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希望探險家/沙盒/1

寧海縣
[註 1]、緱
緱城、白嶠、丹邱、桃源、寧川、回浦、廣度里
左上:得力集團總部 左下:白溪水庫大壩 右上:柔石故居(紀念館) 右中:前童古鎮 右下:寧海耍牙
左上得力集團總部

左下白溪水庫大壩
右上柔石故居(紀念館)
右中前童古鎮

右下:寧海耍牙
寧海縣的地理位置
寧海縣的地理位置
寧波市的地理位置
寧波市的地理位置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浙江省寧波市
設立西晉太康元年(280年)
政府駐地躍龍街道縣前街18號
下級行政區
18
政府
 • 縣委書記楊勇
 • 縣長林堅
面積
 • 陸地1,712.50 平方公里(661.20 平方英里)
 • 水域79.18 平方公里(30.57 平方英里)
 • 城區320.14 平方公里(123.61 平方英里)
 • 建成區36.4 平方公里(14.1 平方英里)
 
 • 海域213.35
人口(2017年末常住人口)
 • 總計68.2萬人
 • 密度369人/平方公里(960人/平方英里)
 • 城區人口20.0萬人[註 3]
 • 戶籍人口63.2萬
語言
 • 母語方言吳語太湖片甬江小片
吳語台州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315600
電話區號574
車輛號牌B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行政區劃代碼330226
國內生產毛額(2016)¥465.36億
人均¥68341[註 4]
毗鄰奉化區象山縣三門縣天台縣新昌縣
網站寧海縣人民政府

寧海縣,別名在手动字词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城、白嶠、丹邱、桃源、寧川、回浦、廣度里[1],偶爾簡稱寧[註 1],是浙江省寧波市轄縣。它位於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東臨象山縣,南界台州市三門縣,西靠紹興市新昌縣、台州市天台縣,北接奉化區。全縣總面積1925.8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1712.5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213.35平方千米。[註 5]

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68.2萬,戶籍人口63.2萬。下轄4個街道、11個鎮和3個鄉,共有41個社區和36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躍龍街道縣前街18號。該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42.20億元,增長7.8%。財政總收入90.08億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04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10元,增長8.3%。[2]

中國旅遊日發祥地,中國老年人宜居城市。

縣名

寧海建縣於西晉太康元年(280年),關於縣名的由來,相傳有將軍率兵沿海南下,一路上波濤洶湧,至三門灣一帶卻風平浪靜,遂名此地曰寧海。[註 6]萬曆郡縣釋名·浙江編》:「邑以瀕海,名寧海者猶寧波之謂。」《重修浙江通志稿》則雲取「海疆安寧之意」。[3]

除了正式的縣名,寧海別名眾多。南宋縣令李知微《縣學新泉記》:「寧川,海邦也。」縣人王藝《後梁宣帝祠碑》:「余宦遊寧川,寧川地廣,山連括蒼,水通閩中,得無名山大川,神靈聖跡者乎?」元朝縣丞黃溍有詩《初到寧海》云:「桃源名更美,何處有神仙?」清末《寧海縣歌》:「丹邱白嶠古名區,西接天台東尾閭;一帶文明回浦水,千秋靈氣出名儒。」其中的白嶠丹邱桃源寧川回浦等都是寧海的別名。另外,寧海還有別名緱城,關於它的來源,則眾說紛紜,尚無定論。[4]

歷史沿革

西晉建縣之前

春秋戰國時期,縣境屬越國

前306年,越為楚所滅,故改屬楚國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設立會稽郡。縣境北部屬會稽郡鄞縣,南部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會稽郡下設回浦縣。縣境分屬鄞縣和回浦縣。

東漢建武初年,回浦縣更名章安縣

三國時期,屬吳國

太元二年(252年),析章安縣置臨海縣。縣境分屬鄞縣和臨海縣。

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置臨海郡,臨海縣屬之。因此縣境分屬兩郡。[3]

西晉至清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吳國為西晉所滅。析鄞縣800戶和臨海縣北部200戶,合併設立寧海縣,治所白嶠,屬臨海郡。

