民国人口:研究史の整理と展望.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3. ^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编. 中华民国79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 台北市: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 1992
  4. ^ 傅嵩炑,《请分设西康行省折(宣统三年闰六月十一日)》,傅嵩炑,《西康建省记》,第24-27页。
  5. ^ 5.0 5.1 杨嘉铭. 《康藏分界問題淺探》 (PDF). 《蒙藏专题研究丛书之38》. 蒙藏委员会. 1989年: 11–13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08). 
  6. ^ 存档副本. [2023-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3). 
  7. ^ 王海兵. 西康省制化进程中的权力博弈(1927-1939) (PDF).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8年, (第3期): 23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22). 
  8. ^ 李贞刚. 《西康日報》見證的一段歷史. 人民政协报. [2015-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9. ^ 总统府第五局 (编).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1949-12-31. 
  10. ^ 沈飚. 西康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第68—70页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 引文出于刘赞廷:《甘孜县图志 附俄洛志》,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制,1960年,第49页。
  11. ^ 沈飚. 西康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第68—70页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 引文出于刘赞廷:《昌都县图志》,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复制,1962年,第34页。
  12. ^ 沈飚. 西康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第68—70页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 引文出于任乃强《民国川边游踪之 〈泸定考察记〉》,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第13页。
  13. ^ 沈飚. 西康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第68—70页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 引文出于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孔丘不祀祀关公》注,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48页。
  14. ^ 14.0 14.1 14.2 14.3 沈飚. 西康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第68—70页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 引文出于冯云仙 《西康各县之实际调查》, 《新亚细亚月刊》第二卷第五期 (康藏专号),1931年8月,第65页。
  15. ^ 沈飚. 西康改土归流前后的社会情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第68—70页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 引文出于笑棠:《西康雅江县风情记》,《康藏前锋》,第一卷第三期,1933年11月,第47页。
  16. ^ 16.0 16.1 唐元超. 寻找定位与秩序生成:凉山彝族的家支社会及其结构变迁* (PDF) (学位论文). 北京大学. [失效链接]
  17. ^ 赵泉澄,《清代地理沿革表》,中华书局,1955年,第128页。
  18. ^ 《政府公报》第106号,民国1年8月14日,第4册,第78页。
  19. ^ 任乃强,《西康图经 境域篇》,新亚细亚学会,民国22年,第79页。
  20. ^ 《临时政府内务行政纪要》,第44页。
  21. ^ 李亦人:《西康综览》,正中书局,民国30年,第69页。
  22. ^ 西康的行政督察区,以下参考刘夙的网志,Commentarii de Triduo Omni (5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97号,民国27年11月2日,第16页。
  24. ^ 王川. 西康建省“划界”的争论——以1939年前后四川靖化县绰斯甲一地是否划入西康省为中心的历史文献. 中国藏学. 2017年第3期: 104. 
  25. ^ 25.0 25.1 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全国行政区划表》,民国3年,第141页。
  26. ^ 内务部职方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第56页。
  27.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69页
  28. ^ 《四川省志·地理志》,第72页。
  29. ^ 内政部方域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第60页。
  30. ^ 《国民政府公报》洛字第15号,民国21年7月31日,第43页。
  31. ^ 31.0 31.1 《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32. ^ 《国民政府公报》第364号,民国19年1月9日,第11页。
  33. ^ 《德昌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1页
  34. ^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749号,民国34年1月31日,第20页。
  35. ^ 《宁南县建置沿革概况》,《宁南文史》第1辑,1992年,第1-3页。
  36. ^ 《国民政府公报》第463号,民国19年5月8日,第12页。
  37. ^ 《四川省志·地理志》,第73页;《理塘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页。
  38. ^ 吴承湜:《近六十年郡县增建志要》卷上,第70页。
  39.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64页。
  40. ^ 《众议院议员各省复选区表》
  41.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68页。
  42. ^ 刘赞廷:《嘉黎县志》,巴蜀书社,中国地方志集成本,第55页。
  43. ^ 刘赞廷:《嘉黎县志》,巴蜀书社,中国地方志集成本,第57页。
  44. ^ 《民元藏事电稿》,第79、84页。
  45.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70页。
  46. ^ 《西康省各县名称、区域、程站调查表》,《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2期,1935年,第58页。
  47. ^ 傅林祥,郑宝恒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华民国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8. 第243页
  48. ^ 《政府公报》第3182期,民国14年2月8日,第154册,第671页。
  49. ^ 李亦人:《西康综览》,正中书局,民国30年,第53页。
  50. ^ 《内政年鉴》,第(B)48页。
  51. ^ 《清史稿·卷二十五·本纪二十五》
  52. ^ 袁继成,《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53. ^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来源

书籍
地图
  • 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测量署 编》:《中华民国分省地图》(1970年版),国防部情报参谋次长室.
  • Google地图[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参见

前任:
  川边特别区
  中华民国一级行政区
1939年-1950年
继任:
  西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