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椒魚
两栖动物物种
台灣山椒魚(學名:Hynobius formosanus),又名台灣小鯢、臺灣小鯢,因身上有胡椒的味道,所以被稱作胡椒魚。其种加词“formosanus”意为“台湾的”。是台灣特有亞種。山椒魚是兩棲類有尾目隱鰓鯢亞目動物的總稱,雖名魚,並非魚類。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而得其名。曾與恐龍並存,較恐龍早1億年出現,在地球存活了3億年,是現存世上少有的活化石之一。
台灣山椒魚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两栖纲 Amphibia |
目: | 有尾目 Urodela |
科: | 小鯢科 Hynobiidae |
属: | 小鯢屬 Hynobius |
种: | 台灣山椒魚 H. formosanus
|
二名法 | |
Hynobius formosanus Maki, 1922[2]
|
形态特征
其吻肛長約6公分,全長約9公分[3][4],終生具有尾巴,屬於兩棲類的生物,牠們是肉食性,原本是處於寒帶的物種,約在十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牠們移至臺灣生活,就是所謂的孑遺生物,現可在臺灣二千(或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如玉山)看到他們的蹤跡[5]。因為生活環境受侷限,以及棲息地森林砍伐破壞,現已屬於瀕臨絕種動物。臺灣山椒魚位於世界山椒魚中分布的最低緯度,目前可分為下列三種:阿里山型山椒魚、能高型山椒魚、南湖型山椒魚。(一般分為阿里山山椒魚、臺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目前的分類仍未有定論,可能有更多種,而也有學者認為臺灣山椒魚和阿里山山椒魚是同種。)
臺灣山椒魚幼時以鰓呼吸,在肺部發育完成後,鰓會逐漸消失,之後則會改為用肺來呼吸,這時臺灣山椒魚也可以離開水面生活。(呼吸器官由鰓變成肺的過程中,發育較差,皮膚上於是分布了許多黏液腺,可使皮膚保持濕潤,幫助呼吸。)臺灣山椒魚多半居住在較冷的溪流岸邊、森林底層的岩石。賴以維生的食物是地面上的節肢動物,每年的冬天則是他們的產卵季節。臺灣山椒魚由卵孵化成蝌蚪,再發育為成體。因為牠長得很像蜥蜴,常被誤認為爬蟲類。
参見
参考文献
- ^ Kuangyang, L. & Wenhao, C. Hynobius formosa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007-03-29].
- ^ 台湾山椒鱼 Hynobius formosanus Maki, 1922.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台湾)).
- ^ Fei, L. Atlas of Amphibians of China. Zhengzhou: Henan P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9: 24. ISBN 7-5349-1835-9 (中文).
- ^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與環境資源學系. Hynobius formosanus 臺灣山椒魚-台灣地區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 ^ Lue, Kuang-Yang. Hynobius formosanus. 生物誌(BiotaTaiwanica). [11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