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經唐豪著作《少林武當考》中結論為道光三年市隱齋版的易筋經是紫凝道人作品。其作品有兩序一跋。一序托古於李靖而另序托古於南宋牛皋

菩提达摩曾面壁九年

李靖序中說達摩面壁於少林寺。在嵩山少林寺留下的兩本經書之一(另一本為《洗髓經》)。

最早版本

“易筋經十二勢”載于清咸豐八年,潘霨整編成的《內功圖說》中,並收載於《衛生要術》。第一勢圖說是「韦馱献杵」,韦馱為寺院護法神,唐初才開始安放寺院門前。書中內容為道教人士的導引術,亦有僧人不會練習的下部(睪丸玉莖)行功法,認為這種毫無根據之所謂仙道採補之術,豈會是苦行沙門之經文,故認為純乃托古偽造。清代凌廷堪在《校禮堂文集·與程麗仲書》跟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認為易筋經是天台紫凝道人假託達摩之名所作。 “易筋经十二势”在清朝中葉的廣東武術發展中,演生出十八羅漢手,為洪拳原始型態。洪拳在民國初年稱為少林拳

小說情節

清朝許多小說中都將易筋經視為武功秘笈,加入作品的設定中,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中便有一段

秦中書拉著坐了,便指著鳳四爹對萬中書道:「這位鳳長兄是敝處這邊一個極有義氣的人。他的手底下,實在有些講究,而且一部《易筋經》記的爛熟的。他若是趲一個勁,那怕幾千斤的石塊,打落在他頭上,身上,他會絲毫不覺得。這些時,舍弟留他在舍間早晚請教,學他的技藝。」

彭公案》的第一三九回也提及:

老道說:「我複姓諸葛雙名山真,江湖人稱龍雅仙師鐵牌道人。」玉龍磕完頭起來。老道自裡面拿出一部《達摩老祖易筋經》來給他看,又把他的手拉過來看了,再看他的眼神,知道他還是個童子。自這日教給馬玉龍鸚爪力重手法、一力混元氣,還有《達摩老祖易筋經》,桿棒一條,寶劍一口,各樣兵刃的招數。

永慶昇平前傳》第九回同樣提及: 說說顧煥章問那道人名姓,老道複姓歐陽,雙名山真,別號人稱聾啞子,住在四明山清妙觀。「此處是我居住的小廟場,你既要跟我練,也好,我明天自有道理。」說罷,叫煥章安歇。從此就在此廟中學藝,練鷹爪力重手法、一力混元氣、達摩老祖易筋經、分筋挫骨法、點穴的功夫,練會趕棒一條、短刀一把。過一年之後,又收了一個師弟,姓王,名天寵,別號人稱小白龍,也在此處一同學藝。

唐芸洲所寫的《七劍十三俠》第二十回: 一枝梅道:「非非僧乃少林第一名師,他的工夫不傳徒弟,比金鐘罩、易筋經還要利害,任你刀槍不入。此番雖中了奪魂香,此後必用解藥防備,愚兄力難勝他。除非請得一位令師伯到來,便可成功。」

王韜所寫的《淞隱漫錄》中《女俠》那一回也寫到: 十日後,潛詣僧處求教。僧曰:「習技以勇力為始基,智巧為進步。」啟篋出《易筋經》一卷畀之,曰:「此經不與世上所傳者相同,勿輕視之。演習一月,自有妙境。」復從葫蘆中出藥三十丸與生,曰:「日服一丸,當見功效。丸盡可來。」生謝絕人事,勤求弗懈。

同樣在《淞隱漫錄》中《倩雲》那一回也寫到: 秦雨衫,陝西人,寄居於武昌,固武世家也。幼習拳勇,得少林家法。繼獲《易筋經》秘本,又賴其師何鸞閣悉心指授,具有真傳。一時大江南北,殆無敵手。然生韜晦殊甚,不輕示人以所長。家本中資,至是日落,乃為人保鑣,往來京師,所有燕齊間鳴鏑探丸者,咸憚之不敢犯。有一盜新自秦中來,負其絕技,不屑下人。聞生能,殊不信,曰:「俟其來,當與之一較優劣。」

很多武俠小說都將《易筋經》描寫為修練至高無上內功武術秘笈。根據金庸在《笑傲江湖》,易筋經乃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與另一套少林神功九陽真經可謂難分高下;易筋經為達摩所著。達摩涅槃後,二祖慧可帶著仍不理解的佛經與易筋經訪眾高僧,雖明白了佛理,但武學仍無法透徹。後,隋末唐初於長安大道上,遭遇一個武功高強的青年暢談三天三夜,終於明白箇中道理。後來那青年成為唐朝開國將領衛國公李靖,而《易筋經》也自此發揚光大。瑜珈術相傳即是易筋經別名。

參考書籍

  • 《健身氣功》,國家体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編,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