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颶風艾琳娜

颶風艾琳娜(英語:Hurricane Elena)是一場於1985年8月末到9月初對美國墨西哥灣中部沿岸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的熱帶氣旋。這場颶風在勞動節周末期間對多個熱門旅遊景點構成威脅,由於其行蹤動向飄忽不定,氣象部門的預測準確度很低,因此引發了空前程度的撤離行動。風暴在佛羅里達州西南部到路易斯安那州東部之間地區肆虐,給這些地區的財產和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另外還有多個受到影響。艾琳娜於8月28日在古巴附近發展形成,以縱向經過該島期間沒有造成什麼影響,接下來系統進入墨西哥灣並繼續增強。起初的預測認為氣旋將襲擊美國墨西哥灣中部沿海地區,但颶風卻於8月30日出人意料地調頭向東,其移動速度在佛羅里達州錫達礁以西約80公里海域減緩。氣象部門又預計風暴會繼續東進穿越佛羅里達州,但艾琳娜卻又調頭朝西,最終於9月2日以三級的大型颶風強度從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附近登陸。風暴登陸後迅速減弱,於9月4日消散。

颶風艾琳娜
Hurricane Elena
三級颶風(美國
1985年9月1日發現號太空梭拍下颶風艾琳娜位於墨西哥灣的照片
形成1985年8月28日
消散1985年9月4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125英里/小時(205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53毫巴百帕);28.14英寸汞柱
死亡共9人
損失$13億(1985年美元
影響地區古巴美國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
198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颶風出人意料地數次改變前進方向,導致美國的撤離人數創下和平時期的新紀錄。根據氣象部門預測的風暴位置,各地政府官員多次發出疏散建議或強制撤離令,墨西哥灣沿岸部分地區的大量居民和遊客在幾天的時間裡被迫兩次從所在地區離開。單佛羅里達州就有約125萬人逃離,整個地區的撤離人數達到近200萬。防災準備工作總體上進行得井然有序,但風暴避難所包括住宿在內的各種資源都已捉襟見肘,許多災民試圖無視政府的撤離令返回家園。多個地區收到了熱帶氣旋警告,氣象部門在風暴來襲數天前就特別強調了其巨大破壞力。

艾琳娜在佛羅里達州西部近海緩慢移動,導致了嚴重的海灘侵蝕,許多沿海建築、道路和海塘受損,特別是那些老舊失修的建築物。包括錫達礁和多格島在內的多個島嶼以及沿海地區所受破壞最為嚴重,颶風還在內陸催生了多場龍捲風,對移動房屋和社區構成破壞。這場颶風對阿巴拉契科拉灣的牡蠣產業造成了災難性的打擊,導致大量牡蠣死亡,其賴以生存的許多珊瑚礁也被摧毀,數以千計的工人因此失業。阿拉巴馬州的多芬島經受了時速高達210公里的陣風和強烈風暴潮[注 1]的摧殘,該島是受這場風暴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有成百上千的房屋受損或被毀。阿拉巴馬州的其他沿海地區也遭受了程度相當可觀的破壞,該州和密西西比州內陸的美洲山核桃大豆作物受到沉重打擊。

密西西比州有超過1.3萬套房屋受損,約200套被徹底摧毀。該州與阿拉巴馬州邊界上包括帕斯卡古拉在內的多個城市暫時封閉,許多民宅、學校和企業經受了大範圍破壞,傑克森縣戈蒂埃與外界的聯繫完全中斷。格爾夫波特地區的破壞程度明顯因多場龍捲風而加劇,但這些龍捲風的存在沒有得到證實。遠至路易斯安那州東部的部分地區都受到了風害的影響。共計有9人因颶風遇難,其中德克薩斯州有兩人被離岸流捲走,佛羅里達州3人,路易斯安那州2人,阿肯色州1人,還有一人是在墨西哥灣因事故喪生。全美的經濟損失總額達到13億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36.8億美元),有55萬人受到停電的影響。艾琳娜過去後,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宣布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羅里達州部分地區成為聯邦災區,當地災民因此可以獲得臨時住房和財政援助。由於風暴造成了重大損失,其名稱「艾琳娜」因此從大西洋風暴命名名單上退役,以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使用。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1985年8月23日,一股東風波[注 2]離開非洲西海岸,以高達每小時56公里的速度迅速穿越大西洋。如此之快的行進速度,加上一片異常強烈撒哈拉空氣層的不利影響,令東風波在連續數天裏都無法發展成熱帶氣旋。由於北面一片強烈的副熱帶高壓脊影響,這股東風波迅速朝北美洲逼近並開始表現出發展跡象。到了協調世界時8月28日凌晨0點,這片擾動天氣在向風海峽上空發展成熱帶低氣壓。低氣壓開始向西北偏西方向進入古巴上空,雖然登陸通常意味著熱帶氣旋將會減弱,但系統的中心氣壓卻仍在繼續降低,颶風獵人偵察機發現中心附近風力時速超過了80公里。為此,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8月28日晚將位於古巴北部上空的低氣壓升級成熱帶風暴並取名「艾琳娜」(Elena)。[2][3]

艾琳娜經哈瓦那北部進入墨西哥灣,然後在UTC8月29日中午12點增強成一級颶風[3]。氣象部門對8月30日早上的轉向氣流進行分析後認為,這場颶風會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在30小時內吹襲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之間地區[4]。然而,一片中到上層低壓槽卻從西北方向俯衝下來,在東向氣流中形成一處薄弱環節,導致艾琳娜的前進速度大幅減緩並出現轉向[2][5]。大約在達到颶風強度24小時後,風暴因低壓槽的影響突然向東轉向[2],朝佛羅里達州西北部海岸飄移。接下來氣象部門又預測低壓槽會促使颶風穿越佛羅里達半島進入大西洋,但由於低壓槽強度相對較弱並且移動速度很快,其軸心越過了艾琳娜的中心,兩個系統無法全面配合。除此以外,之後對水蒸氣圖像的分析表明颶風把低壓槽分割成了兩個不同的部分。[4]

 
8月30日500毫巴層級的位勢高度圖表,颶風艾琳娜即圖表下方位於墨西哥灣上空、接近圓形的等雨線,圈內還有「LOW」的字樣(代表低氣壓),佛羅里達州以東洋面的「HIGH」字樣代表高氣壓,正是這片高氣壓令風暴向西推進,襲擊美國墨西哥灣中部沿岸地區,此外,令氣旋向東行進的低壓槽則內嵌在美國上空的氣流中。

氣象部門根據風暴向東推進的路徑推算氣旋將在佛羅里達州萊維縣附近登陸[6]:252。但在8月31日清晨經過一片上層天氣系統後,轉向氣流變得非常微弱,艾琳娜在墨西哥灣最東北部近海幾乎停止移動,氣旋在距錫達礁僅80公里洋面經過,這也是該系統離佛羅里達州海岸最近的一次[2][5],這時其最大持續風速估計達到每小時170公里[7]。艾琳娜在基本停止前進期間強度也保持不變,但再度移動後又開始增強。9月1日清晨,艾琳娜達到三級颶風強度,成為198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場大型颶風[注 3][3]美國東部上空很快開始有一片高氣壓區形成,迫使颶風迴轉向西[7]。9月1日的大部分時間裡,風暴中心都位於佛羅里達州阿巴拉契科拉WSR-57雷達站探測範圍內,讓氣象學家可以對風眼及其周圍環繞的風眼牆進行深入研究。在這段觀察期里,之前非常清晰的風眼開始被雲層遮擋起來。[8]

颶風加速向美國墨西哥灣中部沿岸地區進發,從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掠過。9月1日下午,偵察機確認風暴達到每小時205公里的最高風速[7]。9月2日早上,艾琳娜從東南偏東方向逼近密西西比州海岸,其強度仍然達到大型颶風標準。氣旋從比洛克西附近登岸[7],這與氣象部門在風暴剛離開古巴海域並轉向前所做的第一次預測目標範圍正好相同[4]。進入陸地上空後,颶風迅速退化,僅登陸數小時後就已降級成熱帶風暴[3],其風眼也很快消失[9]:17。系統在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上空蜿蜒行進,雖然強度不斷降低,但仍在繼續產生雷暴活動,給當地帶去暴雨。艾琳娜在陸地上持續存在了數天之久,於9月4日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9月5日,低氣壓區關聯的雲層結構變得混亂,於當晚在肯塔基州上空消散[5]

