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英语: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缩写:NTHU,简称清华、清大)是一所校本部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其起源于清朝,于1911年以庚子赔款建校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华园,而后因国共内战多次迁移,后于1956年在校长梅贻琦的主持下在台复校。
国立清华大学 |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清华学校 清华学堂 | ||
校训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 | ||
创办时间 | 大清宣统三年三月初一 1911年3月30日 | ||
复办时间 | 中华民国四十五年 1956年 | ||
学校代码 | 0002 | ||
学校类型 | 国立大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大学 | ||
捐赠基金 | 国立清华大学校务基金 NT$35,335,636,295[2] | ||
校长 | 高为元 | ||
副校长 | 戴念华(资深副校长) 简祯富(执行副校长) 吕平江(专案副校长) | ||
教务长 | 巫勇贤 | ||
主任秘书 | 叶秩光 | ||
教师人数 | 1,355人 | ||
学生人数 | 18,125人(2022年) | ||
本科生人数 | 9,120人(2022年) | ||
研究生人数 | 9,005人(2022年) | ||
校址 | 新竹市东区光复路二段101号 24°47′37″N 120°59′34″E / 24.79361°N 120.99278°E | ||
校区 | 南大校区:新竹市东区南大路521号 清华²科技园区:新竹市香山区五福路二段707号(规划中) 台北校区:台北市大安区金华街110号 桃园校区:规划中 | ||
总面积 | 参见校园一节 | ||
附属机构 | |||
体育联盟 | 中华民国大专院校体育总会 | ||
代表色 | 紫白 | ||
昵称 | 清华、清大 | ||
吉祥物 | 熊猫庞达熊[3] | ||
所属法人 | 大清游美学务处(1911年) 中华民国外交部、教育部合派 (1912年-1929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1929年-) | ||
隶属 |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清华五校联盟 台湾大学学术联盟 台湾区块链大学联盟 台湾教育学术联盟 台英大学联盟 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育策略联盟(UAiTED) 哈佛燕京学社[4]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AACSB)[2]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 ||
邮政编码 | 300044 | ||
网站 | www | ||
|
国立清华大学的校本部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光复校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光复院区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相邻,校园内建有图书馆、博物馆及核子反应堆等大型设施,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于2016年合并后,现共设有12个学院及附设实验小学、附设诊所,于2022年聘有约900名专任教师,并约有18,100名学生在学。国立清华大学的校友横跨各界,除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及沃尔夫奖得主陈省身等学者外,亦包括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的俞国华等在内的著名校友。
国立清华大学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等校紧密合作外[5][6],亦与北京清华大学等海内外大学有着密切关系[7],发展MOOC课程、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在内的交流合作[8][9]。
国立清华大学在202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为401-500名之间,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为世界第177名[10],在2022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为351-400名之间[11],在202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为375名。[12]
概要
中华民国政府于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而撤退至台湾后,接收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厂本部300公顷土地。1955年金开英担任中油总经理,拨用40甲土地给清华大学建校,由该校校长梅贻琦于新竹市主持清华在台复校。复校重建之初首设原子科学研究所,1964年恢复大学部,目前设有理学、工学、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科技管理、教育、艺术、台北政经学院TSE等11个学院,共26个一般学系、10个学士班、23个独立研究所、17个研究中心。位于北平的国立清华大学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更名为清华大学。
在学术研究上,清华自29国130所(2011年4月)增加至49国319所(2020年4月[13])大学保持校际合作关系,各国交换学生、外籍生、华语学习的互动热络。而国立清华大学也与国内的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及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三校共同组成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整合各校资源,共同成立研究中心。此外,复校后的清华和相邻的交大于1969年开始固定于每年春季举办“梅竹锦标赛”,比赛项目包含球类、桥艺、棋类、田径、拔河等。清华校友与许多知名大学包括台湾大学等,都有协助校友创业活动,以租用办公室的方式,推广其创业活动,如清华海峡研究院。[14]
根据汤森路透重要科学指标(Thomson Reuter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15],清华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等七学门被列为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前1%之研究机构;台湾在22个评比学门中之5个学门有研究机构跻身世界百强,清华在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在“材料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37名,居全台各校所有领域之首[16]。2017年,于“机械工程”方面排名世界第38名,超越台大为全台第一。脑神经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于2010年造访清华时誉为“世界领先”。清华未来式,校园规划,续以清华校色紫色及白色重新改造清华湖及校门口,清华湖以紫色意象传统清华典雅,校门口以白色意象设计象征未来医学发展。
经费来源
1948年(民国37年),梅贻琦校长离开北平前往南京,后出国赴纽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商清华基金保管及运用事宜,确定国立清华大学将中国对美国的庚子赔款的退款使用剩余部分存放至美国银行设立“清华基金”,由梅贻琦校长掌控此基金。 1949年(民国38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往台北,梅贻琦校长前往台湾新竹市复建国立清华大学,至今此基金利息仍每年由银行拨付给国立清华大学作为开支经费,目前仅有位于台湾的国立清华大学接收此基金。[17][18][19]
精神象征
校名
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注 1][20],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21],今日工字厅后匾额即为“水木清华”四字[22]。明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后废[23]。清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24],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25]。1910年,游美学务处将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Tsing Hua College),后沿袭更名“清华学校”(Tsing Hua School)。[26]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北京后准备改办大学,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赔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最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27]。
校徽
圆形校徽
清华大学的圆形校徽为正式的校徽标志,雏型源于1916年清华学堂的军旗图案。[28]1926年11月25日,校评议会议决:“通过校徽之格式:圆形、斜十字”,1928年改制大学后,曾调整校徽字样与图示。[29][30]1934年6月1日《清华周刊》(第13-14期)向导专号刊登了清华大学校徽图案,其基本形制沿用至今,最中心为五角星,内圈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外层则为校名中英文字样。 新竹清华的圆形校徽,除上述基本结构外。与北京清华不同,保留了清华学校时期,校徽最外层的光芒状图案等细节。
鸟形校徽
鸟形校徽具体时间与创作者已不可考,但在北京时期就已出现。[28]今日新竹清华的校旗亦是印制此图腾作为代表。
校色
清华一直以紫,白二色作为自己的颜色,是否经过学校正式决议,目前尚未查知,但在最早的英文校歌上(1916年以前)即已有了这样的句子:
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
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
当时的中文译文是:
噫清华,嘻清华,吾校岿巍,
美哉吾校旗,愿日增汝之光辉。
校旗
在1917年以前,学校曾把白色的“自强不息”校徽,印制在紫色的质地上作为校旗,在各种庆典上悬挂。而在一般场合,特别是印刷品上,则恒以长三角形紫白二色参半,印以中英文校名的旗帜为多。1923年,闻一多曾在长诗“园内”里写道:
- 你若会唱园内之“明日”,
- 你当想起我们紫白的校旗,
- 你便唱出风旗飘舞的节奏,
- 飘啊!紫白参半的旗哟!
- 飘啊!化作云气飘摇著!
- 白云扶著的紫气哟!
- 氲氤在这“水木清华”的景物上。
- 云气氲氤的校旗呀!
- 你在百尺高楼上飘摇著,
- 近瞩京师,远望长城,
- 你照临着旧中华的脊骸,
- 你照临着新中华的心脏。
- 啊!展开那四千年文化的历史,
- 警醒万人,启示万人,
- 赐给他们灵感,赐给他们精神!
- 云气氲氤的校旗呀!
- 在东西文化交锋之时,
- 你又是万人的军旗!
- 万人肉袒负荆的时间过了,
- 万人卧薪尝胆的时间过了,
- 万人四千年的文化!
- 与强权霸术决一雌雄!
