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e傳媒有限公司

Vice傳媒有限公司簡稱Vice媒體,是一家北美數字媒體廣播公司。起源自總部位於蒙特婁瑟什·阿爾維英語Suroosh Alvi[4]沙恩·史密斯英語Shane Smith (journalist)加萬·麥克因斯(於2008年離開該公司)[5]共同創建的Vice (雜誌),Vice之後成長為主要向青少年以及年輕人發展的數字媒體包括在線內容的垂直營銷英語Vertical marketing和相關的網絡系列節目、新聞部Vice新聞、一個電影製作工作室和一個唱片公司以及其他物業。2015年,Vice傳媒被評為「新媒體成功的典範」——尤其是在吸引千禧一代觀眾方面。[6]

Vice傳媒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私人公司有限公司
成立1994年,​31年前​(1994
創辦人瑟什·阿爾維英語Suroosh Alvi
沙恩·史密斯英語Shane Smith (journalist)
加萬·麥克因斯
總部美國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
產業大眾媒體
所有權者
網站vice.com

2016年2月,Vice媒體在加拿大和美國推出了一個名為Vice頻道英語Viceland的有線電視網絡,這是一個主要面向千禧年一代的在線內容垂直營銷數字媒體。目前,Vice頻道在許多國際地區都有運營,計劃在2017年底前擴大到44家。[7]Vice媒體目前在HBO上有兩檔新聞節目在播放。《Vice今夜新聞》於2016年10月10日首播,在主動區別於傳統新聞報道的同時,每晚對全球新聞、科技、環境、經濟和流行文化進行全面報道。[8][9][10] 2013年4月,Vice媒體開始與HBO 電視台共同製作名為《VICE》的紀錄片系列,該紀錄片曾獲艾美獎。Vice全球精選欄目由沙恩·史密斯英語Shane Smith (journalist)共同創始人瑟什·阿爾維英語Suroosh Alvi以及一名記者輪流主持。[11][12]

Vice總部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市,2001年遷至紐約市。2014年8月,由華特迪士尼公司赫斯特國際集團共同擁有的電視集團A+E電視網斥資2.5億美元收購Vice媒體10%的股權。[13]2015年11月和12月,迪士尼又增加了兩筆2億美元的個人投資,總額達4億美元。[14]在2017年6月,Vice從私募股權投資公司TPG資本處獲得了4.5億美元的投資,以用於增加劇本編寫和持續國際擴張費用的支出。在達成這比交易後,Vice媒體的估值達到了57億美元。[15]

2018年3月,Vice媒體聯合創始人沙恩·史密斯英語Shane Smith (journalist)宣布,他將從執行長一職過渡到執行董事長一職。前A+E電視網的執行長南錫·迪比克英語Nancy Dubuc將接替史密斯擔任Vice媒體的執行長。[16]「史密斯現在將專注於創建內容、戰略交易和合作夥伴關係,以幫助公司成長。」[17]

歷史

創立與早期 (1994–2005)

Vice媒體創始人瑟什·阿爾維英語Suroosh Alvi沙恩·史密斯英語Shane Smith (journalist)加萬·麥克因斯[18]於1994年10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市共同創辦了《蒙特婁之聲》(Voice of Montreal)雜誌。[19]

《蒙特婁之聲》在1996年更名為Vice。隨著雜誌越來越受歡迎,他們發現公司在加拿大很難擴大業務規模。[20]在1999年Vice被收購併搬到紐約市之後,兩位聯合創始人又把Vice買了回來,並於2001年搬到了布魯克林威廉斯堡的新辦公室。 [21]得益於雜誌的內容、評論以及特里·理查森瑞安·麥克金利英語Ryan McGinley等人的貢獻,雜誌得以持續獲得讀者的關注。隨後,該雜誌迅速向國際擴張,安德魯·克賴頓(Andrew Creighton)和安迪·卡珀英語Andy Capper共同創辦了Vice的英國分部,隨後該雜誌進一步擴展到五大洲。

聯合創始人加文·麥金尼斯因與Vice媒體有「不同的創作理念」而離開該公司[22],創辦了streetcarnage.com網站,後來又與人合夥創辦了Rooster廣告公司[23]

數字擴張(2006–2011)

2006年,在創意總監斯派克·瓊斯的建議下,Vice開始向數字視頻領域擴張,與維亞康姆傳媒電視網推出新視頻服務VBS.tv英語VBS.tv合資企業。[24][25]VBS憑藉《旅行指南》(The Vice Guide To Travel)、《滑手映像》(Epicly Later d)和《毒》(Toxic)等劇集贏得了粉絲基礎。該頻道的紀錄片以不同尋常的主題為特色,由Vice媒體的年輕人主持,通常是主創本人。

2007年,Vice媒體開始積極擴展其數字視頻業務,推出新的頻道,如:Motherboard(科技)、Noisey(音樂)以及一個與英特爾合作推出的創想計劃(The Creators Project)。Vice媒體隨後推出了圍繞電子音樂文化(Thump)、全球新聞(global news, Vice news)、食品(Munchies)和體育(Vice sports)等網站。此外,Vice媒體還成立了創意服務機構Virtue Worldwide,以擴大其圍繞平台開展工作的能力。[26]

持續擴張(2012–現在)

2012年,Vice媒體繼續加大對新聞和時事報道的力度。

2013年8月中旬,魯伯特·默多克二十一世紀福斯向Vice媒體注資7000萬美元,獲得該公司5%的股份。在宣布這一消息後,史密斯解釋說:「我們已經為建立一個全球平台做好了準備,但我們依然保持著對公司的控制權。」[27]

2013年,Vice媒體為HBO推出了一檔名為《Vice》的30分鐘新聞節目,由比爾·馬赫擔任製作人。2014年,該劇第二季榮獲第66屆黃金時段創意藝術艾美獎最佳資訊類劇集英語66th Primetime Creative Arts Emmy Awards特輯創意藝術艾美獎英語Creative Arts Emmy Award[28]

2014年,Vice媒體推出了自己的新聞頻道Vice新聞,由該頻道製作,有關於烏克蘭委內瑞拉抗議和衝突的報道幾乎立即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截至2014年10月,BBC新聞部負責人稱該部門正在向Vice新聞「奮起直追(playing catch-up)」。[29]

