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4年5月4日) |
聯合國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執行情況特別委員會(英語:The Special Committee on the Situ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laration on the Granting of Independence to Colonial Countries and Peoples),或稱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英語:Special Committee on Decolonization),簡稱「二十四國委員會(C-24)」,是聯合國大會於1961年成立的附屬機構,專門處理非殖民化問題。[1]
Special Committee on Decolonization | |
簡稱 | 二十四國委員會(C-24) |
---|---|
成立時間 | 1961 |
類型 | 聯合國所設組織[*] |
總部 | 美國紐約市 |
主席 | 梅尼沙·拉姆巴利 |
上級組織 | 聯合國大會 |
網站 | 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官方網站 |
歷史沿革
聯合國成立之初,全球約有7.5億人生活在非自治領土上。[2] 但是根據《聯合國憲章》第十一章的規定,聯合國會員國必須承認其所管理非自治領土上人民的相關權利。[3] 同時聯合國也要求會員國協助其所屬非自治領土發展適當的自治形式,注意其政治願望及發展進步階段。[2]
同時聯合國還依據憲章第十二章而創立了國際託管制度。這一制度允許會員國將希望給予殖民地獨立的託管領土置於聯合國控制之下進行管理和監督。[4] 這些「託管領土」由憲章第十三章設立的聯合國託管理事會進行管理。[5]
為了加快非殖民化過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1514號決議」,即《關於准許殖民地國家及民族獨立之宣言》。該決議確定所有人民均享有自決權,並主張立即無條件地結束殖民主義。[6]
創始成員
1961年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654號決議」。該決議決定成立一個由17個國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來負責審查《關於准許殖民地國家及民族獨立之宣言》的適用情況並就如何實施該決議來提出建議,該特別委員會便是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的前身。[7] 這個特別委員會的的創始會員國包括:
1962年12月7日,聯合國大會為該委員會增加了7個席位,使成員國總數達到24個。[8] 隨後聯合國大會又在2004年、2008年和2010年三度增加會員國席位。儘管該委員會的成員席位已經增加到29席,但習慣上依舊稱呼該委員會為「二十四國委員會」。
國際十年
工作方式
機構成員
機構領導
職務 | 姓名 | 國籍 |
---|---|---|
主席 | 梅尼沙·拉姆巴利[9] | 聖露西亞 |
副主席 | 赫拉爾多·佩尼亞爾沃·波爾塔[9] | 古巴 |
阿瑪納薩·克里斯蒂安萬·納西爾[9] | 印度 | |
麥可·伊姆蘭·卡努[9] | 獅子山 | |
報告員 | 庫賽·阿勒達哈克[9] | 敘利亞 |
非自製領土清單
關於波多黎各問題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腳註
出典
- ^ 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概况. 聯合國. [2024-05-04].
- ^ 2.0 2.1 联合国与非殖民化. 聯合國. [2024-05-04].
- ^ 联合国宪章·第十一章: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 聯合國. [2024-05-04].
- ^ 联合国宪章·第十二章:国际托管制度. 聯合國. [2024-05-04].
- ^ 联合国宪章·第十三章:托管理事会. 聯合國. [2024-05-04].
- ^ 联合国大会第1514号决议. 聯合國. [2024-05-04].
- ^ 联合国大会第1654号决议. 聯合國. [2024-05-04].
- ^ 联合国大会第1810号决议. 聯合國. [2024-05-04].
- ^ 9.0 9.1 9.2 9.3 9.4 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团. 聯合國. [2024-05-04].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