清华的校旗,用了传统的紫白二色,紫色为底,中间为英文校名缩写“TH”所组成的图案,中间有一“清”字,上有“国立清华大学”字样。
校歌
校训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于1914年(民国3年)冬,梁启超先生到清华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 |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登岸无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 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 ,处世接物,坦然无所芥蒂,望之俨然,此所以为厚也,此所以为君子也。 |
” |
接着,梁启超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
“ | 清华学子,荟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之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 | ” |
这次演讲以后,学校即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沿用至今,并于于2008年2月后陆续成立了“厚德书院”、“载物书院”、“天下书院”等住宿学院。
校花
清华代表花除了校务会议决议的梅花外,曾有将紫荆或丁香作为校花的提议。[32]
1916年除夕,闻一多所在的中等科曾以“Mu ch Ado about Nothing”为剧名,参加校内演剧竞赛获优胜奖,这个剧的中文题名即为“紫荆魂”,可能也与赞颂紫荆的品性有关。至今清华校园活动里,“紫荆魂”一剧依然常被重新演出。把这两种花视为校花,首先是由于它们与校旗,校色的颜色一致,(紫荆花为紫色,丁香花分为紫白二色);其次是由于这两种花都是在校庆日前后盛开。亦有校友曾在校友通讯上建议,定其中之一或两者为校花。
2011年,“99学年度第4次校务会议”决定清华校花为梅花,为了纪念梅贻琦校长而来。且梅竹赛行之多年,梅花已成为清大之精神象征,也用在各种纪念品之上。
历史
清华学堂时期
清华源于辛丑条约约定的庚子赔款。1904至1905年(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认为赔款已超过美国应得到的部分,索要过多,并告诉大清驻美公使梁诚。梁诚得知美国庚款索赔过多后,几番据理力争要求美国退回[33],促成减免。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返还赔款基数定为一千余万美元,逐年退还。赔款用于人才培养和赴美留学[34][35]。1909年(清宣统元年),美国开始退还庚款。为统筹考核留学生,外务部与学部上奏设立“游美学务处”并附设“肄业馆”。7月17日(六月初一)游美学务处正式建立[注 2],后任命外务部署左丞、左参议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齐担任总办,学部员外郎范源濂和外务部候补主事唐国安,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任驻美学生监督,三年间共组织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学。[36]
外务部选定清华园后,修缮工字厅、建造校门、一院、二院、三院、同方部、北院、校医院,1911年竣工,校园占地450亩。[36][37]1911年2月,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由军机大臣那桐题写校名[38],总办周自齐兼任监督,会办范源濂、唐国安兼任副监督。3月30日(三月初一)暂行开学仪式(中等科),4月1日高等科开学,教师多从美国聘请,游美学务处也迁入工字厅办公[35][39]。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挪用退还赔款弥补军费,学堂经费断绝,原定正式开学仪式取消,11月9日正式停课[35][39]。
清华学校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游美学务处,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分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共计八年学制。唐国安为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在校生约500人,教员30余人,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培养“领袖人才”[35]。1913年春近春园、长春园、部分水磨村并入清华大学。1914年10月,美国建筑师墨菲与小丹纳(Dana)为学校规划校园,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1916年至1920年,建成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等早期建筑[34]。此期间,经费充足、园林优美,学习环境十分理想。学校强调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设立体操课,午后“强迫运动”,开办童子军训练和军事训练(兵操);参加菲律宾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清华、协和、汇文合办的“三角运动会”为北京最早校际大赛[40][41]。各界名人学者也前来演讲,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清华学子给予厚望。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定为校训[42]。
1913年3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周诒春继任,任内勤勉,增加设备建筑,扩充留美名额,于1918年1月辞职。此后直到1931年校长更迭频繁,史称“清华校长更迭风波”。早期先后有范源濂(美国驻华公使反对)、赵国材(代理)、张煜全、罗忠诒(学生拒绝)、严鹤龄(代理)、金邦正、曹云祥(代理)被任命校长。1924年5月,曹云祥成为正式校长,在任6年中,清华学术得到空前发展,1925年春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导师。从派遣留学逐步转为培养本国人才,在1925年5月成立大学部,始创四年制学士教育,开始招收大学一年级生,称为新制生,而留美预备部学生为旧制生[34][35][36][43][44],之后清华学校由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分组成,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过渡。至1926年,大学部共成立17个学系,包含中国文学系、西洋文学系、历史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学系、物理学系、工程学系、体育学系、音乐系等,已经形成大学的初步基础[45]。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城内十多所学校示威游行。清华学生组织演讲、会见公使、致电巴黎和会。9日,校内挂半旗,全体同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并焚烧校内日货。共同宣誓“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46][47]。“五四”运动后,更多新思潮涌入清华,促进了清华学生的觉醒[48]。1926年3月13日,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大会,李大钊、陈毅来校演讲。3月18日,北京民众为反日本入侵游行请愿,遭段祺瑞政府打压,清华学生韦杰三牺牲,是为三·一八惨案[49]。1927年6月,国学大师王国维忧愤国事,于北京昆明湖自杀,震惊全国[50]。梁启超亦因病离校就医。同月教务长张彭春遭反对势力攻击而辞职,校园爆发“挽张去恶”风潮,学生游行要求改造清华[51]。
北平时期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后,任命孙科为清华校长,孙科不就,遂改派罗家伦为校长,易名“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于校长就职演讲中,提出要四化办学(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并实行军营化管理,遭学校师生拒绝[52]。任职期间,罗家伦对学校组织结构大加整改,[53]延请了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张子高等几十位著名教授[54]。1929年4月,罗家伦因查出清华基金账目亏空,要求改革,与清华大学董事会发生矛盾,提出辞职。同月,清华大学师生发起解散董事会,回归教育部管辖运动。5月,清华重归教育部管辖;6月,清华大学董事会解散,清华基金改由中华教育文教基金会保管。成立研究院,先办文法两科,次办理工农科。大学部第一届学生亦于此年毕业[54]。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北平落入阎锡山之手,校内亲阎锡山势力酝酿“倒罗运动”,再加上罗家伦长期与学校师生意见不合[55],5月20日请辞离去。后阎锡山指派与其同为山西人的清华校友乔万选为清华校长,但是遭到清华师生以反对军阀力量把持校政为由,拒绝乔万选。6月25日,乔万选企图以武力接收清华,遭学生阻挡,并签下“永不任清华校长”承诺书。清华校务暂由校务会议维持,清华进入长达十至十一月的无校长时期[51][56]。1931年4月,教育部任命吴南轩为校长,然而吴南轩擅自解聘教授,任用私人,携印入城[51],断绝学校资金并暗示武力解决,引起全校师生不满,学生护校委员会和教授会迫使教育部将其撤职[57]。
1931年10月14日,梅贻琦被任命为校长,12月3日,在校长就职典礼上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理念,此理念对清华有着深远的影响[34][35][58]。梅贻琦担任清华校长长达17年,为清华最久任的校长,且对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清华著名学府地位,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43]。此时期,梅校长大力延聘名师,让此时的清华园名师云集,如文学院的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吴宓、金岳霖等;理学院的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陈省身等;法学院有陈岱孙,这些学术大师在清华创造出许多研究成果,如机械系教授王士倬建造了中国第一座航空风洞。在治校理念上,确立了“民主治校原则”,也称为“教授治校”,清华的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以及各种专门委员会,多由教授担任,让教授能积极参与学校事务[59]。
1935年秋天,在日军危及华北之时,校内成立学生自治会救国委员会,学生蒋南翔草拟《告全国民众书》,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46][60]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清华大批学生参加了该运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61][62]1936年,因日军侵华,学校于长沙狱麓山兴建校舍,并将学校珍贵图书器材南迁,同时决定筹办特种研究所。2月19日,参予学生运动的救国会与学校教授会为了上学期期末考试补考问题发生对立,教授集体辞职。22日,由学生会与用功读书学生组成之护校团发起挽留教授。23日,梅校长自南京回校,处分救国会带头分子,并慰留所有教授。29日,冀察政务委员长宋哲元派兵进入校园逮捕二十一名左派学运学生,后经校方多方奔走,获得保释。12月,西安事变爆发,校园左右派学生对立。28日,由潘光旦教务长宣布解散校园一切学生运动[5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5日,日军即占领清华园。9月10日,清华奉令与北大、南开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0月25日,临大开学,共有文、理、工、法商等四院十七系,文学院另于南岳上课。1938年1月,因战争吃紧,决议搬迁至昆明,临大组织师生分三路艰难到达昆明,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设常务委员会主席。5月4日,联大开课,三校师生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开展教学、科研工作[63][64][65][注 3]。1939年因战局吃紧,政府宣布停付庚款。清华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社会调查五研究所自行设法维持。8月,清华决定恢复文科研究所,设中文、外文、历史、哲学四部[66]。1940年,因联大校园屡遭日军轰炸,教育部命联大迁川。8月,联大决定于四川叙永设立分校,命一年级及先修班新生前往上课。11月,为了培养大后方中小学教师,联大成立师院附设学校[66]。1941年1月,叙永分校开始上课。4月,清华大学成立卅年,师生于昆明举行纪念会,出版学报纪念专刊。8月,叙永分校结束运作,学生返回昆明。10月,文科研究所于昆明东郊龙泉镇司家营成立,由冯友兰教授出任校长。11月,与盟军合作于昆明成立译员训练班,并成立师范学院初级部[66]。联大期间,学生参与青年从军运动,应征飞虎队翻译,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67]。 清华还单独设立昆明办事处、研究院和特种研究所。特种研究所依靠庚款基金利息,拥有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国情普查五个研究所,服务军事研究[67]。战争中,清华园遭日军野战医院152病院等占据、破坏,留守教职工也被害[68]。
1945年日本投降后,学校开始修缮清华园。次年联大结束,三校复员。清华在战争伤痕下努力恢复发展,1946年2月,部分系所勉强于北平清华园重新复课。5月4日,西南联大结束,学生依志愿分发,入清华者932人,入北大者644人,入南开者65人。三校于昆明立碑纪念八年之艰苦合作。师生陆续北返,只留下师范学院改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7月,清华中文系教授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刺杀,昆明发生学潮,梅校长赴滇解决。10月10日,正式于清华园上课,收集补充图书仪器设备,并招考新生。[66]1948年,清华大学扩充农学、气象学、法学、航空工程等院系[69][70]。同年11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下,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前来谈迁校事宜,并接走清华5位教师。12月13日,解放军进军至西郊,绕开圆明园和清华、燕大,占领丰台。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保护清华、燕京等校。解放军与国军战于学校墙外,不久后国军退守城内。15日,解放军进驻海淀镇,清华园成为华北地区最早被解放军占领并宣告解放的高校。12月18日,解放军第13兵团政治部张贴布告宣布严加保护学校,阻止抢掠[71][72]。梅贻琦校长于12月14日因公入城,留在城内,后于21日乘飞机前往南京。12月17日,校务会议推举冯友兰为临时主席,代理主持校务[72][73]。
