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達 (1911年)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入党)
陳元達(1911年—1931年8月5日),祖籍浙江諸暨店口,出生於杭州,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1]。
陳元達 | |
---|---|
出生 | 1911年 中國杭州 |
逝世 | 1931年8月5日 中國上海龍華 | (19—20歲)
遺體發現地 | 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刑場 |
墓地 | 龍華烈士陵園 31°10′39″N 121°26′41″E / 31.1775°N 121.4447°E |
紀念建築 |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
籍貫 | 浙江諸暨店口 |
民族 | 漢族 |
語言 | 漢語、德語 |
母校 | 同濟大學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生平
陳元達1911年生於杭州,父親曾在軍閥部隊中任軍官。兄弟姐妹七人,陳元達排行第三。幼年在浙江鎮海國民小學讀書,1923年,考進寧波基督教教會所辦浸會中學學習。後來該校與崇信中學合併並改名為四明中學(現為寧波市第四中學)。由於學習勤奮,陳元達兩年就讀完了初中三年的課程。[1]
1925年,陳元達受五卅運動影響,決定離開寧波,到上海求學。1925年暑假,陳元達跳級考取同濟大學機師科[2]。
1926年3月,天津大沽口事件爆發後,3月18日抗議日軍的暴行造成死47人、傷200餘人,史稱「三一八慘案」。陳元達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上海市各界市民三萬餘人的追悼大會,沉痛悼念北京死難烈士。同濟大學要求學生簽署「誓約書」不再參加活動,他等70名學生決定放棄學籍主動離校以表示拒絕簽約。隨後他進入廣東大學工科學習,1927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和王三川受組織派遣,返回上海[3]。9月考入同濟大學德文補習班,期間與殷夫相識成為摯友[4]。
1928年,殷夫第二次被捕釋放後,和陳元達、王三川先後轉移到浙江象山,三人都在縣立女子小學任代課教師。1929年春,三人先後離開象山,重返上海尋找黨組織。陳元達從事工人運動,並進行寫作和翻譯,他為《摩登青年》、《拓荒者》等刊物寫稿。1931年7月25日,陳元達到上海愛而進路(今安慶路)142號從事聯絡工作時,被工部局司捕房兩名華探逮捕[5]。27日,轉解上海淞滬警備司令部。在獄中,他堅貞不屈,視死如歸。8月5日,他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就義時年僅20歲[6]。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同濟英烈 1997,第25頁.
- ^ 《同濟大學百年志》編纂委員會編. 同济大学百年志 1907-2007 下.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7: 1958-1959.
- ^ 薛振東,柴志光編著. 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 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182-183. ISBN 978-7-208-13088-3.
- ^ 象山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象山县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623. ISBN 7-213-00122-1.
- ^ 同濟英烈 1997,第29頁.
- ^ 周桂發主編. 上海高校英烈谱.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1: 71. ISBN 978-7-309-08215-9.
來源
- 忻淵; 祝明; 儲崗. 献身革命 血洒龙华——陈元达烈士传略. 屠聽泉; 陳銓娥 (編). 同济英烈. 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7-05. ISBN 7-5608-1843-9.
外部連結
- 中青在線《紅色記憶 | 不畏艱險堅持鬥爭的同濟志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