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巴别
zh-N
此用户的母语汉语
de-3
Dieser Benutzer hat sehr gute Deutschkenntnisse.
en-3
This user is able to contribute with an advanced level of English.
fr-1
Cet utilisateur peut contribuer avec un niveau élémentaire de français.
ja-2
この利用者はある程度日本語を話せます。
la-2
Hic usor media latinitate contribuere potest.
查阅所有用户语言
这个用户在德文维基百科中的ID是Kameister
该用户对宋朝历史感兴趣
这个用户对古希腊历史很有兴趣。
这个用户对哈布斯堡王朝很有兴趣。
这个用户对艺术史感兴趣。
这个用户对建筑学感兴趣。
这个用户对哲学感兴趣。


玉雕指利用工具改变玉石天然外型、加以美化的一种工艺。由于玉石的硬度大于等于普通钢铁,所以有别于一般雕刻,在玉雕中极难运用刻刀、凿子等工具,而是利用解玉砂摩制成型。玉雕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价值,其地位超出其他工艺美术



中国陶瓷,是中国出产的陶器瓷器的总称,尤指其中手工制作或沿用古代工艺的产品。陶瓷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工艺成就,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举世罕见[1][史 1]。借助于此,陶瓷在中国最早摆脱了日常实用的束缚,自觉地追求将泥土转化为一种美丽的人造物,迄今依然是人类想像力最杰出的体现[参 1]。本条目简述中国陶瓷的分类与历史。主要内容参考《中国陶瓷史》和《中国陶瓷》,在参考文献上标中简称“史”“陶”。

陶瓷分类

陶瓷种类繁多,生活中往往使用混合分类。

习惯分类

烧制温度较低、不外罩釉层,成品吸水性强的称为陶器。烧制温度较高,外罩保护釉层,不吸水的称为瓷器。是否外罩釉层是最关键的判断点。[2]

材质分类

陶器、石胎瓷、瓷器

瓷器:

  1. 原料必须用瓷土
  2. 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
  3. 外罩釉

主要品种

陶器,白瓷,青瓷,彩瓷,

收藏划分

  • 高古陶瓷(汉代以前)
  • 老窑瓷器(魏晋唐宋金元)
  • 明清瓷器

材料与工艺

  • 陶土
  • 瓷土
  • 高岭土


陶瓷术语

发展历史

主要内容按照《中国陶瓷史》划分体系,参考《中国陶瓷》。

新石器时代陶器

约1万年-4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窑址分布

早期陶器出土地点有河南省河北省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距今大约一万年到七千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黄河中上游流域、黄河下游流域、江南地区这三大区域来讨论。各具特色,拥有不同的技术进展。[参 2]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早期文化罕见,中晚期遗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北部,关中,晋南和豫西是其中心。遗址包括: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西乡李家村,邠县下孟村,华阴横阵,华县泉护村,元君庙;山西芮城东庄村,西王村;河南陕县庙底沟,三里桥,洛阳王湾,郑州林山砦,大河村,安阳后岗;河北磁县下潘汪。中心地区: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群众路街道北首岭,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半坡,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硖石乡庙底沟,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王村,


 
 
陶寺
 
范家庄
 
徐家坪
 
北首岭
 
半坡
 
庙底沟
 
西王村
 
姜寨
 
李家村
 
大司空村
新石器时代窑址分布图


  •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
  • 第三节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 第四节 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成就及其影响

三代至春秋陶瓷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 第一节 陶器的发展
  • 第二节 灰陶器和白陶器
  • 第三节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 第四节 建筑用陶和其他陶制品
  • 第五节 中原以外各区的陶瓷生产

上虞商代最早的龙窑,印纹硬陶已经在1200℃以上。

火烧山

战汉陶瓷

(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陶瓷
  • 第二节 秦汉陶瓷产品的品种和产地
  • 第三节 秦汉时期原始瓷的复兴与瓷器的出现

东汉晚期出现“成熟瓷器”,上虞支项山窑场:公认的标志。发现最早的瓷器印章

  1. 烧成温度很高
  2. 抗压强度很高
  3. 吸水率很低
  4. 胎釉结合很牢固

龙游白羊垄汉代窑场:前面有著火膛,中间是窑床,最后是烟道。结构已经完备。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

公元220年-589年

  • 第一节 江南瓷窑的分布和产品的特点
  • 第二节 江南地区制瓷工艺的成就
  • 第三节 北朝的瓷业
  •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制陶工艺的发展