在台复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迁守台湾。梅校长赴欧,后往纽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会商清华基金保管及运用事宜。自1951年开始以清华基金利息协助在美学人研究,并赠送学术书刊仪器给台湾专科以上学校。1955年,“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协定”正式签字,政府决定设立原子科学研究机构,发展原子科学之研究,乃电召梅贻琦校长返国筹议。并于同年12月,由行政院组设“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以教育部长张其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国防、外交、财政、经济四部代表,暨蒋梦麟、浦薛凤、钱昌祚,陈雪屏、钱思亮、金开英、洪绅诸先生为委员。
1956年1月1日,即在台北成立筹备处,以陈可忠为主任;清华在台复校工作由此开始[74]。原先计划在台北南港与新竹择一选校地,但因南港腹地较小,再加上时任新竹县长朱盛淇的争取,清大选在新竹赤土崎建校。校地由中国石油公司提拨约40公顷的原日本海军燃料厂土地,在原子炉开工后,需要更多校地,因此新竹县长朱盛淇同意再拨约33公顷土地,此时的清华校地共约78公顷[75]。
1956年清大在台复校后首次招生,因校舍还未完工,以国立台湾大学为上课地点,至此清大校务在台正式运行。1957年,清大在新竹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教职员工宿舍、学生宿舍等相继完工,学生于是返回新竹上课。1961年清华大学水池式反应器完工,此原子炉土木工程部分由校友华泰建筑师张昌华负责设计,机械装置则由中油、台电、台湾铝业公司分别派员操作,并得到经济部联合工业研究所的协助,是台湾第一次由产官学界共同完成的成果[75]。
1962年5月19日,梅校长病逝于台大医院后,校务暂由教务长陈可忠代理,1965年陈可忠正式担任校长,在其任内增设了数学、核工、物理、化学系所,增长了清华的教学组织;1968年,清华图书馆(红楼)启用,随后体育馆、大礼堂与新校门等相继落成;1969年,清华与交大联合举办首次的“梅竹锦标对抗赛”,同年7月陈校长退休,由阎振兴校长继任。[75]
1970年9月,阎校长调任至台大,继任校长为徐贤修。1973年,经教育部核准,成立工学院、理学院与原子科学院,清大从原本的原子科学所扩张为理工大学。1975年,张明哲担任清华校长,在其任内,清大为了整合全校研究及对外合作,规划成立研究发展委员会。1980年大学部增设中国语文学系,清大逐渐迈向综合大学之路。[75]
1981年毛高文校长任内,正式设置(1995年修订清大组织规程时,纳入正式编制,更名为研究发展处),是台湾各大学中第一个研究发展行政单位,下设各研究中心。1983年为配合推动国防科技发展,与中山科学院合作成立自强科学研究中心,为推动跨院所系的教学与研究,成立校内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及科学仪器中心。1984年依行政院“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成立材料科学中心,为全台大学中四大重点科技中心之一。之后陆续成立电脑与通讯科技研发中心(1994年)、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发中心(2000年)、奈米与微系统科技中心(2001年)、脑科学研究中心(2002年)、当代中国研究中心(2003年)、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2004年)等校级研究中心。
清大为执行“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整合清华重点领域研究,于2006年陈文村校长任内,合并材料科学中心、奈米与微系统科技中心成为奈微与材料科技中心,成立生物医学科技研发中心(2007年)、人文社会研究中心(2007年)、基础科学研究中心(2008年)。此外,1997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在清华校园中,设有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分为数学组与理论物理组,与校内、外学者互动频繁;清华为鼓励研究成果转为产业价值,1999年成立创新育成中心,绩效优异。[76]
清大为给学生先入学、了解志趣后再选系之机会,在陈文村校长任内,推行各学院院招生,强调跨院系教育、大一不分系,于2006年先增设理学院、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逐年推至各学院,迄2009年,全校所有学院均设有院招生学士班。另外在2008年陈校长任内,创立台湾第一个强调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教育的“清华学院”,撷取世界顶尖大学住宿学院之精神,融合清华特色,带给清华学子崭新的学习与校园生活环境。[77]
1980年代以来,两岸清华交流日渐频繁;1995年沈君山校长率团访问北京清华,签定“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交往日益热络;2009年陈文村校长再次率团访问北京清华,签定“两岸清华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备忘录”暨“两岸清华大学教师与学生交流协议”,除加强两校之师生、学术交流外,并各自提拨基金,支持两岸清华共同研究计划之进行[78];次年北京清华顾秉林校长率团回访新竹清华,两岸清华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79]
2002年,入选中华民国教育部最初7所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80]。
2006年以来,在教育部推出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及“迈向顶尖大学计划”,清大获选为重点补助的学校,正稳健地迈向世界一流学府之林。
历史年表
中国大陆时期
- 1909年,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考选留美学生,成立“游美学务处”。越二年勘定校址,筹设学校,称清华学堂。
- 1911年,3月开学,旋因辛亥革命停课。
- 1912年,春,复课,“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仍为留美预备学校性质。
- 1925年,成立国学研究所。开办大学部,设文、理、法三学院。
- 1928年,改称“国立清华大学”。
- 1929年,正式成立研究院,分文、理、法三部;大学部第一届学生亦于此年毕业。
- 1932年,增办工学院。
- 1937年,因对日抗战,南徙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仍继续课业,三校同时分别开始筹划复员工作。
- 1946年,秋,该校复员北平,并增设农学院。
- 1948年底,北平校址为解放军占领。
在台复校
- 1955年,中华民国同美国订立原子和平用途协定,政府决定设立原子科学研究机构,组设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勘定校址于新竹市,筹划复校,创办原子科学研究所。
- 1956年
- 1月,在台北成立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处 ,陈可忠任筹备处主任。
- 5月,决议在新竹市复校,原址为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新竹支厂。
- 7月,原子科学研究所成立,招考第一届研究生。
1961年-1986年
- 1961年,清华大学水池式反应器完成初步临界运转开始作业。为中华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 1962年
- 5月19日梅校长病故,时任教务长陈可忠奉命代理校务(1965年真除)。
- 夏,增设数学研究所。
- 1963年
- 春,数学研究所招考第一届研究生。
- 1964年,恢复大学部,设置核子工程及数学两学系,参加联合招生。
- 1965年,增设物理学系。
- 1966年,增设化学系。[81]原子科学研究所之物理组于秋季成立物理研究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 1967年,设立物理研究所博士班。
- 1968年,原子科学研究所化学组,亦以成立物理研究所同样情形成立化学研究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 1969年
- 1970年
- 1972年,增设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材料科学工程学系、工业化学研究所、工业化学系和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 1974年,增设分子生物研究所、工业工程学系及化学研究所博士班,并将原有所系分设三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及原子科学院。
- 1975年9月,徐校长奉命转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由张明哲先生继任。
- 1976年,增设电机电力工程系,成立电子计算机中心。
- 1977年,增设电机电力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管理决策研究所及辐射生物研究所。
- 1978年,增设高分子研究所。
- 1979年,工业化学研究所增设博士班,均于当年招生。
- 1980年,增设工业工程研究所,大学部增设中国语文学系;工业化学研究所和工业化学系更名为化学工程研究所和化学工程学系。
- 1981年,增设动力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程、原子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核子工程学系开始招生。
- 8月,张校长调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由毛高文先生继任。
- 10月,研究发展委员会成立。
- 1982年,数学所增设博士班,大学部增设外国语文学系。
- 4月,成立长期发展委员会,订定五年发展计划。
- 1983年
- 3月,开始规划行政业务电脑化操作系统。
- 8月,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合并为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合并为化学研究所;计算机管理决策研究所、电机工程研究所增设博士班;与中山科学院合作成立自强科学研究中心。
- 9月,开始设置辅系。
- 年底,成立校内各研究中心,次年又相继成立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及科仪中心。
- 1984年,增设人文社会学院、经济学系、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化学工程研究所与高分子研究所合并为化学工程研究所;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材料科学中心。
- 1985年5月,视听中心成立。
- 8月,增设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及工业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分子生物研究所更名为生命科学研究所,原子核工程研究所更名为核子工程研究所。
- 1986年
1986年-2006年
- 1987年
- 1988年
- 8月,增设统计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班。计算机管理决策研究所更名为资讯科学研究所。
- 1989年
- 8月,增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统计学研究所博士班及辐射生物研究所博士班。
- 1990年
- 8月,增设资讯工程学系及语言学研究所博士班。
- 1991年
- 1992年
- 5月,共同学科改为通识教育中心。
- 7月,增设生命科学院,同时将生命科学系、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所改隶于生命科学院。
- 8月,增设原子科学系。
- 1993年
- 1994年
- 1月28日,新任校长沈君山先生就任为首任经由遴选产生之校长。
- 8月,增设工程管理研究所硕士班、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文学研究所博士班。
- 1995年8月,设立教育学程。配合新大学法调整所系架构,将研究所并入性质相近学系。
- 1996年,成立电子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及社会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组博士班。
- 1997年8月,成立生物技术研究所(硕士班),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在清大设立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
- 1998年
- 1999年8月,成立通讯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
- 2000年8月,成立科技管理学院,设有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研究所、计量财务金融学系。台积电捐赠1.8亿元兴建科管院,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也以个人名义捐助1500万元。
- 2001年
- 1月,台达电子董事长郑崇华捐赠100万股台达电股票,成立孙运璿科技讲座
- 8月,成立天文研究所硕士班、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硕士班。
- 11月,旺宏电子捐赠3亿元,协助兴建“旺宏学习资源中心”。
- 2002年
- 2月,新任校长徐遐生上任。
- 8月,成立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硕、博士班、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人文社会学士学位学程,生命科学院调整为生命科学系、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分子医学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硕、博士班。
- 2003年,创设还愿奖学金。
- 8月,资讯工程学系学士班新增第3班、物理系学士班增设光电物理组、成立光电工程研究所硕、博士班及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硕士在职专班。
- 2004年
- 1月,与新竹县政府签署协议书共同推动设立第二校区。
- 8月,成立经济学系博士班及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班。
- 2005年,获教育部补助“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前两年(2006年、2007年)每年新台币10亿元。
- 2月,电机资讯学院产业研发硕士集成电路设计专班成立。
- 8月,宜兰园区筹备处成立;增设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博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工学院产业研发硕士光电科技专班;经济学系由人文社会学院改属科技管理学院。
- 2006年
- 2月,新任校长陈文村上任。
- 4月29日,在台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清华网站《首页故事》创刊。
- 6月,材料科学中心与奈米微系统中心合并为奈微与材料科技中心,校务会议通过“国立清华大学教师学术卓越奖励办法”及“国立清华大学讲座及特聘教授设置办法”。
