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蘭車隊

米德蘭一級方程式車隊Midland F1 Racing,簡稱MF1)是一支在2006年征戰一級方程式俄羅斯車隊,前身為喬丹車隊,是第一支俄羅斯F1車隊。

俄羅斯米德蘭車隊
MF1
全名米德蘭一級方程式車隊
總部所在地英國英國北安普敦郡銀石
創辦人亞歷克斯·施奈德英語Alex Shnaider
著名職員科林·科勒斯英語Colin Kolles
詹姆斯·基
著名車手葡萄牙 蒂亞戈·蒙泰羅
荷蘭 克里斯蒂安·阿爾伯斯
先前名稱喬丹車隊
後繼名稱世爵F1車隊
參與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歷史
引擎豐田
首次參賽2006年巴林大獎賽
完賽次數18
車隊
世界冠軍
0
車手
世界冠軍
0
奪冠次數0
桿位次數0
最快圈數0
最後一次參賽2006年巴西大獎賽

2005年初,喬丹車隊被米德蘭集團英語Midland Group整體收購,並於2006賽季更名為米德蘭車隊征戰一級方程式賽事。但在2006賽季結束前,車隊再次易主,並在荷蘭跑車廠商世爵公司接手後更名為世爵車隊[1]2008年,世爵車隊再度被轉賣,隨後更名為印度威力車隊,直至2018賽季車隊的准入許可被國際汽聯取消。[2]

併購喬丹車隊(2005年)

 
2005年加拿大大獎賽排位賽上駕駛喬丹EJ15賽車的蒂亞戈·蒙泰羅,該賽季喬丹車隊依然保留黃色塗裝

米德蘭集團早在2004年就表示出參加F1賽事的意願,同時制定了2006賽季起組隊參賽的計劃[3],並被認為可能以創建新車隊或併購捷豹車隊的方式進入F1[4]

最終,米德蘭集團在2005年以6000萬美元從埃迪·喬丹手中收購了當時財政狀況不佳的喬丹車隊。收購後的新車隊被視為是喬丹車隊的合法延續者,而不是一支新車隊,也不需要繳納向新車隊收取的4800萬美元參賽保證金,同時新車隊還可以繼承喬丹車隊在2004年取得車隊積分榜第9名後應得的電視轉播分成[5]

在併購完成的第一個賽季,車隊依舊以「喬丹車隊」為名參加F1比賽,這也是車隊第一個不由埃迪·喬丹參與管理的賽季。而車手陣容上則選擇了葡萄牙新人車手蒂亞戈·蒙泰羅以及印度車手納拉因·卡斯基延,而車隊所使用的EJ15賽車也是喬丹車隊歷史上第一台以及唯一一台使用豐田引擎的賽車。

然而,在米德蘭集團接手後的首個賽季之中,喬丹車隊的賽車依然在大多數比賽之中排名末尾,只在頗具爭議的美國站比賽之中由蒙泰羅取得了車隊在該賽季的唯一一次領獎台登台(該場比賽只有6台賽車正常參賽並完成了比賽),而在之後的比利時站上蒙泰羅又取得第8名,為喬丹車隊拿下了15年F1參賽史上的最後一個積分,同時這也是他連續第16場完成比賽,藉此展現了喬丹車隊該賽季賽車的可靠性。

最終,喬丹車隊在以喬丹為名的最後一個賽季以12分排名年度積分榜第9位。此後,有消息稱米德蘭集團對此次收購表示不滿,甚至準備在2006賽季集團正式進入F1前將喬丹車隊再次轉手。車隊領隊特雷弗·卡林英語Trevor Carlin(同時也是卡林車隊創始人)在僅僅7站比賽後就離開車隊[6],車隊總工程師及設計師馬克·史密斯也在2005賽季結束前離開車隊[7]。甚至,有傳言稱前F1車手(同時也是喬丹車隊前車手)艾迪·厄文將出手從米德蘭集團手中買斷車隊[8]

更名參賽(2006年)

 
2006年美國大獎賽上駕駛米德蘭M16賽車的克里斯蒂安·阿爾伯斯

2006賽季,米德蘭集團正式將喬丹車隊更名為「米德蘭車隊」,雖然研發基地仍然設置在前喬丹車隊設於英國北安普敦郡銀石的基地,但由於米德蘭集團創始人亞歷克斯·施奈德英語Alex Shnaider出生於俄羅斯,車隊改為以俄羅斯賽車執照參賽,而不是過去15個賽季之中喬丹車隊所使用的愛爾蘭賽照。不過,由於車隊的英文簡稱「MF1」與英國家居品牌MFI英語MFI Group相似,米德蘭車隊的簡稱在英國引發了不少笑話。