隋唐五代的陶瓷

(公元581-960年)

  • 第一节 隋代陶瓷业的发展
  • 第二节 唐五代的青瓷
  • 第三节 唐五代的白瓷
  • 第四节 唐代黄釉、黑釉、花釉和绞胎瓷器
  • 第五节 唐代的三彩陶器和陶瓷雕塑
  • 第六节 唐五代陶瓷造型与装饰
  • 第七节 唐五代陶瓷的外销

唐宋时期,浙江龙窑一般长度50m。

宋瓷

(公元960-1279年)

  • 第一节 定窑及磁州窑系诸窑
  • 第二节 耀州窑与钧窑系诸窑
  • 第三节 青白瓷与龙泉窑系诸窑
  • 第四节 宋代黑釉瓷器的生产
  • 第五节 汝窑、哥窑与官窑

辽金陶瓷

(辽公元928-1125年,金公1115-1234年)

  • 第六节 宋瓷的造型与纹饰
  • 第七节 宋代瓷器的外销
  • 第八节 辽的陶瓷
  • 第九节 金的陶瓷

元代陶瓷

(公元1271-1368年)

  • 第一节 元代的主要窑场和著名瓷器
  • 第二节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新成就
  • 第三节 元代瓷器的造型与装饰
  • 第四节 元代瓷器的对外输出

明代陶瓷

(公元1368-1644年)

  • 第一节 瓷业中心景德镇和御器厂
  • 第二节 景德镇的青花瓷及其他瓷器
  • 第三节 明代景德镇以外的民营陶瓷业
  • 第四节 明代瓷器的造型、装饰和款式
  • 第五节 明代瓷器输出和中外制瓷技术交流

清代陶瓷

(公元1644-1911年)

  • 第一节 景德镇制瓷业的兴盛与繁荣
  • 第二节 景德镇以外的陶瓷业
  • 第三节 清代瓷器的造型、装饰和款式
  • 第四节 清代瓷器的输出

珐琅彩瓷所用珐琅,最初被用于金属胎珐琅器,即景泰蓝。其成份为含硅酸盐重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所用原料多数来自天然矿石,釉料呈现带有光泽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清代康熙中期,珐琅技术被移植到瓷胎上,但是当时所用的珐琅料全部是进口的[3]

使用珐琅料绘画是珐琅彩瓷的最重要特点:其馀常见彩料,如青花瓷使用的钴料最大优点在于烧制前后维持色相不变,仅仅改变颜色的深浅。因此工匠可以根据肉眼所见的效果调整釉上彩的浓度和颜色配比,可以进行较为细致的颜色过渡和渲染。由此降低了工艺要求,

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指的是使用珐琅料,以混融中西绘法进行装饰的瓷器,生产地位于宫中造办处。“洋彩瓷”则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生产,部分使用珐琅料进行装饰的瓷器。至于“粉彩瓷”,是清末民初时对洋彩作品出现的一种新的称呼。

三代及秦汉

商朝不仅铸造精美的青铜器,还烧制白陶。白陶中一部分明显可见是摹仿青铜器的。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印纹硬陶,其造型也模拟青铜器。[参 2]

中国陶瓷是中国陶器与瓷器的并称,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工艺成就,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举世罕见。陶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大多数民族无法比拟的,超越了一般的工艺美术,拥有近似于纯粹美术的地位。中国人发明或者重现了人类几乎全部的陶瓷制作技术。现代化学工业介入陶瓷生产之前,瓷器种类之中祇有骨灰瓷是英国人发明的,而且已经不属于手工制瓷范围。

陶器与瓷器的制作并无本质区别,至少包括原料准备,加工成型与烧制三大部份。

最常见的陶瓷为日用器和陈设器,此外还有明器,金属铸造使用的范模(通常为陶器)

除去现存最原始的慢轮制陶外,陶瓷烧制本身所用的窑炉就需要应用耐火陶瓷,包括坩埚或炉具。

井甃:陶制的水井内壁 给排水管道 瓦,瓦当

陶器

成型:手制,模制,轮制 泥片贴筑法: 泥条盘筑法(盘泥法):用黏土泥条从器物底部盘旋筑成器壁,以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外壁上泥条之间的沟缝。或者进一步用陶垫或卵石抵住内壁,同时用陶拍在外壁拍实,如果陶拍有花纹,就形成“印纹”。[陶 1]

原料:黏土 羼和料:在土坯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中防止变形以及破裂。砂质陶器一般不可轮制