- 7月,历史所黄一农教授、材料系陈力俊教授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 8月,原子科学系更名为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成立台湾研究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理学院学士班、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修正组织规程,秘书室调整为秘书处,下设综合业务组、议事及法规组、公共事务组、国际事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心。
- 9月,首创“繁星计划”大学甄试入学机制,获教育部推广;清华会馆正式启用。
- 10月,召开第一次校务发展咨询委员会议。
2007年-2013年
- 2007年
- 1月,发行英文季刊《Newsletter》;教育部“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第一次实地考评。
- 3月,办理第一届“杰出产学合作奖”选拔;第一届“繁星计划”招生放榜。
- 5月,宜兰园区22公顷,纳入清华校地;聘请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为清华荣誉特聘讲座。
- 7月,成立“国立清华大学生物医学研发中心”及“大学部教育改进工作小组”;首批国际志工团队成行。
- 8月,成立“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更名为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成立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硕士班、工学院院招生、人文社会学院院招生;增设计量财务金融学系硕士班、国际专业管理硕士班(International MBA)、科技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
- 12月,台达电子创办人暨董事长郑崇华先生个人捐赠新台币2.2亿元,配合“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经费兴建教学大楼“台达馆”,供电机资讯学院、材料科学工程学系及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使用,并赞助清大与台达电子产学合作。
- 2008年
- 2月,正式成立“清华学院”;获教育部补助“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后三年(2008年至2010年)每年新台币12亿元;成立产业研发硕士半导体元件及制程专班。
- 4月18日,科技管理学院“台积馆”举行启用典礼。
- 6月,首度实施“专任教师评量”(2007年通过“专任教师评量办法”)。
- 8月,理学院学士班更名为理学院学士学位学程、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更名为科技管理学院学士学位学程、工学院院招生更名为工学院学士班、人文社会学院院招生更名为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成立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硕士班、服务科学研究所硕士班、先进光源科技硕士-学位学程、生命科学院学士学位学程、电机资讯学院学士班;增设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博士班;国际事务处成立,下设国际合作组、国际学生组、综合事务组;秘书处下的国际事务中心并入国际事务处;8月30日,学斋、儒斋正式启用。
- 9月23日,成立清华企业家协会(TEN,Tsing Hua Entrepreneur Network)。
- 10月31日,教学大楼──“台达馆”动土典礼。
- 12月18日,学习资源中心──“旺宏馆”动土典礼。
- 2009年
- 3月,办理第一届“杰出导师奖”选拔。
- 6月,教育部同意“竹东校区”筹设。
- 7月,完成中长程校务发展五年计划。
- 8月,增设天文研究所博士班、原子科学院学士学位学程。
- 10月,实施“两岸清华共同研究计划”,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每年编列经费,分别补助两方研究团队,促进学术合作。
- 12月,完成“大学部教育改进白皮书”。
- 2010年
- 1月,奕亭落成;南校门落成。
- 2月,新任校长陈力俊上任。
- 5月17日,李伟德校友捐款新台币1亿5,000万元,协助兴建绿色低碳能源教学研究大楼。
- 8月,东和钢铁侯贞雄董事长捐赠新台币2亿元,设置“侯金堆讲座”;旺宏电子加码捐赠新台币1亿元专款作为“旺宏馆”内装工程之用;清华学院扩大招生,改制为厚德与载物两书院。成立学习科学研究所硕、博士班,编制于共同教育委员会之下。
- 11月,匿名人士捐赠一亿七千万,兴建“生医科技大楼”,但至2013年仍未动工。
- 2011年
- 2012年
- 3月,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四系募款联合兴建“清华实验室”(材料系获硕禾电材捐赠五千万,化工系获天瑞企业、上纬企业捐赠四千万,物理系由承德油脂李义发董事长等人捐赠三千五百万,化学系由鼎信顾问吕正理董事长等人捐赠三千万,共计一亿五千五百万)
- 12月,在校园掀起反媒体巨兽学生运动,举办“哀悼清华精神已死”活动,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运动的前哨站。
- 2013年
- 4月11日,学习资源中心“旺宏馆”启用,于2008年12月18日动土,2011年4月24日落成。
- 6月1日,奕园揭幕。林海峰、聂卫平及曹薰铉三位围棋大师,首次进行罕见的三人对弈,后定名为“LNT棋局”。
- 7月,国立清华大学获得第23届国家品质奖,是国立大专院校中首次获奖者。
- 8月,新设亚际文化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为台湾联合大学系统首次设立之学位学程。
- 9月1日,规划宁静寝室,新生入住新斋3-5楼,实行准时熄灯及关闭网络等公约。
- 10月,成立清华永续基金,初期即达五千万元的募款目标。
- 12月9日,“以色列-台湾生命科学双边研讨会”为两国首次进行的正式双边交流会议,由本校及以、台政府机关等单位主办。
- 12月19日,清华名人堂揭幕,包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远哲等贵宾出席,并于典礼结束后进行“诺贝尔大师在清华”专题演讲,吸引千余位师生参与。
- “旺宏馆”内的复合式咖啡店Smile Cafe开设。[83][84]
2014年-2021年
- 2014年
- 2015年11月
- 本校科技管理学院于11月19日通过AACSB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 认证,跻身全球前5%顶尖认证名校之列,成为全台首间通过2013所颁布之全新认证标准的学校。
- 2016年
- 11月1日,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合并,校名仍称“国立清华大学”,原竹教大校地改设南大校区。成立“竹师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南大校区系所调整院务中心”。
- 2017年
- 增设艺术学院学士班、跨院国际硕士学位学程华语教学组、音乐学系音乐硕士在职专班、学前特殊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计算与建模科学研究所、学习科学与科技研究所、华文文学研究所(分设华文文学组、华语教学组)。停招学习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源与数位学习科技研究所、音乐学系音乐教师硕士在职专班、应用数学系、应用科学系、中国语文学系。
- 2018年
- 2019年
- 人文社会学院国际生学士学位学程改名清华学院国际学士班。数学系取消数学组、应用数学组之分组。停招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增设分析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资讯安全研究所、智慧制造跨院高阶主管硕士在职学位学程、华德福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艺术与设计学系艺术教育与创作硕士班,改名艺术与设计学系硕士班。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博士班分设生医工程产业组、一般组之分组。
- 4月15日,与桃园市政府签订为期3年的“医疗暨教育研发园区合作意向书”,计划在桃园机场捷运A16横山站筹设具国际医学中心等级的清华医院。[89][90]
- 4月底,在百龄堂原址开设达13年的“苏格猫底”餐厅结束营业。[91]
- 11月1日,与新竹市政府合作规划连结两校区之83路市区公车正式开通。[92]
- 12月10日,清华宣布将于109学年度申设学士后医学系,规划将独立招收赴偏乡服务的公费生,并培育研究型医学生。[93]
- 2020年
- 2021年
2022年-至今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10月确定于高雄市设立国立清华大学高雄分部。
- 12月10日,校务会议通过整并中华大学校地、校舍案,未来中华大学校地将成立“清华²科技园区”。
- 2028年
校园
清华大学校地遍布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新竹县、高雄市及金门县,现设有校本部、南大校区、台北校区等3个校区,和规划或兴建中的桃园校区、高雄校区、金门校区等3个校区,以及附设小学校本部及T.O.S校区、宝山校地。
图片 | 校地名称 | 位置 | 面积 | 备注 |
---|---|---|---|---|
校本部 | 新竹市东区 | 101.6263公顷[112] | ||
南大校区 | 新竹市东区 | 8.2297公顷[112] | 原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 |
台北校区 | 台北市大安区 | 0.1983公顷[112] | ||
桃园校区 | 桃园市大园区 | 7.226公顷[113][112] | 规划中 | |
高雄校区 | 高雄市左营区 | 5.78公顷[114] | 规划中 | |
金门校区 | 金门县金城镇 | 1.8324公顷[112] | 规划中 | |
附设小学校本部 | 新竹市北区 | 2.3759公顷[115] | ||
附设小学T.O.S校区 | 新竹市东区 | 0.4136公顷[115] | ||
宝山校地 | 新竹县宝山乡 | 10.1134公顷[112] |
南大校区
位于新竹市东区,面积约8.2公顷。2016年11月1日,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合并,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改称“国立清华大学南大校区”,教育与学习科技学系、特殊教育学系、体育学系、幼儿教育学系、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英语教学系、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台湾语言研究与教学研究所、数理教育研究所以及原国立清华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成立“国立清华大学竹师教育学院”,音乐学系和艺术与设计学系成立“国立清华大学艺术学院”,中国语文学系、应用数学系、应用科学系、人力资源及数位学习科技研究所4系所自106学年度起停招,并于合校过渡期成立“国立清华大学南大校区系所调整院务中心”[116]。合校初期竹师教育学院与艺术学院仍在南大校区上课,未来规划将两院迁至校本部,南大校区改为“清华创意与大学脐带园区”。
台北校区
位于台北市大安区,面积约0.2公顷,校区建筑包括月涵堂及兴建中的台北政经学院大楼。[117]
桃园校区
位于桃园市大园区桃园航空城内,比邻桃园捷运大园站,面积约7.2公顷,规划中的校区建筑包括桃园附设医院及教学研究设施。[118][113]
高雄校区
位于高雄市左营区莲池潭畔,比邻台湾铁路左营车站,面积约5.78公顷,规划中的校区建筑包括研教大楼、产学二馆、产学三馆、园区第二会馆、运动中心、进修中心一馆及二馆、空中步道与观景平台等设施。[114]
曾有设校计划
2007年曾规划设置宜兰校区,并于同年12月开始动工整地。但因缺乏后续兴建资金,2014年6月国立清华大学在行政院环保署环评专案审查会议中宣布无限期停工,后续移交国立宜兰大学接手[119]。抑曾规划设置竹东校区,2012年因都市更新计划未确定暂停规划[120]。
校园生活
学生宿舍
现有18栋学生宿舍,可容纳约6000名学生住宿。
大学部宿舍计有文斋、静斋、雅斋与慧斋(以上为女生宿舍)、礼斋、义斋、华斋、诚斋、硕斋、信斋(以上为男生宿舍)、新斋(男女混和之宿舍,其中1至4楼为男宿,5楼以上为女宿,有门禁限制)、仁斋、实斋(以上为男女混和之宿舍,其中仁斋1至3楼为男宿,4楼为女宿;实斋1至2楼为男宿,3楼为女宿)。研究生宿舍计有雅斋、善斋(以上为女生宿舍)、平斋、明斋、清斋(以上为男生宿舍),另有鸿斋为男女混合之宿舍,2008年8月底,完成2栋共1000床学生宿舍供研究所学生居住,定名为学斋及儒斋;住宿率提高至55%以上。
其中大学部一、二年级有新生保障优先住宿权,三年级以上则视空床数进行抽签。另硕二以上和博二以上的研究所学生也拥有优先住宿权。
学生活动
- 课外活动
清华现有超过100个学生社团,社团的类别包括服务性、音乐性、学艺性、体育性、自治性及综合性。另经常举办的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电影欣赏、专题演讲及座谈、团康联谊、艺术演出、竞赛活动等,寒暑期并举办各类型营队。同时,为培养具有国际观、奉献与服务精神的清华人,2007年开办暑期国际志工。[121][122]
- 体育活动
体育设施包括体育馆、游泳池、田径场、及羽球、网球等各类球场,每学年均举办全校性之游泳比赛、越野赛跑及运动大会等。越野赛跑于2007年更名为环校路跑,路线由校外移至校内;全长4600米,于每年校庆前一天之周六举行。
学生辅导
- 奖助学金、急难扶助
设有多种奖学金,其中“还愿奖学金”,系以照顾经济有困难的同学为前提,并提供全额学杂费及生活费的补助;“逐梦奖学金”则以协助表现特出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有机会去追逐梦想。
- 就业辅导
每年皆举办全校性的公司说明会、企业联展及职涯规划系列讲座等活动;平时亦接受各界委托甄选人才。
- 卫生保健
与台北荣民总医院新竹分院合作设立国立清华大学附设诊所,提供医疗服务[123](2019年12月31日前为新竹马偕医院经营[124])。
梅竹赛
梅竹赛是清华与阳明交通大学之间,一年一度的校际竞赛。从1969年开始举办,当时名称为“梅竹锦标对抗赛”,梅竹锦标赛,系分别纪念清华前校长梅贻琦与交大前校长凌竹铭,“梅”代表清华,“竹”代表交大,项目则包含了球类、棋桥、中英文辩论、拔河等。约于每年的3月举办,历年来虽然因故停办过数次,但梅竹赛依然是两校每年共同的传统盛事。饮水思源,梅竹赛的缘起,当回溯至民国50年代;清华与交大在台复校后,因两校校地位置相邻,且学生人数相近,而学生之背景与就读的科系性质亦相似,所以两校同学彼此之间在生活、课业与活动的往来就相当的频繁,因而不断的有联谊活动。在梅竹赛开办当时,两校为其应名“梅竹赛”或“竹梅赛”争论不休。最后清华张致一教授从口袋拿出了一元硬币道:“出现梅花则称梅竹,出现壹圆那面则称竹梅。”铜板落定,梅竹之名从此便正式确定。
住宿书院
清华非常重视大学部教育,在参考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大学部教育后,陈文村校长于2007年7月成立“大学部教育改进工作小组”,由材料系陈力俊教授担任召集人(2008年8月电机系王小川教授接任),针对清华教育目标以及校园生活、基础教育、共同必修、通识教育作全盘检讨,提出整体性改进方案(2009年12月完成“大学部教育改进白皮书”),并陆续施行[125]。为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增进自我探索能力与行动力,于2008年2月成立“清华学院”,招募一批有想法有热情的大二、大三生成为第零级的学院人,同年8月招收“清华学院”第一届150位大一新生[77][126]。在其中,学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彼此“先成为人,再成为公民,然后成为士农工商。”