防災措施

這場颶風的行蹤飄忽不定,並且所威脅地區很多都是勞動節周末假期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令墨西哥灣沿岸的防災準備工作形勢變得非常複雜[6]:252。疏散措施和天氣預報先後經過多次調整,以跟上艾琳娜的方向變化。從路易斯安那州摩根城到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之間所有沿海地區都曾一度處於颶風警告生效狀態。大部分墨西哥灣北部沿岸地區都分別在風暴朝兩個不同方向前進期間處於颶風警告生效狀態,[10]居民和度假遊客的撤離也出現了許多重疊情況[6]:252。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羅伯特·凱斯Robert Case)表示,這些因素共同影響,導致撤離的總人數創下了新紀錄[11]。部分撤離人員前往內陸拜訪親友,但還是有許多留在距離相對較近的區域,或是住進酒店,或是進入由學校或教堂改造的避難所[6]:252。雖然氣旋的發展歷程很不尋常,但地方官員在風暴最終登陸前就已充分知曉其巨大的破壞力量。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颶風專家鮑勃·希茲(Bob Sheets)於8月30日告誡稱,艾琳娜「將是場(破壞)超過十億美元的風暴」[12]

 
9月1日颶風艾琳娜的衛星圖像,之後不久就將達到最高強度並加速向西行進。

颶風剛離開古巴海域朝美國墨西哥灣中部沿岸地區前進期間,路易斯安那州格蘭德艾爾到佛羅里達州阿巴拉契科拉之間地區收到了颶風警告。隨著風暴的預計行動路徑迅速向西挪動,警告也相應向西擴展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摩根城,向東延伸至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9]:29。近百萬居民和遊客聽從這些公告的建議逃離風暴沿線地區[6]:252。墨西哥灣北部海域石油平台的工作人員早在8月29日就開始撤離[13]。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和佛羅里達州州長於8月30日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14]。大批市民爭相前往商店採購應急物資,同時加油站前也是人潮湧動。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許多企業和商戶暫時關閉,並對建築物加固,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有許多學校取消了課程。紐奧良居民對這場被稱為20年來首次嚴重颶風威脅的風暴感到特別厭煩,該市及周邊地區曾在1965年受到颶風貝齊引發的災難性洪水打擊[15]。密西西比州因人口大規模出走導致多條重要道路車流非常擁擠,例如從西向東的90號美國國道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16]。當時的佛羅里達州州長鮑勃·格雷厄姆Bob Graham)於8月30日動用了250名國民警衛隊員幫助提高疏散效率,並表示還有另外1600人處於待命狀態[17]。到了這個時候,已有充分跡象表明艾琳娜的行動路徑將比起初的預計更偏東面,因此防災的關注重點也轉移到了墨西哥灣東部沿岸地區。路易斯安那州格蘭德艾爾以西沿海地區的颶風警告予以中止,生效區域相應向東延伸到佛羅里達州的阿巴拉契科拉[12][9]:30

到了8月30日晚上,艾琳娜已經突然向東轉向,墨西哥灣北部沿岸大部分地區的颶風警告均已中止。之前從路易斯安那州到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最西面4個縣撤離的居民也隨著避難所關閉陸續返回家園[9]:30[18]。根據風暴新的行動路線,所受威脅最大的區域向東轉移到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的其他地區和佛羅里達半島西部[6]:252[18]。州長格雷厄姆為此在8月30日晚建議坦帕以南地區進行疏散[9]:30,還在凌晨向另外10個縣發出強制撤離令,受到影響的居民有57.3萬人[6]:252[18]。8月31日,格雷厄姆建議生活在15個內陸縣易受影響區域的居民轉移到更安全的地點[19]。為了應對颶風的威脅,之前已處於待命狀態的國民警衛隊員獲派前去阻止人們進入某些區域,另外又有3000人進入待命狀態[20]

皮尼拉斯縣的大聖彼德斯堡地區有32萬人在風暴來襲前撤離,創下全美單個縣撤離人數的新紀錄[21][22]。大批的風暴難民給各種設施和公路造成壓力,偶發事件機率也大幅上升。需要離開家園的人數遠遠超出皮尼拉斯縣避難所的承受能力[18],全部30萬或更多數量的難民中只有12萬進入避難所躲避[22]。儘管如此,官方避難所的使用率仍高於平均水平,這可能是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裡,人們難以聯繫親朋好友做出妥善安排,也可能是人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意識有所提高。風暴過後進行的電話調查表明,皮尼拉斯縣的撤離令依從率高達90%[9]:36,整個疏散過程只用了9個小時,遠低於預計的15小時[22]。佛羅里達中西部沿海地區的120多個避難所中共計有超過20萬人前來躲避,難民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安起來。包括食物在內的多種物資開始出現不足,許多人打算忽視撤離令提前回家[20]。颶風艾琳娜的威脅還引發了對醫院和療養院病人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轉移。坦帕綜合醫院撤離了84%的門診病人,皮尼拉斯縣還有另外4所醫院和19家療養院全部撤離。共計有近2000名療養院病人轉移到了安全地點,這一過程中雖然面臨著時間緊迫和人員短缺的問題,但還是取得了成功[23]

9月1日晚,風暴開始向西迴轉,颶風警告生效範圍又重新向西延伸至路易斯安那州格蘭德艾爾[6]:253,而佛羅里達半島西海岸的警告也相應中止。到地方官員解除疏散令時,仍然留在避難所的災民數量已因急切和焦慮大幅降低[24]。共有54.5萬人接到了撤離的命令,其中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約25萬人,阿拉巴馬州17.5萬人,密西西比州7萬人,路易斯安那州5萬人[25][26]。新的一連串撤離令影響了數十萬居民,這些人中又有許多已在數天前被迫離開過一次,部分極端情況下甚至只有一天的喘息時間[24]。根據州長格雷厄姆辦公室的記錄,風暴期間佛羅里達州的疏離人數一度達到125萬[27],路易斯安那州警察部門估計該州的這一數字也有40萬左右[28]。總計有近200萬人因這場風暴而撤離[29]

影響

大西洋海洋學和氣象學實驗室颶風研究部的記錄,艾琳娜給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帶去了達到三級颶風強度的狂風(大於或等於每小時179公里)[30]美國紅十字會的報告稱這場颶風摧毀了數百套單戶型住宅,另有超過1.7萬套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數以千計的移動房屋、公寓和共管公寓受損或徹底被毀。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一位預報員認為,受颶風影響最為嚴重的當屬阿拉巴馬州多芬島和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及其周邊地區[31]。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和佛羅里達州的大面積地區都受到了相當嚴重的破壞,並且向西遠至德克薩斯州卡梅倫縣南帕諸島South Padre Island),向北直至肯塔基州都受到了風暴的摧殘。艾琳娜在墨西哥灣及4個州內共計奪走了9條人命,颶風沿途有134人需入院治療,其中許多都是因風暴導致的壓力所致[32]。大片地區受到停電的困擾,影響了約55萬電力用戶[33]。根據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的統計數字,全美共計遭受了13億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36.8億美元)的經濟損失[34]

除了陸地外,氣旋也對海上作業構成衝擊。8月29日,公海上的一艘貨輪從颶風中心附近經過,兩個未能固定好的貨櫃發生碰撞,一人被當場撞死[6]:255。停靠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近海的一個艾克森公司石油平台被狂風從系泊處扯下,到9月2日時已不知所蹤,之後經海岸警衛隊的飛機發現時已經飄移了23公里遠。整個石油平台共有8條錨固線纜,艾克森公司在其中兩條線纜因海浪洶湧而崩斷後撤離了所有工作人員[35]。另外還有4個海上石油平台受到破壞[36]:D-16,一條150毫米規格的石油管道在颶風期間斷裂,估計造成了約16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453萬美元)的損失[36]:D-10