Vice傳媒一貫倡導自己「沉浸式」的新聞風格,追求更真實、更有趣的故事。傳統媒體《紐約時報》如專欄作家大衛·卡爾英語David Carr (journalist)等人經常與Vice傳媒的創始人和編輯產生爭議。卡爾在2011年的紀錄片《頭版:紐約時報的一年英語Page One: Inside the New York Times》中與沙恩·史密斯進行了激烈的語言交鋒。之後,卡爾卻在2014年《時代雜誌》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說,Vice已成長為一個強大的新聞實體。2014年8月,卡爾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進一步駁斥了他之前對Vice的批評,他說,「在那時,扮演一名嚴厲的傳統媒體斥責者感覺很好,但最近的事件表明,Vice對人們——是的,甚至是年輕人——會真正關注的真實新聞是極其認真的。」[30]

2014年7月2日,Vice媒體宣布將搬遷至威廉斯堡的一個倉庫,該倉庫原為285肯特、聲波毀滅者英語Death By Audio以及Glasslands英語Glasslands Gallery的音樂場地。Vice租下該場地8年,翻新了這座面積60,000-平方英尺(5,600-平方公尺)的大樓,一共花費了2000萬美元[31]以方便建立具有全面廣播功能的新製作設施,並從紐約州帝國發展公司英語Empire Stat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處獲得了650萬美元的稅收抵免。[32]

2015年3月26日,HBO宣布續訂Vice每周播出的新聞雜誌《Vice》四年,同時將每年播出的劇集從14集增加到近30集。[33]該電視台還宣布Vice將推出一檔晚間新聞節目。該節目名為《Vice晚間新聞英語Vice News Tonight》,於2016年10月10日首播,預計每年播出48周,內容為:包括全球新聞、科技、環境、經濟和流行文化的經過先行編輯好的視頻以及圖像片段,並且不啟用直播電視主持人。[10][34]

2015年11月,Vice和A&E電視網宣布推出Vice頻道英語Viceland,這是一個即將推出的有線電視網絡,將提供由Vice製作的內容。[35][36][37]

Vice再次與HBO合作,於2016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晚間新聞節目《Vice晚間新聞》。[8][9][10]

2017年3月14日,Vice宣布與色拉布達成了一項擴大版的原創節目協議。這項新協議是在Vice之前的協議基礎上達成的,Vice曾在2015年成為色拉布發現平台的全球發布合作夥伴。新協議下計劃的第一個節目是《埃克申·布朗森的飢餓之心》(Hungry Hearts with Action Bronson),由同名說唱歌手埃克申·布朗森英語Action Bronson主演。[38]

同樣在2017年3月,Vice宣布了一系列內容協議,到2017年底,其節目將在80多個地區播出。[39]

2018年3月,Vice媒體聯合創始人沙恩·史密斯宣布,他將從執行長一職過渡到執行董事長一職。前A+E網絡公司執行長南錫·迪比克英語Nancy Dubuc接替史密斯擔任執行長。[40]「史密斯現在將專注於創建內容和戰略交易以及合作夥伴關係,以幫助公司發展。」[17]

2017年6月,Vice獲得了私募股權公司德太投資英語TPG Capital4.5億美元的投資,用於增加劇本製作和正在進行的國際擴張。這筆交易完成後Vice媒體的估值達到57億美元。[15]2018年9月,迪士尼減記了對Vice 1.57億美元的投資。迪斯尼將在收購21世紀福克斯英語Proposed acquisition of 21st Century Fox by Disney完成後收購福克斯在Vice的股份。[41]

2018年8月20日,Vice旗下Munchies & Fremantle Media與三五集團(Triple Five Group)簽署協議,獲得美國夢牧場餐廳的控制權。餐廳預計將於2019年4月開業。[42][43]

2018年11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Vice媒體希望通過自然減員而不是裁員,將員工數量削減10%至15%。[44]同月,Vice執行長南錫·迪比克英語Nancy Dubuc在紐約時報交易錄會議上告訴聽眾,Vice將在明年恢復盈利。[45][46][47]

2019年10月1日,Vice中國的合作方異視異色宣布結束與Vice的合作,Vice中國的網站被移除。[48]

爭議

性騷擾

2017年12月23日,《紐約時報》報道稱,已有四項針對Vice員工的性騷擾或誹謗指控達成和解。此外,20多名女性表示,她們曾在公司經歷或目睹不當的性行為,包括不受歡迎的親吻、猥褻、下流的言論和性主張。在一份提供給《紐約時報》的聲明中,Vice創始人沙恩·史密斯和瑟什·阿爾維說,「作為一家公司,我們未能從上到下創造一個安全、包容的工作環境,讓每個人,尤其是女性,都能感受到尊重和繁榮。」[49][50][51]

2018年1月,Vice宣布暫停總裁安德魯·克賴頓(Andrew Creighton)和首席數字官邁克·熱爾曼諾(Mike Germano)的職務,原因是該公司正在對他們的指控進行調查。[52][53]Vice營運長兼財務長莎拉·布羅德里克(Sarah Broderick)於2018年1月2日向員工發送了一份備忘錄,宣布暫停克賴頓和首席數字官邁克·熱爾曼諾的職務。克賴頓被指在2016年向一名前員工支付了13.5萬美元的和解金,後者聲稱自己在拒絕克賴頓的和解請求後被解僱。熱爾曼諾創立了胡蘿蔔創意(Carrot Creative),並於2013年被Vice收購;他被控在公司聚會上把一位前同事拉到自己的腿上,並告訴前策略師阿曼達·魯(Amanda Rue),他最初並不想僱傭她,「僱傭她是因為他想和其發生性關係」。 [54]

Vice還因拍攝關於特里·理察森的作品而受到現任和前任員工的批評。理查森是一名攝影師,曾被多名模特指控性虐待。[55]

偽造畫面

據《哥倫比亞新聞評論雜誌英語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報道,在視頻剪輯過程中,Vice為了追求更有趣或更有影響力的場景而更改了鏡頭。在2011年的一部關於利比亞的紀錄片中,記者的鏡頭和畫外音聲稱,該記者在一場進攻中衝上了前線,然而一名消息人士聲稱這名記者並沒有前往該地,只有一個攝影師去了那裡拍攝影像。在另一個例子中,一名前女雇員講述了一個關於報道開發中國家性工作者時的故事,她說Vice試圖「煽動和利用」這些性工作者,還被要求去臥底當妓女,但被她拒絕了。她還說,在另一次拍攝中,一位製片人讓她在鏡頭前多說髒話[56]

產業

Vice媒體擁有一系列線上和線下的資產。數字頻道包括::

名字 首發[1] 類型
Vice (雜誌) 1996年 文化
Vice新聞 2013年 新聞節目
Noisey音樂 2012年 音樂
Motherboard 2010年 技術科學
Broadly 2015年 女性專欄英語Women's interest channel
Munchies 2014年 食物烹飪節目
Vice 體育 2014年[2] 體育運動
i-D英語i-D 2013年 時裝
車庫英語Garage Magazine 2016年 藝術
Amuse 2015年 生活方式
Vice Impact 2017年 主張宣傳
路標 2016[57] 電子遊戲
補藥 2016[58] 健康與保健
Free 2018 個人理財

