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造反年代
研究文革历史的书籍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李逊著,2015年出版。内容是上海文革历史。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 |
---|---|
作者 | 李逊 |
语言 | 繁体中文 |
發行信息 | |
出版机构 | 牛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5年5月1日 |
出版地點 | 香港 |
页数 | 1648 |
规范控制 | |
ISBN | 978-019-944168-6 |
评论
- 宋永毅:本书“代表了文革研究从概括性的全国史向细节性的地方史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对整个宏观的文革做出了一些深度的理论思考。”[1]
- 余杰:“本书指出,余秋雨是文艺组的五名核心成员之一,在《学习与批判》、《朝霞》等写作组的重要刊物上发表了若干重头文章。”[2]
- 孟强伟:“从政治身份评定权转移的角度详细梳理了上海文革运动的全过程,给我们理解文革的动因提供了一种新视角。”[3]
- 王国伟:“耗费了作者20多年美好光阴、凭借作者的信念和乐在其中的坚持而完成的书稿”,创造性地提出了概念“革命名分”,谋篇布局合理,语言朴实,“保持了一种历史专业主义的矜持和严谨”,本书是未来文革研究“绕不过去的”。[4][5]
- 严搏非:“李逊此书是迄今为止关于上海文革最详尽的叙述,虽然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但就政治史而言,基本的构架已经完整,而就文革的研究和评价而言,离开了上海文革,几乎就失去了理解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6]
- 丁学良:“此书虽然不是全中国范围的文革通史,却是文革的发源地和第一实验地上海市的文革通史,细节繁多,而且处处连接到中央核心的重大决策,弥补了以上三本通史缺少的一大板块”。[7]
- 范世涛:“作者严守学术规范,恰当地使用了口述资料、档案、小报、传单和回忆录等各种类型的史料,陈述的历史过程细节丰富,历史事实扎实可靠。书末的四个附录极见功力,是作者经年累月苦心经营的成果。”[8]
参考文献
- ^ 宋永毅. 文革研究拓展纵深的标志——读李逊的《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文革博物馆通讯. 2015-12-07, (1009).(原载香港《动向》2015年第十期)
- ^ 余杰. 以“造反”的方式“效忠” - 李逊《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自由亚洲电台. 2016-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 ^ 孟强伟,从政治身份评定权的转换看文化大革命——兼评李逊《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韩国《中国史研究第2012辑(2016.6)》
- ^ 王国伟. “革命名分诱惑”的历史注解. 联合早报. 2017-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 ^ 王国伟. “革命名份诱惑”的历史注解. 爱思想网. 2016-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 ^ 严搏非. 幻象的湮灭. 思想. 2017, (33).
- ^ 丁学良. 提议大学生研读的中国文革书目. 2018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 ^ 南方周末编辑部. 我的2015年书单·非虚构类(下). 南方周末.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