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通
蒙文通(1894年10月16日—1968年8月1日),名爾達,字文通,四川鹽亭人,是中國現代的歷史學家和經學家。在先秦史、民族史、思想史等領域有較大成就。
生平
幼年聰明強記,五歲入私塾,四書五經諸子之書,多能背誦。[1]1911年,入存古學堂,受教於廖平、劉師培二先生。1918年畢業後,返鄉辦私塾。期間任教於重慶府聯中和重慶省立二女子師範學校。[2]
1923年後,從歐陽竟無學習佛學。1929年,出版《古史甄微》、《經學抉原》,馳名於學林。曾先後任教於中央大學(1929年)、成都大學(1930年)、河南大學(1931年)、北京大學(1933年)、河北女子師範學院(1936年)、四川大學(1937年)、華西大學(1940年)。在各大學分別開出《中國通史》、《宋元史》、《宋史》、《宋代理學》、《宋代史學》、《宋代學術》等課程。
1949年後,任教華西大學、四川大學,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四川省委委員。
文革開始後,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在牛棚里寫作《越史叢考》。1968年被迫害致死。
他的大部分重要著述已由其子蒙默用15年以上時間的集中整理,以《蒙文通文集》出版,當中包括《古學甄微》、《古族甄微》、《經史抉原》、《古地甄微》、《古史甄微》、《道書輯校十種》。
成就
在古史研究方面,提出海岱、河洛和江漢三個系統,在近代中國最早提出多元論。 相應地,在思想史方面,提出存在以孟子為宗合六經的鄒魯、以韓非為宗合《竹書紀年》的三晉和以屈原為宗合《山海經》的南方三個流派。 在歷史觀方面,提出「大勢變遷論」。[3] 在民族史方面,嚴密考證了楚、越不同祖的結論,駁斥了越南學術界「越族江南說」。[4]
著作
- 《中國禪學考》
- 評《學史散篇》
- 讀《中國史上南北強弱觀》
- 《儒家哲學思想之發展》(「後論」 部分)
- 《宋史》敍言
- 《宋代史學》一、二
- 《宋史全文續資治通鑒》
- 華陽張君《葉水心研究》
- 王介甫《老子注》
- 校理陳景元《老子注》,1948年編校
- 重編陳景元《莊子注》,1948年編次
- 陳碧虛與陳摶學派——陳景元《老子》、《莊子》注校記
- 《理學劄記》
- 《理學劄記補遺》
- 《北宋變法論稿》
- 《中國歷代農產量的擴大和賦役制度及學術思想的演變》
- 《道教史瑣談》
- 《鴻溝通塞考》
- 《略論四川二千年間各地發展先後》
- 《前後蜀州縣及十節度考》
- 《四川歷代盛衰與戶口登耗考略》
- 《成都二江考》——附論大城、少城、七橋、十八門
- 《從宋代的商稅和城市看中國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
注釋
外部連結
- 羅志田. 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4): 101–114. ISSN 1006-0766. doi:10.3969/j.issn.1006-0766.2005.04.017. CNKI SCDZ200504016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 王汎森. 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廖平与蒙文通的例子. 歷史研究. 2005, (2): 59–74. ISSN 0459-1909. CNKI LSYJ200502004 NCPSSD 15707180 . WFdata:periodical/lsyj2005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