開皇九年(589年),廢除寧海縣,併入臨海縣,相繼屬處州擴州永嘉郡

武德四年(621年),於臨海縣置海州。復置寧海縣,治所海游(今三門縣海遊街道),屬海州。

武德五年(622年),海州改為台州

武德七年(624年),又廢,併入章安縣

武周永昌元年(689年),復置寧海縣,治所廣度里(今躍龍街道),屬台州。

神龍二年(706年),縣東大片區域歸屬至新建的象山縣

天寶元年(742年),台州改為臨海郡。

乾元元年(759年),臨海郡復為台州。

五代時,屬於吳越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入宋版圖。

至元十四年(1277年),台州改為台州路。

兩代,均屬台州府[3]

咸豐十一年(1861年),8莊劃入奉化縣,不久即還。[5]

中華民國

民國初,廢除府建制,直屬於浙江省

民國3年(1914年),以清時寧紹台道政區置會稽道,設道尹行政公署,駐鄞縣。寧海屬之。

民國16年(1927年),廢除道建制,又直屬於浙江省。

民國21年(1932年)10月,浙江省啟用行政督察區(下簡稱為「區」)建制,設專員公署。第七區專署駐鄞縣,寧海屬之。

民國23年(1933年),第七區改為第五區。

民國24年(1935年),寧海改屬第七區(專署駐臨海)。

民國27年(1938年),第五區改為第六區,寧海改屬之。

民國29年(1940年)7月,南部海游等17個鄉鎮劃入新建的三門縣。

民國32年(1941年)4月20日,日軍攻占寧波,區專署最終遷駐寧海。

民國34年(1945年)9月15日,寧波收復,區專署遷回鄞縣

民國36年至37年(1947年至1948年),全省陸續簡併為6個區。寧海屬第五區(專署駐臨海)。

民國37年(1948年),第五區改為第六區。

民國37年(1949年)8月,新昌飛地劃歸寧海。[3]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第六專區改為台州專區

1951年12月,天台縣大同鄉澄深村劃歸寧海。

1952年10月,改屬寧波專區

1957年9月,台州專區恢復(於1954年5月撤銷),遂回屬台州專區。

1957年12月,東北部柴溪、萬金山、蔣家岙三村劃入象山縣[註 7]

1958年11月,撤銷寧海縣,併入象山縣,屬寧波專區。政府駐地先為原寧海縣之瀝洋[註 8],後移至原寧海縣之城關。

1959年11月,深甽公社、西墊公社紫溪、西墊、香山大隊劃入奉化縣

1961年12月,復建寧海縣,象山縣回治原境,皆屬寧波專區。西墊公社、深甽公社回屬寧海縣。

1970年,寧波專區改為寧波地區。

1983年5月,沙柳公社改屬三門縣

1983年7月,寧波地市合併,實行市管縣體制,寧海縣歸屬寧波市[3]

自然地理

寧海縣位於浙江省東部、寧波市南部沿海。陸地面積1712.50平方千米,另有海域213.35平方千米。

縣境

寧海建縣時,轄境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寧海縣以及象山縣、三門縣之大部。此後縣境範圍經歷了兩次大幅度縮小,一是唐神龍二年(706年),東部大片區域劃歸新建的象山縣;二是民國29年(1940年)南部17個鄉鎮劃歸新建的三門縣。1949年1月,新昌縣飛地劃歸寧海。1951年12月,天台縣澄深村劃歸寧海。1957年12月,柴溪、蔣家岙、萬金山三村劃歸象山縣。1959年12月,西墊、深甽兩個公社劃歸奉化縣,至1961年12月劃回。1983年5月,沙柳公社劃歸三門縣。

1997年4月,寧海縣勘界工作啟動,花費兩年時間,勘定了與相鄰4縣(新昌、天台、三門、象山)和1市(奉化)的陸地界線,明確了縣境範圍。寧海縣位於東經121°09′30″至121°49′01″,北緯29°05'36″到29°31'29″之間,縣境四至:

  • 最東點:長街鎮隔洋塘村以東大塘港水庫,即東經121°49′01″,北緯29°16′07″,界象山縣。
  • 最南點:桑洲鎮慕胡山,即東經121°17′13″,北緯29°05'36″,界三門縣。
  • 最西點:黃壇鎮望海尖,即東經121°09'30",北緯29°15'01",界天台縣。
  • 最北點:西店鎮龍王堂崗,即東經121°23'24″,北緯29°31'29",界奉化區。[6][3]

地形地貌

寧海縣地勢總體較高,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全縣陸地面積1712.50平方千米,其中平坦地426.91平方千米,山地1206.42平方千米,水域79.18平方千米。

平坦地(扣除水域)面積426.91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縣域北部、中部顏宮河流域、西南白溪沿岸、東南沿海圍墾區。

山地(扣除水域)面積1206.42平方千米,可分為低山和丘陵兩類。其中丘陵主要分布力洋中部、茶院、長街西北部、越溪、一市、桑洲北部、岔路西部、躍龍街道城郊、黃壇東部、深甽西北部、西店、梅林西部、強蛟、橋頭胡東部;低山主要分布在深甽、黃壇中西部、躍龍街道西北部、岔路西南部、桑洲南部、胡陳、大佳何。

水域(高水位)面積79.18平方千米,河流主要有白溪、中堡溪。黃壇鎮西北部蟹背尖,海拔956.5米,為全縣最高峰,同時也是寧海和新昌的界山。

氣候

寧海縣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6.1
(79.0)
29.7
(85.5)
33.0
(91.4)
34.1
(93.4)
33.7
(92.7)
38.2
(100.8)
40.7
(105.3)
39.3
(102.7)
38.0
(100.4)
34.1
(93.4)
29.9
(85.8)
25.7
(78.3)
40.7
(105.3)
平均高溫 °C(°F) 9.9
(49.8)
11.3
(52.3)
14.7
(58.5)
20.5
(68.9)
25.1
(77.2)
28.2
(82.8)
32.6
(90.7)
31.9
(89.4)
28.2
(82.8)
23.8
(74.8)
18.6
(65.5)
12.9
(55.2)
21.5
(70.7)
日均氣溫 °C(°F) 5.4
(41.7)
6.9
(44.4)
10.2
(50.4)
15.4
(59.7)
20.4
(68.7)
24.2
(75.6)
28.2
(82.8)
27.6
(81.7)
24.0
(75.2)
19.0
(66.2)
13.5
(56.3)
7.6
(45.7)
16.9
(62.4)
平均低溫 °C(°F) 2.1
(35.8)
3.9
(39.0)
6.7
(44.1)
11.6
(52.9)
16.8
(62.2)
21.1
(70.0)
24.8
(76.6)
24.4
(75.9)
20.7
(69.3)
15.1
(59.2)
9.5
(49.1)
3.6
(38.5)
13.4
(56.1)
歷史最低溫 °C(°F) −8.4
(16.9)
−6.1
(21.0)
−4.9
(23.2)
−0.5
(31.1)
7.1
(44.8)
12.0
(53.6)
17.7
(63.9)
18.1
(64.6)
11.4
(52.5)
1.2
(34.2)
−3.3
(26.1)
−7.1
(19.2)
−8.4
(16.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7.3
(2.65)
73.3
(2.89)
132.8
(5.23)
123.1
(4.85)
140.3
(5.52)
228.9
(9.01)
242.9
(9.56)
281.6
(11.09)
221.1
(8.70)
87.5
(3.44)
71.8
(2.83)
48.4
(1.91)
1,719
(67.68)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土壤

據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全縣共有土壤1566.15平方千米,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35個土屬,72個土種。