整場颶風造成的損失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東部墨西哥灣牡蠣產業,特別是阿拉巴馬州近海和阿巴拉契科拉灣(Apalachicola Bay)地區[37][38]。颶風給阿巴拉契科拉灣帶去狂風和中到大雨,還引發了強烈的潮汐,攪起大量的淤泥,導致多達90%的生蚝窒息而死,並且基本上摧毀了大部分重要的收穫點[37][36]:D-20。商業採收暫停至1986年5月才恢復,因為直到這時阿巴拉契科拉灣東部的一些珊瑚礁才能夠維持牡蠣採收[39]。較低的天文大潮放大了水中劇烈顛簸的影響[38]。成千上萬依靠阿巴拉契科拉灣牡蠣產業謀生的人士很快發現自己開始面臨掙扎求生的困境[37],其中兩個主要珊瑚礁的產量損失估計就達到30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8499萬美元)以上[36]:D-20。阿拉巴馬州近海的所有主要珊瑚礁都受到了這場颶風的影響,產量最高的幾乎被完全摧毀[36]:D-10。到了11月,颶風凱特又給這一情況雪上加霜,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稱該颶風對一些牡蠣養殖場打出了「最後一擊」[40]

佛羅里達州

 
多條沿海公路受到颶風產生風暴潮的嚴重破壞,這條佛羅里達州墨西哥灣沿岸的公路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8月28日晚到29日清晨,風暴開始對佛羅里達州產生影響。基韋斯特位於仍在繼續增強颶風的東側,記錄下的陣風時速超過80公里,還伴隨有46毫米降水,潮水也高於正常水平[11]。斯馬瑟斯海灘(Smathers Beach)有多艘船隻被衝到岸上。佛羅里達礁島群的其它島嶼和整個佛羅里達半島南部都出現了類似的惡劣情況,向東遠至邁阿密地區都受到了時速100公里陣風和中等程度降水的影響[41]。8月31日,偏東風令佛羅里達州大西洋沿岸浪高上漲,西棕櫚灘平均海水面有1.6米,傑克孫維則達到3.2米[42]:6

颶風的外圍雨帶從8月30日早上就開始給佛羅里達州北部部分地區帶去狂風,並且這時阿巴拉契科拉附近地勢較低的海岸線已經開始有洪水泛濫[43]。之後的幾天裏,艾琳娜在近海蜿蜒移動,給該州帶去持續的大風和中等程度降水。許多地點的累積降雨量超過250毫米,最高的跨城達到398毫米,阿巴拉契科拉也有287毫米;更偏南面的坦帕地區降水較少,清水的降雨量超過130毫米;遠離颶風中心的佛羅里達州東北沿海部分地區也出現大量降水,傑克孫維的局部最高降雨量有268毫米[5][11]。不過考慮到這場風暴的持續時間較長,這樣的降雨量總計仍然說明艾琳娜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乾燥的氣旋[9]:16。人們起初曾期望颶風能幫助緩解佛羅里達州南部內陸地區的大規模旱情,但這些區域的降雨量總體上來說仍微不足道[44]

佛羅里達海岸向南直至薩拉索塔都出現了中等程度風暴潮,大部分高於正常水平0.91到1.83米,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範圍也很廣。阿巴拉契科拉所記錄下的風暴潮高達3米,是這場颶風引起風暴潮最高的所在[7]。許多海灘因水位升高和強烈海浪的共同影響而受到嚴重侵蝕。海邊的許多民房被潮水摧毀,大量沿海建築和設施,包括碼頭、堤道、橋梁、海堤和地勢較低的道路都受到嚴重破壞[6]:253。多個大型漁業碼頭部分或徹底被毀,錫達礁的城市碼頭和印度岩石海灘很受歡迎的460米長垂釣碼頭都被颶風摧毀[45][46]。印度岩石海灘垂釣碼頭的碎屑朝北面的清水水道飄流,並堆積在比爾艾爾岸沿線的私人海灘上[45]

風暴產生的最強風速總體上保持在開放海域上空,不過還是有多個沿海城市和屏障島受到強烈陣風的衝擊[42]:12。最強烈的狂風主要集中在兩片沿海區域,分別是錫達礁到清水,以及阿巴拉契科拉到彭薩科拉[42]:12。根據正式報告的數據,錫達礁的陣風時速有121公里,清水也有近110公里,到了9月2日,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沿線的彭薩科拉陣風時速達到140公里,持續風速超過80公里[7][11]。有估計稱富蘭克林縣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01公里,但這一數據沒有得到官方證實。艾琳娜的影響並不局限於沿海地區,例如塔拉赫西就有約50輛汽車被倒塌的樹木砸傷[6]:253

 
佛羅里達州縣份地圖:點擊放大。

雖然颶風艾琳娜始終沒有越過佛羅里達州海岸,但其與陸地間的相互作用還是對該州西部海岸的大片區域構成了影響[47]。皮內拉斯縣及周邊地區沿海連續數天都在刮南風或西南風,產生了持久的陸上氣流,導致海上波濤洶湧[48]。8月31日,清水附近的浪高達到2.5米,海浪周期為13秒[42]:6, 18。風暴過後的一項研究表明,艾斯康比亞縣灣縣、富蘭克林縣和皮內拉斯縣平均每線性英尺海岸線因侵蝕作用而損失了約7.65立方米的沙子[47]帕斯科縣赫爾南多縣西特拉斯縣沿線海岸以濕軟沼澤為主,所受侵蝕和結構破壞要有限得多,這部分是因為當地的風向為南風或東南風[49]

一些海灘和小島因這場颶風而出現了幾乎永久性的改變。例如皮內拉斯縣南部小島諾斯邦西斯礁(North Bunces Key)就在風暴中失去了大部分植被,並且過於強烈的沖刷還把島的南部從原本的位置移動了100米之多。卡拉帝斯島出現了更為顯著的變化,1921年的一場颶風將一個屏障島分成兩半,卡拉帝斯島就是其中之一,中間以一條新的水道分隔。艾琳娜改變了海灘的寬度,令該島南面的水道變得更寬,水灣也成為水道中占主導地位的組成部分,而原有的達尼丁水道(Dunedin Pass)則在颶風過後的幾年裡完全被沙子填充起來,清水海灘因此與卡拉帝斯島直接相連[50]。艾琳娜還形成了一個名為「威利的切口」(Willy's Cut)的新水灣,這個水灣一直到1991年才消失[51]。1994年,官方針對以人工方式重新開鑿達尼丁水道的工程量和成本收益比進行了研究,最後考慮到疏浚成本高、持續維護難度大而決定放棄[52]

 
佛羅里達州一幢被颶風徹底摧毀的房子。

颶風將坦帕灣的兩艘駁船從其系泊處扯下並一直吹到甘迪大橋[6]:253,該橋受到的損傷程度不明[53]。整個地區有多條街道被上漲的洪水淹沒,多艘船隻被衝到岸上,沿海還有許多民房被毀[54]。地勢較低的錫達礁北部出現了超過2.7米的風暴潮[6]:253,該島及其西北面的阿利蓋特波因特(Alligator Point)的風暴潮達到25至30年一遇水平,其它地區也屬十年一遇[42]:2。錫達礁的洪水上漲到有2.4米深,積水上還有0.61米高的浪頭。建築物所受到的破壞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結構類型,海拔較高,建成年代不久的建築物表現要比較矮的老舊建築好得多。海濱餐館特別容易受到影響,一家餐廳有多扇滑動玻璃門被颳風刮破,潮水立即湧入其內部[42]:6。颶風還切斷了錫達礁僅有的橋梁,該市與外界的交通中斷,許多市民受困。佛羅里達州交通運輸部匆忙對橋梁進行修整令其勉強可以通行,以便營救受困人員[55]。颶風還破壞了其他多條道路,24號州道有23米路段被毀。整個錫達礁單財物損失估計就達到2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567萬美元)[56],當地所有類型的主要基礎設施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許多居民為此有一段時間沒有返回島上的家園[57],至少有34戶民宅或企業受損甚至被毀[58]

皮內拉斯縣是全州受這場颶風破壞程度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42]:12。有超過50萬居民在風暴期間失去電力供應[19]。44套獨戶住宅被毀,另有31套受損,許多共管公寓、聯排別墅和商業建築受損或被毀。有近4.3公里長的沿海防水牆損毀到無法修復的程度,另有3.46公里受到輕度破壞[42]:13。大部分受到影響的海堤都沒有經過有效加固或存在嚴重降解[42]:7。以更高標準建設的海堤總體上完好無損,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墨西哥灣還是有許多海水衝過海堤,將大量的沙子沉積在海堤後方[42]:8。皮內拉斯縣共計受到了約1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283萬美元)的經濟損失[22]

