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纹双锯鱼

背纹双锯鱼学名Amphiprion akallopisu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雀鲷科双锯鱼属鱼类

背纹双锯鱼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鲈型目 incertae sedis
科: 雀鲷科 Pomacentridae
属: 双锯鱼属 Amphiprion
种:
背纹双锯鱼 A. akallopisus
二名法
Amphiprion akallopisus
Bleeker, 1853[2]
异名
  • Amphiprion akallopisus
    Bleeker, 1853
  • Phalerebus akallopisos
    Bleeker, 1853

分布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塞席尔群岛马达加斯加葛摩安达曼群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南海诸岛等海域。[2]

深度

水深3至25公尺。

特征

本鱼体侧扁,口小。体色为浅橙色,从头顶至尾柄有一条白色细纵带,背鳍硬棘8至9枚;背鳍软条17至20枚;臀鳍硬棘2枚;臀鳍软条12至14枚,体长可达11公分。

生态

本鱼栖息在珊瑚礁区,海葵共生,是先熟雌雄同体,在宿主海葵内维持著一个等级制度,由交配对(其中雌性最大)和非交配雄性(体型逐渐变小)组成。繁殖期时及具有领域性,属肉食性,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据研究,本种鱼会利用声音来保卫自己的领地,雌鱼会透过发出声音来保护海葵,并在其他鱼类试图进入时进行身体冲锋,其表现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声音:爆裂声、短鸣声和长鸣声,根据遭遇的类型和持续时间而使用,这也可能因地点而异[3]

经济利用

为高经济价值的观赏鱼。

参考文献

  1. ^ Myers, R.; Rocha, L.A. & Allen, G. Amphiprion akallopiso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2017: e.T188538A1889747. doi:10.2305/IUCN.UK.2017-2.RLTS.T188538A1889747.en .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背纹双锯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Parmentier, E.; Lagardère, J. P.; Vandewalle, P.; Fine, M. L. 2005.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sound production in the anemonefish Amphiprion akallopiso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Biology. Vol. 272:1697-1703.

扩展阅读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信息:背纹双锯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