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區

福建省漳州市的市辖区

龍海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九龍江出海口,西與漳州主城區毗鄰,東臨廈門灣區,具備「東承西接」的地理優勢,是福建省改革開放和對台合作的前沿陣地。區政府駐石碼街道大埕路28號。

龍海區
市轄區
龍海區人民檢察院
  龍海區 在漳州市的位置
  龍海區
在漳州市的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的地理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24°26′51″N 117°48′43″E / 24.44747°N 117.81183°E / 24.44747; 117.8118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福建省漳州市
設立2021年2月2日
政府駐地石碼街道
下級行政區
14
政府
 • 區委書記黃勁武
 • 區長曾建成
面積
 • 總計1,314.76 平方公里(507.6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952,000人
 • 密度724人/平方公里(1,875人/平方英里)
 • 城鎮584,371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63100
電話區號596
車輛號牌閩E
行政區劃代碼350604
網站龍海區政府網

龍海區前身為1960年8月龍溪海澄二縣合併建立的「龍海縣」,1993年6月撤縣設「龍海市」,2021年2月2日撤市設「龍海區[2]。龍海區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的九龍江下游沖積平原,主要人口以漢族為主,此外有滿等少數民族,通用閩南語泉漳片漳州話

歷史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龍海地帶遂由荒服而歸屬其所建的閩中郡。南北朝時代,梁武帝蕭衍於大同六年(540年)始建龍溪縣,屬南安郡,治所設於古縣。唐垂拱二年(686年)割龍溪縣南境置漳州,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龍溪縣改屬漳州。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從漳浦縣李澳川遷至龍溪縣永寧鄉唐化里登高山下桂林村(漳州城),龍溪縣遂為漳州附郭首邑。明世宗朱厚熜於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析龍溪、漳浦兩縣地置海澄縣,屬漳州府。

1951年,析龍溪縣城關設縣級漳州市。1960年2月1日,龍溪、海澄兩縣合署辦公,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合併為龍海縣。龍海縣治從漳州城遷石碼鎮,海澄縣城改稱海澄鎮。1985年被國家確定為沿海首批開放縣。1993年6月,龍海縣改設縣級龍海市。1996年,析薌城區和龍海市部分區域設龍文區。2021年2月2日,撤市設龍海區[2]。此外,龍海區版圖上的東碇島目前為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劃為金門縣管轄。

行政區劃

龍海區下轄1個街道、11個、1個、1個民族鄉[3]石碼街道、​海澄鎮、​角美鎮、​白水鎮、​浮宮鎮、​港尾鎮、​九湖鎮、​程溪鎮、​顏厝鎮、​榜山鎮、​紫泥鎮、​東園鎮、​東泗鄉、​隆教畲族鄉、​雙第華僑農場、​九龍嶺林場、​程溪農場、​漳州江東良種場、​林下林場和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

人口

根據(福建省)漳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龍海市常住人口為952000人,男性佔比51.6%,女性佔比48.4%,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19.17%,15-59歲佔比63.33%,60歲以上佔比17.5%,65歲以上佔比11.93%。[4]

交通

特產

龍海資源物產富饒。素有「魚米花果之鄉」的美稱。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盛產荔枝柑桔龍眼楊梅浮宮楊梅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等名優水果,花卉品種繁多,尤以水仙花著名。

名人

旅遊

境內有列入國家地質公園的2200萬年前的古火山口、閩台祖廟白礁慈濟宮等一批文物古蹟和旅遊勝地。

文化

龍海的文化主要為閩南文化,地方戲曲有歌仔戲薌劇)。當地的保生大帝信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 福建省龍海第一中學
  • 福建省龍海第二中學
  • 龍海實驗中學
  • 龍海石碼第二中心小學
  • 龍海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 2.1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漳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閩政文〔2021〕48號
  3. ^ 2023年龙海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4. ^ 中國: 福建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