VICE媒體經營著一系列數字實體和線下實體、現場音樂場地等企業。包括:

Vice雜誌

Vice是一個專注於傳播藝術、文化和新聞主題的印刷雜誌和網站。該雜誌於1994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市創辦,是Vice媒體公司旗下的第一家公司。[21]

截至2017年4月,雜誌主編為埃利斯·瓊斯(Ellis Jones),副主編為埃里卡·艾倫(Erika Allen)。[59][60]每月出版的刊物內容經常圍繞著同一個主題。

Vice新聞

Vice新聞是Vice媒體的時事品牌,由ViceNews.com的晚間新聞節目《Vice晚間新聞》和獲得艾美獎的每周新聞節目《Vice》組成,這兩個節目都在HBO播出。[61]Vice新聞關注的是其他新聞來源可能無法深入報道的事件。2016年5月24日,Vice媒體提拔喬希·泰蘭德吉爾(Josh Tyrangiel)負責統管Vice新聞,包括Vice新聞、HBO每周的Vice新聞節目以及每日的《Vice晚間新聞》。[62]

Vice新聞每天製作新聞內容,在其網站和YouTube頻道上發布書面文章和視頻。[63]2015年,該頻道憑藉其視頻系列《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和《最後的機會》(Last Chance High)獲得了兩項皮博迪獎[64]

2013年,HBO播出了30分鐘新聞雜誌《Vice》的前10集,由比爾·馬赫擔任執行製片人。在第一季的結尾,Vice與丹尼斯·羅德曼以及哈萊姆環球隊在朝鮮進行了一場籃球表演賽。該劇於2014年續訂了第二季,並獲得了艾美獎最佳信息類劇集獎。[65]2014年5月,HBO電視台續訂了該劇兩季,共14集,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播出。該節目目前已進入第五季,並已擴展至30集。[12]

2016年10月,Vice新聞的第二檔欄目《Vice晚間新聞》開播。該節目計劃每年播出48周,內容包括全球新聞、科技、環境、經濟和流行文化的經過先行編輯好的視頻以及圖像片段,並且不啟用直播電視主持人。[66]

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發生白人至上主義者、白人民族主義者和其他團體的暴力抗議後,Vice新聞的《Vice晚間新聞》頻道在一場名為「團結權利」(Unite the Right)的集會上打破了常規的新聞雜誌報道形式,用一整集的時間拍攝了一部有關這些事件的紀錄片。該集於2017年8月14日播出,播出時間與集會時間相同。《夏洛茨維爾:種族與恐怖》獲得了評論界的好評,《時尚先生》雜誌希望讀者能夠「觀看並分享它」。[67]除了在其訂閱的流媒體頻道播放該視頻外,HBO還同意將整個視頻發布到YouTube上。在兩周內,它在HBO和在線平台之間的瀏覽量就超過了4400萬次。[68][69][70][71]衛報》寫道,這部影片「揭露」了「美國新納粹的恐怖」。[72]該劇於2018年4月獲得皮博迪公共新聞獎。[73][74]

Vice頻道

Vice頻道是Vice媒體運營的一家有線電視網絡,主要面向千禧一代推出紀錄片風格的節目。[35][36][37] 與下列地區的本地有線電視供應商合作經營:

地區 合作商
美國 A&E英語A&E (TV channel)[75]
加拿大 羅渣士通訊集團[76]
澳大利亞 SBS英語SBS (Australian TV channel)[77]
法國 Canal+[78]
荷蘭 Ziggo英語Ziggo[79]
英國 Sky[80]
比利時 Proximus,Telenet
西班牙和葡萄牙 AMC國際伊比利亞電視台英語AMC Networks International Iberia[81]
紐西蘭 天空廣播[8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非 全國無線英語Econet Wireless[83]
印度尼西亞 爪哇郵報英語Jawa Pos Group[84]
巴西 環球集團[85]
印度 時代集團英語The Times Group[86]
以色列 夥伴電視英語Partner Communications Company[87]

該頻道可通過有線電視供應商以及OTT服務獲得。[88][89]

Vice音樂

Vice唱片或者Vice音樂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Vice旗下的唱片公司。先後通過各大唱片公司推出了以下藝人的專輯和單曲:[90][91][92]

Vice電影

自2007年以來,Vice媒體通過Vice電影為名發行紀錄片。2009年,《白色閃電》(White Lightnin)首次在影院上映。[93]Vice電影公司於2014年推出了第一部故事片《無網捕魚》(Fishing Without Nets)。[94]2014年12月8日,二十世紀福斯與Vice媒體宣布,將合作以Vice電影品牌進行融資、製作、發行、營銷、收購敘事電影。[95]

Vice出品的紀錄片和故事片獲得了美國和國際主要電影節的認可。卡特·霍迪厄恩憑藉《無網捕魚》獲得2014年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96]另一部故事片《劣質批次》(The Bad Batch)獲得2016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97]

Vice電影繼伊拉克的重金屬樂隊Acrassicauda英語Acrassicauda推出之後,還發行了2008年的長篇搖滾紀錄片《巴格達的重金屬英語Heavy Metal in Baghdad》。《紐約時報》讚揚了這部影片的製作水平,稱它是「對處於困境中的巴格達文化激動人心的證明,也是對敘利亞難民狀況的驚人報道」。[98]

2017年9月,網飛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後,獲得了Vice電影紀錄片《吉姆和安迪》的版權。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金·凱利在電影《月球上的人英語Man on the Moon (film)》中飾演已故的安迪·考夫曼的故事。這部電影由克里斯·史密斯導演,斯派克·瓊斯製作。[99][100]

VICE指南

2010年12月首播的音樂電視網系列劇《Vice萬物指南》(The Vice Guide to Everything)是一部以短視頻片段的形式,介紹各種全球問題為特色的每周新聞雜誌,由沙恩·史密斯和眾多記者共同主持。這檔欄目力求以更簡潔、更有趣的新聞方式迎合年輕觀眾。[101][102][103][104][105] 該劇僅播出至2011年。[106]

商業運作

全球擴張

Vice媒體一直在穩步收購媒體資產和公司,以擴大其全球業務。

2014年6月,據報道時代華納正在嘗試談判收購Vice媒體的少數股權;該公司的計劃之一是讓Vice媒體製作頭條新聞的節目——這是CNN的衍生網絡,該網絡最近一直在努力重新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一個年輕化的社交媒體新聞服務。 然而,由於雙方公司無法就適當的估值達成一致導致交易失敗,[107]之後Vice媒體選擇與A+E電視網合作以獲得10%的少數股權。[108]之後,A&E的共同所有者華特迪士尼公司進行了第二筆2億美元的投資。[109]