 
風暴把海上的垃圾和雜物帶到了陸地上,如小型船隻和碼頭的碎片等。

艾琳娜的行進軌跡與阿巴拉契科拉到彭薩科拉海灘之間的佛羅里達西北狹長地帶海岸線平行,給這些地方造成了特別嚴重的影響,導致了嚴重的財產損失[59]。阿巴拉契科拉有多幢大型建築的屋頂被狂風撕開[60],佛羅里達州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富蘭克林縣有20套住宅和一幢社區建築受損或被毀[42]:15。該縣海濱及包括多格島(Dog Island)在內多個島嶼上的建築物普遍出現了結構失效的嚴重問題,不過這其中大部分的建築質量都不是很理想[42]:8。全縣有數英里長的道路受到嚴重破壞,還有約800米的防水牆被毀[42]:15。通往聖喬治島St. George Island)的堤道因海堤高度不夠導致關鍵部分受到侵蝕,堤道因此坍塌[42]:8。艾斯康比亞縣受到了約2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567萬美元)的破壞,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其他大部分地區的建築破壞程度有限,但彭薩科拉地區還是有10萬人家中停電[61]。灣縣聖布拉斯海角(Cape San Blas)南端的地貌也因這場風暴而改變[62]。颶風毀掉了老鷹的巢穴,造成淡水魚死亡,還對聖文森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聖馬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其他種類野生動物構成衝擊[47]。聖喬治島和蜜月島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但程度上雖仍相當可觀,但還是不及其它多個保護區嚴重[36]:D-2198號美國國道在這一地區緊挨海岸線延伸,共有20餘處路段受到破壞,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修補[63]

熱帶氣旋在進入陸地上空後通常會產生風切變,並增加大氣層的不穩定性,氣旋強度也相應減弱,其中內嵌的超級單體雷暴可以產生龍捲風。這些龍捲風通常強度較弱,並且持續時間短,但仍然能夠造成巨大的損失[64]。颶風艾琳娜的中心位於墨西哥灣上空期間,其環流東翼在佛羅里達州中部催生出多場龍捲風[9]:17,其中一場於9月1日襲擊利斯堡以東附近地區,摧毀了64套單戶住宅和移動房屋,另有118套受損,還導致7人受傷,但都沒有生命危險[65]。當天晚些時候又有另一場龍捲風在利斯堡市中心著陸,但造成的破壞程度要小得多[66]。附近的馬里昂郡因龍捲風活動導致6套移動房屋被毀,另外50套住所受到影響,經濟損失達到5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42萬美元),幸運的是沒有報道出現人員重傷或死亡[67]卡納維拉角甘迺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複合體也受到一場強度較弱的龍捲風襲擊,正在準備處女航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附近有兩輛車受到影響[6]:254新里奇港的一場龍捲風將至少一幢建築物的屋頂撕開,還颳倒了多棵樹木[57],此外,薩姆特縣也出現了龍捲風活動[6]:254

這場颶風直接導致佛羅里達州一人遇難,另間接造成兩人喪生。戴通納海灘有一棵樹倒在停泊的汽車上,車上一人傷重不治。這棵樹倒塌的確切原因不明,可能是因閃電擊中或是持續時間很短的龍捲風影響[6]:254-255。另外還有兩人因心臟病發去世,其中一人當時在家中安裝風暴窗板,另一人正在指定的避難所中躲避[28]

阿拉巴馬州

 
9月1日颶風核心的衛星圖像,風暴此時正向西推進。

艾琳娜加速朝墨西哥灣進發期間,其中心從阿拉巴馬州內陸以南約50公里海域經過,對該州近海島嶼和兩個縣的沿海地區構成影響。與颶風風眼距離要近得多的多芬島上陣風時速估計達到了210公里,這也是風暴在陸地上產生的最高風速[11],強到足以刮斷數以百計的大松樹[68]。該島上的風暴潮有2.6米高,引發了嚴重的洪災,全島都受到強烈的沖刷[68][69]:28,但降雨量卻只有76毫米[11]

多芬島的位置接近風暴中心,是阿拉巴馬州所受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該島在颶風過後立即對外界封閉,這減緩了損害評估工作的進展[70]。此外,風暴還切斷了電源供應和電話線路[71]。風暴過後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島上的結構性破壞存在一定規律:有大量繁茂樹木的東部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受到破壞的主要是島的西部以及暴露在強烈東風下的沿岸地區[9]:78, 80。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整套架空民房都從樁基上扯了下來並捲入墨西哥灣[72],非正式統計稱島上有50套民房是這樣被毀[73],不過通常只有那些建築質量欠佳的建築物才會出現這種整幢倒塌的情況[9]:78, 80。整場颶風共計摧毀了多芬島上的190套民宅,占總數的25%,另有235套受到嚴重破壞[73]。一份早期估算認為島上共計遭受了30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8499萬美元)的損失,但這一數字沒有得到官方證實[71]

阿拉巴馬州內陸的風速顯著降低[74]莫比爾記錄的持續風速超過每小時80公里[11],陣風時速則有135公里[69]:28。風暴行進的角度使大陸沿線近海出現狂風,這使得沿海水位不至於太高,同時狂風轉移到陸地上空後潮水也不會太強[9]:23-24。颶風產生的狂風對農作物構成嚴重影響,有360萬公斤美洲山核桃毀於一旦,大豆也減產了10%。艾琳娜來襲期間,許多農場還處於1979年颶風菲德里克沉重打擊的恢復期[69]:28

鮑德溫縣莫比爾縣沿海地區的海濱建築和設施受到大浪的影響[74],其中單損毀的道路就需要71.5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203萬美元)來加以修復[36]:D-19。沿海地區受到嚴重而大範圍的侵蝕,多個島嶼和小型半島也存在這一情況。更為內陸的地區所受影響總體上局限於樹木倒塌,輸電線纜中斷[69]:28。風暴摧毀了格爾夫海岸的城市浮橋,其重建成本估計有近3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85萬美元)。阿拉巴馬電力的報告顯示有多達10萬用戶受到停電影響[71][70]。根據美國保險信息協會的記錄,阿拉巴馬州共因這場風暴遭受了約1億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2.83億美元)的破壞[75]。估計該州有300套民房被毀,另有1345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69]:28

密西西比州

艾琳娜在密西西比州海岸登陸,當地所受影響主要來自時速超過190公里的強烈陣風。格爾夫波特記錄下的陣風時速達195公里,帕斯卡古拉185公里,比洛克西140公里[7][9]:15。另外還有多個氣象站記錄下每小時超過140公里的持續風速[11]。該州出現的降水僅限於風暴南部和西部地區,這點與氣旋較為乾燥的特點相符[5]。格爾夫波特的降雨量超過110毫米[76],而納奇茲則剛剛超過75毫米[11]。格爾夫波特和比洛克西的一些街道在風暴期間被淹[76]。海岸沿線潮水最高的情況要比正常水位高1.8到2.4米[9]:16,帕斯卡古拉和海泉市的潮水比平均水平高2.4米[11]。阿拉巴馬州還在風暴期間記錄下了低於正常水平的潮汐水位,例如格爾夫波特的驗潮站就在9月2日清晨記錄下低於平均水平1.7米的潮水水位,不過之後又很快上漲到高於正常水平1.66米[9]:23-24。帕斯卡古拉的氣壓在風暴中心逼近前就下跌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汽車的窗戶都開始破碎[6]:254。當地的氣壓表降到了953毫巴(百帕)的最低值,這是艾琳娜在陸地上產生的最低氣壓紀錄[9]:17

 
艾琳娜產生的降水分布。黃色實線,標有「Track」字樣的是風暴路徑,右側的圖例表明顏色越深的地方降雨量越高(數字單位為英寸),其中最高的是佛羅里達州跨城。圖片上方有風暴名稱和影響持續時間(1985年8月28日至9月6日),黃色虛線是中層旋渦的行進路線。