土類 亞類 面積(公頃) 構成比(%)
紅壤 紅壤 8893.09 5.68
黃紅壤 36025.77 23.00
侵蝕型紅壤 46453.30 29.66
黃壤 黃壤 7122.91 4.55
侵蝕型黃壤 8990.90 5.74
岩性土 鈣質紫色土 448.21 0.29
潮土 潮土 1910.75 1.22
鈣質潮土 7087.12 4.53
岩土 潮土化岩土 3043.35 1.94
水稻土 滲育型水稻土 5405.13 3.45
瀦育型水稻土 31113.31 19.87
潛育型水稻土 89.31 0.06
鹽漬型水稻土 31.72 0.02
合計 156614.89 100.00

土地資源

 
寧海縣2009年土地利用結構圖

據2009年第二次土地調查,寧海縣共有土地183786.18公頃(275.68萬畝)。其中:農用地143871.18公頃(215.81萬畝),占78.28%;建設用地15021.02公頃(22.53萬畝),占8.17%;未利用地24893.98公頃(37.34萬畝),占13.55%。

農用地中,耕地、園地和林地占93.39%,體現了農業生產的重要地位。耕地30754.15公頃(46.13萬畝),按其利用類型可分為水田和旱地兩類。全縣過半的耕地分布在坡度不超過2度的平原地區,還有極少量耕地分布在海拔50—500米的丘陵地區,坡度大於25度的山地和梯田上。園地9892.66公頃,絕大多數為果園和茶園,主要分布在一市鎮、力洋鎮、長街鎮和越溪鄉等東南沿海地區。林地93710.80公頃,是面積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超過了全縣土地總面積的一半,占農用地的65.14%,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山區,以深甽鎮、黃壇鎮為最。

建設用地中,城鎮村和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除農村道路外)占83.92%,體現出城區集鎮建設、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未利用地中,沿海灘涂占66.70%,分布在各沿海地區,以長街鎮、越溪鄉、西店鎮為最,說明此三地有很大的填海造地空間。

寧海縣2009-2017年部分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匯總表
年份 土地總面積 農用地 其中 建設用地 其中 未利用地 其中
耕地 園地 林地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 交通運輸用地

(不含農村道路)

沿海灘涂
2009年 1837.86 1438.71 307.54 98.93 937.11 150.21 108.91 17.16 248.94 166.05
2010年 1837.86 1445.26 317.15 96.80 936.57 153.29 111.03 18.11 239.31 156.92
2011年 1837.86 1447.56 322.29 95.34 935.30 157.10 114.43 18.53 233.20 151.10
2012年 1837.86 1445.52 321.71 94.14 935.14 159.40 116.47 18.78 232.94 151.09
2013年 1836.51 1442.50 321.67 91.99 933.88 163.11 119.50 19.13 230.90 149.50
2014年 1836.51 1449.90 330.37 91.12 933.49 166.60 121.88 19.81 220.00 139.14
2015年 1836.51 1453.14 334.94 90.43 932.94 170.96 123.45 22.40 212.41 132.07
2016年 1836.51 1451.99 334.91 90.06 932.49 174.92 126.86 22.73 209.60 129.46
2017年 1836.52 1454.70 338.97 89.36 931.92 176.79 128.11 23.19 205.03 125.22



行政與區劃

主要領導

寧海縣由中共寧海縣委領導,寧海縣人民政府進行管理。

現任(第十四屆)縣委書記楊勇,縣委副書記林堅、李貴軍,縣委常委楊勇、林堅、李貴軍、王軍海、葉秀高、徐雲、徐震宇、張偉標、婁黛敏、方勤,紀委書記徐震宇,紀委副書記俞丹斌、葛越勝。[7]

現任縣長林堅,副縣長王軍海、王鴻飛、陳陵際、范建軍、王海華、陸朝暉、沈紓丹、應國邦、李雲。[8]

區劃

自2004年8月起,全縣下轄4個街道、11個和3個。其中西店鎮作為衛星城市試點,被賦予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9]

2017年末,全縣共有42個社區和363個行政村,另有未經民政部門確認的類似社區的單位1個和類似行政村的單位(生活區)4個。[10]

寧海縣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 區劃名稱 土地面積

(平方千米)

