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人口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0年8月28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8月28日) |
人口
2018年,馬里人口估計為1,910萬,[1][2]年增長率為2.7%,[3]而1950年人口僅為463.8萬。[4]馬里以農村人口為主(2002年占比為68%),5%-10%的人口是游牧民族。[5]超過90%的人口居住在該國南部,尤其是巴馬科,有100萬人口。[6]
2007年,約48%的人口年齡不到15歲,49%的人口年齡在15-64歲之間,3%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7]年齡的中位數是15.9歲。2007年的人口出生率為49.6‰,總生育率為每名女性7.4名子女。
2007年的死亡率為16.5‰。[7]出生時預期壽命總計為49.5歲(男性47.6歲、女性51.5歲)。馬里是全球嬰兒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5],每千名活產嬰兒中有106名死亡。
2010年,年齡在15歲以下的人口占比為47.2%。[8]50.6%的人口年齡在15-65歲之間。2.2%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 [9]
總人口 | 0-14歲人口(%) | 15-64歲人口(%) | 65歲以上人口(%) | |
---|---|---|---|---|
1950年 | 4 638 000 | 38.9 | 58.3 | 2.8 |
1955年 | 4 928 000 | 40.1 | 57.4 | 2.5 |
1960年 | 5 248 000 | 40.5 | 57.2 | 2.3 |
1965年 | 5 597 000 | 41.5 | 56.2 | 2.3 |
1970年 | 6 034 000 | 42.3 | 55.2 | 2.4 |
1975年 | 6 604 000 | 43.3 | 54.1 | 2.6 |
1980年 | 7 246 000 | 44.6 | 52.6 | 2.8 |
1985年 | 8 010 000 | 45.8 | 51.3 | 2.9 |
1990年 | 8 673 000 | 47.5 | 49.5 | 3.0 |
1995年 | 9 825 000 | 47.4 | 49.9 | 2.8 |
2000年 | 11 295 000 | 47.2 | 50.3 | 2.5 |
2005年 | 13 177 000 | 47.1 | 50.6 | 2.3 |
2010年 | 15 370 000 | 47.2 | 50.6 | 2.2 |
人口結構
人口結構(2009年普查數據,完整列表):[10]
年齡段 | 男 | 女 | 總計 | % |
---|---|---|---|---|
總計 | 7204990 | 7323672 | 14528662 | 100 |
0-4 | 1328871 | 1294514 | 2623385 | 18.06 |
5-9 | 1202875 | 1154948 | 2357823 | 16.23 |
10-14 | 918866 | 865138 | 1784004 | 12.28 |
15-19 | 732526 | 783620 | 1516146 | 10.44 |
20-24 | 529535 | 612368 | 1141903 | 7.86 |
25-29 | 449099 | 546603 | 995702 | 6.85 |
30-34 | 385003 | 427795 | 812798 | 5.59 |
35-39 | 325005 | 326894 | 651949 | 4.49 |
40-44 | 271239 | 275364 | 546603 | 3.76 |
45-49 | 228626 | 217261 | 445887 | 3.07 |
50-54 | 189424 | 192382 | 381806 | 2.63 |
55-59 | 148594 | 134083 | 282677 | 1.95 |
60-64 | 127557 | 123461 | 251018 | 1.73 |
65-69 | 88292 | 77082 | 165374 | 1.14 |
70-74 | 67319 | 66063 | 133382 | 0.92 |
75-79 | 40904 | 36197 | 77101 | 0.53 |
80+ | 41992 | 43602 | 85594 | 0.59 |
未知 | 129213 | 146297 | 275510 | 1.90 |
年齡段 | 男 | 女 | 總計 | % |
---|---|---|---|---|
0-14 | 3450612 | 3314600 | 6765212 | 46.56 |
15-64 | 3386658 | 3639831 | 7026489 | 48.36 |
65+ | 238507 | 222944 | 461451 | 3.18 |
人口結構(2012-2013年DHS數據,男性27571人,女性28264人,總計55836人數據) :
年齡段 | 男(%) | 女(%) | 總計(%) |
---|---|---|---|
0-4 | 19.7 | 18.3 | 19.0 |
5-9 | 18.8 | 17.7 | 18.3 |
10-14 | 15.9 | 14.8 | 15.3 |
15-19 | 7.4 | 7.1 | 7.2 |
20-24 | 4.5 | 6.9 | 5.7 |
25-29 | 4.5 | 7.7 | 6.1 |
30-34 | 4.7 | 6.1 | 5.4 |