從海岸線向內陸延伸約64公里範圍內的地區受災最為嚴重,特別是在帕斯卡古拉地區及其周邊城鎮[76]傑克森縣的大部分學校都受到狂風摧殘,更為具體地來說,帕斯卡古拉的所有學校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結構性破壞。海泉市的學校一共遭受了3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850萬美元)的損失[9]:50,據報道稱,該市在颶風過後的整體狀況比之前颶風菲德里克和颶風卡米爾的情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艾琳娜摧毀了海泉市的20套房屋和兩家超市,市內每個街區都有多幢建築物的屋頂因樹木倒塌而出現嚴重損傷。附近的戈蒂埃(Gautier)有兩家購物中心被毀,這可能是由持續時間很短的龍捲風所致。當地一位消防隊長在風暴剛過去後表示,自己還沒發現城裡有完好無損的建築物。整個社區基本上與外界隔絕,並且食品、汽油和潔淨的水都開始出現短缺[77]。帕斯卡古拉的初步報告也表明該市的絕大部分或是所有建築物都受到了破壞[78],全市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受到嚴重破壞,以至於風暴過去時,沒有任何一家能夠恢復生產運作[31]。密西西比緊急事務管理署在風暴過後進行的一項評估顯示,該州3個沿海縣中有近1500家企業受到持續性的破壞,其中單傑克森縣就有超過900家[79]

哈里森縣漢考克縣總體上所受影響雖不及沿海地區嚴重,但仍然遭受了大範圍的破壞。格爾夫波特因供電線纜中斷引發火災,大火還得到破損的天然氣管道助勢。道路上的瓦礫使消防員無法及時趕赴火災現場,導致災情進一步蔓延。比洛克西東部也受到了類似的破壞,還有許多建築物的屋頂被狂風撕開。多個海濱社區陷入一片混亂,大樹被連根拔起,地面上到處都是散落的瓦礫,還在包括90號美國國道在內的多條道路上堆積起來[76]。哈里森縣的許多學校受到大範圍破壞,其中又以格爾夫波特和比洛克西特別嚴重[9]:49。這些地區的大部分民房都經受住了風暴的考驗,當地估計這是場50年一遇的氣象災害,但受到的破壞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輕。比洛克西沿岸有多幢建築物受到嚴重破壞,與之相比,墨西哥灣附近的許多老舊房屋卻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76][9]:59。狂風颳倒了高速公路上的大型路標,有些還砸傷了附近的建築物[9]:72。沿海地區出現海灘侵蝕,還有許多海濱建築和海灘娛樂設施受損[80],多個口岸的導航浮標和標誌錯位,其中有幾個只能暫時關閉,等待海岸警衛隊檢查[81]。較為內陸的珀爾里弗縣有350套永久性住房或移動房屋因狂風受損,颶風還像在阿拉巴馬州一樣,對密西西比州的美洲山核桃和大豆作物以及農場造成嚴重損失[69]:36

密西西比州南部出現了多起龍捲風加劇颶風破壞的報道[32],格爾夫波特的報告表明有三所在艾琳娜來襲期間充當避難所的學校受到龍捲風的襲擊和破壞,其中一處安置的近400人不得不在屋頂坍塌前匆忙轉移到其他安全地點。另一場龍捲風從一處老年人活動中心擦過,對其中近200人構成威脅,建築物的門窗和部分屋頂都受到持續性的破壞,約有20人需要醫務救援。還有一人可能是因龍捲風導致輕傷,但這場龍捲風的存在沒有得到證實[76][82]。由於負責審查龍捲風報告有效性的專家小組很難找到充分證據表明密西西比州南部的許多破壞是由龍捲風造成,因此經過確認的確是由龍捲風導致的破壞性事件很少[9]:17,專家認為這些地區所受到的大部分破壞都是急風導致,這對強烈的颶風來說司空見慣,還有可能是由局部性的微下擊暴流造成[32][69]:36。當然,這樣的結論並不明確,正如比洛克西的一位官員所指出的那樣,面對艾琳娜的極端衝擊,「你連放在面前的手都看不到,又怎麼能分清那到底會是龍捲風還是颶風呢」[78]?任何未經證實的龍捲風擁有的風速都不會超過颶風本身的強度[69]:36

 
9月2日艾琳娜登陸的衛星圖像。

密西西比電力公司有8萬客戶失去電力供應,傑克森的12.6萬居民中大部分都受到停電的影響[79][83]。位於帕斯卡古拉的英戈爾斯造船廠因停電及船廠建築和起重機受到大範圍破壞而停產[83],該州還有另外至少兩家造船廠受到這場颶風的破壞[36]:D-12。此外,風暴還迫使帕斯卡古拉的雪佛龍煉油廠暫時關閉[81]。位於高爾夫群島國家海岸霍恩島Horn Island)、海盜州立公園和密西西比州沙丘鶴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多種設施在風暴過後都需要維修,其中保護區內還有一隻佛羅里達沙丘鶴的腿部受傷。有30棵海產植株受損,其它的完全被毀[36]:D-12紅十字會估計該州有200套獨戶住宅被毀,另有1.32萬套左右受損,其中1200套程度嚴重。此外,颶風還摧毀了390套移動房屋,另有2290套受損[84]。全州共計遭受了約10億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28.3億美元)的損失[69]:36

路易斯安那州

風暴登岸後向西北方向移動,先後兩次越過路易斯安那州邊界[5],其中第一次到達了華盛頓堂區,這時其強度屬颶風的最低標準,但風力仍足以颳倒數以百計的樹木,造成房屋受損,供電線路中斷,超過1.5萬人家中停電[69]:33[85][86]。颶風還掀翻了移動房屋,華盛頓堂區的博加盧薩富蘭柯林頓各個社區到處都是瓦礫,這裡也是該州受打擊最為沉重的地區[27]。倒塌的樹木致使200套房屋和200家商戶受損,其中大部分位於博加盧薩附近[69]:33

路易斯安那州其他地區的風力為中等強度,龐恰特雷恩湖東北沿岸的斯萊德爾陣風時速約為80公里[11],因此華盛頓堂區以外地區受到的破壞很小[69]:33。全州共有至少4萬電力用戶失去供電[78]。位於風暴核心以東的紐奧良得以倖免,只受到輕度破壞,天氣條件也相對溫和,不過該市還是出現了輕度洪水,還有許多樹枝折斷。龐恰特雷恩湖沿岸堤壩經受住了大浪的考驗,沒有出現起初擔心的決堤情況[26][27]。不過龐恰特雷恩湖堤道還是因情況惡劣被迫暫時封閉[87]。該州共有兩人因颶風喪生,聖坦曼尼堂區有一人溺斃,另一人則是死於惡劣天氣引發的交通事故[27]。全州經過和未經投保的損失共計價值近17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4816萬美元),另外還遭受了5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42萬美元)的農業損失[69]:33

艾琳娜給錢德爾勒爾群島帶去了2米或更高的風暴潮。這一群島是路易斯安那州抵禦風暴襲擊的重要屏障,經常在強烈颶風的衝擊下出現形變甚至萎縮。同年還有颶風丹尼颶風胡安對這一群島構成衝擊。艾琳娜將錢德爾勒爾群島的全部陸地質量侵蝕掉了至少20%,甚至可能高達40%,還在群島上形成了30條明顯的水道。群島部分區域雖然陸地保持完好,但其上的植被卻遭受了大面積破壞[69]:33[36]:D-7[88]。艾琳娜和丹尼、胡安還對其它多個屏障島構成衝擊,其中艾琳娜單在格蘭德艾爾就侵蝕掉了縱深34米的海灘[36]:D-8

其他地區

颶風艾琳娜產生的降水到達了喬治亞州南部和南卡羅來納州部分地區[5],除了略微緩解當地旱情外沒有造成什麼影響[89]。風暴在登陸後的幾天時間裡逐漸減弱,給阿肯色州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區帶去中到大雨,大部分地區的降水在51到102毫米之間,局部降雨量更高,例如芒廷霍姆就達到227毫米[11][90],其中單9月4日的三個小時裡就高達170毫米[91]。該州南部的柯林頓Clinton)記錄下的降雨量有220毫米,但州首府小岩城的降水還不足76毫米[11][90]。美國國家氣象局將艾琳娜列為對阿肯色州影響最大的熱帶氣旋之一,其殘留在該州四個縣的部分區域引起山洪爆發,溫泉城市中心的街道被0.61米深的積水淹沒[90]。芒廷霍姆有十戶人家因洪水威脅被迫離開家園,還有一位女性在駕車經過溪流上的橋梁時因車被暴漲的溪水捲走而遇難[91]