政府地址[11] 郵政編碼 社區數 行政村數
330226001 躍龍街道 117.25 人民大道75號 315699 15 27
330226002 桃源街道 65.23 科二路189號 315615 10 15
330226003 梅林街道 74.11 梅深路20號 315609 2 23
330226004 橋頭胡街道 61.98 橋井中路148號 315611 1 18
330226101 長街鎮 207.00 長岳中路49號 315601 1 42
330226102 力洋鎮 141.80 力洋東路15號 315602 2 18
330226104 一市鎮 95.80 茂林路 315604 1 21
330226105 岔路鎮 106.70 霞客路27號 315606 1 21
330226106 前童鎮 66.81 中大街1號 315636 1 17
330226107 桑洲鎮 61.67 鎮前街1號 315607 1 23
330226108 黃壇鎮 185.52 車站西路128號 315608 0 30
330226109 大佳何鎮 73.78 大何西路6號 315621 1 9
330226110 強蛟鎮 41.50 峽山村 315612 2 8
330226111 西店鎮 100.30 振興南路158號 315613 1 22
330226112 深甽鎮 174.56 環城南路86號 315614 1 22
330226200 胡陳鄉 90.40 胡東新村 315632 1 18
330226201 茶院鄉 81.00 茶院村 315622 1 14
330226202 越溪鄉 92.48 越興路1號 315605 0 15

人口

人口普查

1953年7月以來,全縣共進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1953年7月第一次人口普查,全縣共76055戶,277652人。

1961年7月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縣為87557戶,356645人。

1982年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縣共130971戶,528975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共人口518186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縣64

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629987人,各鄉鎮街道人

2017年末,全縣戶籍人口632499人。


常住人口 年末戶籍人口
鄉鎮街道 五普 六普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寧海縣 518186 646074 585476 610914 627794 629987 632499
躍龍街道 - 173764 101927 107905 108204 108827 109167
桃源街道 - 80876 33304 37820 41128 41768 42731
梅林街道 - 34110 23599 24946 25838 26024 26255
橋頭胡街道 - 20977 21987 22798 22955 23029 23181
長街鎮 - 47977 68413 70597 73567 73829 74026
力洋鎮 - 23473 35631 37081 37925 37954 38101
一市鎮 15279 15279 21613 22117 22812 22848 22871
岔路鎮 19885 19061 27560 28189 28932 28955 29048
前童鎮 18342 20030 24342 25212 25794 25878 25897
桑洲鎮 16141 11140 24046 24376 24566 24568 24618
黃壇鎮 - 22542 27348 28361 29040 29009 29090
大佳何鎮 15391 16689 17977 19006 19646 19707 19801
強蛟鎮 14134 18214 16572 17182 17447 17434 17382
西店鎮 47544 70754 42428 44595 46423 46610 46786
深甽鎮 29130 30581 34052 34410 34729 34781 34690
胡陳鄉 13062 11231 21670 22044 22569 22591 22592
茶院鄉 16597 14773 24303 25007 26332 26273 26339
越溪鄉 13466 14603 18704 19268 19887 19902 19924
2000年 2004年至今 五普
城關鎮 躍龍街道 153398
桃源街道
梅林鎮 27430
梅林街道
橋頭胡鎮 橋頭胡街道 20806
長街鎮 長街鎮 35165
明港鎮 22208
力洋鎮
力洋鎮 18955
黃壇鎮 黃壇鎮 17735
雙峰鄉 3518
年份 戶籍人口 常住人口
2005 58.55 -
2006 59.00 -
2007 59.52 -
2008 60.07 0.00
2009 60.50 -
2010 61.09 64.61
2011 61.49 64.66
2012 61.57 64.75
2013 61.93 64.96
2014 62.64 67.22
2015 62.78 67.90
2016 63.00 68.10
2017 63.25 68.20

經濟

歷年主要經濟數據

土地資源

2017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全縣共有土地183652.10公頃(27.55萬畝)。其中耕地33093.89公頃(4.96萬畝),林地的

旅遊

全縣共有旅遊景點23處,[12],其中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2家[13]