35-39 | 4.6 | 4.9 | 4.8 |
40-44 | 3.8 | 3.3 | 3.5 |
45-49 | 3.4 | 2.4 | 2.9 |
50-54 | 2.9 | 4.9 | 3.9 |
55-59 | 2.1 | 2.2 | 2.1 |
60-64 | 2.9 | 1.8 | 2.3 |
65-69 | 2.0 | 0.9 | 1.5 |
70-74 | 1.2 | 0.5 | 0.9 |
75-79 | 0.7 | 0.3 | 0.5 |
80+ | 0.8 | 0.3 | 0.5 |
未知 | 0.1 | 0.1 | 0.1 |
年齡段 | 男(%) | 女(%) | 合計(%) |
---|---|---|---|
0-14 | 54.4 | 50.8 | 52.6 |
15-64 | 40.8 | 47.1 | 43.9 |
65+ | 4.7 | 2.0 | 3.4 |
種族
馬里種族包括:[11]班巴拉33.3%、富拉尼13.3%、索寧克9.8%、塞努福9.6%、曼迪卡8.8%、多貢8.7%、桑海5.9%、Bobo 2.1%、圖阿雷格1.7%、其他馬里人6%、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公民0.4%、其他0.3%(2018年估計)。
馬里人口由撒哈拉以南種族構成 ,有著相似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傳統。兩個北方游牧群體則是例外,分別是圖阿雷格人(柏柏爾人)和摩爾人(阿拉伯-伯伯爾人)。摩爾人主要講哈桑語,是阿拉伯語的變體之一 。[12]
圖阿雷格人傳統上反對中央政府。從1990年6月開始,圖阿雷格人在北部尋求更大的自治權,最終與軍隊發生衝突。1992年4月,政府與多數反對派簽署了一項條約,結束戰鬥並恢復北部穩定。條約的主要目的是使北方享有更大的自治權,並增加對傳統上貧困地區的政府資源的分配。
從歷史上看, 尼日河和國內大草原地形使得交通便利,提高了國內其他地區的族裔關係。傳統上,雖然彼此之間的區別常常模糊不清,但每個種族都與特定的職業聯繫在一起,每個種族都在彼此聚居地附近工作。
班巴拉、曼迪卡、索寧克、 多貢和桑海人是農民,富拉尼、摩爾和圖阿雷格人是牧民,博若人是漁民。近年來,各種族群體紛紛尋求非傳統的收入來源,種族和職業的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白人
西班牙穆斯林的歐洲/非洲裔後裔,以及一些有法國、愛爾蘭、義大利或葡萄牙血統的人也居住在馬里,他們被稱為阿爾馬人(占全國人口的1%)。馬裏白人居住在巴馬科、錫卡索、卡拉班科羅、庫佳拉、塞古、卡伊、卡蒂、莫普提、紐諾、加奧、桑鎮、科羅、布拉、布古尼、曼德、巴吉內達坎普、科隆傑巴、科洛卡尼等地。[13]
生命統計數據
馬里生命統計尚未完成。聯合國人口部編制了以下估計數。[9]
時期 | 年活產 | 年死亡 | 年自然變化 | CBR * | CDR * | NC * | TFR * | IMR * |
---|---|---|---|---|---|---|---|---|
1950-1955 | 231000 | 166000 | 65000 | 48.4 | 34.7 | 13.6 | 6.48 | 175 |
1955-1960 | 248000 | 175000 | 74000 | 48.8 | 34.3 | 14.5 | 6.65 | 173 |
1960-1965 | 266000 | 182000 | 84000 | 49.1 | 33.7 | 15.5 | 6.75 | 168 |
1965-1970 | 287000 | 180000 | 107000 | 49.4 | 31.0 | 18.4 | 6.87 | 162 |
1970-1975 | 312000 | 179000 | 133000 | 49.3 | 28.3 | 21.1 | 6.93 | 156 |
1975-1980 | 343000 | 179000 | 163000 | 49.5 | 25.9 | 23.6 | 7.01 | 149 |
1980-1985 | 377000 | 181000 | 196000 | 49.4 | 23.7 | 25.8 | 7.07 | 141 |
1985-1990 | 408000 | 179000 | 229000 | 48.9 | 21.5 | 27.4 | 7.09 | 135 |
1990-1995 | 450000 | 185000 | 265000 | 48.7 | 20.1 | 28.7 | 7.01 | 127 |
1995-2000 | 519000 | 196000 | 323000 | 49.1 | 18.6 | 30.5 | 6.88 | 119 |
2000-2005 | 600000 | 210000 | 390000 | 49.0 | 17.2 | 31.8 | 6.71 | 111 |
2005-2010 | 680000 | 221000 | 459000 | 47.6 | 15.5 | 32.1 | 6.46 | 101 |
* CBR = 粗出生率(‰); CDR = 粗死亡率(‰);NC = 自然變化率(‰);IMR =嬰兒死亡率(‰);TFR = 總生育率(每名婦女的子女數) |
出生和死亡 [10]
年份 | 人口 | 活產 | 死亡 | 自然增長 | 粗出生率 | 粗死亡率 | 自然增長率 | TFR |
---|---|---|---|---|---|---|---|---|
2009 | 14517176 | 666216 | 62371 | 603845 | 45.9 | 4.3 | 41.6 |
生育與出生
總生育率(TFR)(期望生育率)和粗出生率(CBR):[14]
年份 | CBR(總計) | TFR(總計) | CBR(城市) | TFR(城市) | CBR(農村) | TFR(農村) |
