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炳(1851年—1885年),杭阿坦氏, 字星垣, 一字心源,號子麟蒙古鑲白旗人,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駐防,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生於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年)十月十三日,卒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年)二月二十二日。

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江南乡试中二十八名舉人,光緒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會試,三百十五名,殿试登联捷進士二甲第52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緒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2]。歷升翰林院侍讀、侍講、內閣侍讀學士,歷充協辦奏辦院事、庶常館提調國史館協修功臣館纂修清秘堂行走文淵閣校理。清朝誥授中憲大夫,晉封通議大夫

民國七年(1918年)李恩綬原纂,李丙榮續纂之《丹徒縣志摭餘》有云,國炳"精小楷行草,尤駘宕圓厚,酷近蘇黃。" 與松禪老人互爲姻婭,《翁同龢日记》中有略歷。其诗作录入正蓝旗汉军进士胡俊章辑《春明诗课汇选》。

家庭

  • 父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进士庆云
  • 胞兄国璋,四川知县。

參考文獻

  1.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五十一):光绪三年。丁丑。五月。……引见新科进士。得旨。王仁堪、余联沅、朱赓扬、业经授职外孙宗锡、孙宗谷、程夔、唐景崶、洪思亮、张鼎华、杨佩璋、杨晨、周克宽、盛昱、吴郁生、张嘉禄、潘遹、支恒荣、于钟霖、李兆勖、戴兆春、吕凤岐、江澍畇、徐道焜、谢希铨、吴祖椿、杨文莹、张桢、濮子潼、周銮诒、许泽新、周龄、锡珍、何福堃、林壬、樊增祥、胡孚宸、吴大衡、张泳、国炳、谢若潮、朱益浚、胡湘林、刘永亨、孔祥霖、马毓鋆、梁枚、霍为楙、黄中理、严家让、张仲炘、潘彬、长萃、赵世曾、治麟、何荣阶、孔宪曾、管辰熙、武吉祥、林翰清、余德秀、熊祖诒、陈炳奎、崔舜球、张东瀛、朱显廷、王骧、王引昌、徐铭勋、卢俊章、徐堉、刘秉哲、吴日升、翁斌孙、锡元、廖正华、杨凤翔、罗瑞图、蒋式芬、王恩溎、任焕奎、朱锡蕃、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二):光绪九年。癸未。夏四月。○引见庚辰科散馆人员。得旨、修撰黄思永、编修余联沅、曹诒孙、业经授职。二甲庶吉士黄绍箕、汪概、刘名誉、谢隽杭、陈与冏、丁立钧、志锐、蒋艮、周克宽、福楙、崔永安、张星炳、谢希铨、国炳、吴树棻、杨崇伊、盛炳纬、梁锦奎、叶大遒、安维峻、王懿荣、徐琪、戴彬元、王濂、陈景鎏、刘桂文、溥良、庞鸿书、柏锦林、李经世、吴同甲、王丕厘、梁鼎芬、刘沛然、张鼎华、萨廉、吕佩芬、赵曾重、褚成博、朱福诜、李佩铭、冯应荣、裴维侒、俱著授为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