名稱 地址 等級 標牌編號 評定時間
森林溫泉景區 深甽鎮南溪村 4A 420093302066 2009/1/23
前童古鎮 前童鎮鎮中心 4A 420123302113 2012/1/9
伍山石窟景區 長街鎮伍山村 4A 420143302142 2014/5/4
梁皇山景區 前童鎮梁皇村 3A 320103305040 2010/12/1
許家山歷史文化名村 茶院鄉許家山村 3A 320143307110 2014/12/31

森林溫泉

森林溫泉位於寧海縣西北部深甽村南溪村。

前童古鎮

前童古鎮位於寧海縣西南部前童鎮鎮中心。

伍山石窟

梁皇山

許家山歷史文化名村

人物

寧海位於沿海地區,且多山地。「士生其間,率尚風概,厲名節。」按《光緒寧海縣誌》統計,自五代至清,全縣入傳者有人,其中五代1人,宋朝25人,元朝9人,明朝67人,

葉夢鼎(1200—1279),字鎮之,號西澗,東倉上宅(今屬胡陳鄉)人。南宋右丞相兼樞密使。《宋史》有傳。

方孝孺()

潘天壽(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自署阿壽、雷婆頭峰壽者、心阿蘭若主持、壽者。冠莊(今屬桃源街道)人。現代畫家、教育家。

注釋

  1. ^ 1.0 1.1 作為簡稱,一般只在縣內使用,如寧西片區、寧東新城,或者用於公文的發文代字,如寧海縣人民政府的發文代字是「寧政發」。因為易與上級寧波市江蘇省南京市等地發生混淆,在其他語境下一般不使用。
  2. ^ 該數字是四個街道的面積之和。
  3. ^ 該數字是四個街道的戶籍人口之和。
  4. ^ 按常住人口計算。
  5. ^ 此系2015年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結果,陸地面積是以海岸線(平均大潮高潮線)起算的,海岸線採用2015年浙江省大陸海岸線監測成果。寧海縣歷史上沿用的陸地面積1843.26平方千米,系2008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是以零米等深線起算的,實際上還包括了海岸線與零米等深線之間灘涂的面積。
  6. ^ 寧海建縣之初,縣境包括除了包括今寧海外,還包括今象山縣三門縣之大部,因此那時三門灣完全在寧海轄境內。
  7. ^ 1993年版《象山縣誌》系此事為1959年10月,非。
  8. ^ 1962年更為現名「力洋」,下文「西墊」亦同時更為現名「西店」。

參考文獻

  1. ^ 宁海县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www.ninghai.gov.cn. [2018-09-02]. 
  2. ^ 宁海县人民政府 统计公报 2017年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www.ninghai.gov.cn. [2018-09-02]. 
  3. ^ 3.0 3.1 3.2 3.3 3.4 3.5 宁海县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3. ISBN 7213009028. 
  4. ^ 中國寧海. 宁海县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www.ninghai.gov.cn. [2018-01-02]. 
  5. ^ 奉化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 5. ISBN 7101011950. 
  6. ^ 宁海县边界线坐标 (JSON). 浙江省地理空間數據交換平台. [2018-01-04]. 
  7. ^ 中國寧海. 中共宁海县第十四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会. www.nh.gov.cn. [2018-01-03]. 
  8. ^ 中國寧海. 宁海县人民政府 政府领导. www.nh.gov.cn. [2018-01-03]. 
  9. ^ 新体制助推发展 卫星城星光闪耀·宁波日报. daily.cnnb.com.cn. [2018-01-03]. 
  10. ^ 2016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宁海县. www.stats.gov.cn. [2018-01-03]. 
  11. ^ 中國寧海. 宁海县人民政府 政府机构. www.nh.gov.cn. [2018-01-03]. 
  12. ^ 宁海景区景点. www.nhtrip.com.cn. [2018-01-04]. 
  13. ^ 宁波旅游景区. www.tourzj.gov.cn. [2018-01-04]. 

外部連結

當地網站

地圖及衛星照片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