窑点火后,形成不同于外界大气的空气组成,即“气氛”。可以根据调整通风,使得充分或不充分燃烧,控制气氛。烧制过程整体上属于一种高温下的氧化反应,但是根据氧气在窑炉内的由低到高,可以细分为“还原气氛”“中性气氛”“氧化气氛”“强氧化气氛”。

红陶,灰陶,黑陶,白陶,硬陶

大汶口,城子崖,殷墟的白陶,已经使用瓷土(坩子土)烧制,祇是因为温度较低(900),没有结晶瓷化。

器物用途类型分类 汲器:小口尖底瓶 炊器:罐,鼎,鬲,甗,釜,甑,灶 饮器:斝,鬶,盉,爵,角,觚,杯 食器:碗,钵,豆,簋,盘 盛贮器:壶,罐,瓮,瓶,罍,尊,盆,缸(粮食等固体储存器,酒水等液体储存器) 杂器:器座,器盖,用途未明器物

战国陶器(日用陶器,随葬明器) 战国中期日用陶器形制变化明显。砂质,泥质灰陶,少量砂质红陶与棕陶。陶鬲发展为圆腹圜底的陶釜,袋足消失,与灶台普遍使用相关。平底盆形甑。平底碗。 表面素面或磨光。釜,罐,瓮多装饰绳纹。 刻印文字,戳记陶文。 陶制明器:暗纹和彩绘明显增多。

多数地区秦代陶器不易区分。 茧形壶(鸭蛋壶)

汉代大一统,陶器制式趋同。明器数量之多和品种之广,远超前代,与日用器物有明显形制区别,而且形成礼制。 西汉早期:鼎,敦,钫,壶;鼎,敦,壶 西汉中期:鼎,敦,壶,仓,灶,罐,瓮(盆,碗) 西汉晚期:鼎,敦,壶,仓,灶,罐,瓮(陶井,陶熏炉,陶釜,陶甑,陶灯,盘) 东汉早期:礼器骤减,有鼎无敦,有敦无鼎,流行生活用品仿制品 东汉中期:鼎,敦消失,家畜家禽陶俑增多 东汉晚期:陶囷(仓)罕见,乐舞,百戏,楼阁,仓房,磨房,臼房,猪圈增多

东汉出现大平底罐和提梁罐。




因为我国对各地名窑的记载始于唐代,所以隋唐以前的陶瓷史属于考古学范畴,其后则是考古与历史共同的研究对象。

终结乱世,国祚不永,隋代与秦代是类似的。随后的朝代汲取前朝教训,建立一个繁荣的大帝国,唐代与西汉也很相似。唯有隋唐立国的基础更为广阔,长江流域的经济已经出现赶超黄河流域的趋势,大运河的开凿更促进了这个趋势的发展。漕运之时捎带货物,甚至因此影响粮食运输。《旧唐书 卷一百零五》:“若广陵郡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 豫章郡船,即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 船中皆有米,吴郡即三破糯米、方丈绫”。

隋代陶瓷 隋代享国短促,陶瓷工艺不足以超越前朝,但是北方制瓷业恢复以及发展,为唐代北方的大繁荣打下了基础。 已经发现的隋代窑场都生产青瓷: 河北峰峰矿区磁县贾壁村窑。两类:灰白胎,质地细腻,外罩青绿色透明釉,流釉不明显,烧制温度低于1200;青灰胎,夹杂黑色斑点,外罩青褐色透明釉,常有流釉,烧制温度略高于1200。 碗盘钵盂等日用器;轮制成型,少数附件用模印或捏制;胎体厚重,大件器物不变形;光素无纹饰,钵形器物划有花瓣纹和波浪纹;里外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叠烧,器物里留有三个支钉痕,未发现匣钵,有大量支具和垫饼。 河南安阳窑:北郊安阳桥。碗盘罐钵,瓷塑,明器;胎壁较厚,灰白胎,质地细腻;里外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青色玻璃质透明釉,光泽较强,多色相,釉厚处色浓薄处色淡,施釉薄而均匀,流釉不明显。花纹装饰,刻花,划花,印花,贴花,莲瓣纹居多。另有忍冬纹,草叶纹,三角纹,水波纹。支烧,不用匣钵。 河南巩县窑:铁匠炉村。青瓷。平底碗,高足盘;胎体厚重,灰白胎;玻璃质透明釉,里外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 安徽淮南窑:田家庵区上窑镇。唐代寿州窑所在。

