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1],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2],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皇帝。
李自成 | |||||||||||||||||
---|---|---|---|---|---|---|---|---|---|---|---|---|---|---|---|---|---|
大顺第一任皇帝 | |||||||||||||||||
统治 | 1644年-1645年 | ||||||||||||||||
登基 | 1644年(西安府) 1644年(顺天府武英殿) | ||||||||||||||||
前任 | 无(首度称帝) | ||||||||||||||||
继任 | 李自敬 | ||||||||||||||||
中国皇帝 (有争议) | |||||||||||||||||
统治 | 1644年-1645年 | ||||||||||||||||
前任 | 崇祯帝(明朝) | ||||||||||||||||
继任 | 顺治帝(清朝) | ||||||||||||||||
出生 | 1606年9月22日 | ||||||||||||||||
逝世 | 1645年5月17日(一说1674年) | ||||||||||||||||
王后 | 高夫人 | ||||||||||||||||
| |||||||||||||||||
政权 | 大顺 |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称闯王,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后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祯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为甲申之变,至此明朝灭亡。然而李自成在往后一年不敌清兵而败亡。
生平
相貌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
早年
李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怀远堡李继迁寨(今横山县城关街道柴兴梁村)。李自成先祖由甘肃秦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李自成出生时,父亲梦见一黄衣人进入土窑,故取小名黄娃子[1]。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其父死后他于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担任驿卒一职,负责照看马匹。[3]
兵变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崇祯年间,给事中刘懋建议之下,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也被裁员,主要是曾经遗失公文[4],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欠举人艾诏的债,又无力偿还,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于是就与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逃到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省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5]。
征战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军队。1630年王佐挂被朝廷招降,李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为队长[6]。1631年4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也降于官府。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逐渐剿灭陕西境内民变。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人关宁铁骑击败山西境内的民变,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次年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叛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民变。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7][8]。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9]。此时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叛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10][注 1]。
崇祯八年(1635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围剿民变,叛军败退至河南洛阳一带。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注 2],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在南直隶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昇击败包围在郧阳山区。同年四月后金建国改国号为清,六月清军第三次入塞,卢象昇调任宣大总督抗清。由兵部侍郎王家桢继任五省总督,高迎祥等突围。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这时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1],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明史》称其为“闯贼”。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叛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兵败降明,十一月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罗汝才在湖北均县得到李自成战败消息,大为恐惧,率领一丈青、一条龙、“小秦王”王光恩、“过天星”惠登相、“兴世王”王国宁、“托天王”常国安、“十反王”杨友贤等八营首领,往武当山太和宫向明太监李继政投降。熊文灿招罗汝才等至襄阳,大宴于官署,奏授罗汝才为游击。罗汝才扎营于均县(今湖北丹江口)、房县、竹山、竹谿、南漳、保康等地,与农民“错壤而居”,暗中则和张献忠来往。此时,明末民变暂时平息。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卢象昇在河北巨鹿战死。清兵撤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并娶妻生子[12]。十二月,李自成由汉南至谷城与张献忠、罗汝才秘密见面商讨事情。临别时张献忠送给李自成骡马、衣甲等物。
