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馬羅夫戰役 (1914年)

科馬羅夫戰役(Battle of Komarów)或俄國方面稱為托馬索夫戰役(Battle of Tomaszów),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上的一場戰役,為加利西亞戰役的一個環節,戰鬥的結果為奧匈帝國擊退了俄羅斯帝國,但這場勝利並未持久。

科馬羅夫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的一部分

被動員參戰的俄軍士兵。
日期1914年8月26日−9月2日
地點
結果 奧匈帝國勝利
參戰方
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 俄羅斯 俄羅斯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奧匈帝國 康拉德·馮·赫岑多夫
奧匈帝國 莫里茨·馮·奧芬貝格英語Moritz von Auffenberg
俄羅斯 尼可萊·伊凡諾夫英語Nikolai Iudovich Ivanov
俄羅斯 帕維爾·馮·普列維英語Paul von Plehwe
參戰單位
奧匈帝國 第4軍團英語4th Army (Austria-Hungary) 俄羅斯 第5軍團英語5th Army (Russian Empire)
兵力
200,000 200,000
傷亡與損失
不詳 20,000人被俘,損失150門火砲

戰前態勢

德國與奧匈帝國

根據德國與奧匈帝國在戰前的計畫,雙方將分別從東普魯士加利西亞展開鉗形攻勢,切斷俄屬波蘭這個巨大的突出部,同時由西里西亞出發的兩個德國軍團將一舉奪取華沙,粉碎俄軍的主力。然而,由於小毛奇施里芬計畫的改弦更張,東線的德軍遭到削弱,以填補西線德軍在阿爾薩斯-洛林的空缺,而東普魯士的德軍將以防禦為先;此外,小毛奇也鼓動奧匈帝國的參謀總長康拉德·馮·赫岑多夫按照計畫發動攻擊以牽制俄軍。康拉德對情勢的判斷也過於樂觀,他認為奧匈軍有能力同時應付塞爾維亞與加利西亞兩條戰線,因而決定派出第1第4英語4th Army (Austria-Hungary)兩個軍團向北推進,丹克爾英語Viktor Dankl率第1軍團在克拉希尼克首開戰鬥,馮·奧芬貝格英語Moritz von Auffenberg的第4軍團掩護他的右翼,向札莫希奇一帶推進。

奧匈軍第4軍團的指揮官,步兵上將莫里茨·馮·奧芬貝格是一員資深將領,在1911至1912年間曾短暫擔任奧匈帝國的戰爭部長英語Minister of War (Austria-Hungary),這位老將在科馬羅夫戰役中顯示了他熟練的戰術才能,然而整場加利西亞戰役的敗績,使他成為康拉德指揮不當的替罪者,也結束了奧芬貝格的軍事生涯。

第4軍團下轄10個步兵師與3個騎兵師,包含步兵上將斯維托札·博羅耶維奇的第6軍(3個師);奧芬貝格麾下的5位軍長中,也有2位是騎兵出身的將領,他們的騎兵在這場戰役中將扮演吃重的角色。

俄國

在俄軍方面,與奧芬貝格對陣的是隸屬西南方面軍英語Southwestern Front (Russian Empire)轄下的第5軍團英語5th Army (Russian Empire),由帕維爾·馮·普列維英語Paul von Plehwe騎兵上將指揮。這位波羅的海德意志貴族在戰鬥中展現了他的忠誠,儘管結果不如預期,他隨後仍繼續率領第5軍團參加羅茲戰役英語Battle of Łódź (1914)與馬祖里湖周邊的戰鬥。

俄軍第5軍團下轄4個軍,含步兵9師、騎兵1師1旅,以及一支精銳的頓河哥薩克部隊,數量上並不遜於對手,且足以威脅奧芬貝格的側翼,但俄軍的步兵素質參差不齊,補給與動員都隱藏著不少缺陷,影響了他們的作戰效率。

戰鬥歷程

當俄軍西南方面軍得之克拉希尼克戰役失利後,總指揮伊凡諾夫英語Nikolai Iudovich Ivanov砲兵上將、參謀長阿列克謝耶夫中將下令第5軍團向西靠攏,以支援敗退的俄國第4軍團英語4th Army (Russian Empire)[1],同時也得掩護位置更東側的俄軍執行大迂迴戰術。然而,奧芬貝格的部隊比俄軍估計的來得更早,雙方在26日接戰;顧此失彼的普列維受到三方包夾[2],無法發揮原有的側翼優勢,加上在克拉希尼克的失敗影響,俄軍軍心動搖,進而惡化為潰退。到31日,奧匈軍已俘獲了20,000名戰俘以及約150門火砲,這些官兵是俄軍最早徵召、經驗最豐富的老兵,他們的損失連帶削弱了俄軍本已脆弱的素質。

後續發展

奧匈軍在克拉希尼克、科馬羅夫的兩場勝利,加上德軍在坦能堡戰役的大勝,以及在西線的迅速推進,使中歐強權一杜看到了迅速打贏戰爭的希望。不料僅在數日後,奧匈軍立刻在加利西亞戰役的後半段遭遇大敗,而德軍的攻勢也在馬恩河被迫停下。在奧匈軍逼近盧布林之際,由平斯克沼澤一帶迂迴而來的俄軍攻破了防禦薄弱的側翼,由於負責防衛加利西亞的奧匈第3軍團英語3rd Army (Austria-Hungary)一半的兵力已經北上支援奧芬貝格與丹克爾,由塞爾維亞調來的第2軍團英語2nd Army (Austria-Hungary)尚未抵達,給予俄軍一個有利的空檔。在俄軍的攻擊下,康拉德不得不放棄進攻,將奧芬貝格等部調回南方救援,甚至也被迫放棄倫貝格桑河以東的領土,只能守住克拉科夫普熱梅希爾一線的防禦工事。

在科馬羅夫戰役取勝的奧芬貝格引咎去職,此後他未再掌握兵權,但於1915年晉封男爵,在姓氏後加上了「馮·科馬羅夫」(von Komarów)以紀念這場戰役。

參見

註釋

  1. ^ 哈布斯堡的滅亡 p.223
  2. ^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 - 奧軍終結者康拉德與倫貝格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