白瓷真正成功在隋代[陶 2]。贾村窑既有灰白胎外罩化妆土的白瓷,也有不用化妆土的精致白瓷。碗外型:深腹,直壁,平底。在唐代邢窑之前[陶 3]


唐代陶瓷

南青北白,北方兼烧青瓷。 越窑水平最高,位于上虞,余姚,宁波等地。诸暨,绍兴,鄞县,奉化,临海,黄岩相继建立。直至北宋。瓷窑的布局已经向著对外港口明州(宁波)靠近,经由海路运输。 初唐越窑:前代风格,灰白胎,质地疏松,釉色青黄,容易剥落。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 内丘白甆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瓷砚砚足增多,逐步被淘汰,中唐以后很少生产。 中晚唐越窑:橄榄釉。

魏晋南北朝的鸡首壶消失,唐代常见:多棱圆柱形短流执壶。壶柄由龙柄变为曲柄。流与柄之间少立系耳。盘口壶由盘口变为喇叭口,腹部椭圆形,瓜形,称为“注子”。酒杯与注子一同使用。高足杯,圈足直筒杯,带柄小杯,曲腹圈足小杯。手柄形状取法金银器。[陶 4]

隋代高足盘,唐代改为矮圈足或三足,制作精致[陶 5]

中唐出现:身浅,敞口外撇,玉璧底;晚唐大量生产,碗壁由厚转薄,玉璧底发展为宽圈足。称为“茶瓯”,配套使用“茶船,茶托”。越窑有碗与托连合烧制的,茶托口沿卷曲为荷叶,茶瓯装饰莲瓣。邢窑白瓷壶碗形制相同。[陶 6]

唐代瓷枕:瓷枕隋代出现,唐代长方形小瓷枕,三彩陶枕,北方常见。[陶 7]

河北临城,内丘邢窑:“白如雪”著称,粗细产品,粗者居多,白,黑,褐3种釉。碗,托子,皮囊壶,注子,罐。浅腹敞口碗,敛口碗。模印,划花,点彩。晚唐衰落[陶 8]

唐代河北定窑:曲阳县涧磁村。纯白釉或白中闪青。造型釉色与邢窑类似,有泪痕。仍然使用柴烧窑,还原气氛。[陶 9]




化妆土:化妆土是将比较纯净,含铁量低的瓷土,加工成洁白细腻,呈白色或奶白色,施于坯体表面的一种装饰层。使用化妆土可以使得胎体表面光滑平整,釉层柔和滋润;可以覆盖胎体各种不良呈色,为利用劣质原料生产瓷器创造了条件。以前认为化妆土是婺州窑在西晋的发明,孙吴朱然墓出土越窑青瓷盆,卣形壶使用棕黄色化妆土,说明三国时期已经有应用,但是应该不够普遍,实例遗存很少。[陶 10]

南京孙吴末年至西晋初年墓穴出土盘口壶,褐彩绘于灰白胎上,外罩青黄釉。最早的彩瓷,最早的釉下彩[陶 11]

参考资料与注释

  •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國陶瓷史.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 ISBN 978-0-275-98953-8.  [史 2]

