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 (人物)

中国共产党党员

黃道(1900年4月25日—1939年5月23日),原名黃端章,別名一鳴,男,江西橫峰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高級幹部。

黃道
本名黃端章
出生(1900-04-25)1900年4月25日
 清朝江西省橫峯縣姚家壠
逝世1939年5月23日(1939歲—05—23)(39歲)
 中國江西省鉛山縣河口鎮
死因被注射毒劑
墓地上饒信江河畔
國籍 中華民國
別名黃一鳴
民族漢族
教育程度大學
母校北京師範大學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信仰
配偶吳品秀
陳清鳳[1]
兒女兒子黃知真
女兒黃知慧

生平

早期經歷

黃道是江西橫峰姚家壠人。1917年春,肄業於信江中學。1919年9月,黃道考入南昌第二中學,受《新青年》雜誌的影響,與袁玉冰等人發起組織江西改造社,出版《新江西》雜誌,傳播馬克思主義,被稱為「江西八大家」之一[2]。1923年秋,黃道考入北京高等師範教育系。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不久即成為北師大黨支部書記和北京學聯的負責人之一,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6年5月,黃道因遭北洋政府通緝,回到江西。出任國民黨橫峯縣黨部籌建人,同時秘密成立中共橫峯縣支部,組織農民協會,開展農民運動。南昌起義時,黃道參與了準備工作。隨後,他遭到的通緝,潛回贛東北,任橫峰區委書記[3]

1928年春,與方志敏邵式平共同領導弋橫暴動,任弋陽縣委書記兼弋陽暴動總指揮[4]。1930年,黃道任贛東北蘇維埃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贛東北特區委常委、組織部長。1931年7月,黃道調任中共閩北分區區委書記,兼任閩北軍分區政委,負責組建閩北蘇區,並多次擊退國軍圍剿[3]。1933年5月,黃道任中共閩贛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1934年1月,他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5]

紅軍主力長征後,黃道奉命留在閩北,領導閩北游擊戰爭[6]。1935年10月,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7]。隨後,葉飛劉英在軍事上出現意見分歧,粟裕則建議由黃道出面擺平此事。而黃道則勸葉飛率閩東特委從臨時省委獨立出去,最終導致劉英命令粟裕以鴻門宴方式在浙江慶元南陽村逮捕葉飛,是為「南陽事件[8]。1936年5月,黃道擔任中共閩贛省委書記、閩贛軍區政治委員[9]

抗日戰爭時期

七七事變後,黃道、曾鏡冰於1937年9月20日致信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表示願意將閩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抗日義勇軍,要求國軍撤退;不日,雙方代表在光澤縣大洲村達成協議,黃道率閩贛游擊隊1500人到鉛山縣石塘鎮集中[3]。1937年冬,黃道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軍分會委員[10]。閩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11],黃道任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12]。不久,又擔任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宣傳部長、統戰部長。黃道根據中共中央「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指示,在江西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群眾中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組織江西青年服務團等幾十個抗日群眾團體,開展統戰工作[3]

1939年4月,黃道赴上饒並轉往皖南新四軍軍部。途中,黃道在鉛山河口鎮染疾,住進大同旅社治病。5月23日,國民政府特務買通為黃道治病的醫生,給黃道注射毒藥將其謀殺[3]。5月25日,中共中央東南局發出《關於悼念黃道同志的通知》,陳毅寫了《紀念黃道同志》一文。同時,東南局又派曾鏡冰、陳丕顯慰問黃道親屬和主持悼念活動。黃道靈柩運往閩北崇安長澗源安葬。1953年,黃道遺骸遷葬於上饒信江[13]

參考文獻

  1. ^ 余建峰. 一只皮箱解开一个谜. 鐵軍傳媒網. 2014-08-25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陳群哲. 黄道传.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19. ISBN 7-210-02245-7. 
  3. ^ 3.0 3.1 3.2 3.3 3.4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 (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 精选本 4下.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0: 175–195. ISBN 7-5098-0257-1. 
  4. ^ 江西省民政廳 (編). 不朽的革命战士.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60: 153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7). 
  5.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告. 1934-02-03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443. ISBN 978-7-80237-381-5. 
  7. ^ 粟裕. 粟裕回忆录.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128. ISBN 978-7-5065-5426-8. 
  8. ^ 粟裕曾设鸿门宴绑架开国上将 押送途中遇突袭. 搜狐. 2014-04-01 [2015-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4). 
  9.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61. ISBN 978-7-5033-2252-5. 
  10. ^ 《陳毅傳》編寫組. 陈毅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102. ISBN 7-80092-054-2. 
  11. ^ 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在石塘镇集结. 鉛山新聞網. 2009-01-08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0). 
  12. ^ 陳榮華. 中国革命史手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 424. 
  13. ^ 陳家鸚. 黄道遇难,陈毅悲痛与悼文. 黨史文匯. 2006, (2) [2015-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