車隊新賽季的賽車被命名為米德蘭M16英語Midland M16,編號體系上延續了原喬丹車隊的賽車編號,同時賽車顏色也由喬丹車隊時期的黃色變為紅色、白色和黑色三種顏色的組合,以反映出米德蘭集團的背景,引擎則依然由豐田提供。義大利賽車底盤製造商達拉拉曾與米德蘭車隊簽訂協議,共同研發M16賽車,然而由於前期成果不佳,達拉拉與米德蘭車隊的協議被終止[9]。2005年冬季,俄羅斯車手羅曼·魯西諾夫英語Roman Rusinov曾代表車隊測試了米德蘭M16賽車,隨後義大利摩托車手馬克斯·比亞吉也曾在2006年1月參與到車隊在英國銀石的測試.[10]

車隊的管理團隊變動也帶來了一些工作人員及車手上的變化,在喬丹車隊工作多年的原空氣動力學主管詹姆斯·基被提拔為技術總監,時年僅33歲的他也就此成為F1史上最年輕的技術總監之一[11]。而在車手陣容上,雖然車隊創始人亞歷克斯·施奈德英語Alex Shnaider一直堅持車隊將派出第一位俄羅斯F1正賽車手,並且為車隊進行測試的羅曼·魯西諾夫也與車隊簽約成為試車手,但由於缺乏俄羅斯贊助商,派出俄羅斯車手的計劃未能成行。同時,車隊也曾與日本車手佐藤琢磨進行過合同協商,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12]。最終,車隊留用了前一個賽季為車隊效力的蒂亞戈·蒙泰羅的同時,還從米納爾迪車隊挖來了荷蘭車手克里斯蒂安·阿爾伯斯[13],兩位車手成為車隊2006賽季的正式車手。

在蒙泰羅和阿爾伯斯為車隊出賽全賽季正賽的同時,另外有三位車手曾在2006賽季為米德蘭車隊出賽過周五的練習賽:

  • 在巴林站、澳洲站、德國站和匈牙利站上,德國車手馬庫斯·溫克霍克出賽練習賽[14]
  • 在馬來西亞站、聖馬利諾站、西班牙站、摩納哥站、英國站、加拿大站、美國站、土耳其站和義大利站上,瑞士車手喬治·蒙迪尼英語Giorgio Mondini出賽了練習賽;
  • 在歐洲站和法國站上,阿德里安·蘇蒂爾則為車隊出賽練習賽。

雖然該賽季米德蘭M16賽車相比前一個賽季的喬丹EJ15賽車相比有著明顯的進步,相較於2005賽季每圈較領先車手慢4秒的EJ15賽車,2006賽季的M16賽車只比領先車手慢2秒左右,但進步幅度依然無法與其它更具實力的車隊匹敵。最初幾場比賽之中,米德蘭賽車只能夠領先於全場墊底的超級亞久里車隊的兩台賽車,但隨著賽季的進行,輪胎供應商普利司通的輪胎開發以及賽車的空氣動力學和操控性都有了顯著的進步(空氣動力學和賽車操控分別由西蒙·菲利普斯和理察·弗里斯監督),M16賽車的表現也有所好轉,能夠在周六排位賽中偶爾進入第二節排位賽,並在比賽中與紅牛車隊紅牛二隊的賽車競爭。不過,由於蒙泰羅和阿爾伯斯多次在比賽初期捲入事故,這些賽季中期的進步並不能轉化為積分,導致賽車的完賽成績繼續排名末尾。甚至在德國站賽後,兩台賽車由於被查出使用了違反技術規則的可變尾翼而被取消了比賽成績[15]

轉賣車隊

 
更換塗裝的原米德蘭M16賽車

由於米德蘭車隊始終未能取得積分,因此該賽季中期即有流言指出米德蘭集團將以1.28億美元的價格轉賣車隊,並且亞歷克斯·施奈德英語Alex Shnaider正在認真考慮出售車隊的可能性。此時距離埃迪·喬丹將車隊售予米德蘭集團還不到兩年。車隊轉賣價格水漲船高的原因是當時的F1已經到達12支車隊的參賽上限,2008賽季後將不再能夠有新車隊報名參賽。