“清华学院”在学校正规课程之外,更进一步有系统的让住在一起的学生,经由辅导,扩大生活体验,思辩重要议题,增进社会参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计划执行力与挫折复原力以及人际互动与合作精神。相当程度的取法英国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等名校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的作法,提供学生一般大学稀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成为有自主力、实践力的学习者。其中,老师不是主角,只是潜能的激发者与引导者。学校致力于结合校内、外与校友资源,提供学生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目标。由于其成效著卓,已于2010学年度起扩大招生,将原“清华学院”改称“厚德书院”,强调社会关怀,另外设立“载物书院”,提供学生跨领域学习的辅导与帮助,内部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研小组“跨领域研究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总共招收约达百分之十八的大一新生为学院学生。
入学相关
繁星计划
“繁星计划”为清华于2006年陈文村校长任内,为缩减城乡差距、培养更多不同面向的优秀人才、使校园的氛围更多元而推动,方式为采用各高中“推荐保送”方式办理单独招生,给予城乡高中平等之机会;每一所高中可推荐一名符合清华设定之在校成绩条件、且通过大学学科能力测验检定标准的应届毕业生,清华则以高中在校成绩及学测级分分发比序后,公告录取,不需甄试。2006年清华首度实施此计划的结果,于2007年3月放榜,来自全台150所高中的学生共150名获得录取。其中的32所高中,分别属于16个县市,这些学校在过去四年来不曾有毕业生进入清华就读;有10个县市内的平均家庭收入,远低于台湾的平均家庭收入。这些数字,说明了繁星计划对于平衡城乡差距、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起著调整和改善的作用,清华也能借此培养更多不同面向的人才,使校园更加多元化[127]。为帮助家境清寒学生专心致力于学业,清大设有“繁星奖学金”;于繁星新生入学之前举办“ 繁星启航营”,并有专属导师协助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根据清华繁星录取生之追踪分析发现,繁星学生入学后之学习表现,不亚于其他入学管道学生,甚至有更突出之表现,清华确实也达到招收优秀学生、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006年清华繁星计划公告后,新颖之招生理念获得各界高度认同,教育部呼吁其他“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五年五百亿计划)及“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之获选学校加入此计划。从2006年试办4年以来,繁星计划对于导引学生就近入学、推动高中就学社区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丰富大学校园多元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2010年教育部正式以繁星计划取代现行的“学校推荐”甄选入学,更名为“繁星推荐”[128]。招生沿用繁星计划各高中“推荐保送”方式办理,台湾各大学均可参加“繁星推荐”甄选入学,招生名额大幅扩增,对偏乡高中、社区高中之优质学生提供更佳的升学机会。[129]
旭日计划
自2013年陈力俊校长任内起,为进一步协助社经地位相对弱势、资源较为缺乏,但具有潜力的学生,能有机会进入清华接受教育,清华于102学年度大学甄选入学个人申请,增设“旭日组”招生,以更细腻的方式照顾弱势。[130]
旭日组招生的意义象征“暗夜已尽,旭日东昇”,希望能给予社经地位弱势,但具有强烈学习热忱的学生一个机会,透过书面审查及个人面谈,全方位聆听学生在资源相对不足情形下的成长历程与学习动机,优先录取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低收入户学生。也配合办理旭日奖学金,借由旭日计划、繁星计划、申请入学、指考分发、特殊选才、单独招生等管道进入本校就读的大学部学生,若符合经济弱势条件、特殊境遇家庭子女,以及与相关学业条件,将可申请每年十万元奖学金,至多4年,经委员会审定后核发,让经济弱势生就读期间可安心就学。
自2013年迄今,旭日计划招生成果为:102学年度录取2名;103学年度录取2名;104学年度录取15名;105学年度录取25名;106学年度录取40名;107学年度录取40名。
拾穗计划
“拾穗计划”为清华于2015年贺陈弘校长任内首度推行的特殊选才计划[131],清华是全台湾第一所以特殊选才为招生管道之一的学校。拾穗计划招生目的为──让无法经现行招生管道入学,或透过现行招生管道入学相对不利,但具特殊才能、特殊优良行为,或逆境向上之生命经验,且具强烈学习热诚、符合清华选才需求之学生,有机会到清华就读。参与拾穗计划的学生不需要通过学测考试,借由校内甄选申请管道,使大学选才更多元化,并带着教改理念,贺陈弘校长曾表示:“我们设计特殊选才制度,让1%不一样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有责任,测试社会接受改变的底线。”[132][133]
历年拾穗计划招生成果:104学年度招收10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0.66%;105学年度招收16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1.04%;106学年度招收30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1.47%;107学年度招收53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2.69%;108学年度招生59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2.99%。[134]
实验教育方案
清华自2015年首办特殊选才“拾穗计划”,为了符合这些特殊入学之学生的需求,在2018年拟定“学士班实验教育方案”,让学生能提出自己独特的大学规划。[135]
实验方案的修业内容包括一般课堂学习、跨校修课、非典型课堂课程(自主专题实作等)、校外各机构实习,与国际交换学习,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场域、跨区域学习,除仍得修习校订的28个必修学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限制,在实验教育计划书上,学生必须自己思考、规划课程,主动找老师讨论、申请资源,并说明所规划的课程与专题的相关性、学分数等。实验教育方案强调由学生与辅导小组讨论课程规划、订定毕业专题,再经由学校设立的学习审议小组审议,协助学生更聚焦规划学习内容,学校也为每个实验学生设学习辅导小组,由1位校内专任教师担任主责老师,另有2至4位校内外的教师或业师加入小组,陪学生走过修业期[136] ,而校方也设计了辅导及退场机制,若实验生不适应这套模式,可与辅导小组讨论后回到原来考上的系所,入学时不分系的学生,则可回到其大二分流的系所。
将星计划
2019年开办的将星计划全名“清华学院学士班(将星计划)”,是清大与国防部合办的单独招生。每年录取10名,包括陆、海、空军各2名,及资通电军4名。将星生进入清大后,大一不分系,大二再依其兴趣分流到电机、资工、材料、经济、人社、教育等系。求学4年期间学杂费全免,可领每月1万2千元生活费及每学期5千元的书籍费,毕业后以少尉任官,起薪近5万元。且所有将星生不论军种,未来只要通过体检,都可接受飞行官训练。[137]未来还将安排学生到欧美顶尖军校交换一个学期,开拓视野,与国外军事生交流,并学习最新的军事科技。 [138]
中国大陆时期
- 清华学堂(1911-1912)
任期 | 姓名 | 去世时地 |
---|---|---|
1911年2月 - 1912年4月 | 周自齐 | 1923年,中国上海 |
1912年4月 - 1912年10月 | 唐国安 | 1913年,中国北京一带 |
- 清华学校(1912-1928)
任期 | 姓名 | 去世时地 |
---|---|---|
1912年10月 - 1913年8月 |
唐国安 | 1913年,中国北京一带 |
1913年10月 - 1918年1月 |
周诒春 | 1958年,中国上海 |
1918年7月 - 1920年1月 |
张煜全 | 1953年 |
1920年9月 - 1921年10月 |
金邦正 | 1946年 |
1922年4月 - 1927年12月 |
曹云祥 | 1937年,中国上海 |
1928年4月 - 1928年6月 |
温应星 | 1968年,美国华府 |
- 国立清华大学(1928-1937)
任期 | 姓名 | 去世时地 |
---|---|---|
1928年8月 - 1930年5月 |
罗家伦 | 1969年,台湾台北 |
1931年4月 - 1931年6月 |
吴南轩 | 1980年,台湾台北 |
1931年12月 - 1937年8月 |
梅贻琦 | 1962年,台湾台北 |
-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1938)
任期 | 姓名 | 去世时地 |
---|---|---|
1937年10月 - 1938年2月 |
梅贻琦 | 1962年,台湾台北 |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
任期 | 姓名 | 去世时地 |
---|---|---|
1938年5月 - 1946年5月 |
梅贻琦 | 1962年,台湾台北 |
- 国立清华大学(1946-1948)
任期 | 姓名 | 去世时地 |
---|---|---|
1946年10月 - 1948年12月 |
梅贻琦 | 1962年,台湾台北 |
台湾时期
任期 | 姓名 | 去世时地 |
---|---|---|
1956年 - 1962年 | 梅贻琦 | 1962年,台湾台北 |
1962年 - 1969年 | 陈可忠 | 1992年,美国宾州 |
1969年 - 1970年 | 阎振兴 | 2005年,台湾台北 |
1970年 - 1975年 | 徐贤修 | 2001年,美国印第安纳州 |
1975年 - 1981年 | 张明哲 | 1998年,美国加州 |
1981年 - 1987年 | 毛高文 | 2019年,台湾台北 |
1987年 - 1993年 | 刘兆玄 | 1943年出生 |
1993年 - 1994年 | 李家同(代理) | 1939年出生 |
1994年 - 1997年 | 沈君山 | 2018年,台湾新竹 |
1997年 - 1998年 | 陈信雄(代理) | 1944年出生 |
1998年 - 2002年 | 刘炯朗 | 2020年,中国澳门 |
2002年 - 2006年 | 徐遐生 | 2023年去世,美国加州[141][142] |
2006年 - 2010年 | 陈文村 | 1948年出生 |
2010年 - 2014年 | 陈力俊 | 1946年出生 |
2014年 - 2022年 | 贺陈弘 | 1958年出生 |
2022年 - 2022年 | 贺陈弘(代理) | 1958年出生 |
2022年 - 2026年 | 高为元[104] | 1968年出生[143] |
大学排名
年份 | 大学排名 | |||
---|---|---|---|---|
英国QS | 英国THE | 中国ARWU | 美国U.S. News | |
2023 | 177▲[144] | 501-600▼[145] | 尚未公布 | 394▼[146] |
2022 | 180▼[147] | 351-400 ━ [148] | 401-500 ━ [149] | 375▼[150] |
2021 | 168▲[151] | 351-400 ━ [152] | 401-500 ━ [153] | 363▼[154] |
2020 | 173▼[155] | 351-400▲[156] | 401-500▲[157] | 358▼[158] |
2019 | 163▼[159] | 401-500▼[159] | 501-600▼[160] | 341 ━ [158] |
2018 | 161▼[159] | 301-350▼[159] | 401-500▼[159] | 341▲[159] |
2017 | 151▲[159] | 251-300 ━ [159] | 301-400 ━ [159] | 370▼[159] |
2016 | 155 ━ [161] | 251-300 ━ [162] | 301-400▼[159] | 301▼[163] |
2015 | 155▲[164] | 293▼[164] | 201-300 ━ [165] | 282▼[166] |
2014 | 167▲[164] | 252▲[164] | 201-300 ━ [167] | 251-275▼[168] |
2013 | 199▼[164] | 273▼[164] | 201-300 ━ [169] | 251-275▼[168] |
2012 | 192▲[164] | 226▼[164] | 201-300▲[170] | 201-225▼[168] |
2011 | 213▼[164] | 203▼[164] | 301-400 ━ [171] | 107[168] |
2010 | 196[164] | 107[164] | 301-400[172] |
- 国立清华大学为“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的一员,也是九所创始会员之一。2005年在教育部推出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获选为发展成国际一流大学之重点学校,每年获得新台币10亿元补助,每位师生所得到的补助在所有获选学校中排名第一。2006年、2007年执行成效优异,2008年获得教育部考评审议委员会高度肯定,获得往后三年每年12亿元补助,较前两年每年增加2亿元补助,是所有获选学校中,增加额度及幅度最高的大学。[173]
- 根据汤姆森路透重要科学指标(Thomson Reuter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统计,清大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等五学门一向被列为ESI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前1%之研究机构,2010年材料科学学门首度跻身世界五十强(第49名),居全台各大学之首。[174]2009年生物暨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学门首度入选,国立清华大学成为台湾首度以未设医学院之大学进入ESI生物暨生物化学世界前1%排行榜[175];2010年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成为清华第七个入选ESI世界前1%排行榜的学门。[176]
- 2010年清华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 公布的“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当中,分别名列全世界第107名(全台第一)[177]、第196名(全台第二)[178]、第314名(全台第四)[179]以及第346名(全台第三)。[180]
- 根据2010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国立清华大学在五大评比领域皆有全世界前300名的表现:人文与艺术第238名、自然科学第171名、社会科学第256名、工程与资讯科技第67名、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第197名。
- 2011年在教育部推出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第二期五年五百亿计划)国立清华大学获选为迈向顶尖大学之重点学校,重点补助低碳能源、奈微米科技互动、神经网络体、前瞻物质基础与应用科学、先进制造与服务管理等五研究中心。计划为期五年,清大每年获得新台币12亿元补助,每位师生所得到的补助在12所获选学校中排名第一。[181]
