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诵明(1890年10月20日—1991年8月26日),字轼游、号清来,男,浙江新昌人,中国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

徐诵明出生于一塾师家庭,早年先后就读于南明学堂、浙江高等学堂预科。1908年瞒着父母由同学资助前往日本求学,并经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后由于经费原因被迫回国。次年再赴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0年毕业后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徐诵明回到中国,在徐锡骥组建的陆军卫生部担任革命军上尉连长。次年返回日本继续学业。1913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8年毕业,于次年回国出任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病理学教授。期间,他创建了中国自办的第一所医学院校中的病理研究室,并首先开始用中文讲授病理学。[1]1926年北伐战争时,曾担任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医科教授。1927年,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医处卫生科长。北伐军攻克南京后,负责接管鼓楼医院宁汉分裂后,他回绝了何应钦提名的军医处长之职,回到北平任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32年起,出任北平大学代理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与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成立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徐诵明出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他继续担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9年西北联大解散,他前往重庆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1943年,当选中华医学会理事。1944年,调任国立同济大学校长,并兼医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调任国立沈阳医学院院长兼病理学教授,后于1948年辞职。[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诵明出任卫生部教育处处长,并兼任北京医学院病理学教授、中华药典编纂委员、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53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1956年起出任中华医学会编辑部主任、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1958年被划为右派,1978年文革结束后获平反。此后,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2][3][4]

社会兼职

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第二、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参考文献

  1. ^ 徐诵明. 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1). 
  2. ^ 2.0 2.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昌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 《新昌文史资料 第4辑》. 
  3. ^ 3.0 3.1 卢嘉锡 (编).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 第五集》. 科学出版社. 1994. 
  4. ^ 4.0 4.1 中国病理学先驱徐诵明. 同济大学档案馆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