称王称帝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阳)再次反叛,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李自成趁杨嗣昌的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张献忠所部逃出四川,偷袭襄阳,杀死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去世。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2月27日)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3],与将士们共享,“发藩邸及巨室米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饥民”[14]。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初,李自成趁明军惊魂未定之时,长途奔袭,意图攻下河南省会开封。开封守将高名衡、陈永福、王燮、黄澍等人竭力抵抗,农民军受到重创,李自成被箭射伤左目。[15]二月十九日撤兵。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农民军第二次围攻开封,再次遇到了顽强抵抗,开封的“巨商巨族,各送饼千百不等”[16]。次年正月十五日,李自成再次撤军。这一年半之内李自成三围省城开封[17],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围开封,使得开封形成了一座孤城。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口[18],十六日洪水首先冲开曹门,然后四门皆被冲开,城中平民遇难者甚众。日后李自成部先后杀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李自成部队日益壮大[19]。李自成刻苦简朴,史载“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所为闯王者,躬步拜如常卒,衣帽不异人,故军中亦无识之者”[20]。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崇祯十三年清军围困锦州,洪承畴增援对峙,十四年洪承畴兵败松山,据守松山城,并派出副将吴三桂返京求援吴却未回。崇祯十五年三月,清军破城,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21],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22]。5月,张献忠克武昌,称“大西王”。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封三弟李自敬为王(号称三千岁)、封留守长安的田见秀为泽侯、封袁宗第为绵侯、封李锦为滋侯、封刘宗敏为汝侯、封刘芳亮为左营制将军、封刘希尧为淮侯、封刘体纯为左果毅将军。11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大西皇帝。 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曾创立了一些礼仪制,主要是结合历代朝廷和自身党项民族的生活礼节,使其礼仪大气而庄重大方。
李自成修改明朝礼仪制度。《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结合唐制,制定一系列制度。《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自”避讳为“大字下一个日”成字避讳为“把成字里的横折勾改为午字”。有记载说将自成的“成”字改为“晟”,实误。[23]
入京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军五十万东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朱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息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全被烧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24],李自成下令屠城 [25] [26]。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27]。崇祯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叛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府知府丘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甯门,叛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此事存疑,参见曹化淳条目)。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祯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28],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29]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30]。但从二十七日起,叛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31],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32]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33],“牵魏藻德、方岳贡、邱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34]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来源请求]“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35]。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36];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37];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38];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33]。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芳亮与李岩[39]。
据说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一说五十)两,镌有永乐字”[40]。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環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40]照前列说法,内帑中的银两总数就有185亿两(或者是18.5亿两;3700万锭,一锭五百或者是五十两)。但依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内地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西班牙银元与其他外籍银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亦有人估计明末时,全国流通的银两总数不可能超过7.5亿两。
