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連結

一種發佈「結構化資料」連結的方法,以Web 標準為主,例如HTTP,資源描述架構 (RDF)以及統一資源標誌符(URIs)。

資料連結(又稱:「連結資料」、「鍵連資料」,英文: Linked Data)在計算 (電腦科學),是一種發佈「結構化資料」連結的方法,使資料間彼此相互連結。同時透過語意查詢.[1] 使連結的資料更為有用。資料連結技術以全球資訊網 標準為主,例如HTTP資源描述架構(RDF)以及統一資源標誌符(URIs)。「資料連結」主要提供機器與機器間,可自動交換的一種資料分享的方式。換言之,「資料連結」關聯了資料(data)、常人(human)以及機器(machine)三者在知識呈現語意處理的共有課題。[2]

蒂姆·伯納斯-李, 全球資訊網協會(W3C)主席,在2006年一個與語意網計畫有關的設計筆記中提出了"Linked Data"/「資料連結」這個名詞。[3]

「資料連結」亦可以是開放資料的一種,在此脈絡下通稱為開放資料連結(Linked Open Data)。

主要原則

蒂姆·伯納斯-李在2006年提出「資料連結」四大原則,2009年更簡化為三大原則:

2006年的筆記中,蒂姆·伯納斯-李提出「資料連結」的四大原則如下[3]:

  1. 使用統一資源標誌符(URIs)命名(辨識)物件。
  2. 使用HTTP URIs,因此物件得以被查詢(被解釋/闡釋(interpreted)與區分辨識(dereferenced)。
  3. 當物件被查詢時,使用開放標準如RDF, SPARQL等,針對此命名之物件提供有用的資訊。
  4. 當物件被發佈時,使用以HTTP URI的命名方式來指稱其他物件。

2009年在TED大會中,蒂姆·伯納斯-李重申三大「極其簡單」的「資料連結」原則如下:[4]

  1. 所有概念性的事務皆有以HTTP開始的命名
  2. 倘若我查詢一個以HTTP命名的物件,我將會得到一個有用的標準化格式資料。此資料包含了與此物件相關的事物與事件的描述。
  3. 當我回到此資訊時,此資訊不僅包括某人的身高體重、出生時間,此資訊還包括了關係。有此關係後,被相關的事務則被賦予以HTTP開始命名的名稱。

主要元素

開放資料連結 (Linked Open Data)

開放資料連結開放資料的「資料連結」。[5][6][7] 蒂姆·伯納斯-李清楚定義了「開放資料連結」與「資料連結」的不同:


「開放資料連結」(LOD) 是以開放授權釋出的「資料連結」。此釋出並不阻礙資料自由的再次使用。

——Tim Berners-Lee,Linked Data[3][8]

大量的「開放資料連結」資料集包括DBpediaWikidata

歷史溯源

「開放資料連結」(LOD)這個詞彙至少自2007年2月LOD郵件論壇建立時即開始使用。[9] [10]此郵件論壇是由麻省理工學院SIMILE計畫主導。[11]

開放資料連結計畫

 
2014 8月LOD資料及連結情形. 此圖由2017年開始的Linked Open Data Cloud 計畫製作。部分資料集可能包括可自由取得的著作權資料。[12]
 
2017年2月發佈,與上圖比較2年半後的快速成長情形。.

W3C Semantic Web Education and Outreach group 的開放資料連結計畫,目的是藉由發佈RDF格式的開放知識資料集,以及建立不同資料集中資料間的RDF連結,進而以data commons擴展全球資訊網。2007年10月, 資料集包含超過由二百萬相互連結的RDF links所連結的二十億 RDF triples。[13][14] 至2011年9月則發展至5百零4萬相互連結的RDF links所連結的三十億個RDF triples。2014年發佈詳細的統計資料。[15]

歐盟計畫

許多歐洲聯盟計畫均包含「資料連結」,例如: LATC計畫、[16] PlanetData 計畫、[17]、DaPaaS (Data-and-Platform-as-a-Service)計畫[18]以及LOD2 計畫[19][20]。而資料的連結也成為歐盟開放資料入口網促使千筆資料集開放使用與連結的主要目的。

資料集(Datasets)

參考資料

  1. ^ Bizer, Christian; Heath, Tom; Berners-Lee, Tim. Linked Data – The Story So Far (PDF) 5. 2009 [2018-10-23]. doi:10.4018/jswis.20090819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03).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number=被忽略 (幫助)
  2. ^ Huang, Andrea Wei-Ching; Lee, Cheng-Jen; Chuang, Tyng-Ruey. 結構資料的再次使用:語意、連結與實作 43. 2017 [2018-10-23]. doi:10.6245/JLIS.2017.431/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journal=被忽略 (幫助); |number=被忽略 (幫助)
  3. ^ 3.0 3.1 3.2 Tim Berners-Lee. Linked Data. Design Issues. W3C. 2006-07-27 [2010-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3). 
  4. ^ Tim Berners-Lee on the next Web.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0). 
  5.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s) - Linked Data - Connect Distributed Data across the Web.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8). 
  6. ^ COAR »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Linked Data.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8). 
  7. ^ Linked Data Basics for Techies.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8. ^ 5 Star Open Data.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9. ^ [email protected] Mail Archives.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10. ^ SweoIG/TaskForces/CommunityProjects/LinkingOpenData/NewsArchive.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11. ^ SIMILE Project - Mailing Lists.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1). 
  12. ^ Linking open data cloud diagram 2014, by Max Schmachtenberg, Christian Bizer, Anja Jentzsch and Richard Cyganiak. http://lod-cloud.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3. ^ SweoIG/TaskForces/CommunityProjects/LinkingOpenData - W3C Wiki. esw.w3.org. [22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16). 
  14. ^ Fensel, Dieter; Facca, Federico Michele; Simperl, Elena; Ioan, Toma. Semantic Web Services. Springer. 2011: 99. ISBN 3642191924. 
  15. ^ Max. State of the LOD Cloud. linkeddatacatalog.dws.informatik.uni-mannheim.de. [22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16. ^ Linked open data around the clock (LATC). latc-project.eu. [22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9). 
  17. ^ Welcome to PlanetData! - PlanetData. planet-data.eu. [22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18. ^ DaPaaS. project.dapaas.eu. [22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19. ^ CORDIS FP7 ICT Projects – LOD2. European Commission. 2010-04-20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20. ^ LOD2 Project Fact Sheet – Project Summary (PDF). 2010-09-01 [2010-12-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0).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