2014年10月30日,Vice媒體宣布與羅渣士通訊集團合作成立價值1億加元的合資企業,以促進多倫多生產設施的建設,並於2015年在加拿大推出一個Vice品牌的電視網絡和數字產業。羅渣士公司的執行長蓋伊·勞倫斯(Guy Laurence)將這個計劃中的工作室描述為「加拿大數字內容的發電站,專注於18到34歲的年輕人」,這將是「令人興奮的」和「刺激的」。合作內容將主要面向數字平台。[110][111]

2014年11月,Vice媒體宣布,曾在歐巴馬政府工作過的阿利薩·馬斯特羅莫納哥英語Alyssa Mastromonaco將於2015年1月加入公司,擔任營運長[112] 曾在媒體交易方面為Vice和夢工廠提供諮詢的詹姆斯·施瓦布(James Schwab)將擔任聯席總裁。[113]

2016年6月,在坎城廣告節獅子獎英語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上,該公司宣布了向50多個國家擴張的計劃,包括與印度《時報集團》英語The Times Group和摩比(Moby)的合作,Vice將通過數字、移動和線性業務進入印度和中東市場。[114]新維格蘭頻道已經在東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非洲推出。[115][116]

2016年底,Vice宣布將新聞和內容拓展到印尼市場,目標是覆蓋該國18至34歲,人數大約有1億的年輕人。截至2016年11月7日,Vice已與谷歌和印尼電視網絡爪哇(Jawa Pos TV)達成數字和有線電視節目協議,播放其原創有關於生活方式、文化和新聞的內容。[117][118]

2017年3月1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Vice宣布與多個地區的移動運營商達成新的內容協議,其中包括在亞太地區的大幅度擴張,以及與威瑞森GO90分公司續簽合作夥伴關係。到2017年底,這些新協議將使Vice的內容進入全球80多個地區。[39]

 
2017年移動世界大會期間,Vice媒體的沙恩·史密斯如是說

2017年3月22日,Vice媒體與法國數字媒體工作室黑丸(Blackpills)達成協議,將推出一系列原創短節目,並將在Vice數字視頻中心網站video.vice.com上首播。黑丸(Blackpills)將邀請呂克·貝松布萊恩·辛格佐伊·卡薩維提斯英語Zoe Cassavetes等電影人參與創作。Vice倫敦子公司Pulse Films也將提供原創內容,在video.vice.com上播出。[119]

2017年3月晚些時候,沙恩·史密斯在印度與時報集團討論了合作事宜。該公司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所有平台上推出Vice印度,以及他們的代理業務Virtue。[120]史密斯還透露,Vice媒體「把印度拉回了啟動合作夥伴的位置,因為把事情做好非常重要。」我們不只是想進來,建立一個工作室然後離開。我們想要有一個計劃,確保我們做對了。」[121] 2017年6月,Vice宣布與巴西媒體巨頭環球集團建立合作關係,通過提高本地生產能力和增加移動節目,Vice將擴大其在該地區的現有業務。[122][123]

2017年11月,Vice宣布成立一個新的亞太辦公室,指派一名專職執行長負責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該地區其他地區的編程和業務運營。[124]辦公室總部設在新加坡,將包括「用於原創紀錄片、戲劇和電影項目的工作室空間,以及Vice的品牌代理公司Virtue」。[125]

收購

自2004年以來,該公司已收購以下財產:

最後的老藍酒吧

 
2012年時最後的老藍酒吧。
  Old Blue Last at Wikimedia Commons

Vice在倫敦東部英語East London肖迪奇經營著一家名為最後的老藍酒吧(The Old Blue Last)的英式酒吧和音樂場地,,[126]並在這裡錄製了一個名為「live at The Old Blue Last」的現場音樂節目。[127] Vice於2004年收購了最後的老藍酒吧後,[128]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其中大部分的改造發生在2010年。[129] 樂隊的成員包括北極潑猴艾米·懷恩豪斯Chromeo英語ChromeoBlack Lips英語Black Lips芙蘿倫絲機進份子[130]

i-D雜誌

Vice於2012年12月[131]與英國時尚雜誌i-D英語i-D合作[132],Vice總裁安德魯·克萊頓(Andrew Creighton)稱其為「世界上唯一一家我們真正尊重的時尚雜誌」。[133]

VRSE.farm

2015年,Vice宣布在VRSE.farm投資了一筆「不公開的金額」,這是一家由知名導演克里斯·米爾克英語Chris Milk創立的虛擬實境公司。這一聲明是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次推出VR體驗時發布的。聖丹斯電影節是與斯派克·瓊斯(Spike Jonze)和Vice新聞合作推出的「虛擬實境新聞廣播」。[134]

脈衝電影

2016年3月,Vice收購了英國影視製作公司Pulse Films的控股權,以支持其原創節目製作。[135][136]截至2017年3月22日,Pulse Films製作的原創內容包括Pillowtalk系列、Twiz系列和Tuck Bucket List,將在Vice的數字視頻中心video.vice.com獨家發布。[119]

汽車雜誌

Vice於2017年7月收購了英國雜誌《車庫》,以擴大其在青年市場的立足點,並宣布計劃推出一個專注於藝術、時尚和文學的數字頻道。[137][138]

全球行為

2017年1月26日,Vice宣布將2013年收購的數字和移動代理公司胡蘿蔔創意(Carrot Creative)、2016年收購的製片公司脈衝電影整合為新的「德行全球(Virtue Worldwide)」。[139][140] 這家450人的全球諮詢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布魯克林,提供全代理網絡和多平台內容創作工作室的服務。德行全球將由執行長拉爾斯·赫明·喬根森領導。[141]

Vice除了編輯業務外,還依靠這些內部和收購的廣告公司以及與廣告商合作,為公司的年輕受眾量身打造全球廣告活動。[142][143]通過在給固定媒體資產中製作廣告和展示位置來產生廣告收入。[144]Vice堅持將品牌和新聞內容的製作分開,而一些批評人士則認為,他們的業務「模糊了編輯和贊助之間的界線」。[145]這種做法有時被稱為「原生廣告」,因為廣告常常與常規內容混合在一起。 [146] Vice的聯合創始人阿爾維還表示,Vice擁有「由贊助商贊助的專營權——這是我們的目標,讓我們的許多新聞專營權、故事和報道得到廣告商的贊助。」這有點像50年代的新聞:「由吉列或其他公司帶給你的」。我們喜歡這種模式。」[147]