肯塔基州西部部分地區降下暴雨,與其相鄰的幾個州也出現降水,但強度有所不及[5]帕迪尤卡的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當地城市街道和和低洼地區被洪水淹沒,1.2米深的洪水將汽車淹沒到窗口位置,還侵入了40戶民房、多家企業、一間酒店和一所高中[69]:32-33[92]。一些地方需進行局部性的疏散,還有部分路段需要封閉,一人在涉水渡溪時被水捲走,幸獲他人救援才成功生還。約有1萬電力用戶在風暴期間經歷了短時間的停電。該州為因颶風導致無家可歸的人士開設了避難所,但前來尋求幫助的人很少[92]

艾琳娜尚在形成階段時就給古巴、巴哈馬伊斯帕尼奧拉島部分地區帶去降水和雷暴[93]。颶風形成後又在遠至德克薩斯州的南帕諸島海岸產生了強烈的離岸流,導致勞動節周末期間有兩位泳客溺亡,兩人均是該州男性居民[77][94]

善後

颶風艾琳娜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這其中不僅是因為風暴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還因為其行進路徑的不可捉摸以及由此引起的大規模防災準備工作[6]:255。由於風暴造成了重大損失,其名稱「艾琳娜」(Elena)也於1986年春從大西洋風暴命名名單上退役,以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使用[95]。用來取代的新名稱是「埃里卡」(Erika),於1991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首度使用[3][96]

 
數以千計的家庭因房屋無法居住而需要臨時住房援助。

佛羅里達州

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在到訪佛羅里達州後於9月12日宣布該州四個縣成為聯邦重災區[97]。富蘭克林縣、萊維縣、馬納提縣和皮內拉斯縣共有5000人失業,這些地區的居民可以獲得包括臨時住房、重建家園的低息貸款和貨幣補貼在內的聯邦援助[58]。四個縣都開設了救災中心,以便聯邦、州和志願者機構可以集中在這裡開展救災工作[98]。里根之後還宣布希爾斯波羅縣瓦古拉縣迪克西縣為聯邦災區,佛羅里達州可以獲得聯邦援助的縣也就此達到7個。全部7個縣的居民申請聯邦或州政府援助的最後期限定在這年的11月12日[99]。包括德士古、埃克森和傑西潘尼在內的多家大型企業主動聯繫災區客戶,表示他們如果因這場風暴蒙受了財政上的損失,那麼將可以在月度帳單上做出一些特殊的安排。雖然只有很少數量的客戶就此接受了援助性質的優惠措施,但這些公司的做法還是得到了非常積極的反響[100]

風暴過後的幾天時間裡,錫達礁的居民被禁止返回家園,受狂風和洪水衝擊的商店開始進行維修,道路上堆積的瓦礫也得到了清理。市內基礎設施逐步恢復正常,這一期間救災人員還用卡車運來了移動廁所和乾淨的水[101]。錫達礁曾於1984年初退出了國家水災保險計劃,市民因此無法為其財產購買洪水保險。颶風艾琳娜過後,該市議會經一致投票通過重新加入該計劃[58]。由於遊客對災區的受損程度感到擔憂,一些地區的旅遊業因此遭受重創,從1984年10月到1985年10月,皮內拉斯縣的遊客人數下跌了13%,這標誌著通常要到勞動節周末後才結束的「旅遊旺季」也提前中止,旅遊消費也相應下跌[102]

風暴過後,各地居民以鎮為單位逐漸獲許返回家園。獲許回到自己的社區後,許多人無意中到達了那些尚未準備好迎接市民回歸的區域,這給初期的清理工作帶來了危險。皮內拉斯縣為此提出了新的法律,規定將來有災害發生後,市民返回的市政決策需統一制訂。這些法律中還規定,城市重新開放的負責人將由之前的地方官員改為縣警長[103]。這一提議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縣委員還是將其批准,給予在任警長推翻市政疏散令的權力[104]。此外還有提出法令禁止在緊急情況期間銷售包含酒精的飲料。颶風艾琳娜來襲期間,一些個人在避難所中醉酒並造成混亂,還有些人拒絕離開颶風聚會,給疏散工作帶來阻礙[103][104]

為了幫助阿巴拉契科拉灣貝類養殖業的復甦,政府頒布並落實了監控收成的特殊規定,並撥款20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567萬美元)用於災後恢復。其中部分資金用於僱傭失業的牡蠣捕手重新填充重要的珊瑚礁[38]。佛羅里達州政府還撥款對遭受重創的海鮮產業從業人員進行必要的補助[105]。對因這場風暴失業的貝類產業工人提供的幫助在颶風過後持續了數月之久,塔拉赫西當地音樂家於1986年1月舉辦了一場慈善音樂會,為富蘭克林縣的牡蠣從業人員家庭募捐[106]

9月1至2日,墨西哥灣沿岸多家企業向佛羅里達電力公司求助,請該公司幫助恢復17萬客戶的電力供應。到了9月4日,除聖喬治島外其它所有地區的供電都已恢復,該島則預計還需再過幾天才能恢復[33]。佛羅里達州在風暴過後不到一個月就頒布了新的沿海建築法規,因此房屋嚴重受損的業主在重建家園時必須根據新的建築標準施工。新的規定要求住建部門在批准損毀建築重建前,需要對房屋之前的歷史情況以及周邊的建築物進行更加充分和嚴格的研究審查。州長格雷厄姆起初還曾建議損毀程度超過一半的房屋先不要重建[107]。颶風艾琳娜過境數年後,恢復工作仍然在小範圍進行,例如皮內拉斯縣印度岩石海灘的沙灘補充工作就是從1990年夏季開始[108]

美國墨西哥灣中部沿岸地區

多個州的電力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前往受災最嚴重的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幫助恢復供電[35]。阿拉巴馬電力的大部分客戶都在風暴過後24小時內恢復了電力供應,但多芬島需要到較長的一段時間後才得以恢復正常。9月4日,路易斯安那中部電力公司客戶的供電已全面修復[33]。阿拉巴馬州的兩個沿海縣於9月7日成為聯邦災區[109][110]小型企業管理局和美國農場主住宅管理局提供了特別貸款援助,其中後一個機構的主旨是幫助因這場風暴受到損失的那些種植美洲山核桃和其他作物的農民[110]

密西西比州州長威廉·阿蘭William Allain)派出500名國民警衛隊員與200位執法人員聯合起來,希望能把該州沿海地區的犯罪率降至最低水平,還在多個城市實行宵禁[35]。9月4日,總統里根宣布密西西比州的沿海多個縣為聯邦重災區[111][112]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估計該州有多達3000戶家庭流離失所,被迫到處尋找合適的臨時住所。小型企業管理局共批准為受損企業業主提供了50萬美元(198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42萬美元)特別貸款[112]。密西西比電力公司的供電系統受災最為嚴重[33],因此電力的恢復進展緩慢,到了9月5日,全部8萬用戶中仍有5萬無電可用[79]

截至9月5日,救世軍、紅十字會等組織已經向密西西比州無家可歸的災民提供了10萬頓膳食,聯邦食品庫存也已運抵該州發放給風暴災民[113]。儘管如此,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仍然開始出現包括食物和冰塊在內的多種資源短缺,重新開張的少數幾家商店和加油站前再度排起了長龍。隨著供應的日益減少,救世軍不得不從地區內的其他地點調來食物發放給災民[79]。颶風過後的幾天裏,哈里森縣因心臟病致死的案例也出現明顯上升[113]