覆灭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万[41],与据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在一片石展开战斗。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5月31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3万余人,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二十九日(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再行登基礼,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42]。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多尔衮命吴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击李自成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一度重创清军,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败,大将谷可成阵亡。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尔衮军入主北京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一路由阿济格率领攻打李自成军。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叛军的北部防线,经绥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李自成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降清。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李自成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夷大炮攻破潼关[43],李自成采取避战的作战方式,经邓州、襄阳[44],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欲前往南京的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但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五月在江西再败,逃到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至此李自成只带着少数人马,被当地百姓所困而死于山中[45][46][47]。《明史》则称他是先到了通城(不同于通山),再窜于九宫山掠食,招致百姓围杀[48]。
在他死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过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清康熙四年《通山县志》记载,大顺军对通山县亦进行了三个月的报复性滥杀侵扰[49]。
死亡争议
湖北九宫山被杀说
湖北省东南的通城县和通山县各有一座九宫山。《明史》、《乾隆御批网鉴》、《绥寇纪略》皆记载李自成死于通城县。1955年,通城县重修李自成墓,郭沫若题写墓碑。通山县一名教师引当地程氏族谱,得出李自成死于通山县九宫山的说法。此说,得到郭沫若在内的众多学者支持。郭沫若声明注销原题词,迁移墓碑[50][51]。在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的一处清代无名墓葬,被认为是李自成墓或李自成部将墓地。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家说
另说李自成兵败后脱逃,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削发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于该寺。又说李自成隐居到甘肃兰州青城。何璘《书李自成传后》曾记载:“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奔澧(今湖南省澧县),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驿(今澧县境),随十余骑走牯牛坝(今临澧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湖南通志》载,何璘号十樵,系宛平举人。在乾隆十一年(1746)调任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得九溪卫教授孙某所告,谓石门夹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考证,撰写《书李自成传后》一篇,以纠正《明史》李传所记。根据湖南常德人周新国、周波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一书及书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说明,何璘所记“李自成禅隐夹山寺”应是可信的。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石门夹山风景区夹山寺清理了奉天玉大和尚墓,经专家[谁?]考证奉天玉大和尚即为李自成,并在墓葬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陵园。1993年10月28日全国李自成学术研讨会在石门召开,会上肯定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寺,化名奉天玉,并圆寂于此。[来源请求]
但后来也有文章指称,1979年后通山与石门两地相互争夺李自成安葬地是经济利益所致,其论据也是以此为目的编造而成。[52]另有一说是奉天玉和尚比较可能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53]
湖南归隐说
神格化
家族成员
- 妻妾
- 韩金儿:李自成第一任妻子,因与盖虎通奸而被李自成所杀。
- 邢秀娘:李自成第二任妻子,负责管理李自成军军用物资,后与高杰私通降明。
- 高氏:民间传说称高桂英,李自成第三任妻子,李自成称帝后立为皇后。
- 窦美仪:原明朝宫女,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后纳为妃。
- 兄弟
- 李自敬,李自成三弟,李自成死后继位,在荆州之战为清军所破,降清之后遇害。
- 侄子
其他
-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揭露明末统治的黑暗,讨论李自成进北京之后的骄傲腐化,和吴三桂的抉择。国民党认为此文用明朝影射当时国民党的腐化;共产党将此文用于整风运动,提醒党员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但是,顾诚在《南明史》中认为,大顺政权所以未能在北京站住脚,绝非领导变质,失去了群众支持。恰恰相反,大顺军政权的失败在于它未完成质变,继续执行打击官绅地主的政策,引起缙绅的强烈不满。加之军事部署严重失误,导致满洲贵族与汉族官绅勾结在一起,构成了对大顺军的压倒优势,“说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因骄致败,是指他们目光浅短,骄傲轻敌,而决不能解释为他们骄奢淫逸。”[56]
