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諸,先秦部落國家,春秋時期西戎八國之一,在今甘肅省天水市東,又稱緜諸、居緜、緜敘。

綿諸
地位周朝諸侯國
政府封地
• 爵位
不詳
分封
史書記載史記·匈奴列傳》

春秋戰國時期,與華夏同源的西戎在西北地區形成了十多個小國[1][2],見於史書者有綿諸、翟戎、邽戎、猑夷、冀戎、大荔戎、烏氏戎、朐衍戎和義渠戎等等九邦,綿諸大約在西周末年由西向東遷而進入甘肅省,在以今天天水市社棠為中心並包括天水東南和清水縣南一帶的地區活動[3],《漢書·地理志》天水郡有綿諸道。唐朝括地誌》綿諸城在秦州秦嶺縣(貞觀十七年併入清水縣)北五十六里。約今天水市社棠鎮北坪邽山下。春秋戰國時居隴山以西,今甘肅清水河西南綿諸水流域。秦國向西發展,與其發生關係。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策反綿諸派往秦國的使臣由余,西攻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而後綿諸與十多個西戎小國臣服於秦,史稱「秦穆公霸西戎」。此後一百五十餘年間,綿諸未被秦所滅,而且與秦保持著友好關係。秦厲共公六年(前471年)「義渠來賂,綿諸乞援」。至秦厲共公二十年(公元前457年),秦國再次發兵攻打綿諸。秦靈公八年(前417年)後,綿諸與秦戰爭不斷。最終在秦惠公五年(前395年),秦國滅亡綿諸,而後綿諸不見於史,其故地隸屬隴西郡管轄。


參考資料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1. ^ 《農業類型的演變與戎狄族群的興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區皆為華夏族群的活動地域,所謂『戎狄』族群應當是下一歷史階段里從華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華夏與戎狄在血緣上本亦同源。」
  2. ^ 林沄《戎狄非胡論》
  3. ^ 甘肃古代民族. 甘肅經濟信息網. [2024-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