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硬幣
香港硬幣(又稱香港輔幣)是港元的一種形式,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代表政府發行,代理銀行負責儲存及向公眾分發。[1]與商業銀行發行的鈔票一樣,香港政府發行的硬幣及十元鈔票均有十足的外匯儲備支持。
現時,香港的流通硬幣共有七款,包括:¢10(壹毫)、¢20(貳毫)、¢50(伍毫)、$1(壹圓)、$2(貳圓)、$5(伍圓)及$10(拾圓)。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年報,2014年底,流通硬幣總值70億元,相當於平均每位港人擁有1000元硬幣。[2]
歷史
硬幣於1863年開始發行,英國曾在1866年於銅鑼灣京士頓街設立香港鑄幣廠,但因華人習慣在鑑定銀幣後戳上記號,而鑄幣廠鑄造的硬幣面有維多利亞女王像,當時謠傳在女王像上戳記會受刑責,所以不受華人歡迎。再加上1866年的金融風暴令市民對銀幣需求減少,而且鑄幣局亦未能爭取到為中國鑄幣的合約,鑄幣廠損失達34萬元之鉅,最後於1868年倒閉[3][4]。(另一說法是該廠所鑄造的硬幣不受身受割土之辱之華人所歡迎[5])
1992年或之前發行的硬幣(面額分別有¢10、¢20、¢50、$1、$2、$5),正面是用漢字寫成的幣值,如「香港伍圓」,背面鑄有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或其他國王女王的頭像。後來因應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1993年起政府發行一套全新硬幣,正面印有幣值數字,背面改為香港區花洋紫荊。而舊硬幣則逐步回收,但仍為法定貨幣。直至今天,英女王硬幣仍與洋紫荊硬幣一起流通(現時,面額為2元及5元的英女王硬幣已很少流通了),並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
洋紫荊設計硬幣在1993年推出,逐步取代女王頭像設計系列。
政府後來推出俗稱「金銀閏」的$10硬幣(1994年及1995年鑄造及發行相關年份的硬幣,2014年發行1996年鑄造的硬幣)。1997年,曾推出一批以上述7種幣值組成的紀念幣,背面以特色圖案代替數字幣值(原有的數字放在最頂處)。
硬幣收集計劃
1997年9月,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並迅速普及,使硬幣需求量大減。因此,自1999年至2011年間,香港再沒有新硬幣發行,相隔14年後,直至2012年才重新推出2元及5元硬幣,目前最新版本的硬幣為2019年的版本。
2014年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硬幣收集計劃,目的令硬幣流通更有效率,減少鑄幣需要。最初計劃屬試驗性質,為期兩年,之後該計劃亦有繼續推行至今。兩部「收銀車」輪流停駐香港18區,每人每次回收上限大約10公斤硬幣(車上有電子磅)。硬幣可換作現鈔或為八達通增值,車內亦有公益金捐款箱。
2020年10月5日,金管局公布計劃自2014年10月份推出至2020年8月23日期間,共進行了74萬宗交易,收集了共5.98億枚硬幣,總面值8.8億元。[6]
發行量
在金管局的年報中,由政府發行的紙幣和硬幣是一同統計的。截至2017年底,政府發行的流通紙幣及硬幣總值120億元,當中紙幣佔43億。
類別 | 面值 | 數量 | 金額 |
---|---|---|---|
硬幣 | 10¢ | 25.4% | 1.5% |
20¢ | 17.4% | 2.0% | |
50¢ | 11.8% | 3.4% | |
$1 | 17.2% | 10.0% | |
$2 | 13.3% | 15.5% | |
$5 | 6.8% | 19.9% | |
$10 | 2.0% | 11.9% | |
塑質鈔票 | $10 | 5.2% | 30.3% |
紙質鈔票 | $10 | 0.9% | 5.5% |
流通貨幣
硬幣正面劃一採用洋紫荊設計,並附有「香港」及「HONG KONG」。
硬幣背面中間有大阿拉伯數字鑄明面值,下方附有發行年份。上下分別以中文大寫數字及英文鑄明面值。
面額 | 材質 | 樣式 | 邊緣 |
---|---|---|---|
拾圓($10) | 外環紅銅鎳合金 圓心鎳黃銅合金 |
圓形 | 槽紋與平滑相間 |
伍圓($5) | 紅銅鎳合金 | 圓形 | 槽紋,中間凹槽印有凸字「香港伍圓」 及「HONG KONG FIVE DOLLARS」 |
貳圓($2) | 紅銅鎳合金 | 波浪形 | 平滑 |
壹圓($1) | 紅銅鎳合金 | 圓形 | 槽紋 |
伍毫($0.50) | 黃銅鍍鋼 | 圓形 | 槽紋 |
貳毫($0.20) | 鎳黃銅合金 | 波浪形 | 平滑 |
壹毫($0.10) | 黃銅鍍鋼 | 圓形 | 平滑 |
面值
- 1文:等於1元的千分之一。1863年至1865年間,10文錢等於1仙。
- 1千:只在1866年發行,與1文面值一樣。
- 1仙:等於1元的百分之一。1863年至1941年間發行,戰後由1仙鈔票取代,並於1995年停止流通。
- 5仙:1863年至1979年間發行,1935年起,由以往的銀,改為鎳、鎳-銅或鎳-黃銅鑄造。最後的5仙硬幣是在1988年推出(只包括在官方精鑄套幣內),1989年停止流通。港幣5仙俗稱斗零。
- 1毫:等於1元的十分之一。1863年起發行至今,1935年改以鎳鑄造,1948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82年體積縮小,1984年被新一批1毫硬幣取代[8],一直流通至今,1994年5月改由黃銅鍍鋼鑄造,並改用洋紫荊圖案。2017年重新發行。
- 2毫: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75年起重新鑄造,但改為波浪形設計。1993年10月改用洋紫荊圖案。
- 5毫:1866年開始發行,當時名為「半圓」(Half Dollar,意指一圓的一半), 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51年起重新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7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93年10月改由黃銅鍍鋼鑄造,並改用洋紫荊圖案。2015年重新發行。