參見

注釋

  1. ^ 風暴潮指平均潮汐高度和風暴產生潮汐高度之間的差距[1]
  2. ^ 東風波指的是沿信風移動的低壓槽[1]
  3. ^ 大型颶風指最大持續風速可以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達到三級或以上的風暴[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Glossary of NHC Terms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3-03-25 [201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2. ^ 2.0 2.1 2.2 2.3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Elena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1.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5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3. ^ 3.0 3.1 3.2 3.3 3.4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Easy to Read HURDAT Best Track 201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2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4. ^ 4.0 4.1 4.2 Christopher S. Velden.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Hurricane Elena (1985) Using the VAS 6.7-μm "Water-Vapor" Channel. Monthly Weather Review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7-03, 68 (3): 212–214 [2014-06-30]. doi:10.1175/1520-0477(1987)068<0210:SOOHEU>2.0.CO;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David M. Roth. Hurricane Elena - August 28 – September 6, 1985.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Jay Barnes. Florida's Hurricane History. Chapel Hill Press. 2007 [2014-06-30]. ISBN 0-8078-306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Elena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2.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5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8. ^ Kristen L. Corbosiero, et. Al.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Hurricane Elena (1985). Part II: Convective Asymmetries and Evidence for Vortex Rossby Waves. Monthly Weather Review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6-11, 134 (11): 3073–3091 [2014-06-30]. doi:10.1175/MWR32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Peter R. Spark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 Committee on Natural Disasters. Hurricane Elena, Gulf Coast, August 29-September 2, 1985.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1 [2014-06-30]. ISBN 0-309-0443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10.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Elena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4.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5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1).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Robert A. Case.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of 1985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6-07, 114 (7): 1395–1397 [2014-06-30]. doi:10.1175/1520-0493(1986)114<1390:AHSO>2.0.CO;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2-03). 
  12. ^ 12.0 12.1 Associated Press. Gulf counties declare emergencies as Elena rumbles toward U.S. Coast. The Deseret News. 1985-08-30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3. ^ Associated Press. Hurricane Elena is poised to hit Florida's coast. The Montreal Gazette. 1985-08-30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4. ^ Sentinel Wire Services. Hurricane Elena gathers force as residents flee Gulf Coast. The Milwaukee Sentinel. 1985-08-30 [2014-06-30]. [失效連結]
  15. ^ Associated Press. Hurricanes routine to N. Orleans area folk. The Miami News. 1985-08-30 [2014-06-30]. [失效連結]
  16. ^ Associated Press. Thousands flee before hurricane. The Calgary Herald. 1985-08-30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7. ^ Associated Press. Florida braces for Elena's attack as hurricane gathers force in gulf. The Montreal Gazette. 1985-08-30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8. ^ 18.0 18.1 18.2 18.3 Associated Press. 573,000 flee as hurricane aims at Florida. The Pittsburgh Press. 1985-08-31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9. ^ 19.0 19.1 Associated Press. Stalled Elena still thrashes Florida coast. The Spokesman-Review. 1985-09-01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20. ^ 20.0 20.1 Associated Press. Hurricane Elena Changes Course, Picks Up Devastating Strength. Harlan Daily Enterprise. 1985-09-02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21. ^ Christi Harlan and David Hanners. Elena Sends Rain, Twister to Florida.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1985-09-01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22. ^ 22.0 22.1 22.2 22.3 Jane Meinhardt. Evacuation impact was far-reaching.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1985-09-13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23. ^ Wiley P. Mangum; Kosberg, JI; McDonald, P. Hurricane Elena and Pinellas County, Florida: Som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Largest Evacuation of Nursing Home Patients in History. Gerontologist. 1989, 29 (3): 388–392 [2013-02-05]. PMID 2759460. doi:10.1093/geront/29.3.388. 
  24. ^ 24.0 24.1 Lloyd Dunkelberger. Many ordered to evacuate for 2nd time. Lakeland Ledger. 1985-09-02 [2014-06-30]. 
  25. ^ Ed Birk. 4 States Evacuate Residents 2nd Time. The Sarasota Herald-Tribune. 1985-09-02 [2014-06-30]. 
  26. ^ 26.0 26.1 Dan Even. Hurricane strikes hard at Mississippi. Lawrence Journal-World. 1985-09-02 [2014-06-30]. 
  27. ^ 27.0 27.1 27.2 27.3 Storer Rowley and Michael Hirsley. Hurricane Thrashes Gulf States. The Chicago Tribune. 1985-09-03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30). 
  28. ^ 28.0 28.1 Associated Press. Elena roars ashore. The Spokane Chronicle. 1985-09-02 [March 18,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29. ^ Bruce Nichols and David Hanners. Elena finally howls ashore. The Lakeland Ledger. 1985-09-03 [2014-06-30]. 
  30. ^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Chronological List of All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Hurricanes: 1851–2012.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3-02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6). 
  31. ^ 31.0 31.1 Dan Even. Officials Begin Assessing Damages Left By Elena. The Harlan Daily Enterprise. 1985-09-02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32. ^ 32.0 32.1 32.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Elena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3.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5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33. ^ 33.0 33.1 33.2 33.3 Southern Co. Hardest Hit in Hurricane as 550,000 on Gulf Coast Lose Power. 1985-09-09 –透過LexisNexis. 
  34. ^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Billion Dollar U.S. Weather/Climate Disasters, 1980–October 2011.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1). 
  35. ^ 35.0 35.1 35.2 Associated Press and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Gulf states add up the damage. The Milwaukee Journal. 1985-09-03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36.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36.10 United States 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 Proposed oil and gas lease sales 110 and 112, Gulf of Mexico OCS Region: draft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報告).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1996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37. ^ 37.0 37.1 37.2 Jon Nordheimer. Hurricane Elena leaves Apalachicola Bay oyster industry devastated. The Lakeland Ledger. 1985-10-06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38. ^ 38.0 38.1 38.2 Mark E. Berrigan. Management of Oyster Resources in Apalachicola Bay Following Hurricane Elena.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 1987-03, 7 (2): 281–288. 
  39. ^ Robert J. Livingston. Trophic Organization in Coastal Systems. CRC Press. 2010: 251 [2014-06-30]. ISBN 1-4200-4085-5. 
  40.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Kate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4.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5-12-10 [2014-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41. ^ Keith B. Richburg and Thomas O'Toole. Hurricane Elena Brushes Gulf Coast at 110 mph; 318,000 in Florida Ordered Evacuated. The Washington Post. 1985-08-31 –透過LexisNexis.  
  42. ^ 42.00 42.01 42.02 42.03 42.04 42.05 42.06 42.07 42.08 42.09 42.10 42.11 42.12 42.13 Kevin R. Bodge and David L. Kriebel. Storm surge and wave damage along Florida's Gulf Coast from Hurricane Elena (報告). University of Florida. 1985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43. ^ Jane Meinhardt. Elena gaining strength in Gulf near Pensacola.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1985-08-30 [2014-07-01]. 
  44. ^ John Mulliken. Hurricane Did Little To Combat South Florida Water Shortage. South Florida Sun Sentinel. 1985-09-04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45. ^ 45.0 45.1 Ralph R. Clark. Fishing Pier Design Guidance, Part 1: Historical Pier Damage in Florida (PDF). Florid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9–11. 2010-05 [2013-05-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5-17). 
  46. ^ Wayne Ayers. Indian Rocks Beach's Piers ... A Prime Attraction (PDF). Indian Rocks Historical Society: 1. 2010-07 [2014-07-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6-10). 
  47. ^ 47.0 47.1 47.2 Jerry Brashier, Susan B. Gaudry, Johnnie W. Tarver. Synopsis of Impacts from the 1985 Gulf of Mexico Hurricanes (PDF). The Coastal Society: 3. 1986-10 [2014-07-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6-12). 
  48. ^ Robert A. Davis, Jr. and Margaret Andronaco. Impact of Hurricanes on Pinellas County, Florida 1985 (PDF). National Sea Grant Library/Florida Sea Grant College: 9. 2010-06-12 [2014-07-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6-12). 
  49. ^ Albert C. Hine and Mark W. Evans. Effects of Hurricane Elena on Florida's Marsh-Dominanted Coast: Pasco, Hernando, and Citrus Counties. National Sea Grant Library/Florida Sea Grant College: ii (Abstract).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50. ^ Richard A. Davis, Jr. and Albert C. Hine. Quaternary Geology and Sediment of the Barrier Island and Marshy Coast, West-Central Florida, U.S.A..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89: 13 [2014-07-01]. ISBN 0-87590-57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51. ^ David K. Camp. Gulf of Mexico Origin, Waters, and Biota: Volume 3, Geology.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11: 95 [2014-07-01]. ISBN 1-60344-2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52. ^ Dunedin Pass Coastal Management History (PDF). Pinellas County, Florida.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7-01). 