Vice合作過的品牌包括谷歌聯合利華美國銀行三星集團豐田汽車李維斯以及英特爾[148]然而,一些廣告商一直備受爭議;Vice(英國)的子公司Edition Worldwide因為播放菸草巨頭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製作的內容而被兒童無菸草運動(Campaign for Tobacco Free Kids)和其他反吸菸組織稱為是「高度不負責任」的行為。反菸草組織認為如此操作是不道德的,因為Vice新聞通常會吸引年輕觀眾觀看。[149][150]

工會化

跟隨著沙龍英語Salon (website)Gawker英語Gawker以及衛報的腳步,Vice(美國)在2015年8月7日經過約70名編輯投票決定成立工會,並加入 美國東部作家協會英語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East,Vice管理層也很快就認可了該工會。[151][152]

然後,在2017年9月,為「Vice.com、有線電視頻道Vice頻道和HBO的Vice節目」製作視頻內容的員工和自由職業者通過美國東部作家協會和電影編輯協會英語Motion Picture Editors Guild正式成立了工會。[153] 當時,其中一個工會的一位領導人表示:「我們與Vice管理層建立了建設性的關係,並對該公司持續尊重員工參與集體談判的權利表示讚賞。」[154]

2017年5月2日,Vice媒體與加拿大分公司里,170名於2016年加入加拿大媒體工會的員工簽署了為期三年的集體談判協議。[155]

2016年2月,Vice(英國)的員工呼籲和全國記者工會英語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與官方認可的工會一起組建工會。員工們表示,這是在效仿Vice(美國)(該公司與美國東部作家協會合作成立工會[156])的舉措,目的是讓員工「分享公司的成功」,通過Vice提供更好的合同來加強工作保障英語job security,解決「薪酬問題……所以每個人都得到了公平的待遇,包括自由職業者,「並增加了職業發展的機會」。[157]

Vice(英國)拒絕了這一提議;該公司拒絕承認全國記者工會,而表示,他們可以自由設立一個內部員工委員會。該公司副執行長馬特·埃萊克(Matt Elek)聲稱,全國記者工會「對於他們自稱在公司內代表誰的問題缺乏透明度,令人擔憂,(而且)未能向我們提供任何數據,以證明他們在這個辦公室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支持」。他補充稱:「全國記者工會習慣於與傳統的印刷媒體企業和結構打交道——他們不習慣像這樣的創新型數字工作場所,這裡的文化一直鼓勵靈活性,允許人們跨部門工作。」[158]

作為回應,米歇爾·斯坦尼斯特里特(Michelle Stanistreet)(全國新聞工作者聯合會秘書長)說:

有關全國記者工會在與Vice管理層的討論中關於工作內容不透明方面的指責是完全不真實的。令人遺憾的是,事實證明,該公司如此不願聽取員工的意見,不願為他們想要的東西提供便利——在工作中發出集體的聲音。他們說全國記者工會及其3萬名成員(包括Vice的成員)不習慣數字勞動力的現實,這是可笑的,表明這家公司對21世紀的工會的認知已經過時。拒絕本國記者要求工會承認的呼聲,然後試圖用一個魯伯特·默多克式的員工協會來搪塞他們,這是一個相當老套的反工會策略,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全國記者工會的管理人員和Vice的代表將繼續推動獲得認可,如果公司希望通過法律迫使他們這樣做,而不是通過與員工進行明智的接觸,那就這麼做吧。[159]

擴建布魯克林辦公室

2014年7月,Vice媒體宣布,將把總部搬到威廉斯堡的一棟新大樓里。據《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稱,此舉將使他們的辦公室規模擴大一倍,並新增僱傭約500名員工。[160]

這一消息公布後,原本占用大樓的兩個樂隊——聲波毀滅者以及肯特 285很快宣布了他們在這裡的音樂場地即將關閉。隨著Glasslands管理層於2014年10月宣布該藝術場地將於2014年底關閉,它成為了第三個因為Vice媒體擴張而關閉的威廉斯堡音樂空間——與聲波毀滅者以及肯特 285一樣——《big Shot》雜誌聲稱,布魯克林的音樂社區受到了「眾所周知的痛擊(proverbial kick in the groin)」。[161]

在大幅涉及場館被Vice驅逐出場的文章出街之後,布魯克林維根英語BrooklynVegan解析了Vice媒體對於搬進新辦公室的交易,這其中包括買斷租戶租約和支付過期租金的條款,這與一些媒體報道的關於大樓改造和Vice媒體與現有租戶私下交易相矛盾。[162]

在2014年將辦公室擴展到聲波毀滅者英語Death By Audio以及Glasslands英語Glasslands Gallery的音樂場地後,Vice進一步擴大了在布魯克林的業務,在華盛頓街55號租了一處7.4萬平方英尺的房產。新的辦公室容納了之前收購的胡蘿蔔創意(Carrot Creative)以及Vice旗下其他企業的員工。[163][164]

