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

水滸後傳》,中國清初章回小說,40回,《水滸傳》續書,作者明遺民陳忱。故事講述倖存的梁山英雄卅多人抗金衛國,到海外暹羅國開基立業,李俊登基為王,建立新政權,有烏托邦與避走他方的思想,寄託了滿清統治下明遺民的悲哀與願望。小說偶有佳筆,藝術成就瑕瑜互見,影響了19世紀的日本文學

清康熙三年(1664)《水滸後傳》刊本書影,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作者

《水滸後傳》作者為明末清初浙江烏程陳忱[1]:102。陳忱不曾參與科舉,抗拒滿清政府,支持並參與反清運動,對異族統治感到痛苦失望,加入明遺民組成的「驚隱詩社」,成員尚有顧炎武歸莊吳炎等。1664年,《水滸後傳》首次出版[2]:155。陳忱自稱發現佚名「古宋遺民」於元初所著的《水滸後傳》,自己則取「雁宕山樵」為筆名,以評點者的身份現身[3]:242

結構與內容

《水滸後傳》共40回,分兩部份,其中情节与《水浒传》有所出入。前30回主要描寫中國國內的混亂局勢,梁山好漢陸續聚集,在第29回人數達到32人。後10回寫梁山英雄決定到異國他鄉,該地君主英明而百姓善良,結局皆大歡喜。[2]:156

故事從《水滸傳》結局阮小七因穿起方腊丢下的龙袍,被奸臣童贯、蔡京誣陷謀反,回到石碣村打渔为生說起。阮小七祭奠宋江等人時,得罪蔡京黨羽張幹辦,被後者率兵抓捕,阮小七一怒之下殺死張幹辦。在逃亡路上,阮小七遇上昔日梁山好漢以及扈成、欒廷玉等人,眾好漢重新落草。另一方面,李俊等七人對國內現狀不滿,乘船出海,到海外暹羅國,攻克金鰲島,與王室結為好友,其中一人並跟暹羅公主成婚。在故國,存活的梁山好漢共有32人,分別加入山東和河北的兩個強盜山寨。當時北宋覆滅,局勢混亂不堪,大伙聽說李俊執掌暹羅國,決定乘船前往,抵達時正值攻城之戰,暹羅國主马赛真被奸相共涛所弑,篡了王位,大伙一起協助李俊消滅奸相共濤和叛黨。鋤奸後,李俊得到暹羅王位的禪讓,登基不久,聽聞南宋皇帝高宗在暹羅國附近遇險,出手救了高宗性命,把他送回京城杭州。高宗感謝之餘,就朝廷曾對梁山英雄的不公請求原諒,下詔冊立了暹羅王及四十三好漢。李俊治下,暹羅國受中國影響愈來愈深,并且與高麗國王結拜。32個好漢都在異國成家立室,生活幸福美滿。[2]:155-156

主題與寄託

《水滸後傳》沉痛寄託陳忱亡國之思,乃「泄憤之書」,描寫北宋亡國,借題發洩作者亡國隱痛[4]:755、759、760。小說繼續發揚以造反體現忠義,抵禦外侮的主題。水滸英雄在暹羅烏托邦,與梁山泊大為不同:減少暴力,享受家庭之樂,實現文官政體,有反諷意味。小說通過倖存梁山英雄的英勇事蹟,包括抗金衛宋,在暹羅建基立業,寄托明遺民的冀望、憂懼和悲哀,反清復明運動或可借外力得一線生機[3]:242-243,所述勤王的豪傑雖出於虛構,卻代表了當時的人心[4]:761。小說亦寄寓避走他方之意[1]:102,書中詩歌流露在清朝統治下的失意及想去異域的願望,小說中的烏托邦或許暗示鄭成功臺灣政權[5]

歷史與事件

根據文中描述打败方腊后,李俊及費保四人等,从太仓港出海。李俊出海稱王來到了暹羅囯,占據了二十四個島嶼,其中有四個島最爲强大,作爲暹羅國的屏障辅翼,書中的暹羅應當屬於當時的真臘囯,其囯法律分爲唐人與番人之等[6]。真臘東部臨海,西部接壤蒲甘,南部連接加羅希,北部抵達占城[7]。南宋淳熙三年,史書曾記載了吉陽軍襲擊真臘,以舟侵入至真臘國都,平息政變的事情[7]

公元1165年,真臘國王耶输跋摩二世被一個權臣推翻,權臣被稱爲特里布婆那迭多跋摩英语Tribhuvanāditya宣稱是真臘的囯王[8]:163

公元1177年,在來自中國海南的吉陽軍的帶領下,組成了一支艦隊襲擊了真臘的國都,占城國入侵了真臘囯,篡位的國王被剝奪了王位而死[9][8]:166

公元1181年,經過了四年時間局勢再次平息,阇耶跋摩七世繼承了真臘國王位[8]:170

公元1190年,大越皇帝李高宗保持中立,真臘對占城發動了報復與反擊[8]:170

評價與影響

胡適認為,《水滸後傳》感情真摯,雖為第二流小說,但有些文章如卷22「中牟縣除奸」卻是二流小說中絕無僅有的;書中記述燕青拜見宋徽宗一事,亦寫得哀艷感人,遠勝其他小說[4]:765、767。漢學家魏愛蓮(Ellen Widmer)認為《水滸後傳》的文學價值瑕瑜互見,尚不足以列入一流經典作品之列。作品直接影響十九世紀日本瀧澤馬琴的小說《椿說弓張月[5]

參看

參考文献

  1. ^ 1.0 1.1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021-08-27]. ISBN 9787532589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7) (中文(简体)). 
  2. ^ 2.0 2.1 2.2 司馬濤(Thomas Zimmer). 《中國皇朝末期的長篇小說》. 葛放等譯.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7561766262 (中文(简体)). 
  3. ^ 3.0 3.1 孫康宜宇文所安 (编). 《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卷. 北京: 三聯書店. 2013. ISBN 7108044676 (中文(简体)). 
  4. ^ 4.0 4.1 4.2 胡適. 〈《水滸續集》兩種序〉. 《胡適文存二集》.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750–767. ISBN 7533622170 (中文(简体)). 
  5. ^ 5.0 5.1 趙紅娟. 〈小說.性别.歷史文化——美國漢學家魏愛蓮教授訪談錄〉.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 48(2): 194–201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中文(简体)). 
  6. ^ 《西洋朝貢典録·真臘國第二》:其刑有別、刖、刺配、斷支之等,有番人、唐人之等。
  7. ^ 7.0 7.1 《宋史·列傳第二百四十八·外國五》:七年,閩人有浮海之吉陽軍者,風泊其舟抵占城……四年,占城以舟師襲真臘,傳其國都……真臘國亦名占臘,其國在占城之南,東際海,西接蒲甘,南抵加羅希。
  8. ^ 8.0 8.1 8.2 8.3 Coedès, George. Walter F. Vella , 编.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ISBN 978-0-8248-0368-1. 
  9. ^ Matthew Bennett (1998), The Hutchinson Dictionary of Ancient & Medieval Warfare. ISBN 1-57958-116-1. Jaya Indravarman IV.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