- 2017年,由美国发明家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和智慧产权人协会(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公布获美国专利核准件数的百大排名,国立清华大学排名第23名,为当年全台大学中第一名。
- 在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学科排名的指标为:学术声誉评量(Academic Reputation)、雇主评量(Employer Reputation)及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Citations per Paper),依学科类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指标权重),国立清华大学于全球大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学科排名为:计算机科学与资讯系统位居第101-150名、化学工程位居第51-100名、机械工程位居第51-100名、电机工程位居第51-100名、材料科学位居第51-100名。[182]
- 在20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第401-500名。[183]
- 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全球168名。[184]在2021年QS亚洲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全亚洲大学第33名[185]。在2020年QS毕业生就业力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世界第201-250名。[186]
- 在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列第351-400名。[187]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全亚洲大学第46名。[188]
- 根据202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世界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排名世界第363名[189]、亚洲第56名。[190]
国际交流
- 积极招收印度籍学生国立清华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自民国97年8月1日“国际事务处”(于100年2月1日起更名为‘全球事务处’)正式成立后,更加积极透过各式管道招收国际学生,且与财团法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ICDF)、科学园区及工研院等合作,校内外单位共同提供之奖学金及实习机会更加吸引国际学生来校就读;
- 100学年度共计373名印度学生来台就读学位学程,多以攻读博士学位为主,占74%,居我外国学生来源国别之首,主要就读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及国立中兴大学等。工程学院为最热门领域,计有129人,自然科学类(含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生物学等)有119人,生命科学方面 49人,商管类30人。另外,更有超过100位以上的印度学生来台学习华语。
- 根据民国101学年度数据统计:在清华印度籍学生共94名,占本校国际学生人数之冠;另有印度籍博士后研究员26名。全台四百余印度籍学位生中,近四分之一选择本校就读。
- 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印度设立的第4座“台湾教育中心”在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揭幕,两国高等教育交流的触角延伸到南印度。[191]
教学研究单位
电机资讯学院 | 电机资讯学院学士班 | 电机工程学系 | 资讯工程学系 |
---|---|---|---|
通讯工程研究所 | 光电工程研究所 | 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 | |
资讯安全研究所 | 电子工程研究所 | 光电博士学位学程 |
理学院 | 理学院学士班 | 物理学系 | 化学系 |
---|---|---|---|
数学系 | 天文研究所 | 计算与建模科学研究所 | |
统计与数据科学研究所 | 先进光源科技学位学程 |
工学院 | 工学院学士班 | 化学工程学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
---|---|---|---|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 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 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 |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 全球营运管理硕士双联学位学程 | |
前瞻功能材料产业博士学位学程[192] | 太空工程研究所[193] |
生命科学暨医学院 | 生命科学院暨医学院学士班 | 生命科学系 | 医学科学系 |
---|---|---|---|
学士后医学系 | 分子医学研究所 | 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 | |
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 | 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 | 生物科技研究所 | |
跨领域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学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
原子科学院 | 原子科学院学士班 | 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 | 工程与系统科学系 |
---|---|---|---|
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 | 分析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 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 | |
先进光源科技学位学程 | 环境科技博士学位学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
人文社会学院 | 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 | 中国文学系 | 外国语文学系 |
---|---|---|---|
历史研究所 | 语言学研究所 | 人类学研究所 | |
社会学研究所 | 哲学研究所 | 台湾文学研究所 | |
华文文学研究所 | 台湾研究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 | 亚际文化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
科技管理学院 | 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 | 经济学系 | 计量财务金融学系 |
---|---|---|---|
服务科学研究所 | 科技管理研究所 | 科技法律研究所 | |
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MBA) | 高阶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EMBA) | 国际专业管理硕士班(IMBA) | |
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在职专班(MPM) | 财务金融硕士在职专班(MFB) | 高阶经营管理双联硕士在职专班(Dual EMBA) | |
健康政策与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HBA) |
竹师教育学院 | 竹师教育学院学士班 | 竹师教育学院博士班 | 教育与学习科技学系 |
---|---|---|---|
英语教学系 | 幼儿教育学系 | 特殊教育学系 | |
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 | 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 | 运动科学系 | |
台湾语言研究与教学研究所 | 学习科学与科技研究所 | 数理教育研究所 | |
学前特殊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 华德福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 竹师教育学院跨领域STEAM教育硕士在职专班 |
艺术学院 | 艺术学院学士班 | 音乐学系暨硕士班 | 艺术与设计学系暨硕士班 |
---|---|---|---|
科技艺术研究所 |
台北政经学院 | 台北政经学院硕士班 | 台北政经学院博士班 |
---|
半导体研究学院 | 元件技术、材料与物理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 先进制程设备与封装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
---|---|---|---|
电子材料与化学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
清华学院 | 清华学院学士班 | 清华学院国际学士班 | 通识教育中心 |
---|---|---|---|
语文中心 | 住宿书院 | 体育室 |
系所调整院务中心 | 应用数学系暨硕士班 | 应用科学系暨硕士班 | 人力资源与数位学习科技研究所 |
---|---|---|---|
中国语文学系暨硕士班 |
教务处 | 跨院国际博士班学位学程 | 跨院国际硕士班学位学程 | 智慧制造跨院高阶主管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
---|---|---|---|
精准医疗博士学位学程 | 智慧生医博士学位学程 | 药品与医材法规科学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
研究中心
研究发展处 | 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 | 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 奈微与材料科技中心 |
---|---|---|---|
生物医学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动物房) | 电脑与通讯科技研发中心 |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发中心 | |
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 光电研究中心 | 清大/工研院联合研究中心 | |
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 物理研究推动中心 | 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 |
脑科学研究中心 | 贵重仪器使用中心 | 人文社会研究中心 | |
科学仪器中心 | 基础科学研究中心 | 亚洲政策中心 | |
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 运动科技中心 | 智慧制造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 |
运动事业及政策中心 |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中心 |
电机资讯学院 | 音乐、科技与健康研究中心 |
---|
工学院 | 企业运筹与电子化中心 | 品质研究中心 | 先进封装中心 |
---|---|---|---|
高熵材料研发中心 |
生命科学暨医学院 | 生物资讯中心 |
---|
原子科学院 | 硼中子捕获治疗中心 |
---|
科技管理学院 | 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 技术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 | 全球化经济研究中心 |
---|---|---|---|
生物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 | 财务风险控管研究中心 | 服务创新与分析研究中心 | |
社会企业研究中心 | 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 区块链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
竹师教育学院 | 教育与心智科学研究中心 | K-12课程与师培研究发展中心 |
---|
清华学院 | 科技艺术研究中心 | 区域创新中心 | 实创中心 |
---|
附属学校及教育机构
(以下附设国小皆为原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所创设)
- 国立清华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校本部):新竹市北区四维路47号。
- 国立清华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TOS校区):新竹市东区建功二路63号。
- 国立清华大学员工子女非营利幼儿园:新竹市东区光复路二段101号东院9-10号。
- 新竹市竹松社区大学:新竹市东区南大路521号。
- 金门县清华金门社区大学:金门县金城镇西海路三段81巷2号。
校园景点
校友
并校
- 2016年10月14日,国立清华大学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合并案获得教育部核定。11月1日,两校正式合并为“国立清华大学”。[196]
- 2004年到2005年国立交通大学校务会议投票改名“国立清华交通大学”遭否决,因此未成。[197][198][199]
- 1999年曾传出与阳明大学整并改名“国立清华阳明大学”消息,但未果 [200][201]。2018年9月21日至9月26日,阳明大学开始校务会议讨论合并的会议,同时清华大学也成立“阳明合校发展委员会” 积极争取合校。2018年12月26日,阳明大学校务会议决议,优先与交通大学议约合并[202]。
- 2024年12月10日,国立清华大学在2024年12月10日的校务会议上全票通过与中华大学整并的意向,并将继续与中华大学讨论具体的整并计划,计划于明年向教育部提交相关报告。清华大学感谢中华大学的捐地捐产,并计划在中华大学的校区设立“清华²科技园区”,以推动半导体等领域的研究与教育。此整并案于上月经校内发展委员会讨论后获得全体通过,并由包含教师、职员与学生代表的校务会议进一步审议。清华大学表示,该校区毗邻新竹科学园区,将对半导体人才培育及产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并计划与国发会合作,打造产学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及新创公司进驻,进一步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清华大学校长高为元提到,全球许多名校,如斯坦福大学,设有科研园区并促进了当地经济与创新。此次整并案参考了台科大与华夏科大的整并模式,并将进行详细的财务、人事、行政等各方面的评估,确保整并过程顺利进行[203]。
注释
参考文献
- ^ 認識清華-精神標誌-校訓. 新竹市: 国立清华大学. [2015-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5) (中文).
