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橋
31°34′38″N 120°17′20″E / 31.57710°N 120.28897°E 西門橋,又稱人民橋[1],原名梁清橋、清溪橋、梁溪橋、西門吊橋,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的一座大橋,是人民路跨梁溪河的通道。
特點
西門橋因跨梁溪河而得名「梁清橋」、「清溪橋」;又因處於無錫西門之外,俗稱西門吊橋。隋朝大業年間創建,後歷朝屢次修建。太平軍攻無錫時,此橋被毀。清光緒三年(1877年),趙棨、凌鴻德、高念祖出資重建,為石級拱橋,橋洞跨長六米,但汛期阻水嚴重[2]。
1921年11月24日,無錫水利研究會成立。1923年1月22日,水利研究會推定水利專家胡雨人和鄒茂如為調查員,對無錫全縣各主要水道實地勘測。8月18日,兩人發布其治理計劃,其中包括首先重建西門橋,改善調洪能力。1924年,無錫水利工程局開始修建,但因波及一些商戶利益未能通過。1926年,西門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無錫水利工程局採取折中方案,把橋洞改建成大小兩個。1934年,無錫遭遇旱災,無錫縣建設局局長張德載調集幾十部戽水機,在運河通向內河處臨時築起大壩,將運河水戽進內河,然後通知各鄉在內河沿岸築土壩,把戽水機靠在壩上引水人田。但因水流不足,張德載成功說服橋堍邵家拆除阻礙河道的建築物,擴大橋洞同時通流[3][4]。
1950年代,無錫縣人民政府為改善陸路交通狀況,規劃城區向西南發展的規劃,改建西門橋,1959年10月15日開工,並將拓建的人民路與西門橋拉直,新橋於1960年4月竣工,跨長37米,寬19米,下為花崗石橋墩,上部為鋼梁橋面,命名為人民橋[5]。1982年,人民橋再次拓寬,於橋兩側各擴6.4米,總寬為32米,同年5月竣工[6]。2010年9月,大橋再次重修通車,總寬40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2米),並恢復使用西門橋[7]。
參考
- ^ 無錫市南長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无锡市南长区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3.04: 143. ISBN 978-7-5144-0862-1.
- ^ 郁有滿編. 无锡运河志.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 2008: 115–116. ISBN 978-7-80748-313-7.
- ^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無錫市建設委員會,無錫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江苏文史资料 第92辑 无锡文史资料 第32辑 无锡城市建设. 江蘇省政協文史編輯部. : 169.
- ^ 趙永良,蔡增基主編. 百年无锡名人谱.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5: 298. ISBN 7-5011-6767-2.
- ^ 政協無錫市南長區文史資料委員會. 南长文史资料 第5辑. 政協無錫市南長區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7.06: 71.
- ^ 江蘇省政協文史編輯部. 江苏文史资料 第92辑 无锡文史资料 第32辑 无锡城市建设.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無錫市建設委員會,無錫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 217–218.
- ^ 下月上旬 西门桥正式通车. 新浪網. [2020-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