最終,2006年9月米德蘭車隊以1.066億美元被售予荷蘭汽車廠商世爵公司.[16][17],但由於季中不允許車隊更名,因此在2006賽季的最後三場比賽中,車隊更名為「世爵米德蘭車隊」(Spyker MF1 Racing),並轉用荷蘭賽車執照參賽,賽車車身顏色也在最後三場比賽中更換為橙色與銀色的組合[18]。車隊領隊科林·科勒斯英語Colin Kolles繼續留任,邁克·摩爾英語Michiel Mol成為車隊賽事主管,曾在喬丹車隊任職的邁克·加斯科因也在賽季末加盟車隊擔任總設計師。

在留用蒙泰羅和阿爾伯斯參加最後三場比賽的同時,亞歷山大·普瑞馬英語Alexandre Prémat[19]阿德里安·蘇蒂爾E.J.維索英語E. J. Viso[20]先後代表世爵米德蘭車隊出賽周五練習賽。而在最後三場比賽之中,世爵米德蘭車隊依然沒有獲得任何積分。

2007賽季,世爵米德蘭車隊更名為世爵F1車隊,但在一個賽季後再次轉手,成為後來的印度威力車隊[21]

F1賽季成績

(賽果底色示意列表)
粗體-桿位 斜體-最快圈速 * – 賽季進行中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已完成90%的原定賽程,因而有排名 – 由於未完成預定距離的75%,因此該場比賽只能獲得一半積分。

年度 底盤 引擎 輪胎 車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積分 車隊排名
2006 M16英語Midland M16 豐田RVX-06 2.4V8 B BHR MAL AUS SMR EUR ESP MON GBR CAN USA FRA GER HUN TUR ITA CHN JPN BRA 0 第10
  蒂亞戈·蒙泰羅 17 13 Ret 16 12 16 15 16 14 Ret Ret DSQ 9 Ret Ret Ret 16 15
  克里斯蒂安·阿爾伯斯 Ret 12 11 Ret 13 Ret 12 15 Ret Ret 15 DSQ 10 Ret 17 15 Ret 14
  • 因使用違反技術規定的可變尾翼,米德蘭車隊的兩台賽車在德國站賽後被取消成績。

參考資料

  1. ^ Midland sells MF1 Racing to Spyker. [200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April 2007). 
  2. ^ FIA approve Spyker's Force India name change. The Official Formula 1 Website. 24 October 2007 [8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5). 
  3. ^ Midland F1 confirmed. GrandPrix.com. Inside F1. 8 October 2004 [8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6). 
  4. ^ Midland F1 considers Jag buy-out. Autosport. 21 October 2004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5. ^ Russian-Born Canadian Buys F1 Team. The Moscow Times. 25 January 2005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6. ^ Trevor Carlin replaced at Jordan. GPUpdate. 9 June 2005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7. ^ Smith leaving Jordan. grandprix.com. 30 January 2005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6). 
  8. ^ Jordan welcomes Irvine F1 input. BBC Sport. 20 May 2005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0). 
  9. ^ Lostia, Michele. Dallara Won't Build Midland's Car. Autosport. 14 June 2005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0. ^ Max Biaggi to test Midland Formula 1 car. News on F1. 18 January 2006 [8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2). 
  11. ^ James Key new Midland technical director. formula1.com. 23 November 2005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2). 
  12. ^ Midland offer Sato 2006 contract. BBC Sport (BBC). 20 October 2005 [8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13. ^ Albers named as Midland F1 driver. BBC Sport (BBC). 1 November 2005 [8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29). 
  14. ^ Markus Winkelhock is MF1 Racing's test driver. NewsOnF1.net. 2006-01-25 [2006-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3). 
  15. ^ Midlands disqualified over rear-wing flex.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06-06-30 [201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8, 2008). 
  16. ^ Midland sells MF1 Racing to Spyker. GrandPrix.com. Inside F1. 6 September 2006 [8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6). 
  17. ^ Midland F1 team sold to Spyker. The Times of Malta. 11 September 2006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18. ^ Spyker goes orange. GrandPrix.com. Inside F1. 19 September 2006 [8 March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6). 
  19. ^ Premat gets Spyker in China. Grandprix.com. 2006-09-19 [2008-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20. ^ Viso and Spyker MF1. Grandprix.com. September 18, 2006 [200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3). 
  21. ^ Spyker change name to Force India. BBC Sport. 24 October 2007 [18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8). 

外部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