本校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校即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
- ^ 國立清華大學基金預算執行狀況查詢系統 - 國立清華大學主計室. 140.114.48.178. [202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1).
- ^ 自由时报. 圓仔免考試 直接晉身「清華生」. 国立清华大学. 2014年1月23日 [2015年3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中文).
清华决定以熊猫做吉祥物,期待比赛能势如破竹
- ^ 存档副本.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
- ^ 柯晓翔. 2014企業最愛大學評價調查. 远见杂志 (远见天下文化). 2014年2月 (中文(台湾)).
选才仍偏重办学名声:在一般公立大学类别,毫无意外,台大、成大、政大、清华与交大拿下前5名
- ^ 陈慧婷. 大學聯盟、合併 台灣打造東方哈佛? 數量爆增、資源不足,台灣的大學如何與世界級名校競爭?策略聯盟、併校等做法,能否真正提升大學實力?走出校園,跨進國際,大學如何能為自己,也為台灣建立長期優勢?. 国立交通大学. 天下远见. 2001年9月1日 [2015年5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22日) (中文).
|issue=
被忽略 (帮助) - ^ 清华大学秘书处. 新竹清華日 兩岸清華交流更緊密. 国立清华大学. 2012年1月3日 [2015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14日) (中文).
- ^ 清華磨課師課程合作夥伴. 清华大学. 2015年 [2015-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中文).
- ^ 兩岸清華率先簽署校級雙聯學位. 国立清华大学秘书处. 2010年10月6日 [2015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中文).
- ^ NTHU QS Ranking history. [2018-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 ^ NTHU QS Ranking history.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NTHU US News Ranking history.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 ^ 国际合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全球事务处,2020年4月
- ^ 民团控半导体人才输中 清大驳斥逻辑不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21年5月11日
- ^ 湯姆森路透重要科學指標網頁. [201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9).
- ^ 清華材料科學榮登世界百強 排名37. 台湾立报. 2008-05-05 [2013-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 ^ 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基金保管运用办法
- ^ 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庚子赔款迄今仍每年拨付该校. 中国新闻网. 2011年4月25日 [2017年6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7日) (中文(中国大陆)).
陈力俊表示,1948年,国民党当局派遣专机接清华校长梅贻琦前往南京,隔年梅贻琦前往美国处理“清华基金”保管运用事宜。1956年,清华在台建校,梅贻琦借用清华基金利息补贴教授薪水,并兴建宿舍。“因为有了这笔经费,清华比起其他学校宽裕许多,也因此可以聘到最优秀的师资”。清华基金的经费来源,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代管庚子赔款的红利。陈力俊说,即使到现在,清大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
- ^ 唐凤. 台湾清华别样红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科学新闻杂志. 2011-04-08 [2017-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中国大陆)).
提到清华,不能不说著名的清华基金。实际上,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正是由美国所退的部分庚子赔款的款项所设立。庚子赔款条约废止以后,清华的经费才开始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下拨。这笔款项就形成了清华基金,并由美国华美基金会管理,当时的本金大约有300万美元。这笔钱解了台湾清华的燃眉之急。新竹复校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由于教工薪金不高,无人愿意来任教,于是梅贻琦便拿基金利息作为津贴补助教授。“这样一来,清华教授的薪水就十分可观,学校也利用那些校款盖了很好的教授宿舍,就是现在的东院,三十五坪(一坪约为3.3平方米)的新房子,其他学校都没有。”台湾清华退休教授何世延回忆道。徐贤修任校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大学校,开办工学院,而师资设备等经费也是出自清华基金。“清华基金由于是美国基金管理,实际上也存在不少缺陷,在当时,这笔钱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是校长的私房钱。”台湾清华原教务长朱树恭教授说。现在情况可能有所改善,学校开始实行《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基金保管运用办法》对这笔校款的使用进行监督。“北京清华也知道这些利息,不过现在还是归台湾清华管,实际上,美国在政治上认同中国大陆,所以北京如果想要这笔钱,也能要过去。不过,我听说因为北京清华是重点学校,经费充足,这点钱就算了,留给台湾清华用。”朱树恭笑道。即使有了这笔钱,台湾清华在新竹复校时,境况依然很荒凉。当时,全校只有一条柏油马路,是通往原子炉的,因为总有访客来参观原子炉,学校才修了这唯一的一条柏油马路。就连梅园后来的柏油路,都是蒋经国拨款修的。
- ^ “水木湛清华”辨惑. 紫苑网. 2008-10-20 [201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9) (中文).
- ^ 水木清華的意思_成語“水木清華”是什麼意思. 2001-04-28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中文(台湾)).
- ^ (清华九十年)水木清华的由来. 清华新闻网. 2001-04-28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中文(中国大陆)).
- ^ 米家四奇與明末京城的文人雅事. 北京晚报. 2016-05-31 [2016-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中文(中国大陆)).
- ^ 苗日新. 清九代王朝熙春园(清华园)主人的更替. 清华大学新闻网. 清华校友通讯. 2007 [2010-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3) (中文(中国大陆)).
- ^ 苗日新. 清九代王朝熙春园(清华园)主人的更替. 清华大学新闻网. 校史研究室. 2007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中文).
- ^ 認識清華校史. 国立清华大学. 2007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中文).
- ^ 孟凡茂. 关于国立清华大学的定名. 清华校友网. 2010-07-13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中文).
- ^ 28.0 28.1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校徽. archives.lib.nthu.edu.tw. [202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 ^ 孟凡茂. 关于清华的校徽的雏形、确定和调整.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9-10-26 [2010-11-01] (中文).[永久失效链接]
- ^ 贺崇铃. 清华大学九十年.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978-730-204-316-4 (中文).
- ^ 在國立清華大學百歲校慶線上多媒體知識系統聆听清华校歌. [201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 ^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校花. archives.lib.nthu.edu.tw. [202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 ^ 王小石.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真相. 紫网在线. 2014-12-24 [2010-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
- ^ 34.0 34.1 34.2 34.3 国立清华大学. 校史:北京清华时期. 国立清华大学官网.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中文(台湾)).
-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校史概略. 清华周刊. 1934, (13-14): 1–3 (中文(香港)).
- ^ 36.0 36.1 36.2 黄延复. 清华园风物志.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0–23 [2016-11-21]. ISBN 978-730-21155-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5) (中文).
- ^ 方惠坚; 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 第 1 卷.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75 [2016-11-20]. ISBN 7-302-0431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0) (中文).
- ^ 清华学堂历史. 清华大学. 2012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1).
- ^ 39.0 39.1 金富军. 清华校史连载之一:清华创办的背景与经过.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9-02-19 [201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
- ^ 冯茵. 卓尔超群的清华体育. 校史研究室. 2009-06-22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
- ^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清华漫话, 第 1 卷.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8–10 [2016-09-09]. ISBN 978-730-212-86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中文).
- ^ 金富军. 清华校史连载之二:摇曳多变的清华学校时期.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9-02-19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
- ^ 43.0 43.1 吴清军. 清华传奇. 南文博雅. 2014年8月18日: 3–4 [2016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3日).
- ^ 方惠坚,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43–659. ISBN 7-302-04319-1 (中文).
- ^ 方惠坚, 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第 1 卷.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 [2016-10-28]. ISBN 73020431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issue=
被忽略 (帮助) - ^ 46.0 46.1 王向田. 五四运动在清华.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9-09-28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6) (中文).
- ^ 清华学生国耻纪念会誓词. 清华周刊. 1919, (170): 1 (中文(香港)).
- ^ 方惠坚,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50. ISBN 7-302-04319-1 (中文).
- ^ 陈云豹. 韦烈士的死. 清华周刊. 1926, 26 (4): 147–154 (中文(香港)).
- ^ 张淑燕. 國學大師王國維沉湖是為了“殉清”嗎?. 人民网-文史频道. 2011年12月28日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中文).
- ^ 51.0 51.1 51.2 51.3 校史大事記-北京清華時期. 国立清华大学数位校史馆. 2009-09-28 [2016-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中文).
- ^ 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清華時期. 国立清华大学数位校史馆.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 ^ 孟凡茂. 关于罗家伦长校清华——从一则史料谈起. 清华校友网. 2010年9月1日 [2010年1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4日) (中文).
- ^ 54.0 54.1 五四青年羅家倫:30歲當上清華首任校長 終遭驅逐. 《光明日报》. 2009年4月28日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清華首任校長羅家倫為何先受學生歡迎後被學生驅逐. 凤凰历史 (中国台湾网). 2015-09-07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 ^ 史轩. 清华大学初期的校长更迭风波. 清华新闻网.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7-07-05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 ^ 吴南轩:清华校史上最短命的校长. 人民政协报. 2011年9月29日 [2016-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7).
- ^ 方惠坚,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321–323. ISBN 7-302-04319-1 (中文).
- ^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清华漫话, 第 1 卷.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1–24 [2016-09-09]. ISBN 73021286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中文).
- ^ 方惠坚,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57. ISBN 7-302-04319-1 (中文).
- ^ 何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1-01: 31 [2017-03-03]. ISBN 97872080579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中文).
- ^ 中国现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 1980-01-01: 51 (中文).
- ^ 《新清华》编辑部. 图说清华抗战那些事儿(二)辗转西南,离乱弦歌不辍. 清华新闻网.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6-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9) (中文).
- ^ 方惠坚,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77–698. ISBN 7-302-04319-1 (中文(中国大陆)).
- ^ 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 校史:西南联大时期. 国立清华大学数位校史馆. 国立清华大学.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台湾)).
- ^ 66.0 66.1 66.2 66.3 校史大事記-西南聯大時期. 国立清华大学数位校史馆. 国立清华大学. 2009-02-26 [2016-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中文).
- ^ 67.0 67.1 金富军. 清华校史连载之七: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合大学(一). 清华校友网.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9-02-26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
- ^ 朱俊鹏. 日寇占领下的清华园. 清华校友总会. 清华大学档案馆. 2010-04-16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中文).
- ^ 金富军. 复员之后的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新闻网.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9-03-07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中文).
- ^ 梅贻琦. 复原后之清华.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 4: 33.
- ^ 金富军. 清华校史连载之十一: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2009-03-07 [201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中文).
- ^ 72.0 72.1 国立清华大学校史:新竹清华时期. 国立清华大学数位校史馆. 国立清华大学. [2010-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
- ^ 方惠坚,张思敬. 清华大学志(下册)[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98–701. ISBN 7-302-04319-1 (中文).
- ^ 存档副本 (PDF). 2010-07-29 [2011-11-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5).
- ^ 75.0 75.1 75.2 75.3 新竹清華時期(1956-). 国立清华大学. 2008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中文).