---|---|---|---|---|---|---|
1981-1983 | 7.10 | 6.85 | 7.17 | |||
1984-1986 | 6.73 | 6.09 | 6.97 | |||
1995-1996 | 45.1 | 6.7(6.0) | 39.9 | 5.4(4.8) | 47.2 | 7.3(6.6) |
2001 | 45.1 | 6.8(6.1) | 42.1 | 5.5(4.8) | 45.9 | 7.3(6.6) |
2006 | 45.2 | 6.6(6.0) | 41.8 | 5.4(5.1) | 46.6 | 7.2(6.5) |
2012-2013 | 38.8 | 6.1(5.3) | 36.7 | 5.0(4.3) | 39.2 | 6.5(5.6) |
2018 | 40.9 | 6.3(5.5) | 36.3 | 4.9(4.2) | 42.3 | 6.8(6.0) |
截至2012-2013年的生育率數據(DHS計劃): [15]
地區 | 總生育率 | 目前懷孕的15-49歲女性百分比 | 40-49歲女性平均所生子女數 |
---|---|---|---|
卡伊 | 6.0 | 11.3 | 6.0 |
庫利科羅 | 6.0 | 14.3 | 5.8 |
錫卡索 | 6.6 | 11.5 | 6.2 |
塞古 | 6.1 | 12.2 | 6.1 |
莫普提 | 6.5 | 11.7 | 5.9 |
巴馬科 | 5.1 | 6.5 | 5.1 |
移民
據估計,2006年馬里的淨遷移率為–6.6‰。[16]據信約有300萬馬里人居住在象牙海岸和法國。而根據2003年的估計,馬里有大約11,000名茅利塔尼亞人移入。大多數是富拉尼牧民,他們經常從事跨境移徙。此外,在巴馬科和馬里其他城市地區,有象牙海岸、獅子山和賴比瑞亞的數千名難民。[5]
人口統計
根據2019年《世界人口評論》的人口統計數據:[17]
- 每39秒出生1人
- 每3分鐘死亡1人
- 每13分鐘1位淨移民
- 每55秒淨增1人
人口
- 18,429,893(2018年7月估計)
年齡結構
- 0-14歲:48.03%(男性4,449,790 /女性4,402,076)
- 15-24歲:18.89%(男性1,657,609 /女性1,823,453)
- 25-54歲:26.36%(男性2,243,158 /女性2,615,695)
- 55-64歲:3.7%(男性346,003 /女性335,733)
- 65歲及以上:3.02%(男性277,834 /女性278,542)(2018年估計)
中位數
- 總計:15.8歲,世界排名第227
- 男性:15.2歲
- 女性:16.5歲(2018年估計)
出生率
- 43.2‰(2018年估計),世界排名第3
死亡率
- 9.6‰(2018年估計),世界排名第45
- 每名女性5.9子女(2018年估計),世界排名第5
人口增長率
- 2.98%(2018年估計),世界排名第8
母親第一胎平均年齡
- 18.8歲(2012/13年估計)
- 備註:女性初生年齡中位數為25-29歲
避孕普及率
- 15.6%(2015年)
淨遷移率
- -3.9‰(2017年估計),世界排名第181
宗教信仰
穆斯林94.8%、基督徒2.4%、泛靈論者2%、無宗教0.5%、未指定0.3%(2009年估計)
- 總撫養比率:101.9(2015年估計)
- 青年撫養比:96.8(2015年估計)
- 老年撫養比:5.1(2015年估計)
- 潛在支持比率 :19.5(2015年估計)
城市化
-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42.4%(2018年)
- 城鎮化率:年變化率4.86%年變化率(2015-20年估計)
出生時預期壽命
- 總人口:60.8歲(2018年估計)
- 男性:58.6歲(2018年估計)
- 女性:63歲(2018年估計)
識字率
定義:15歲及以上可讀寫(2015年估計)
- 總人口:33.1%(2015年估計)
- 男性:45.1%(2015年估計)
- 女性:22.2%(2015年估計)
就學時間預期(小學到高等教育)
- 總計:7年(2015年)
- 男性:8年(2015年)
- 女性:7年(2015年)
15-24歲年輕人失業率
- 總計:30.5%(2016年估計)
- 男性:29.6%(2016年估計)
- 女性:31.3%(2016年估計)
語言
儘管每個族裔都說不同的語言 ,但將近80%的馬里人通過班巴拉語跨族裔交流。班巴拉語是市場上的通用語言。法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30%的馬里人會說法語。
宗教
估計有95%的馬里人是穆斯林(主要是遜尼派 ),4%的人堅持土著或傳統萬物有靈論,1%的人是基督教徒(約三分之二是羅馬天主教徒 ,三分之一是新教徒 )。[7][5]無神論和不可知論者在馬里人中很少見。憲法規定馬里是世俗國家,同時規定了宗教自由。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尊重這一權利。
健康
馬里的健康和發展指標位居世界末尾。2000年,據估計只有62-65%的人口可以使用安全的飲用水,只有69%的人口可以使用衛生服務。據估計只有8%的人可以使用現代衛生設施。全國只有20%的村莊和牲畜飲水場擁有現代化的供水設施。[5]
據估計,2003年馬里報告了140,000例愛滋病(HIV / AIDS)病例。當年估計有1.9%的成年人口感染了HIV / AIDS,是撒哈拉以南地區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5]同年,有12,000人死於愛滋病。嬰兒死亡率為69.5死亡/1,000活產(男性75.3/1,000,女性63.5/1,000)(2017年估計)。出生時預期壽命為60.3歲(男性58.2歲,女性62.5歲)(2017年估計)。
預期壽命
