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簡(1502年—1551年),字可大廣西柳州府融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出生於世宦之家,曾祖李芳,祖父李序,皆進士。

简介

嘉靖十六年(1537年)舉人,十七年(1538年)登會試乙榜,授潼川州學正,後改夷陵州。此後歷任內江縣知縣思州府知府[1],后因鎮壓湖南貴州交界地區龍許保吳黑苗民變,而被劫持,之後語石邦憲令加速進兵,而自投高崖下,不久身亡,世宗詔贈貴州副使[2],賜祭葬官一子[3]

生平

早年求学

嘉靖十六年(1537年)舉人,十七年(1538年)登會試乙榜,授潼川州學正,因母親去世丁憂而未上任,後改夷陵州,攝荊門州

仕官经历

李允簡為官清廉,升內江縣知縣[4]。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治听闻君名,从銓部调任为茶陵州知州。后升云南同知思州府知府

宁祸其身,勿病其民

任职四川内江知县期间,清廉自持,官员、富商请求私贿均不予理睬。某年大旱,李允简斋沐祈祷,赤脚行走于烈日下,让儿童们歌道:“旱既太甚,治邑非人。宁祸其身,勿病其民”(天旱这么厉害,是我官做得不好。宁可降祸于我,请不要降灾难于百姓)。三天后,天降大雨,旱灾得解。李允简还在河道上架起石梁为桥,御使以李允简之号命名为“寿溪桥”,以此旌表他深得民心[5]

麻阳苗乱

嘉靖三十年,贵州麻阳苗民叛乱,时任思州府知府的李允简率领本部官军平叛,归阵五日后,苗族叛军首领龙许保,吴黑苗伪装成守城哨兵,骗开思州城门,并率部进城烧杀抢掠。李允简带领城内官员于内城街巷展开白刃战,战斗持续数日,终寡不敌众被俘。被俘期间,留下绝笔书信告清平镇守將石邦宪:「亟進兵,勿以我為忌。」,后挣脱守卫,抢夺马匹逃出到盘山关,面前崖高水深,于是自投高崖深潭下。贼兵大惊,下山寻找,捞出奄奄一息的李允简,后弃置于路旁。思州居民发现后,将他抬回城中,到清浪卫时不幸殉国[6]

家庭

先祖李寶鈞,密州諸城縣人,元朝時為融州路巡檢使者,遷柳州府融縣。

高祖李子贊,官至奉直大夫、協正庶尹、夷陵州知州。

曾祖李芳,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第二甲第四十五名進士,知夷陵州,後遷貴州右參議,官至雲南右布政使。

祖父李序,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第二甲第七十二名進士,吏科給事中。

父李鏞,鄉試第三人,未仕,蚤卒。叔父李鐸[7]

参考文献

  1. ^ 明實錄:世宗實錄 ,372卷
  2. ^ 明實錄:世宗實錄 ,382卷
  3. ^ ·张廷玉等,《明史》(卷200):“李允簡,融縣人。由舉人起家。以郡境多寇,遣孥歸,獨與孫炳文居。祖孫皆被執,許保挾以求厚贖。允簡則傳語邦憲令亟進兵。在賊中自投高崖下,賊拽出,棄之途。思人舁還,至清浪衛而卒。詔贈貴州副使,賜祭葬,官一子。”
  4. ^ 《东湖县志》:“李允简由举人任州学正,行谊端处,士林矜式,寻升边省,以忠义增秩荫子。”
  5. ^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四)為政清勤,民德之,升知內江。公廉自持,士大夫乞請無所得。大旱,齋沐祈禱,徒步暴赤日中,令兒歌之曰:「旱既太甚,治邑非人。寧禍其身,勿病其民。」三日,霖雨大足。嘗於通津治石梁,御史題之曰「壽溪」。壽溪者,君所自號,御史以此旌其能得民也。
  6. ^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四):“嘉靖三十年,貴州麻陽苗為亂。先是,思州知府李君有銅仁之役。還郡五日,苗龍許保、吳黑等偽為哨兵,突入城殺掠。君巷戰不勝,與其孫文炳皆被執。留郡二日,劫以歸寨。苗每執郡縣長吏,必求厚贖,院司及守將亦幸朝廷不知也,率許之以為常。君謂天子命吏為賊劫質,是孰為之開端者,書告清平鎮將石邦憲:「亟進兵,勿以我為忌。」邦憲不應。君乘馬出盤山關,至稍寨,崖高水深,遂自投下。賊驚,共拽之出,氣息僅續,棄之途而去。思人舁還,至清浪衛而卒。”
  7. ^ 其先密州諸城人。元時,有為融州路巡檢使者,因家於今柳州之融縣。高祖子贊,封奉直大夫、協正庶尹、夷陵州知州。曾祖芳,進士,雲南布政司右布政使。祖序,進士,吏科給事中。考鏞,鄉試第三人,未仕,蚤卒。季父鐸,教樂昌,君少隨之任,學成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