- 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于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影视形象
演员 | 作品 |
麦天恩 | 《武侠帝女花》(1981年) |
许还山 | 《双雄会》(1984年) |
朱铁和 | 《鹿鼎记》(1984年) 《碧血剑》(1985年) |
刘江 | 《雪山飞狐》(1985年) |
董子武 | 《巾帼悲歌》(1990年) |
李杰 | 《雪山飞狐》(1991年) |
张振寰 | 《乱世不了情》(1995年) |
华忠男 | 《鹿鼎记》(1998年) |
骆应钧 | 《雪山飞狐》(1999年) 《碧血剑》(2000年) |
罗莽 | 《帝女花》(2003年) |
杨洪武 | 《明末风云》(2004年) |
刘威 | 《江山风雨情》(2005年) |
张山 | 《谁主中原》(2005年) |
王卫国 | 《碧血剑》(2007年) |
李振起 | 《雪山飞狐》(2007年) |
陈之辉 | 《鹿鼎记》(2008年) |
苏茂 | 《鹿鼎记》(2014年) |
王绘春 | 《鹿鼎记》(2020年) |
注释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 ^ 1.0 1.1 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硙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 ^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李自成,立志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
- ^ 康熙六年《陕西通志》卷三一,《李自成传》,说他“少孤贫,为驿卒”;费密《荒书》也说其“父为农,贫甚”。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亦称:“明末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在崇祯十五年正月,掘毁李自成的祖父和父亲的坟墓后,给陕西总督汪乔年的报告里描述的情况是:墓在荒山野冈之中,没有墓碑,除了下葬时从土中挖出的一个黑碗以外,没有任何殉葬品,足以证明自成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非常贫穷的。”
- ^ 康熙二十年《米脂县志》卷一,《舆地》第一,记“崇祯三年,大旱,夏秋无收。李自成以驿卒失公文,盗起。”
- ^ 《明季北略》(卷5):“凡初获者,必缚五日始释。有逃而复获者,则截其耳,或黥其面。兵遇之,反指为真贼,解官请赏,主将不之省,斩首示众。故不愿作贼者,既为贼所掠,亦无如之何而从之矣,由是众至数万。”
- ^ 康熙十九年《延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十一月,“降贼不沾泥张存孟复叛,陷安定。王承恩讨克之。贼走绥德,银川驿马夫李自成往从之,为队长。”康熙十二年《延绥镇志》中说,自成从驿站被裁后,“谬相推为里长,使主征会以自给。值催科甚迫,县令笞之,加以杻。自成脱去,窜入王左挂子、苗美队中,号八队闯将。八队者:一队眼钱儿、二队点灯子、三队李晋王、四队蝎子块、五队老张飞、六队乱世王、七队夜不收、八队李自成也。”
- ^ 王世正:《兴安知州金公遗墨跋》说:“金公遗游击将军唐通手书也,按公作书为崇祯七年甲戌四月三十日,是时大军在楚蜀。贼入汉南,秦督洪公(洪承畴)所云:贼在平利、旬阳,间者数万,自巴州入西乡者二三万。其自栈道犯城洋者又东下石泉、汉阴之间,毕会于汉兴,旁突商洛,秦事大可忧者,正其事也。是年八月,遂有车厢峡受降之举。”
- ^ 明史专家顾诚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一书则质疑“车厢峡”是否存在,他以为“史籍说车厢峡长达40里,是一个不小的地方。然而无论在兴安地区还是汉中地区,都没有查到它的确切位置。”他还以为把起义军被困地点确定在兴安县是沿用吴伟业《车箱困》的说法,另外,“被困的起义军是否包括李自成部在内,还缺乏原始材料来证明”。
- ^ 《烈皇小识》卷4:“李自成采用顾君恩伪降以苟全之计,密遣人贿陈奇瑜,每抚一名,纳银50两,陈奇瑜利其贿,许之。”
- ^ 丁文:《李自成兵困车厢峡考》
- ^ 边大绶:《虎口余生记》载崇侦九年(1636年)李自成回米脂,“自通姓名,回家祭祖,号称闯将,人始知其姓名”
- ^ 《商南县志》(乾隆十七年编纂)载:“闯逆入商州军岭川,参将郑国栋、都司艾文彬合兵击贼,大败之,(贼)东下商南,娶王姓女,称娘娘,富水关人。”
- ^ 出自吴伟业《鹿樵纪闻》。姚雪垠《李自成传》称李闯拿朱常洵的血跟鹿血混在一块儿调酒,称“福禄酒”,《明史》则称李自成厚敛朱常洵“桐棺一寸,载以断车”。
- ^ 《明季北略》,卷17
- ^ 柳义南《李自成纪年附考》:“……十七日壬戌,守备陈德财伤闯贼李自成左目,……闯贼杂众贼中至城下窥视,陈守备射之中左目下,深入二寸许,……闯瞎子之名自此始。”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声称李自成只被射伤,眼睛并没有瞎。
- ^ 《守汴日志》
- ^ 郑廉:《豫变纪略》,卷6,14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明季北略》,卷18。《守汴日志》载当时李自成的兵力有“精兵三千,胁从之众不过三万”。
- ^ 黄河为何决堤?史料记载不一。一说是贼兵所为,一说是明军官所为。例如:《明史·庄烈帝本纪》说“九月壬午,贼决河灌开封”。《明史纪事本末·李自成之乱》的说法是“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等城守且不支,恃引河水环濠以自固,更决堤灌贼,可溃也。”
- ^ 《怀陵流寇始终录》载当时“步贼十万、马贼三万…胁从之众近百万”。
- ^ 《国寿录》卷一
- ^ 《明清史料》乙编,兵科钞出湖广郧阳府推官朱翊奏本
- ^ 《石匮书后集》卷六三
- ^ 李自成《大顺律》发现记
- ^ 《小腆纪年》也记载:“进入京师,有半面失手足者,皆宁武所砍伤”,《明季北略》:“二十五日,贼集头目计曰:宁武虽破,受创已深,自此达京,尚有大同兵十万,宣府兵十万,居庸兵二十万,阳和等镇兵合二十万,尽如宁武,讵有了遗哉?不若回陕休息,另走他途。”。
- ^ 自成屠城中老幼。-屠城幸存者王昆元的回忆,见清初山西人戴廷栻著《周将军传略》
- ^ 贼既陷宁武,恨其久不下,屠杀一尽,血流成波有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乾隆朝《宁武县志》12卷 ,37-40
- ^ 《明史》卷二六三《朱之冯传》
- ^ 李天根,《爝火录》卷一:“贼破京城,兵不满二万,而孩子居其半,京师自守不固,非贼之能攻也。合料贼众并唐通,白广恩,陈永福之兵不过五六万耳”
- ^ 刘尚友:《定思小纪》,69页,浙江古籍出版社
- ^ 《流寇志》,卷10,161页
- ^ 《甲申核真略》
- ^ 《甲申纪事》
- ^ 33.0 33.1 《明季北略》卷20
- ^ 《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8,334~335页。
- ^ 《甲申传信录》
- ^ 《城固县志》卷7
- ^ 《汾阳县志》卷4
- ^ 《绛州志》卷3
- ^ 赵士锦《甲申纪事》说,“惟留李岩居东城,牛金星居朝中,以为守备。”陈济生《再生纪略》说,“伪相牛及贺(有威)、郭(之纬)两伪将留守京师”《甲申传信录》说,“制将军李过(过)及贺锦二将留守京都,禁约军丁。”杨士聪《甲申核真略》说,“惟留一姓李伪都督居东,与牛金星共为守备。”在《平寇志》和《怀陵流寇始终录》说,李牟和牛金星“以老弱万人守京师。”《鹿樵纪闻》则说李过留守。谈迁《国榷》记“牛金星、李牟、李友等居守。”
- ^ 40.0 40.1 《明季北略·卷二十·十六癸酉載金入秦》. 维基文库 (中文).