- ^ 「孕育新業,成就夢想」--清華創新育成中心歡慶十週年. [2011-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77.0 77.1 擷取住宿學院精神‧融和清華特色--本校成立「清華學院」. 国立清华大学. 2008 [2016-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中文).
- ^ 本校與北京清華大學簽訂合作協議.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北京清華顧秉林校長率團來訪 共商百年校慶及雙邊合作.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黄慕萱,书目计量与学术评鉴—国内七所研究型大学论文发表概况分析。引文分析与学术评鉴研讨会论文集(台北,2004),135-152。
- ^ "清华园"岁月[失效链接]清华校友总会,2009年6月16日
- ^ “削削!”清大小七 最有特色的超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新闻,2017年
- ^ 新竹下午茶| Smile Coffe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Suni Blog,2013年8月9日
- ^ 斯麦尔餐饮有限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518熊班
- ^ 徐养龄. 賀陳弘 接任清華大學校長. 新竹市: 中时电子报. 2014年2月8日 [2014-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中文(台湾)).
- ^ 当选中研院士郑建鸿对母校爱的告白:“我以清大为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8年7月5日
- ^ 中研院院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数位校史馆,2020年
- ^ 再见,清大水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OBSERVE ‧ NTHU,2018年12月12日
- ^ 清大跨足医疗领域 将于桃园航空城建医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通讯社,2019年4月15日
- ^ 与桃市府签MOU/清大跨足医疗 拟在航空城建医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报,2019年04月15日
- ^ Never say goodbye!清大“苏格猫底”餐厅13年划下句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9年04月25日
- ^ 公车开进清大!全新路线“83”周五开跑 提升学子交通安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由时报,2019年10月29日
- ^ 清华大学将申设学士后医学系 培养医学科学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网,2019年12月10日
- ^ 清华大学将设立台北政经学院T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0年5月8日
- ^ 清华大学邮局乔迁焕然一新 广邀社区民众同欢开幕志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蕃薯藤,2020年9月22日
- ^ 大学疯到桃园设校 蓝议员忧圈地炒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网,2020年9月23日
- ^ 清大附设诊所迁址开幕 北荣当后盾扩大服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2021年3月10日
- ^ 中央社记者郭宣彣. 全國首張區塊鏈加密數位畢業證書 清大接軌國際. www.cna.com.tw. 中央社 CNA. 2021-06-24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2) (中文(台湾)).
- ^ 清大学学士后医学系通过 今年底前展开独立招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网,2021年9月22日
- ^ 四大捐建-文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1年
- ^ 现任校长任期即满 清华大学公开征求下任校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网,2021年5月26日
- ^ 新竹市大手笔 拟1亿元大改造光复路1公里成门户绿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21年5月2日
- ^ 国立清华大学北校门周边景观规划设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陈俊宏建筑师事务所,2021年8月3日
- ^ 104.0 104.1 高为元获选!成为国立清华大学新任校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经济日报,2021年11月6日
- ^ 合新任校长高为元宣誓就任 带领清大迎向新世纪挑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22年
- ^ 清华校长宿舍改作幼儿园 延揽青年教师添优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2年5月16日
- ^ 清华成功湖大整治 划船游湖明年重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2年7月7日
- ^ 108.0 108.1 清大桃园医疗筹备处成立 预计2028年启用医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2年8月22日
- ^ 合校建设-教育学院大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1年
- ^ 合校建设-艺术学院大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1年
- ^ 合校建设-南校区学生宿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1年
- ^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土地房屋. 总务处保管组.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 ^ 113.0 113.1 叶臻. 清大桃園醫療籌備處成立 預計2028年啟用醫院. 中央社. 2022-08-20 [2024-08-11].
- ^ 114.0 114.1 葛祐豪. 清、交高雄分校校園規劃出爐 「以房就樹」保留2/3綠地空間. 自由时报. 2024-08-04 [2024-08-11].
- ^ 115.0 115.1 中华民国教育部. 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 (PDF). 2024-04 [2024-08-11].
- ^ 系所調整院務中心簡介. Damc.web.nthu.edu.tw. 2016-12-01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 ^ 陈至中. 清大整修歷史建築月涵堂 作為台北教學活動據點. 中央社. 2024-03-23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4).
- ^ 清大跨足医疗领域 将于桃园航空城建医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通讯社,2019年04月15日
- ^ 清大城南校区拖10多年 宜县政府被纠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7年08月04日
- ^ 国立清华大学. 101 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紀錄 (PDF). [2024-08-11].
-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服萬人務—清華首批國際志工團隊成行. [201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2009年清華暑期國際志工 秉持謙卑、關懷心擁抱世界. [201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清华大学附设诊所委托台北荣民总医院新竹分院经营 - 国立清华大学卫生保健组[永久失效链接]
- ^ 清華大學附設診所委託經營變更說明會~報到前50名將送乾洗手一瓶喔 - 國立清華大學衛生保健組.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 ^ 陳校長文村等一級主管訪問美國名校. [201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教育新創舉--「清華學院」正式啟航. [201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清華繁星計畫廣納全台各地150位高中生 平衡城鄉差距", 國立清華大學首頁故事,2007年3月26日. [2011年3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3月7日).
- ^ 发布日期: 发布单位: 单位联络人: Facebook Twitter GooglePlus. "回應全教會要求暫緩「2011學年度繁星計畫併入甄選入學」之相關說明", 教育部電子報,2010年5月27日. Epaper.edu.tw.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 ^ 发布日期: 发布单位:国立清华大学教务处招生策略中心 单位联络人:旭日招生甲组-陈小姐 03-5715131分机33006. "2011學年度繁星推薦招生名額將擴大至8000名!", 教育部電子報,2010年8月13日. Epaper.edu.tw.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 ^ 发布单位: 单位联络人: Facebook Twitter GooglePlus. "國立清華大學旭日招生(甲、乙、丙組)Q & A",. http://spadms.web.nthu.edu.tw/bin/home.php.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外部链接存在于
|publisher=
(帮助) - ^ 发布日期:发布单位: 大学招生委员会联合会. "特殊選才(單獨招生)",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http://www.jbcrc.edu.tw/.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 ^ 发布日期:2017-10-31 发布单位:翻转教育. "特殊選才,不該特殊——別再拿同一把尺,衡量每位學生", 翻轉教育電子報,2017年10月31日.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 ^ 发布日期:2018-10-18 发布单位:天下杂志. "一手養出清華22歲台灣棋王 虎媽:如果沒有特殊選才,我們會重考", 翻轉教育電子報,2017年10月31日. https://www.cw.com.tw/.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8).
- ^ 发布日期:2018-1-9 发布单位:国立清华大学. "清華拾穗計畫 軟骨功公益楷模、青少年象棋棋王上榜", 國立清華大學首頁故事,2018年1月9日. https://www.nthu.edu.tw/.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 ^ 发布单位:清华学院学士班. "實驗教育方案簡介", 清華學院學士班. 清华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 ^ 发布单位: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 评鉴双月刊,2019年5月. "教育4.0:Self-Designed Major清大實驗教育方案",. http://epaper.heeact.edu.tw/. [201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 ^ 清大将星计划放榜 10录取生中女性占6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新闻网,2020年3月20日
- ^ 清华将星计划单招 培养新世代军事将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0年2月26日
- ^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 Tsinghua.edu.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3).
- ^ 國立清華大學歷任校長. Nthu.edu.tw.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0).
- ^ 清大前校长徐遐生辞世 校方办追思会悼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3年7月4日
- ^ Frank Shu (1943–2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ture.com,2023年6月5日
- ^ 人脉、派系都不管用,清大如何选出54岁港大副校长当校长?国立中央大学研究发展处,2022年3月4日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QS World Rankings,2022年6月8日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2022年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S. News,2022年10月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QS World Rankings,2021年6月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2021年
- ^ 2022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22年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S. News,2021年10月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QS World Rankings,2020年6月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2020年
- ^ 2021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21年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U.S. News,2020年
- ^ University Rank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QS World Rankings,2020年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World Rankings,2020年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20年
- ^ 158.0 158.1 【U.S. News】2020全球大学排行 台湾26所入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学问,2019年
- ^ 159.00 159.01 159.02 159.03 159.04 159.05 159.06 159.07 159.08 159.09 159.10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Masters Portal,2019年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19年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op Universities,2019年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6年
- ^ 全球大学排名 哈佛拿第一、台大第128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15年
- ^ 164.00 164.01 164.02 164.03 164.04 164.05 164.06 164.07 164.08 164.09 164.10 164.11 世界大學排名. 国立清华大学. [2022-05-21].
- ^ 2015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15年
- ^ 2015年USNEWS全球大学排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etteredu.com,2015年
- ^ 2014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14年
- ^ 168.0 168.1 168.2 168.3 国立清华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符号留学,2020年
- ^ 201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13年
- ^ 2012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12年
- ^ 2011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11年
- ^ 2010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WU,2010年
- ^ 賀!本校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二梯次審議成績亮眼,經費調增額度及比例居全國之冠. [201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期刊論文統計. [2010-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本校生物生化領域首度入選ESI. [201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30).
- ^ 2010年臺灣ESI論文統計結果 (PDF). [2010-12-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01).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1年
- ^ 存档副本. 2010-09-16 [201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3).
- ^ 存档副本. 2010-08-22 [201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2).
- ^ http://ranking.heeact.edu.tw/en-us/2010/Country/All[永久失效链接]
- ^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審議結果出爐", 教育部電子報,2011年4月1日. [2011年4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29日).
- ^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2011-08-12 [201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20.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2013-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 ^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Quacquarelli Symonds. 2016-12-19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 ^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 2020.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7).
- ^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國立清華大學. [2014-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亞洲大學排名.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 ^ 清华新闻:印度第4座台湾教育中心揭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闻来源:中央社,发布时间:2013-09-05 10:45:01
- ^ 前瞻功能材料产业博士学位学程
- ^ 太空工程研究所
- ^ 194.0 194.1 学长好急|我在台湾清华园的日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搜狐,2017年7月24日
- ^ 195.0 195.1 清华校园景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立清华大学,2020年
- ^ 吕佳峻. 清大、竹教大11/1日合校 增開教育藝術學院. 新头壳newtalk. 2016-10-15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中文).
- ^ (繁体中文)《给清华人的一封公开信 - 关于国立清华大学与国立交通大学合并事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徐遐生,2004年10月24日
- ^ (繁体中文)清大交大合并濒破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5年06月23日
- ^ (繁体中文)交大投票否决清交合并破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立报,2005年6月29日
- ^ (繁体中文)校园问卷 清大阳明合并 半数赞成,中国时报,1999.12.14
- ^ (繁体中文)大学合并 教部牵线才好谈,中国时报,1999.12.09
- ^ (繁体中文)[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清大通过整并中华大学意向案 将设立“清华²科技园区” | 政经焦点 | 要闻 |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