參見

參考來源

  1. ^ 存档副本.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3). 
  2. ^ 存档副本.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3. ^ 存档副本.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2). 
  4. ^ Ex Heroin Addict Turned Media Mogul, Outlook - BBC World Service. BBC.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31). 
  5. ^ Pareene. Co-Founder Gavin McInnes Finally Leaves 'Vice'. Gawker. [2017-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0) (美國英語). 
  6. ^ Vice is a new-media behemoth. But is it a unicorn?. Fortune. [2017-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7). 
  7. ^ Sweney, Mark. Vice to launch in more than 50 new countries. The Guardian. 2016-06-22 [2017-03-08].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9) (英國英語). 
  8. ^ 8.0 8.1 Evans, Greg. HBO’s Ambitious ‘Vice News Tonight’ Postpones Launch By Two Weeks. Deadline. 2016-09-13 [2017-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9) (美國英語). 
  9. ^ 9.0 9.1 'Vice News Tonight' casts wide net on HBO. USA TODAY. [2017-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3) (英語). 
  10. ^ 10.0 10.1 10.2 HBO’s Vice News Tonight Is Doing Something Right. Vulture. [2017-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9) (英語). 
  11. ^ Hale, Mike. ‘Vice,’ a New Approach to News, on HBO.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4-04 [2017-03-08].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9). 
  12. ^ 12.0 12.1 Pedersen, Erik. ‘Vice’ Gets Season 5 Premiere Date On HBO; Order Upped To 30 Episodes. Deadline. 2016-12-13 [2017-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0) (美國英語). 
  13. ^ A&E Networks Buying Minority Stake in Vice Medi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8) (英語). 
  14. ^ Disney Doubles Investment in Vice Media to $400 Million. Bloomberg.com. 2015-12-08 [2017-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0). 
  15. ^ 15.0 15.1 Alpert, Lukas I.; Ramachandran, Shalini. Vice Media Secures $450 Million Investment From Private-Equity Firm TPG.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06-19 [2017-07-03].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美國英語). 
  16. ^ Hagey, Keach. Vice Media’s Shane Smith Passes CEO Title to A+E’s Nancy Dubuc. Wall Street Journal. 2018-03-13 [2018-03-13].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3) (美國英語). 
  17. ^ 17.0 17.1 Vice Media Names Nancy Dubuc as CEO, Replacing Shane Smith. TheWrap. 2018-03-13 [2018-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3) (美國英語). 
  18. ^ Levine, Robert. A Guerrilla Video Site Meets MTV.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6). 
  19. ^ How Shane Smith Built Vice Into a $2.5 Billion Empire. [2017-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8) (美國英語). 
  20. ^ Vice Media to Launch Cable TV Channel in Canad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21. ^ 21.0 21.1 How a little magazine called Vice conquered the media world: Welcome to Viceland. Montreal Gazette. 2016-02-27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1) (美國英語). 
  22. ^ Alex Pareene. Co-Founder Gavin McInnes Finally Leaves 'Vice'. Gawker. 2008-01-23 [2016-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0). 
  23. ^ 存档副本.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0). 
  24. ^ The Snarky Vice Squad Is Ready to Be Taken Seriously. Seriousl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Wired. October 18, 2007
  25. ^ A Guerrilla Video Site Meets MTV.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26. ^ With Virtue, Media Brand Vice Helps Marketers Tap Its Genius.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英語). 
  27. ^ Launder, William. Vice Media Gets 21st Century Fox Cash. WSJ.com. Dow Jones & Company, Inc. [2014-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9). 
  28. ^ Vice. Emmys.com. 電視藝術和科學學院英語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 [2014-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9). 
  29. ^ Plunkett, John. BBC playing ‘catch-up’ with Vice News, says Newsbeat editor. TheGuardian.com.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014-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3). 
  30. ^ Carr, David. Its Edge Intact, Vice Is Chasing Hard News. The New York Times. 2014-08-24 [2017-04-14].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31. ^ Jordan Sargent. No One Wants To Say It, But Vice Is Displacing Brooklyn Institutions. Gawker. Gawker. 2014-10-22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32. ^ Mark Fahey. Vice Media grows in Brooklyn. Crain's. Crains Communications Inc. 2014-07-02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5). 
  33. ^ Boorstin, Julia. Vice to launch daily news show for HBO. CNBC. 2015-03-26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34. ^ 'Vice News Tonight' Seeks To Reinvent TV News For Millennials. NPR.org. [2017-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8). 
  35. ^ 35.0 35.1 It's Official: Vice Channel to Take Over A+E Networks' History Spinoff H2.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36. ^ 36.0 36.1 Viceland, a New Cable Channel, Aims to Stand Ou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7. ^ 37.0 37.1 A+E Networks’ H2 To Be Rebranded As Vice. Deadline. [2016-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9). 
  38. ^ Spangler, Todd. Vice to Produce Original Snapchat Shows, Starting With Action Bronson’s Dating Series. Variety. 2017-03-14 [201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 (美國英語). 
  39. ^ 39.0 39.1 Barraclough, Leo. Vice Media Inks Mobile Deals in Multiple Territories. Variety. 2017-03-01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美國英語). 
  40. ^ Hagey, Keach. Vice Media's Shane Smith Passes CEO Title to A+E's Nancy Dubuc. Wall Street Journal. 2018-03-13 [2018-03-13].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3) (美國英語). 
  41. ^ Spangler, Todd. Vice Devalued: Disney Writes Off $157 Million of Its Stake in Struggling Media Company. Variety. 2018-11-09 [2018-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9). 
  42. ^ Vice's Munchies is launching a food court in New Jersey - Digiday. Digiday. 2018-08-20 [2018-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8) (美國英語). 
  43. ^ Munchies food hall to open at American Dream; VICE to use space for demos, videos. North Jersey. [2018-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英語). 
  44. ^ Hagey, Keach; Mullin, Benjamin; Bruell, Alexandra. Vice Media to Shrink Workforce by as Much as 15% as Growth Stall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8-11-07 [2018-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0). 
  45. ^ Vice Media Sets Hiring Freeze, Looks to Reduce Staff by Up to 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ariety
  46. ^ Littleton, Cynthia; Littleton, Cynthia. Nancy Dubuc: Vice Will Be Profitable ‘Within a Fiscal Year’. Variety. 2018-11-01 [2018-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英語). 
  47. ^ Lee, Edmund. Vice Media Is Nearing Profitability, C.E.O. Nancy Dubuc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2018-11-01 [2018-12-1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美國英語). 
  48. ^ 原@Vice中國/現@別的BieD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微博.2019-09-30.[2019-11-08].
  49. ^ Steel, Emily. At Vice, Cutting-Edge Media and Allegations of Old-School Sexual Harassm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17-12-23 [2017-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3). 
  50. ^ Wallenstein, Andrew. Vice Media Admits 'We Failed' to Curb Sexual Harassment at Company. Variety. 2017-12-23 [2017-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3). 
  51. ^ Jarvey, Natalie. Vice Media Settled With 4 Women Over Sexual Harassment, Defamatio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12-23 [2017-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3). 
  52. ^ Domonske, Camila. Vice Media Suspends 2 Executives After Allegations Of Harassment. NPR. 2018-01-02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3). 
  53. ^ Steel, Emily. Vice Media Places Two Executives on Leave. The New York Times. 2018-01-02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54. ^ https://www.avclub.com/vice-suspends-2-execs-including-its-president-over-se-182171042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5. ^ Ip, Chris. The cult of Vice.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18-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4). 