- ^ 查继佐:《罪惟录》卷三十一,《明史》流贼列传率兵二十万
- ^ 《平寇志》卷11:“……追尊七代考妣为帝、后,伪丞相、天佑阁大学士牛o金星代行郊天礼,六政府各颁一敕书,称大顺永昌元年。自成加衮冕,列仗受朝,鸿胪赞拜……”
- ^ 河南《内乡县志》载:“国朝顺治二年春,英王统兵追逆闯入潼关。逆闯败奔内乡县,正月二十九日歇马,三月十八日始拔营去。”
- ^ 《邓州志》记:“顺治二年春二月,李自成屠邓州。清兵入潼关,自成败奔邓州,弥漫千里,老弱尽杀之,壮者驱而南下,留精兵三千平城、塞井灶。自武关至襄、汉间,千里无烟。”
- ^ 《清世祖实录》卷十八,顺治二年闰六月阿济格奏:“贼兵尽力穷窜入九公山,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搜缉。有降卒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因遣素识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
- ^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南奔辰州,将合张献忠。献忠已入蜀,遂留屯黔阳。部贼亡大半,然尚拥众十余万。乏食,遣贼将四出抄掠,黔阳四境鸡犬皆尽。川湖何腾蛟进攻之。自成营于罗公山,倚险筑堑为久屯计。势弥蹙,食尽,逃者益众。自成自将轻骑抄掠,何腾蛟伏兵邀之,大败,杀伤几尽。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共击之。自成麾左右格斗,皆陷于淖。众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为自成也。截其首献腾蛟,验之左胪伤镞,始知为自成。李过闻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首,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
- ^ 《烈皇小识》卷八附湖广等地总督何腾蛟隆武元年的奏疏中说:“天意亡闯,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系闯逆义男(张鼐),仅得驰马先逸;而闯逆之刘伴当飞骑追呼曰:‘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存者。’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及臣抚刘体仁(纯)、郝摇旗于湘阴,抚袁宗第、蔺养臣(成)于长沙,抚王进才、牛有勇于新墙,无不众口同辞。……张参将久住湘阴,郝摇旗现在臣标,时时道臣逆闯之死状。嗣后大行剿抚,道阻音绝,无复得其首级报验。……”
- ^ 《明史》卷三百九 列传第一百九十七:“(顺治二年二月)自成走咸甯、蒲圻,至通城,窜于九宫山。秋九月,自成留李过守寨,自率二十骑略食山中,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缢死。或曰村民方筑堡,见贼少,争前击之,人马俱陷泥淖中,自成脑中鉏死。”
- ^ 康熙四年《通山县志》记载,“顺治二年五月初四,闯贼数万入县,毁戮四境,人民如鸟兽散,死于锋镝者数千,蹂躏三月无宁宇”
- ^ 《关于大顺军领袖李自成被害地点的考证》,《历史研究》
- ^ 湖北大学中文系张国光:《李自成殉难处昭然可考》
- ^ 拨乱反正 还史于民. [201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0).
- ^ 存档副本. [2019-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 ^ 李自成宝藏之谜(一). 探索·发现.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2-08-20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6).
- ^ 黄彦昇. 李自成得道成神!三曹元帥抵台顯神蹟 翻碗賜藥救信眾. NOWnews今日新闻. 2020-04-08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中文(台湾)).
- ^ 郭小凌. 文章不寫一句空——評顧誠《南明史》的治史方法與治史精神.[永久失效链接]
来源
- 郑廉:《豫变纪略》
- 王家范:《明清易代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 林金树; 杨志清. 《李自成死於通山九宮山史證不足》. 《明史研究》第6輯.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 赵国华; 张德信. 《李自成之死考辨》. 《明史研究》第6輯.
参见
前任: 明思宗朱由检 |
中国皇帝 1644 |
继任: 清世祖福临 |
政权建立 | 大顺皇帝 1644-1645 |
继任: 李自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