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22°58′31″N 120°14′31″E / 22.975208°N 120.241851°E
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 |
---|---|
Chest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 |
基本信息 | |
地址 | 中華民國(臺灣) 院本部:臺南市仁德區中山路864號 門診部:臺南市東區大同路一段69號 |
组织结构 | |
经营性质 | 公立医院 |
醫療劃分 | 地區醫院 |
主管机构 | 衛生福利部 |
所属机构 |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 |
医疗服务 | |
床位数 | 102床 |
歷史 | |
建立时间 | 臺南州立結核療養所:1942年 |
联系方式 | |
網站 | www |
地圖 | |
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英語:Chest Hospital,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仁德區(院本部)及東區(門診部)的一所地區醫院,設有內科、胸腔病科、感染科、家庭醫學科,也是衛生福利部核定的結核病教學示範暨後送中心。此醫院源自台灣日治時期設立的「臺南州立結核療養所」(又稱清風莊),在戰後陸續作為臺南結核病防治院、臺南慢性病防治局,曾是臺灣重要的結核病防治單位[1]。
歷史
- 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實施《結核病預防法》,由於當時結核病無藥可治,多採消極的療養所施,將病患安置在郊區療養所[2],台灣各地陸續規劃設有台灣總督府直屬的松山療養所、臺北州立結核療養所(又稱清風園,戰後由軍方借駐[3])、臺南州立結核療養所(又稱清風莊)、大湖結核療養所(新竹州警察後援會設立[4])。
- 1939年,臺南州廳向總督府申請設立結核病療養所,預算23萬圓(國庫補助11.5萬),地點位於臺南州新豐郡仁德庄崁腳(今址)。[5]
- 1942年,臺南州立結核療養所(又稱清風莊)完工啟用[6]。
- 1946年,二戰後改為「臺南縣立結核療養所」。
- 1952年5月,再改為「臺灣省立臺南結核病防治院」[7]。
- 1953年7月,在台南市大同路成立門診部,而仁德院區僅供住院[8]。
- 1967年,臺灣省政府衛生處將台北、台中、嘉義、台南結核病防治院整合為「臺灣省防癆局」,在臺北市設置局本部及臺中、嘉義、臺南結核病防治院[1]。
- 1989年,再隨臺灣省防癆局改制為「臺灣慢性病防治局」而更名為「臺南慢性病防治院」。
- 1999年7月,慢性病防治局因應台灣精省,改隸屬更名為「行政院衛生署慢性病防治局」。
- 2001年7月,結核病防治業務改由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負責。
- 2002年2月,慢性病防治局改制更名為「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下設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臺南分院,台中及嘉義防治局裁撤。7月,胸腔病院臺北總院裁併入臺南分院,臺南分院再更名為「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1][9]。
- 2013年7月23日,隨衛生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而更名為「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 2017年8月,胸腔病院仁德院區設立門診部[10]。
- 2022年,配合中央政策設立長照機構,在新市區設立日間照護中心-清風山莊、以照顧失智、失能及重症者,規模200床[11]。
其他
在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附近的「清風莊遺址」是以醫院舊稱清風莊命名,其文化層包含了新石器時代的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12][13]。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本院沿革. 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張淑卿. 日治至1970年代之前台灣結核病防治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
- ^ 台北縣立清風園恢復工作. 民報. 1946-01-25.
- ^ 臺灣警察協會. 大湖結核療養所落成. 臺灣警察時報. 1941-04-10.
- ^ 臺灣總督府. 台南州衛生費繼續費設定認可.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39.
- ^ 結核療養所清風莊開院す きのう奉告祭も嚴修. 臺灣日日新報. 1942-12-16.
- ^ 臺南結核院昨開幕典禮. 臺灣民聲日報. 1952-05-29.
- ^ 臺南結核病院設立門診部. 臺灣民聲日報. 1953-06-29.
- ^ 索任. 台灣防癆工作回顧 (PDF).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02).
- ^ 不再只是看肺結核 胸腔病院仁德院區新設門診. 中時新聞網. 2017-11-15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胸腔病院拚轉型 南科旁興建2千多坪新型長照中心. 聯合新聞網. 2020-11-06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 ^ 大湖文化.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 ^ 臺灣考古遺址地理資訊系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