  56. ^ Ip, Chris. The cult of Vice.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18-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4). 
  57. ^ Spangler, Todd. Vice Is Launching Gaming Channel With 72-Hour Twitch Live-Stream. Variety. 2016-10-28 [2016-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美國英語). 
  58. ^ Vice Is Launching a New Channel Focused on Healthcare as It Inevitably Changes. AdWeek. [2016-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2). 
  59. ^ Masthead. VICE Magazine. 2017-04-01. 
  60. ^ Sterne, Peter. Vice E.I.C. Rocco Castoro out at Vice. Capital New York. 2015-02-11 [2015-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2). 
  61. ^ Vice. Television Academy. [2017-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2) (英語). 
  62. ^ Vice expands Josh Tyrangiel’s role, will lay off around 15 staffers. POLITICO. [2017-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8). 
  63. ^ About Us. Vice News. [2014-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3). 
  64. ^ Vice News, ‘Serial’ win Peabody Awards. POLITICO. [2017-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5). 
  65. ^ Wire. HBO's 'Vice' Wins Emmy for Outstanding Informational Series or Special – Sound & Picture. Sound & Picture.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66. ^ Steinberg, Brian. Vice Plans Nightly News Show for Generation That Has Already Seen Daily Headlines. Variety. 2016-09-13 [2017-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7) (美國英語). 
  67. ^ This Vice News Documentary from Charlottesville Is Horrifying. Esquire. 2017-08-15 [201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英語). 
  68. ^ VICE News, Charlottesville: Race and Terror – VICE News Tonight on HBO, 2017-08-14 [201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2) 
  69. ^ 'VICE News Tonight' Posts Eye-Opening Charlottesville Episode on YouTube. EW.com. 2017-08-15 [201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1) (美國英語). 
  70. ^ Stelter, Brian. 'Vice News Tonight' has breakout moment with Charlottesville coverage. CNNMoney. [201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71. ^ Stevens, Matt. Christopher Cantwell, White Nationalist in Vice Video, Braces for Charges.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8-21 [2017-09-1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美國英語). 
  72. ^ Gabbatt, Adam. 'Jews will not replace us': Vice film lays bare horror of neo-Nazis in America. The Guardian. 2017-08-16 [2017-09-11].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 (英國英語). 
  73. ^ Ramos, Dino-Ray. Peabody Awards: '60 Minutes', CNN, NPR Among Winners In News, Radio And Public Service. Deadline. 2018-04-24 [2018-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8) (美國英語). 
  74. ^ Charlottesville: Race and Terror. [2018-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8) (英語). 
  75. ^ Hale, Mike. Viceland, a New Cable Channel, Aims to Stand Ou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2-28 [2017-09-2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9) (美國英語). 
  76. ^ Vice Media Toronto studio to bring edgy content to Rogers. CBC News.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2) (英語). 
  77. ^ Lazaroff, Leon. Vice's big bet on television in the age of Facebook and YouTube. TheStreet. 2017-02-22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美國英語). 
  78. ^ Keslassy, Leo Barraclough,Elsa. Vice Media, Canal Plus Partner to Launch Viceland in France (EXCLUSIVE). Variety. 2016-04-06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美國英語). 
  79. ^ Dutch launch for Viceland on Ziggo. Broadband TV News. 2016-10-21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英國英語). 
  80. ^ What is Viceland UK and should you be watching it?. Radio Times.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英語). 
  81. ^ AMC Networks, Vice to bring Viceland to Iberia. [2017-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6). 
  82. ^ Check out the new TV channel Viceland coming to NZ. NZ Herald. 2016-06-22 [2017-09-21]. ISSN 1170-07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英語). 
  83. ^ Vivarelli, Nick. Viceland to Launch in Africa on Kwesé Network. Variety. 2017-01-16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美國英語). 
  84. ^ Vice Media Expands to Indonesi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1) (英語). 
  85. ^ Vice Media Signs Deal With Globosat for Vice Brazil.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英語). 
  86. ^ K, Brindaalakshmi. VICE Media India will launch operations in Q1 2017. www.medianama.com.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美國英語). 
  87. ^ Viceland heads to Israel’s Partner TV.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88. ^ Viceland Makes Its Cable Debut | Multichannel. www.multichannel.com.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5) (英語). 
  89. ^ About VICELAND. VICELAND.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美國英語). 
  90. ^ Ryzik, Melena. On the Bus, and Off It: The Initiation of a Young Rock Impresario.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7-31 [2017-10-06].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7) (美國英語). 
  91. ^ Playing Heavy Metal In Baghdad: Acrassicauda. NPR.org. [2017-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7) (英語). 
  92. ^ Vice Launches Three-Year Global Partnership With Warner Bros. Recor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8) (英語). 
  93. ^ McNary, Dave. Fox Launching Vice Films as Joint Venture. Variety. 2014-12-08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美國英語). 
  94. ^ ‘Fishing Without Nets’ movie review. Washington Post.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2). 
  95. ^ Geier, Thom. 20th Century Fox, Vice Media launch Vice Films. [2016-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96. ^ Yamato, Dominic Patten,Jen. Sundance Awards: ‘Whiplash’ & ‘Rich Hill’ Win Grand Jury Prizes; Dramatic Directing Goes To Cutter Hodierne For ‘Fishing Without Nets’. Deadline. 2014-01-26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9) (美國英語). 
  97. ^ Toronto: 'The Bad Batch' Picked Up by Screen Media for U.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英語). 
  98. ^ How to Rock in Iraq.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5-23 [2016-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9). 
  99. ^ McNary, Dave. Toronto: Netflix Buys Jim Carrey’s Andy Kaufman Documentary ‘Jim & Andy’. Variety. 2017-09-11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美國英語). 
  100. ^ Jim Carrey Andy Kaufman Doc Acquired by Netflix. ComingSoon.net. 2017-09-11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美國英語). 
  101. ^ A Spoonful of Exotica Makes the Geography Go Down. The New York Times. 2010-12-06 [2016-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5). 
  102. ^ Stanley, Alessandra. ‘The Vice Guide to Everything’ on MTV - Review. The New York Times. 2010-12-05 [2017-03-17].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8). 
  103. ^ The Vice Guide to Everything: It may look like Gonzo journalism, but it matters. The Globe and Mail.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8) (加拿大英語). 
  104. ^ The Vice Guide to Serious Journalism: How a DIY Drug Mag Became Serious Business for HBO. Observer. 2013-03-26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美國英語). 
  105. ^ Millenials-aimed Vice adds TV channel to global video lineup.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8). 
  106. ^ The Vice Guide to Everything, Shane Smith, Ryan Duffy, Thomas Morton, [201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7) 
  107. ^ Time Warner Ends Negotiations to Buy Stake in Vice Media. The Huffington Post.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4). 
  108. ^ Paul Bond. A&E Networks Buying Minority Stake in Vice Medi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8). 
  109. ^ Ember, Sydney. Disney Invests $200 Million More in Vice Media to Support New Programm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15-12-08 [2017-05-23].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8). 
  110. ^ Rogers, Vice Media strike $100M deal to create Canadian content. CBC News. 2014-10-30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111. ^ Rogers, Vice Media to partner on $100-million venture.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2014-10-30 [2014-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112. ^ Emily Steel. Vice Hires Alyssa Mastromonaco, Former Official in Obama White House, as a Top Executive. New York Times. 2014-11-16 [2014-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6). 