- 1元: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868年止,直至1960年起重新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8年體積縮小,曾於1993年10月試用紅銅鍍鋼鑄造(同期起改用洋紫荊圖案),但不太成功,製成的硬幣出現生鏽或磁化等各種問題。1994年重新以紅銅-鎳合金鑄造。2013年重新發行。
- 2元:1975年開始發行,波浪形設計,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93年1月改用洋紫荊圖案,2012年重新發行。
- 5元:1976年開始發行,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初時是十角形的,但因容易被偽造,於1980年改以圓形設計,並在硬幣的邊沿加上凹坑及刻字(安全邊)。1993年1月改用洋紫荊圖案,2012年重新發行。
- 10元:外層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內層以黃銅-鎳合金鑄造,故此俗稱「金銀閏」,1994年11月面世,並在1995年再發行一次,1997年亦曾發行回歸紀念版。因不受歡迎,後重新發行十元紙幣取代,惟於2014年曾發行80萬個1996年批次的十元硬幣。
紀念硬幣
為紀念特定事件發生,香港曾於1975年至2002年間推出多款紀念硬幣。
年份 | 硬幣物料 | 面值 | 紀念事件 | 鑄造數量 | |
普通 | 精鑄 | ||||
---|---|---|---|---|---|
1975 | 金(916.6純度) | $1,000 | 英女王訪港 | 15,000 | 5,000 |
1976 | 龍年 | 20,000 | 10,000 | ||
1977 | 蛇年 | 20,000 | 10,000 | ||
1978 | 馬年 | 20,000 | 10,000 | ||
1979 | 羊年 | 20,000 | 10,000 | ||
1980 | 猴年 | 27,000 | 13,000 | ||
1981 | 雞年 | 33,000 | 22,000 | ||
1982 | 狗年 | 33,000 | 22,000 | ||
1983 | 豬年 | 33,000 | 22,000 | ||
1984 | 鼠年 | 20,000 | 10,000 | ||
1985 | 牛年 | 20,000 | 10,000 | ||
1986 | 虎年 | 20,000 | 10,000 | ||
1986 | 英女王第二次訪港 | 20,000 | 12,000 | ||
1987 | 兔年 | 20,000 | 12,000 | ||
1988 | 鎳黃銅合金 (五仙、一毫、兩毫及五毫) 紅銅鎳合金 (一元、兩元及五元) |
$0.05、$0.1、$.2、$0.5、$1、$2、$5 | 新鑄硬幣 | 50,000 | 25,000 |
1993 | 鎳黃銅鋼 (一毫、五毫) 鎳黃銅合金 (兩毫) 鍍鎳鋼 (一元) 紅銅鎳合金 (兩元及五元) 紅銅鎳合金外環及鎳黃銅合金圓心 (十元) |
$0.1、$.2、$0.5、$1、$2、$5、$10 | 新鑄硬幣 | 50,000 | 30,000 |
1994 | 金(圓心916.6純度、外環375純度) | $10 | 紀念十元硬幣面世 | 20,000 | |
1997 | 紅銅鎳合金外環及鎳黃銅合金圓心 | $10 | 紀念青嶼幹線通車 | 50,000 | |
1997 | 金(916.6純度) | $1000 | 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 | 97,000 | |
1997 | 鎳黃銅鋼 (一毫、五毫) 鎳黃銅合金 (兩毫) 紅銅鎳合金 (一元、兩元及五元) 紅銅鎳合金外環及鎳黃銅合金圓心 (十元) |
$0.1、$.2、$0.5、$1、$2、$5、$10 | 新鑄硬幣 | 300,000 | 97,000 |
1998 | 金(916.6純度) | $1000 | 紀念香港國際機場啟用 | 15,000 | |
2002 | 金(紀念金章) 銀(銀幣) |
$50 |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五週年 | 60,000 |
支付款額
根據《香港硬幣條例》,硬幣的法定支付能力為:
- 金額少於1元(1毫、2毫、5毫)硬幣,所支付的款項不超過$2
- 金額不少於1元(1元、2元、5元、10元)硬幣,所支付的款項不超過$100
此條例沒有罰則,故交易對方可拒絕接受。 [9]
參見
參考資料
-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的貨幣 (PDF).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HKMA. 貨幣穩定 (PDF). [2015-1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香港歷史博物館編製. 香港貨幣(Hong Kong Currency). 香港: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12年: 第12頁. ISBN 9789627039709.
- ^ 網址引用香港的早期貨幣及香港造幣廠 (The Hong Kong Early Currency and The Unsuccessful Hong Kong Mint). 華夏泉貨彙考. 2000-04-16 [201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21)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黎健強. 形彩風流——香港視覺文化史話 。香港錢幣鈔票漫談. 香港: 三聯書店. 2002年11月: 第172–175頁. ISBN 9789620421525.
- ^ 金管局:收銀車共收集近6億枚硬幣 總面值8.8億元. 阿斯達克財經網. [2020-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流通硬幣.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5-04-27 [2015-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y.jsp?RecordKey=1000016671&s=HKPRO_Archive_web 舊一角停止作一日幣使用[永久失效連結]
- ^ 香港法例第454章硬幣條例第2(1)條. [20 Ma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