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聖典

    律藏    
   
                   
經分別 犍度 附隨
               
   
    經藏    
   
                                
長部 中部 相應部
                     
   
   
                           
增支部 小部
                           
   
    論藏    
   
                             
法集
分別
界論
人施
設論
論事 雙論 發趣論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ㄑㄧㄢˊ》(Khandhaka),集結佛教戒律的匯編書籍,律藏的組成部分。《巴利律藏》中的犍度,是大品(Mahāvagga)和小品(Cūḷavagga)。

釋義

犍度原意為「軀幹」,引申為彙編而成的篇章,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節之義。

實際則為論律中篇章之名,《犍度》為關於僧團和僧尼戒規的彙編[1]

在釋迦牟尼般涅槃後,五百阿羅漢舉行了第一次集結。佛入滅百年後七百阿羅漢再舉行第二次集結。在集結中,除了集結出波羅提木叉之外,還有75學處,也被記錄下來,分門別類,形成了犍度。

不同譯名

音譯:揵度、建陀、建圖、塞犍陀、塞建圖、娑犍圖、塞建陀、乾度

意譯:蘊、聚、積,藏,結,節、陰、眾、肩、分段

概述

《犍度》分為《大品》和《小品》兩部分。

《大品》包括十犍度:

  • 大犍度:有關出家受戒的規定。
  • 布薩犍度:有關每月望日朔日說戒懺悔的規定。
  • 入雨安居犍度:有關每年雨季比丘安居修行的規定。
  • 自恣犍度:有關雨季安居結束時比丘自恣懺悔的規定。
  • 皮革犍度:有關穿鞋和使用皮革的規定。
  • 藥犍度:有關藥物和食物的規定。
  • 迦絺那衣犍度:有關雨季安居結束後比丘接受迦絺那衣的規定。
  • 衣犍度:有關比丘所穿袈裟的規定。
  • 瞻波犍度:有關僧團活動合法或非法的規定。
  • 拘晱彌犍度:有關比丘分裂和合的規定。

《小品》包括十二犍度:

  • 羯摩犍度:有關呵責與處分犯戒比丘的規定。
  • 別住犍度:有關比丘接受別住處分的規定。
  • 集犍度:有關處分犯僧殘罪比丘的規定。
  • 滅諍犍度:有關平息比丘紛爭(七滅諍)的規定。
  • 小犍度:有關比丘日常生活用品的規定。
  • 臥坐具犍度:有關房舍和臥坐具的規定。
  • 破僧犍度:有關提婆達多反逆事的判定。
  • 儀法犍度:有關各類比丘的威儀規定。
  • 遮說戒犍度:有關犯戒比丘不參加布薩的規定。
  • 比丘尼犍度:有關比丘尼的規定,其中包括八重法二十四障法等。
  • 五百結集犍度:有關佛教第一次結集的事情。
  • 七百結集犍度:有關佛教第二次結集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 郭良鋆.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 6頁. ISBN 7500421907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