  1. ^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陶瓷史.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年: 序言1-2(简体中文)
  2. ^ .  : , 1982年: 序言1-2(简体中文)
  1. ^ 冯先铭. 中国陶瓷史.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1-3(简体中文)
  2. ^ 同上, 324
  3. ^ 同上, 325
  4. ^ 同上, 327
  5. ^ 同上, 327
  6. ^ 同上, 327-328
  7. ^ 同上, 328
  8. ^ 同上, 328-330
  9. ^ 同上, 330-331
  10. ^ 同上, 287
  11. ^ 同上, 288
  • 一般参考资料
  1. ^ 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英文)
  2. ^ 2.0 2.1 陶瓷的历史,出川哲朗,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 注释
  1. ^ ,第序言1–2页.
  2. ^ 诚”“明”二字互训,为古人常见名字组合。成丽, 李誡?李誠?——南宋「紹定本」所刻作者名辨析, 王贵祥; 贺从容 (编), 中國建築史論匯刊·第肆輯 4,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ISBN 9787302253686 .
  3. ^ 丁叙钧. 童辰翊 , 编. 明清釉上彩繪瓷器. 文物鉴赏丛书 1.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37–39. ISBN 9787806782941 (中文).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生年 卒年 诗人 人物注 篇名 诗体 诗注
946年 999年 柳开 2 塞上 七绝 5
952年 1012年 郑文宝 1 柳枝词 七绝(小令) 4
954年 1001年 王禹偁 2 对雪 五古 10
954年 1001年 王禹偁 2 寒食 七律 4
954年 1001年 王禹偁 2 村行 七律 1
961年 1023年 寇准 0 书河上亭壁 七绝 1
961年 1023年 寇准 0 夏日 七绝 1
967年 1028年 林逋 0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七律 4
991年 1055年 晏殊 9 无题 七律 6
1002年 1060年 梅尧臣 7 田家 五绝 3
1002年 1060年 梅尧臣 7 陶者 五绝 1
1002年 1060年 梅尧臣 7 田家语 五古 11
1002年 1060年 梅尧臣 7 汝坟贫女 五古 4
1002年 1060年 梅尧臣 7 鲁山山行 五律 2
1002年 1060年 梅尧臣 7 东溪 七律 1
1002年 1060年 梅尧臣 7 考试毕登铨楼 七绝 4
1002年 1060年 苏舜钦 0 城南感怀呈永叔 五古 8
1002年 1060年 苏舜钦 0 夏意 七绝 0
1002年 1060年 苏舜钦 0 淮中晚泊犊头 七绝 0
1002年 1060年 苏舜钦 0 初晴游沧浪亭 七绝 1
1002年 1060年 苏舜钦 0 暑中闲咏 七绝 0
1007年 1072年 欧阳脩 2 晚泊岳阳 七律 0
1007年 1072年 欧阳脩 2 戏答元珍 七律 5
1007年 1072年 欧阳脩 2 啼鸟 七古 10
1007年 1072年 欧阳脩 2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七古 自注2
1007年 1072年 欧阳脩 2 别滁 七绝 3
1007年 1072年 欧阳脩 2 奉使道中作 七古 2
987年 1053年 柳永 3 煮海歌 七古 12
1009年 1059年 李觏 2 获稻 五律 2
1009年 1059年 李觏 2 获稻 乡思 1
1009年 1059年 李觏 2 苦雨初霁 七律 2
1015年 1078年 陶弼 1 碧湘门 七绝 2
1018年 1079年 文同 7 早晴至报恩山寺 七律 0
1018年 1079年 文同 7 织妇怨 五古 8
1018年 1079年 文同 7 晚至村家 七律 1
1018年 1079年 文同 7 新晴山月 五律 3
1019年 1083年 曾巩 3 西楼 七绝 1
1019年 1083年 曾巩 3 城南 七绝 1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河北民 七古 5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即事 五律 2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葛溪驿 七律 1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示长安君 七律 2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初夏即事 七绝 1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悟真院 七绝 0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书湖阴先生壁 七绝 2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泊船瓜州 七绝 2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江上 七绝 0
1021年 1086年 王安石 14 夜直 七绝 2
1022年 1072年 郑獬 1 采凫茨 五律 3
1022年 1072年 郑獬 1 道旁稚子 七律 1
1022年 1072年 郑獬 1 滞客 七古 3
1022年 1072年 郑獬 1 春尽 七律 1
1022年 1088年 刘攽 0 江南田家 五古 2+1
1022年 1088年 刘攽 0 城南行 七律 1
1022年 1088年 刘攽 0 雨后池上 七律 1
1022年 1088年 刘攽 0 新晴 七律 2+1
1032年 1059年 王令 0 饿者行 七古 3
1032年 1059年 王令 0 暑旱苦热 七律 3
1032年 1059年 王令 0 渰渰 七绝 1

哥特

  Romanik   Frühgotik   Hochgotik   Spätgotik   Renaissance

Land 1000-1050 1050-1100 1100-1150 1150-1200 1200-1250 1250-1300 1300-1350 1350-1400 1400-1450 1450-1500 1500-1550 1550-1600 Detail
  法国 nicht
  桑斯
1140-1145
  桑利
1153-1191
  拉昂
1155-1235
  努瓦永
1157-1221
# Name Beginn Schluss Land Stile
R1 讷韦尔主教座堂 1031年 1350年   法国 spätromanisch, früh- und hochgotisch
R2 Paray-le-Monial圣心教堂 1090年 1130年   法国 spätromanisch
G1 圣德尼圣殿 1137年 1151年   法国 frühgotisch
G2 沙特尔主教座堂 1137年 1194年   法国 frühgotisch

荆州博物馆是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家综合性博物馆,其馆藏大多源于考古发掘,极具地方特色,被编入国家一级博物馆[1]

  1. ^ 荆州博物馆简介. 荆州博物馆. 2013-12-02 [2014-09-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