  53. ^ Mike Deeson. Hurricane Elena 25 years ago this weekend. WTSP. 2010-09-03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54. ^ Associated Press. Worst in Tampa area came from flooding. The Miami News. 1985-09-02 [2014-07-01]. [失效連結]
  55. ^ Ed Birk. Cedar Key Flooded, Isolated by Elena. Associated Press. 1985-09-01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56. ^ Kevin M. McCarthy. Cedar Key Florida, A History. The History Press. 2007: 112 [2014-07-01]. ISBN 1-59629-3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2). 
  57. ^ 57.0 57.1 Mark Zaloudek. Graham: Fla. Damage Worse Than Expected. The Sarasota Herald-Tribune. 1985-09-02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58. ^ 58.0 58.1 58.2 Associated Press. 4 Counties Eligible for Federal Disaster Aid. The Palm Beach Post. 1985-09-13 [2014-07-02]. [失效連結]
  59. ^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lood insurance study number 12113CV000A (PDF) (報告). Santa Rosa County, Florida: 9. 2006-12-19 [2014-07-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7-01). 
  60. ^ Charlie Jean. Elena Lashes Out At Panhandle. The Orlando Sentinel. 1985-09-02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61. ^ Ed Birk. Domestic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85-09-02 –透過LexisNexis. 
  62. ^ Ralph R. Clark and James LaGron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urricane Dennis and Other Recent Hurricanes on Coastal Communities of Northwest Florida (PDF). Florida Shore And Beach Preservation Association: 14–15. [March 16,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12-15). 
  63. ^ Associated Press. Florida Studies Plan to Relocate Coastal Highways. The Ocala Star-Banner. 1985-12-01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64. ^ Hurricanes and Tornadoes. Central Pacific Hurricane Center.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65. ^ Wesley Loy. Lake County Residents Try To Salvage What Twister Smashed. The Orlando Sentinel. 1985-09-02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66. ^ Wesley Loy. Tornadoes Smash Dozens Of Homes: Storm Spinoffs Touch Down In Leesburg, Ocala Areas. The Orlando Sentinel. 1985-09-01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67. ^ Dan Powell. Tornado Rips Through Homes: Tropicana Feels Wrath Of Hurricane. The Ocala Sun-Star. 1985-09-01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68. ^ 68.0 68.1 Brian E. Crowley. Alabama Resort Virtually Swept Away. The Palm Beach Post. 1985-09-03 [2014-07-01]. [失效連結]
  69. ^ 69.00 69.01 69.02 69.03 69.04 69.05 69.06 69.07 69.08 69.09 69.10 69.11 69.12 69.13 69.14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Storm Data for September 1985. Storm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985-09, 27 (9). 
  70. ^ 70.0 70.1 Associated Press. At least 370 dwellings sustain damage from Hurricane Elena. The Gadsden Times. 1985-09-04 [2014-07-01]. 
  71. ^ 71.0 71.1 71.2 Associated Press. Alabama Coast Cleans Up 'Nightmare'. The Ocala Star-Banner. 1985-09-03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72. ^ Associated Press. 'Bama natives clean up in aftermath of Elena. The Kentucky New Era. 1985-09-03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73. ^ 73.0 73.1 Jim Nesbitt. 'We Don't Know Where Our House Went'. The Orlando Sentinel. 1985-09-04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74. ^ 74.0 74.1 Timothy P. Marshall. Hurricane Elena Damage Survey: September 2, 1985. Stormtrack. 1985-09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75. ^ Associated Press. Two Alabama Coastal Counties Declared Major Disaster Area. The Ocala Star-Banner. 1985-09-09 [2014-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76. ^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Tornadoes hit Mississippi shelters. St. Petersburg Times. 1985-09-03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77. ^ 77.0 77.1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Casualties light amid Elena damage. The Telegraph. 1985-09-03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78. ^ 78.0 78.1 78.2 Associated Press. Hurricane Elena Pounds Gulf Coast. The Bangor Daily News. 1985-09-03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79. ^ 79.0 79.1 79.2 79.3 Associated Press. Food Short In Mississippi Counties. The Palm Beach Post. 1985-09-05 [2014-07-02]. [失效連結]
  80. ^ Sand Beach Planning Team. Sand Beach Master Plan (報告). Mississippi Departmen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15, 34, 41. 1986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81. ^ 81.0 81.1 Associated Press. More than 17,000 dwellings damaged by Hurricane Elena. The Daily News. 1985-09-04 [2014-07-02]. 
  82. ^ Barry Bearak and J. Michael Kennedy. Storm Rips Into Coastal Mississippi : Damage Is Massive in 35-Mile Strip; Injuries Are Minor. The Los Angeles Times. 1985-09-03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83. ^ 83.0 83.1 Michael Hirsley and Storer Rowley. Elena Leaves Megadollar Mess. The Chicago Tribune. 1985-09-04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84. ^ Dan Even. Elena's victims return to rebuild homes. The Gainesville Sun. 1985-09-03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85. ^ David M. Roth. Louisiana Hurricane History (PDF).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45.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2-01). 
  86. ^ Dan Even. Hurricane Howls Ashore at Biloxi. The Schenectady Gazette. 1985-09-03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87. ^ John Demers. Elena spares Louisiana but spoils holiday.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85-09-02 –透過LexisNexis. 
  88. ^ Sarah Fearnley; et al. Hurricane Impact and Recovery Shoreline Chang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Island Configuration: 1700s to 2005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2. 2009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7-02). 
  89. ^ Elena's rain helped, but South Georgia's crops still need more. The Atlanta Journal – Constitution. 1985-09-05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90. ^ 90.0 90.1 90.2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Little Rock. Tropical systems and their effects in Arkansa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2-08-29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3). 
  91. ^ 91.0 91.1 Associated Press. Heavy rain in Ark; record heat in east. The Gainesville Sun. 1985-09-05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92. ^ 92.0 92.1 Associated Press. Remnants of Hurricane Elena Cause West Kentucky Flooding. The Harlan Daily Enterprise. 1985-09-06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93. ^ Staff writer. Domestic News. Associated Press. 1985-08-28 –透過LexisNexis.  
  94. ^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Guardsmen patrol in the wake of Hurricane Elena. The Courier. 1985-09-03 [2014-07-02]. 
  95.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Tropical Cyclone Naming History and Retired Nam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2). 
  96. ^ Hal Gerrish. Tropical Storm Erika Preliminary Report (Page One) (GIF).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1 [2014-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97. ^ Florida HURRICANE ELENA (DR-743).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98. ^ Associated Press. 4 aid centers open to help Elena victims. The Gainesville Sun. 1985-09-16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99. ^ Staff writer. Deadline Approaches for Elena Aid.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1985-11-08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00. ^ Judy Garnatz. Hurricane Elena victims given help – and credit.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1985-09-17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01. ^ Gary Kirkland. Cedar Key pieces itself together after Elena's destruction. The Gainesville Sun. 1985-09-03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02. ^ Mitch Lubitz. Pinellas' tourism took dip in aftermath of hurricane.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2014-07-02]. 
  103. ^ 103.0 103.1 Mary Ann Polak. Emergency rulings may create a storm at tonight's hearing.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1986-08-26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04. ^ 104.0 104.1 Ned Barnett. Commission votes to raise property taxes.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1986-08-27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05. ^ Linda Kleindienst. Fishermen May Use Grant To Recover From Elena's Force. The Orlando Sun Sentinel. 1985-09-17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106. ^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5,000 Raised For Oystermen. The Orlando Sun Sentinel. 1986-01-21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107. ^ Associated Press. State will oversee waterfront rebuilding. The Miami News. 1985-09-05 [2014-07-02]. [失效連結]
  108. ^ Rochelle D. Lewis. New beach to fix damage by Elena. The St. Petersburg Times. 1990-01-26. 
  109. ^ Alabama HURRICANE ELENA (DR-742).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2). 
  110. ^ 110.0 110.1 Associated Press. Reagan declares 2 counties disaster areas. The Times Daily. 1985-09-08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11. ^ Mississippi HURRICANE ELENA (DR-741).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4). 
  112. ^ 112.0 112.1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Reagan declares Mississippi coast official disaster area. The Lodi News-Sentinel. 1985-09-05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113. ^ 113.0 113.1 Associated Press. Governor back for disaster planning. The Lewiston Journal. 1985-09-06 [2014-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8). 

外部連結


198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