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音(1884年11月23日—1971年9月24日),安徽貴池人。南京大屠殺期間,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員[1]世界紅卍字會南京分會副會長[2]

許傳音
1938年4月,南京難民區國際救濟委員會暨金中難民收容所全體職員合影,第一排從左至右第11位即為許傳音。
英文名Hsu Tsuan-ing
出生(1884-11-23)1884年11月23日
 大清安徽省池州府貴池縣繼武巷(現屬 中國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秋浦街道九華社區)
逝世1971年9月24日(1971歲—09—24)(8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黃金山公墓
國籍 大清(1884-1889)
 大清(1889-1911)
 中華民國(1912-1928)
 中華民國(1928-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71)
民族漢族
職業政治活動家
教師
信仰基督教新教

生平

1897年前往南京求學,1905年獲匯文書院農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15年獲金陵大學碩士學位。同年獲庚子賠款留學基金資助,赴伊利諾伊大學留學,1917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19年回到北京,在北洋政府鐵道部工作,1928年定居南京,在中華民國鐵道部工作[2]

南京大屠殺期間,應邀擔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住房委員會主任[1],主持難民的住房安排工作,阻止並記錄日軍暴行。因通曉英語,為與外籍人士溝通,應邀擔任世界紅卍字會南京分會副會長,幫助掩埋屍體[3]。1938年初,為更好地救助難民[4],任南京市自治委員會顧問[5]。安全區被迫解散後,任南京難民區國際救濟委員會委員。1945年後任鼓樓醫院副院長[6][2]。1946年前往東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出庭作證[7]。1947年審判谷壽夫時,協助挖掘萬人坑骸骨,並出庭作證[6]

因在日軍的自治委員會擔任過要職,1949年後許傳音命運坎坷[5]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衝擊去世[2],葬於黃金山公墓,後遷至雨花台功德園

參考資料

  1. ^ 1.0 1.1 朱成山. 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外籍人士人数考 (PDF). 抗日戰爭研究. 2005, (4)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30). 
  2. ^ 2.0 2.1 2.2 2.3 張連紅; 胡華玲. 许传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见证人. 鍾山風雨. 2005, (4): 4-7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3. ^ 許傳音. 南京大屠杀事件之再研究. 抗日戰爭研究. 1994, (4): 39-60. [永久失效連結]
  4. ^ 黃艾禾. 劫后南京.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 2015, (11): 13-17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5. ^ 5.0 5.1 榮維木; 王續添; 江沛; 陸發春; 翁有為; 張生; 曹必宏; 徐志民; 劉萍; 丁賢勇; 潘國旗; 李淑娟; 高曉燕; 車霽虹; 李倩; 張正; 劉敏; 張麗; 郭常英; 張艷; 曲廣華; 王宏斌; 袁成毅; 李學通. 笔谈“抗日战争与沦陷区研究”. 抗日戰爭研究. 2010, (1): 126-149. [永久失效連結]
  6. ^ 6.0 6.1 叶在增之子:父亲参与南京审判 两天写出谷寿夫案判决书. js.ifeng.com. [2017-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7. ^ 張生. 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案的辩护——以控、辩双方质证为中心的考察. 抗日戰爭研究. 2008, (4).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