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號
聚元號是一家弓箭製作店鋪。
傳承譜系
弓箭歷史悠久,其中以供應皇家的為最優。隨清兵入關後,在東四路口西南角特設弓箭大院,院內雲集皇家弓箭鋪40多家,而聚元號專供宮廷,為南大門內第一家,其匾額為乾隆皇帝御筆所題。
- 清末
清末,聚元號至第七代店主王氏,弓箭鋪淪為民間作坊,生意慘澹,因王氏無心經營,故將弓箭鋪變賣於全順齋掌柜堂弟楊瑞林。其後店內產品經楊瑞林悉心製作、靈活改進,參展民國初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並獲獎。
- 解放初期
解放初期,歷經十餘年戰亂,艱難維持的弓箭鋪漸漸迎來曙光,聚元號弓箭暢銷海內外,主要客戶為外蒙古和青海。之後聚元號又參加第一批公私合營,成立了第一體育用品合作聯社,即後來的北京第一體育用品廠。但是,在隨後的半個世紀中,多次社會的劇烈動盪又使得北京傳統弓箭製作陷於停滯,琳琅滿目的弓箭堆積如山卻乏人問津,聚元號的牌匾和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的獎狀等諸多祖傳珍品也都被付之一炬。
- 九十年代至今
聚元號傳至楊瑞林之子楊文通時,北京其它弓箭鋪都已無人接續。1998年,楊文通攜聚元號弓箭參加國家射箭隊舉行的一次射箭比賽時,引起關注。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楊文通重新開始批量製作傳統弓箭,並收三子楊福喜為徒,將弓箭製作技藝傳至楊福喜。
製作流程及相關工具
弓箭製作技藝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北京市朝陽區 |
分類 | 傳統技藝 |
序號 | 394 |
編號項目 | Ⅷ—44 |
登錄 | 2006年 |
使用工具
- 制弓胎工具
- 制角工具
- 鋪筋工具
- 打弦工具
制弓流程
分為白活和畫活,白活即為弓身製作,畫活指弓身的彩繪裝飾工作。
- 白活
① 製作弓胚 製作竹胎 截取較為平直的一段竹子,將竹子陰乾一年以上。之後用火烤熱竹子,對竹子進行彎曲,至圓弧形。 製作梢子 製作望把 固定望把時,需要先在望把上刷鰾膠,然後用壓馬和走繩將望把和竹胎用麻繩勒在一起。 ② 勒牛角面子 將經過打磨、壓平後的牛角面子用鰾膠固定在弓胎上。 ③ 鋪筋 把梳理平整的牛筋用鰾膠沾濕後平鋪在弓體上。 ④ 上板凳 將弓身反向彎曲,該過程同樣需要先將弓身烤熱。
- 畫活
制箭流程
(1) 調杆 制箭前,需要先對六道木木桿進行調直。一般是用火烤熱彎曲的部位,然後把木桿嵌在箭端子凹槽里掰直。 (2) 打皮 使用刮刀把木桿表面的樹皮刮去。 (3) 刮杆 修正木桿粗細,保證箭身兩端到中心的精確粗細比例和箭身的重心位置。 (4) 箭頭和尾羽 箭頭,向鐵器廠訂做。一般還會在箭身與箭頭連接處粘連蛇皮,加固箭頭,同時減少對箭身的磨損。 箭羽,目前採用鵝毛代替鵰翎。羽毛直接粘貼在箭身上。
聚元號現狀
1998年,楊文通(聚元號第九代傳承人)結識徐開才(時任國家射箭隊總教練)和多位弓箭專家後,聚元號開始得到多方關注。2003年,中國科技大學儀德剛教授對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進行了詳細記錄。2006年,就在楊文通去世幾天後,聚元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後,聚元號經營逐漸步入正軌。目前,聚元號由第十代傳承人楊福喜經營。鑑於之前招收的學徒都無一留下,楊福喜暫時放棄了招收徒弟的計劃,準備將手藝傳給其子楊燚。
外部連結
- 聚元號官方網站(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sian Traditional Archery Research Network: Chinese Archi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e Doro - Manchu Arche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sing the cylindrical thumb r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ttp://www.pakua-archery.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hina Archery: Chinese Folk Archery Federation for Al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og)
- Intro to Chinese arche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