  113. ^ Tom Huddleston, Jr. Vice Media sees 'deal spree', possible IPO on horizon. Fortune. 2014-12-15 [2015-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30). 
  114. ^ Alpert, Lukas I. Vice Media to Expand in Dozens of New International Markets.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06-22 [2017-03-27].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2). 
  115. ^ Sweney, Mark. Vice to launch in more than 50 new countries. The Guardian. 2016-06-22 [2017-03-27].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英國英語). 
  116. ^ Jaafar, Ali. Vice Media’s Viceland To Launch In More Than 50 New Countries. Deadline. 2016-06-22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7) (美國英語). 
  117. ^ Vice Media Expands to Indonesi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英語). 
  118. ^ Subscribe to read. www.ft.com.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英國英語). 
  119. ^ 119.0 119.1 Vice Dives Into Digital Scripted Content With Productions From Luc Besson, Bryan Singer, Zoe Cassavetes (EXCLUSIVE). Variety. 2017-03-22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美國英語). 
  120. ^ Viceland to have India launch in Aug, says founder Shane Smith | TelevisionPost.com. www.televisionpost.com.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9) (美國英語). 
  121. ^ ET GBS 2017: We will do Vice-type stories in India, says Shane Smith, CEO, Vice Media. The Economic Times. [2017-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122. ^ Alpert, Lukas I. Vice Media Signs Deal With Brazil’s Grupo Globo.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06-22 [2017-07-03].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美國英語). 
  123. ^ Globo boosts Vice presence in Brazil. C21media.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4). 
  124. ^ Vice Plots Expansion Across Asia for TV Shows, Web Videos. Bloomberg Quint. [2017-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5) (英語). 
  125. ^ Clarke, Stewart. Vice Opens Up Asia HQ, Plots Regional Expansion. Variety. 2017-11-07 [2017-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美國英語). 
  126. ^ Andrew Pugh. ‘Maybe we’ve grown up’: Ten years on, how Vice magazine got serious. Press Gazette. Progressive Media International. 2013-02-28 [2014-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3). 
  127. ^ Meg Carter. Television for trendsetters.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10-22 [201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128. ^ Andrews, Robert. Vice Media Takes Investment From WPP, Others. PaidContent. 2011-04-05 [2013-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129. ^ About. The Old Blue Last. [2013-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6). 
  130. ^ Rickett, Oscar. How Vice Bought a Brothel. Vice. 2013 [2013-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1). 
  131. ^ Sweney, Mark. Vice Media buys style publication i-D. The Guardian. 2012-12-18 [201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0). 
  132. ^ William Turvill. Consumer Vice aims high following acquisition of UK style magazine i-D. PressGazette. 2012-12-19 [201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7). 
  133. ^ Vice Staff. We Just Acquired 'I-D' Magazine. Vice. December 2012 [2013-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134. ^ Steel, Emily. Vice Uses Virtual Reality to Immerse Viewers in News. The New York Times. 2015-01-23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9). 
  135. ^ Barraclough, Leo. Vice Media Acquires Majority Stake in Pulse Films. Variety. 2016-03-29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美國英語). 
  136. ^ Vice Media Acquires Majority Stake in U.K.'s Pulse Film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英語). 
  137. ^ Steigrad, Alexandra. Vice Media Buys Majority Stake in Garage Magazine. WWD. 2016-07-05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美國英語). 
  138. ^ Spangler, Todd. Vice Buys Garage Magazine, Will Launch Digital Channel for Art, Fashion and Architecture. Variety. 2016-07-05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2) (美國英語). 
  139. ^ Vice Acquires Full-Service Digital Agency Carrot Creative. 2013-11-12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140. ^ SOMAIYA, RAVI. Vice Media Buys a Tech Company to Experiment With Content Distribu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3-12-10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3). 
  141. ^ Shields, Mike. Vice Encroaches on Ad Agency Business With Creation of Virtue Worldwid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01-26 [2017-02-03].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3). 
  142. ^ Vice takes on bigger agency role with Virtue Worldwide. Marketing Dive. [2017-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3) (美國英語). 
  143. ^ Vice Media CEO on Branded Content Success, [2017-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3) 
  144. ^ In Conversation with Co-Founders of Vice - Suroosh Alvi & Shane Smith,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4) 
  145. ^ Vice Media uses Gonzo sensibility to win online. Reuters. 2013-11-05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146. ^ Vice Media cranks up news operations. USA TODAY.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9). 
  147. ^ Why the future of news is Vice. The Globe and Mail.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148. ^ How Shane Smith Built Vice Into a $2.5 Billion Empire. AdWeek.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149. ^ McCarthy, John. Vice Media attacked for making tobacco adverts for Philip Morris. The Drum. 2016-03-18 [2016-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0). 
  150. ^ Jackson, Jasper. Vice Media attacked for making tobacco adverts for Philip Morris. The Guardian. 2016-03-17 [2016-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2). 
  151. ^ Vice Media editorial staff vote to join the Writers Guild. Fortune.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152. ^ Calderone, Michael. Vice Media Votes To Unionize As Trend In Digital Media Continues. Huffington Post. 2015-08-07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美國英語). 
  153. ^ Alpert, Lukas I. Vice Media’s Video Employees Unioniz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7-09-21 [2017-09-29].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美國英語). 
  154. ^ McNary, Dave. Vice Media Video Employees Unionize With Writers Guild East and Editors Guild. Variety. 2017-09-21 [201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美國英語). 
  155. ^ Vice Canada workers ratify collective agreement as digital journalists turn to unions. CBC News. [2017-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5) (英語). 
  156. ^ Warren, James. VICE workers decide they need a union. Poynter. 2015-08-10 [2016-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4) (美國英語). 
  157. ^ Sweney, Mark. Vice UK staff move to unionise to 'share in the success' of media company. The Guardian. 2016-02-08 [2016-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4). 
  158. ^ Jackson, Jasper; Martinson, Jane. Vice UK rejects call for union recognition. The Guardian. 2016-04-27 [2016-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31). 
  159. ^ Stanistreet, Michelle. Trade union recognition at Vice UK.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2016-04-27 [2016-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0). 
  160. ^ Laura Kusisto. Vice Media Moving to New Williamsburg Headquarters. WSJ. 2014-07-03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5). 
  161. ^ Darren Ressler. Gentrification Blues: Williamsburg’s Glasslands is Closing. Big Shot Magazine. Big Shot Magazine. 2014-10-23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162. ^ Death By Audio booker talks Vice; Vice & the landlord respond. brooklynvegan.com.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163. ^ Vice Media expands its hold on Brooklyn with new Dumbo office. Curbed NY. 2016-10-24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164. ^ Vice and Its Subsidiary Taking Over Two Tree’s 55 Washington Street. Commercial Observer. 2016-10-21 [2017-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