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理
柏格理(英语:Samuel Pollard,1864年4月20日—1915年9月16日),英国卫理公会传教士,滇东北老苗文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社会改良实践者。
生平
柏格理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康沃尔的小镇——卡米尔福特的一个牧师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并且父亲和爷爷都是巡回传道人,其中柏格理的爷爷曾经与约翰·卫斯理一起骑马穿梭与康沃尔郡的每一个角落传扬福音,也是卫斯理公会分会(圣经基督教教会)的创始人[1]。
柏格理从小就在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氛围中成长[2],四岁时母亲就用福音单张作为教材教柏格理读书,9岁时随父亲到康沃尔南部的佩里恩小镇就读小学,13岁时进入教会学校(希博尔公学),在学校里热爱体育活动,擅长足球、游泳等项目。
柏格理在1875年1月12日受洗后,就梦想成为像父亲和爷爷一样的传道人,但是后来因为家庭的贫穷生活,柏格理决定放弃做传道人的理想,转而以让家庭富裕为目标,立志要当公务员,并于1881年以全英国第三名的成绩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伦敦成为英国邮政银行的一名公务员。 但他在1885年参加的一次教会会议改变了他的理想。1885年,前往非洲宣教的英国宣教士大卫·李文斯顿的传奇故事在英国风靡一时,柏格理听到李文斯顿的事迹后,决心奉献给主,并于同年在参加由中国内地会的哈德森·泰勒(戴德生)博士所举办的海外宣教会议时,决定献身到中国宣教。1885年柏格理从此投身于宣教事业。 1887年1月27日,年仅24岁的柏格理和他的同学邰慕廉乘船从荷兰南部的提尔堡出发,同年3月14日到达上海吴淞口。经过艰苦的语言学习,柏格理和邰慕廉于1887年11月12日继续出发,历经艰险,他终于在1888年进入中国云南境内,1892年,他在昭通负责当地的宣教事宜。1905年,他应苗族一个分支大花苗的邀请,前往石门坎宣教。
在石门坎期间,柏格理不但成功的使当地苗民皈依基督教,还在当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医院、学校和其他公用设施。他与当地苗民从速记符号中(一说,从苗民传统服装的图案)获得灵感,为苗语创建了一套被称为“滇东北老苗文”的书写系统,时至今日,这套书写系统仍然被不少苗民使用。他还设法改良当地风俗,引入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使得石门坎这个偏远苗寨一度成为中国西南部最为先进文明的地区之一。
1915年,石门坎地区流行伤寒,柏格理在照顾病人时不幸染病身亡。
教育
兴建学校
在柏格理来到石门坎之前,苗族备受汉人欺压,也没有自己的学校,柏格理来到石门坎后,在宣教和修建教堂的同时,也开始修建学校,开班授课[3]。相传1904年,柏格理在石门坎向彝族土目安荣之求购土地,原本安荣之并不想出售土地,但是柏格理却承诺只要购买“一张牛皮”的地,安荣之欣然答应。但是柏格理机智的将牛皮剪成细丝,竟然量出八十多亩的土地,这便是柏格理在石门坎兴建教堂和学校的土地[4]。拥有土地之后,柏格理就带领当地的苗族百姓集资100万个铜板修建学校和教堂,1905年建成第一所新式教育的苗族小学(1912年命名为“光华小学”),吸引云南各地的苗族学生前来就读。1908年,柏格理回到英国募集2000英镑,之后回到石门坎修建了可容纳200人的学校,并相继修建了宿舍、足球场和游泳池等设施[5]。
创立文字
苗族自古以来没有文字,传承都是依靠口口相传,于是柏格理与汉族基督徒李斯蒂文和苗族基督徒杨雅各等人一起研究,结合苗族传统服装上的花纹和拉丁字母,于1905年为苗族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语言[5],并且在苗族学校中实行苗语、汉语、英语三语教学,并用苗文编制了《苗文基础》、《苗文原始读本》等书作为教材,接着又使用苗文翻译《圣经》发给当地信徒。
教育奇迹
自柏格理兴建学校以来,当地的孩子终于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学校为当地的苗族和彝族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据统计,1905到1945年间,这些学校培养出超过四千位小学生,数百位初高中生,三十多位大学生和四位博硕士,将贫穷落后的乌蒙山区变为海内外学者口中的“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文化圣地”[6] ,实乃教育界之奇迹。
著作
- 柏格理(与Henry Smith和F J Dymond合著)(1909年):苗族的故事
- 柏格理(1921年):在未知的中国:一个先锋传教士的观察、探险和体验
- 柏格理(R Elliott Kendall编辑)(1954年):大地之眼:柏格理日记
参考资料
- ^ 阿信. 《用生命愛中國:柏格理傳》. 中国河南: 大象出版社. 2014: 6.
- ^ 罗峰. 〈柏格理與聖經基督教教會的關係探索——兼論柏格理前往中國西南烏蒙山區傳教緣由〉. 《昭通学院学报》. 2014, 36 (3): 17.
- ^ 王文慧; 詹群. 〈論塞繆爾·柏格理對石門坎苗族教育的貢獻〉. 《教育理论与心理学》. 2013, 8: 305.
- ^ 司霖霞. 〈論塞繆爾·柏格理對貴州民族地區教育的貢獻〉.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6 (11): 78.
- ^ 5.0 5.1 司霖霞. 〈論塞繆爾·柏格理對貴州民族地區教育的貢獻〉: 78.
- ^ 赵涛. 〈論柏格理教育思想對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啟示〉. 《铜仁学院学报》. 2014, 16 (5): 152.
- 南方周末·福音下的石门坎
- 冰点特稿:石门坎往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CTV《见证·发现之旅》三集专题片《在天那边》
- 阿信。《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中国河南:大象出版社,2014。
- 柏格理。《在未知的中国》。中国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 罗峰。〈柏格理与圣经基督教教会的关系探索——兼论柏格理前往中国西南乌蒙山区传教缘由〉。《昭通学院学报》,36,3(2014):17-22。
- 王文慧、詹群。〈论塞缪尔·柏格理对石门坎苗族教育的贡献〉。《教育理论与心理学》,8(2013):305-306。
- 司霖霞。〈论塞缪尔·柏格理对贵州民族地区教育的贡献〉。《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6,11(2010):77-79。
- 赵涛。〈论柏格理教育思想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启示〉。《铜仁学院学报》,16,5(2014):151-155。
- 邓沛。〈柏格理其人其事〉。《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0,1(2008):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