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

貼在燈上的謎語

,在中國習俗的活動上會稱做猜謎,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節,會將燈謎結合賞花燈,變成許多人可共同參與的猜謎遊戲。與一般的謎語相比,具有更嚴格的規則。方法是將謎語貼在燈上,多數謎語都是詩詞,猜中謎語的人,有時可獲得獎品。隨著時代改變,現今的燈謎活動未必都將燈謎寫在燈籠上。猜燈謎有時又說為<射燈謎>,因此多會在謎語之後看到:「射一個字,某某格」之類的提示。

歷史

燈謎是以文字為基礎的,「文字的產生,字謎的胚胎就孕育在內」,要發現謎的胚胎,須先研究漢字的結構規律。前人總結有所謂六書:象形、指事、假借、形聲、會意、轉注。「六書」是根據文字變化規律總結出來的,並非先有「六書」然後依此造字,造字是自發性的。直至普遍應用之後,才歸納出這些規律。甲骨文字基本已是六書具備了,燈謎是利用漢字的音、形、義的變化來表達的文義謎,同樣是六書具備的,「制謎者恆准此為胚胎,至變化多方,莫可窮詰」。可以說,文字學和謎學是一對雙胞胎,在文字產生的同時,就產生了謎。

猜燈謎可能是在中國北宋才開始盛行的習俗,儘管猜謎語的歷史更為悠久,但猜燈迷不限於四書五經,也可是生活中的物事。舉行猜燈謎的地點可能是前廣場,或是學校

種類

部分燈謎還具有謎格。謎格是用以改造謎底的方法,並以此方法製謎的格式,最早是出現在東漢的曹娥格[1]。但是絕大部分燈謎不需要謎格,燈謎界也有「無格勝有格」的說法。

郎瑛《七修續稿》載「又得不全《謎社便覽》一冊,謎家姓氏、書名、字母、門類,所宜不宜格,諸幾備矣」。《懷蝶室謎話》載:「明末揚州馬蒼山創《廣陵十八格》,即會意、諧聲、典雅、傳神、碑陰、徐妃、捲簾、壽星、粉底、蝦須、燕尾、比干、雙鉤、釣魚、含沙、錦屏、碎錦、迴文十八格」。馮天嘯在《冰天談虎集》列二十四謎格。「二十四格」之說,就是依此為依據的[2]陳德潤《春雨樓春燈格》中列五十八格和沈觀格《拙廬談虎集》中列六十格。謎格據知已發展出有400多種[3],現在常用的約有十幾種。

典型的燈謎有下列幾種:

  • 會意:這種有時簡單,有時卻相當難猜。例如謎語「單身漢」,要猜一個字?
    • 答案:單身漢,少夫人,夫字中減了人字,答案是「二」。
  • 形疊:在謎語中提供一個字組成的線索。例如「四山縱橫,兩日稠繆。富由他起腳,累是他領頭 。」,要猜一個字?
    • 答案:答案是「田」,田字中有「山」字四個直排橫排放一起,有兩個日字。

和大家通常認為的不同,嚴格的燈謎中,諧音字是不能直接作為燈謎的謎底的,這時候需要使用諧音類的謎格。如「一枝紅杏出牆來」,猜一種人,兩個字。答案是「員外」,取「員」和「園」同音。這時候就需要加上白頭格,以示首字讀做白音。

注釋

  1. ^ 《韻鶴軒筆談》云:「燈謎有十八格,曹娥格為最古。」
  2. ^ 顧祿《清嘉錄.打燈謎》中記載說:「考燈謎有二十四格,曹娥格為最,次莫如增損。增損格即離合格也,孔北海始作離合體詩,其四言一篇合「魯國孔融文舉」六字,餘外復有蘇黃、諧聲、別字、拆字、皓首、雪帽、圍棋、玉帶、粉底、正冠、正履、分心、捲簾、登樓、素心、重門、閒珠、垂柳、錦屏、滑頭禪、無底襄諸格,要不及心格為最古。」
  3. ^ 韓英麟在《授詞百格》和《謎格釋略》兩書為基礎,再集成《增廣隱格釋略》一卷,分正體謎格、變體謎格、別裁謎格和小體謎格四類,共計四百零七格。汕頭胡郎又編得五百餘格,編入《懷蝶室謎話》,未刊。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