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远(575年—633年9月24日),名,字安远以字行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人,唐初功臣之一。今少林寺的《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即秦王李世民派李安远前往少林寺封赏有功僧人的书信,后来衍生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家世

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后徙居朔方[1]

  • 曾祖:李僧养,为夏州酋长,隋赠使持节大将军荆淮浙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 祖父:李和,本名庆和,宇文泰赐名宇文意,改封永丰县公。北周时进爵义城郡公,又改封德广郡公,历任夏州、洛州延州刺史,隋朝时改回原名李庆和,开皇二年(582年)卒,赠本官,加司徒公、徐兖邳沂海泗六州刺史。谥曰肃文[2]
  • 父:李彻,字广达,隋云州刺史[3]、柱国、成阳公[4]

生平

李安远家族世代为官,家中财富极多。他少年时好赌博,成年后才专心读书,结交文人朋友。父亲死后他承袭城阳公爵位。他与王珪交好,隋朝大业初年(605年),王珪受叔父王颇连累而被流放,李安远为他四处营护,得以幸免。李安远后以功臣之子授绛州正平县令(在今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

隋炀帝举全国之兵征讨高句丽失败,引发国内大乱。李渊太原起兵,发义兵攻绛郡(绛州),李安远与通守陈叔达据城自守。城破后,李渊因与李安远有旧,就上门招降,与他一同吃饭,任命他为银青光禄大夫、绛郡太守,又授右一统军(即行军总管),封正平县开国公[5][6]

隋骁卫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阻断唐军西进之路。唐军围攻不下,李世民建议留一部兵马围河东,唐军主力则继续西进入关中。李安远受命率军屡破屈突通的部队,参与大军合围河东城,以功授金紫光禄大夫[7]。之后李安远征战弘农郡,授行军总管,以功授光禄大夫

武德元年(618年),李安远除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使持节总管粱兴通洋巴安集七州诸军事、梁州刺史。七月,唐军与薛举的高墌城浅水原一战中,唐军八大总管皆被击败,李安远与右武候大将军慕容罗睺刘弘基被俘[8]。八月,薛举病死,薛仁杲继位,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大破薛仁杲于浅水原,陇右平定,李安远获释。

武德二年(619年),封德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以内营总管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于晋阳,回军京师后,授右翊卫大将军。之后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战争。

武德六年(623年),出任使持节、金直南丰迁洵房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出使吐谷浑,答应吐谷浑国主伏允与唐朝互市请求[9]

武德八年(625年),入朝为右卫将军,以本官授行军总管,权捡挍晋州都督。太子李建成暗中结交李安远,想要引他为党羽,李安远坚持拒绝,被李世民益加亲信。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即位,大封功臣,赏赐李安远别食益州三百户[10][11],任为使持节、都督潞韩辽泽四州诸军事、潞州刺史。

贞观二年(628年),授右光禄大夫,行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不久因病回京师,拜左光禄大夫。

贞观七年八月十六日(633年9月24日)卒于雍州通义里,年五十九。赠凉州都督,谥曰密。十三年,追封为遂安郡公。

夫人彭城刘氏,北周上柱国、秦州总管、彭国公刘昶之孙,开府仪同三司、广武郡公刘丰之女。武德元年九月十六日(618年10月10日)卒于京宅,年四十二。

参见

参考

  1. ^ 《周书·李和传》:李和本名庆和,其先陇西狄道人也。后徙居朔方。
  2. ^ 《李安远墓志铭》:祖,周司徒肃文公。
  3. ^ 《旧唐书·李安远传》:隋云州刺史彻子也。
  4. ^ 《李安远墓志铭》:父广达,随柱国成阳公。
  5. ^ 《旧唐书·李安远传》:城陷,高祖与安远有旧,驰至其宅抚慰之,引与同食。拜右翊卫统军,封正平县公。
  6. ^ 《李安远墓志铭》:拜银青光禄大夫,绛郡太守。仍从麾旆,问罪商郊。授右一统军,即行军总管也。寻封正平县开国公。
  7. ^ 《李安远墓志铭》:屈突通未悟兴王,尚乖同德。公率领骁锐频破支军。寻与大军相会,乃纳降款,以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8. ^ 《旧唐书》:未至,两军合战,竟为举所败,死者十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陷于阵。太宗归于京师,举军取高墌,又遣仁杲进围宁州。
  9. ^ 《旧唐书·李安远传》:又使于吐谷浑,与敦和好,于是吐谷浑主伏允请与中国互市,安远之功也。
  10. ^ 《旧唐书》:冬十月癸酉,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赵郡王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世𪟝、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六百户,钱九陇、樊世兴、公孙武达、李孟常、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药师、杜淹、元仲文四百户,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三百户。
  11. ^ 《册府元龟》五百五:功臣段志玄、屈突通、萧瑀、李靖、秦叔宝、长孙顺德、刘弘基、宇文士及、钱九陇、程知节、庞卿恽,窦琮、苑君璋、李子和、张平高、张公谨、许洛仁、安修仁、秦行师、独孤彦云、苏定方、李安远、郑仁泰、杜君绰、李孟尝等二十六家,所食实封,并依旧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