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賴伐爾協定

霍爾-賴伐爾協定英語:Hoare-Laval Pact))是義大利在1935年12月的協議草案,但從未落實。其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正在侵略阿比西尼亞 (今衣索比亞) ,而英國外長賽繆爾·霍爾英語Samuel Hoare法國總理皮埃爾·賴伐爾則試圖滿足義大利於第二次義阿戰爭的要求。

根據協定,義國可以得到阿國東部的歐加登與北部的提格里大部,並且得以控制該國南部的經濟。作為交換,義國則承諾給予當時為內陸國家的阿比西尼亞在其治下的阿薩布(在今厄利垂亞),使阿國得到海岸線。墨索里尼已準備同意協定,但仍認為要等待數日,以期向國民交待此事。然而,在12月13日,一份法國報紙披露計劃內容,並加以譴責。英國政府馬上宣稱它與協定毫無關聯;負責議定協約的霍爾與皮埃爾則被迫下台。

當時,英法都希望讓義大利留在她們的斯特雷薩陣線,以抵抗正在急速崛起的納粹德國。那邊廂,由於意軍表現不佳,行動統帥埃米利奧·德博諾指揮不濟,而阿國人民又奮力抵抗入侵,所以墨索里尼希望能儘快了結戰事。

由於墨索里尼在1934年根據英法的計劃,出兵到義大利東北的邊境,成功阻止了德奧合併,所以他預期兩國會容忍他的軍事行動。協議失敗了,但義大利仍未停止入侵阿國。1936年5月5日,意軍攻入阿國首都阿迪斯阿貝巴。5月9日,義大利政府把它原本的殖民地厄利垂亞義屬索馬利蘭與阿比西尼亞合併,建立了義屬東非之殖民帝國。6月30日,被迫流亡英國的阿國國王海爾·塞拉西一世國際聯盟會上公開譴責義大利的侵略行為(尤其在戰場上使用芥子毒氣,連平民與紅十字會人員也遭到波及)。國聯也譴責義大利,令墨索里尼決定在1937年12月11日撤出國聯。國聯對原屬會員國的義大利之經濟制裁也宣告無效。

以上協定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頗為重要,皆因它徹底暴露了英法與國聯在對抗具侵略性之法西斯主義行動時搖擺不定,並無意採取果斷措施。著名英國歷史學家A·J·P·泰勒更指出,調停失敗令國聯「正式死亡」(killed the League),而協議本身「相當明智」,因為它將能「了結戰爭,滿足義大利,又使得阿比西尼亞成為一個更易於整合的民族疆域(意指歐加登提格雷居民與其時於義大利治下的厄利垂亞索馬利亞同文同種;日後該兩國獨立後,亦先後與依索匹亞發生戰爭);而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克瑞里·巴內特英語Correlli Barnett則認為,企圖挑戰義大利實在過於危險,所以只是無稽之談—基於當時英國的軍事與海軍力量衰弱,故此她嘗試與義大利議和也是無可厚非。

來源

Ennio di Nolfo, Storia delle Relazioni Internazionali, ed. Laterza Bari 2000, ISBN 88-420-6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