年份 | 預期壽命[19] |
---|---|
1950–1955 | 26.96 |
1955–1960 | ▲ 27.98 |
1960–1965 | ▲ 28.61 |
1965–1970 | ▲ 30.79 |
1970–1975 | ▲ 34.20 |
1975–1980 | ▲ 37.71 |
1980–1985 | ▲ 41.55 |
1985–1990 | ▲ 44.51 |
1990–1995 | ▲ 46.57 |
1995–2000 | ▲ 46.75 |
2000–2005 | ▲ 49.96 |
2005–2010 | ▲ 54.03 |
2010–2015 | ▲ 56.24 |
教育
在2000-01學年,小學入學率為61%(男性71%,女性51%)。小學結業率也很低,2003年只有36%的學生結業(女性則更低)。大多數學生到12歲就離開學校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學入學率為15%(男性20%,女性10%)。[5]
根據美國政府的估計,2003年成人識字率(定義為15歲以上可讀寫)占總人口的46.4%(男性53.5%,女性39.6%)。然而,根據聯合國的消息,識字率實際上要低得多,總體識字率僅為27%至30%,而女性識字率則低至12%,是非洲最低的識字率之一。
參考資料
-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population.un.org.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 ^ "Overall total populatio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9 Revision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11-09].
- ^ CIA world factboo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CIA world factboo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5.0 5.1 5.2 5.3 5.4 5.5 5.6 Mali country profi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Mali country profi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7.0 7.1 7.2 CIA world factboo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May 6, 2011,.
- ^ 9.0 9.1 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0 Revisio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May 6, 2011,.
- ^ 10.0 10.1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 Demographic and Social Statistics. unstats.un.org. [201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Africa :: MALI. CIA The World Factbook.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0).
- ^ Popenoe (2003), p. 16-17.
- ^ Fage, J. D.; Oliver, Roland Anthony.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1975 [2020-08-28]. ISBN 97805212041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 MEASURE DHS: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microdata.worldbank.org. [201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 ^ Enquête Démographique et de Santé (EDSM-V) 2012-2013 (PDF). Mali Enquête Démographique et de Santé (EDSM-V).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5-16).
- ^ CIA factbook
- ^ Mali Population 2019, World Population Review,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 ^ The World FactBook - Mali, The World Factbook, July 12, 2018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0)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 United Nations. esa.un.org. [2018-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