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礁五天宮
橫礁五天宮(臺灣話:Huînn-ta Ngóo-thian king),古稱昭德宮,臺灣澎湖縣廟宇,位於西嶼鄉橫礁村,主祀五天聖帝(關聖帝祖[1][a]),西嶼澳角頭廟之一。[2][3]法師流派為「閭山派」。[4]:60–62
橫礁五天宮 Hengjiao Wutian Temple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臺灣 881 澎湖縣西嶼鄉橫礁村10號 |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
主神 | 五天聖帝(關聖帝君) | ||||
例祭 | 農曆六月廿四(關公聖誕) | ||||
廟格 | 角頭廟 | ||||
開基 | 橫礁村民 | ||||
建立时间 | 大清道光廿六年(1846年)前 | ||||
地圖 | |||||
汉语名称 | |||||
|
沿革
「橫礁」位於漁翁島東北端,其濱海沿岸外有數塊礁石羅列,漲潮時若隱若現,同時又冬季東北季風彈起,因猛烈白浪拍擊在礁石而得名;老一輩西嶼人則多稱橫礁為「西嶼尾」,而稱位於漁翁島東南端臨台灣海峽外緣的外垵為「外垵頭」。[5][6]臺灣清領時期的官方方志載「橫礁社」,屬「西嶼澳」管轄、日治時期作「橫礁鄉」,1949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一度將橫礁和鄰近的合界合併作「合橫村」,民國40年(1951年)又獨立劃分,遂稱「橫礁村」沿用迄今。[5][7]:186-195
根據臺灣的逢甲大學研究助理陳英豪的調查,橫礁五天宮內藏有「惟德是依」匾,上款「道光二十六年歲丙午孟秋旦」,落款為「本境弟子莊 叩謝」,橫礁五天宮歷史沿革可確立為道光26年(1846年)之前[8],早於廟中碑文沿革記載的光緒朝(1875年至1895年[b])開基。[1][2]
橫礁五天宮最初稱作「昭德宮」,主祀神明不詳,當時橫礁僅九戶人家,廟舍幅員僅20坪,外觀十分簡陋,建廟後有人口日益昌旺之說。日治時期大正14年(1925年),昭德宮重起改建,時逢五天聖帝君威靈顯赫,落成後廟名更易為「五天宮」;五天宮在此次重建期間資金一度短絀,幸賴內垵村民慷慨解囊、施以金援,建地55坪的廟宇乃順利竣工,橫礁村民在此時期也增至為45戶灶人家。[1][2]
民國57年(1968年),橫礁五天宮又顯老舊之態,橫礁旅台人士鑑於此籌組興建委員會,奔走募捐七載光陰,以新台幣一百五十七萬餘元預算起建新廟,於民國62年(1973年)農曆二月初五開工、同年十二月初四入火,民國64年(1975年)正式啟用,占地面積計70坪,即為今貌。[1][9]
圖輯
-
香爐、廟埕
-
龍堵浮雕
-
廟名額
-
虎堵浮雕
-
神明廳、內殿龍柱
-
主神龕、關聖祖爺像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23°38′07″N 119°32′15″E / 23.635301°N 119.537505°E
- ^ 1.0 1.1 1.2 1.3 〈五天宮〉.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6)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五天宮〉.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中文(臺灣)).
- ^ 〈橫礁村〉. 澎湖縣西嶼鄉公所.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臺灣)).
- ^ 甘, 村吉. 《澎湖廟宇的法師與乩童圖錄》. 澎湖縣: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臺灣)).
- ^ 5.0 5.1 顏, 尚文. 〈橫礁村〉.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中文(臺灣)).
- ^ 〈外垵村〉. 澎湖縣西嶼鄉公所.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臺灣)).
- ^ 顏, 尚文.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04 (中文(臺灣)).
- ^ 博物館科. 〈「108-109年澎湖縣百年歷史廟宇及教堂(五)文物普查建檔計畫—西嶼鄉及望安鄉」成果說明會暨座談會活動剪影〉. 澎湖縣文化局. 2020-09-24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4) (中文(臺灣)).
- ^ 宋, 國正. 〈聖帝生日 西嶼橫礁五天宮 白沙港子保定宮 分辦慶壽科儀〉. 澎湖時報. 2019-07-27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