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統治者列表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該處是一個囊括了烏克蘭歷史上所有主掌過權威的領袖/統治者的列表。
本頁面所包括的領導頭銜有基輔大公、切爾尼戈夫大公、佩列亞斯拉夫大公、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大公、烏克蘭的蓋特曼和烏克蘭總統。以下序列由古代主治烏克蘭領土的領袖起始,然後到管治基輔羅斯公國的王公,還有烏克蘭總統。
相關領土以相當數目的不同名稱而為人所知,在歷史裡其曾被知悉為:基輔羅斯、羅斯、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扎波羅熱要塞和酋長國。因此,這些波動政治實體所有的主權,被以各種代稱作再述: 王公 、knyahinya、 Король(斯拉夫語的「國王」) 、 蓋特曼和總統。其中兩個最早期所用的貴族頭銜: knyaz和velyky knyaz分別轉譯為英文的王爵和大親王,而korol就轉譯成國王。
基輔羅斯(375/800~1240/1362)
傳說與歷史上的基輔統治者
肖像 | 姓名 | 生卒 | 統治起始 | 統治直到 |
---|---|---|---|---|
博日 (Bož, Boz, Booz, Box),東斯拉夫安特人的國王 | 4世紀 | ? | 376 | |
阿利比 (Baltazár), 巴蘭比爾也即Bülümer的兒子,西匈奴的可汗,葬於庫岩套山(現基輔) | 4世紀 | 378 | 390 | |
基伊 ,基輔的傳奇創始人,庫亞維亞的斯拉夫王公,極有可能是東波里安人 | 5-6世紀 | 482 | ? | |
奧列格( Helge或Helgi ),可能是丹麥或瑞典血統,在可薩汗國統治下的一個真偽不明的基輔省 | 8世紀 | ? | ? | |
布拉夫林,可能是瑞典血統[1], | 8-9世紀 | 790 | 810 | |
阿斯科爾德和德爾 ( Høskuldr和Dýri ), [2]可能是瑞典血統,瓦良格人國王,而不是留里克,基輔城統治者 (khagans)。 | ? – 882 | 842 [3] | 882 |
留里克家族是留里克 (烏克蘭語:Рюрик)( Hrørekr )的後裔,留里克本人是一個瓦良格異信仰的日耳曼王家或酋長,據主要編年史所載他於862年被邀請統治諾夫哥羅德,後成為北方諸斯拉夫人部落( Krivchians和Slovene)以及芬蘭人部落(Meria、Chud和Ves)的統治者。再往後他的兒子或孫子伊霍爾王公,成為了南部基輔領土的王公,開始了基輔羅斯的留里克統治王朝。 留里克存在與否成為史學家爭論的一個焦點,P. Kovaletsky 和Omeljan Pritsak認為留里克與9世紀日德蘭和弗里西亞的北歐國王赫勒克 (Rorik) 是同一人,普遍關於他的神話和傳說共同形成為編年史的初始基礎。Alexsei Shakmatov在另一方面,就接受初始編年史的敘述為事實,即留里克是一個歷史人物[4]。
統治者列表
(備註:這裡王公們的數列對於所有公國都是一樣的,因為所有人的頭銜都被冠為羅斯的王公,儘管處於領土的不同部分和各自有特定的統治者數列。王公們是按他們(首次)的權力繼位年份編排。 )
姓名 | 肖像 | 出生年時 | 在位時期 | 統治範圍 | 婚姻及子嗣 | 身故年時 | 備註 |
---|---|---|---|---|---|---|---|
留里克(Рюрик)古諾斯語: Rørik | 不詳 | 862–879 | 基輔羅斯
(於諾夫哥羅德) |
不詳
有至少一個兒子 |
879 | 以諾夫哥羅德大公之名實施統治,世家創始人 | |
奧列格(Олег Віщий)古諾斯語: Helgi[5] | 不詳 | 879–912 | 基輔羅斯 | 不詳 | 912 | Holmgård(諾夫哥羅德) 及 Kønugård (基輔)的瓦良格王公Varangian kniaz。他與家族的關係不詳。他當時身份或許為攝政, 以留里克之子奧格的名義施政。奧列格將其治權擴張到德列夫利安人、西維利亞人、 拉迪米奇人和東波里安人。與可薩人展開勢力爭奪。 有正式宣告其本人為大公。 | |
伊戈爾·留里科維奇Igor Rurikovich(Ігор Старий[6])古諾斯語: Ingvar Röreksson | c.878
留里克之子 |
912–945 | 基輔羅斯 | 901或902年成婚
有至少一個兒子 |
945
於科羅斯堅 享年介66–67歲 |
||
聖人基輔的奧爾加(Saint Olga)(Свята Ольга)古諾斯語: Helga | c.890 | 945–962 | 基輔羅斯 | 969年7月11
於基輔 享年介78–79歲 |
代表其弟攝政,她曾接受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主持受洗為基督徒,但是未能成功將基督教帶入基輔。 | ||
斯維亞托斯拉夫·伊戈列維奇Sviatoslav Igorevich(Святосла́в Хоро́брий)古諾斯語: Sveinald Ingvarsson[7] | c.942
可能生於基輔 伊戈爾和奧德加之子 |
962–972 | 基輔羅斯 | c.954與普熱茲拉瓦 | 972年3月
於霍爾蒂恰島 享年介29–30歲 |
全羅斯的第一位正式統治者,他消滅了可薩人並以基輔王位權威統一了所有羅斯公國服從其靡下。 | |
亞羅波爾克一世Yaropolk Sviatoslavich(Яропо́лк Святосла́вич)古諾斯語: Iaropolk Sveinaldsson | c.950
斯維亞托斯拉夫和普熱茲拉瓦之子 |
972–980 | 基輔羅斯 | 與一位希臘修女成婚
有至少一個兒子 |
980年
於卡尼夫附近羅登堡, 享年介29–30歲 |
很可能在生前受洗皈依天主教,然後就被兩名瓦良格人所殺。 | |
弗拉基米爾一世Vladimir Basil Sviatoslavich(Володимир Великий/Володимѣръ Свѧтославичь)古諾斯語: Valdamarr Sveinaldsson | c.958 | 980–1015 | 基輔羅斯 | c.977與奧拉瓦
有至少一個兒子 c.980與一位希臘修女 (其亡兄的寡婦) 有至少一個兒子 c.978與波洛茨克的羅涅達 (很可能屬重婚) 八個子嗣 (保加利亞的)阿德拉 有至少兩個子嗣(到最多四個) 1000年之前與(波希米亞的)瑪爾芙麗達 兩個子嗣 988年與生於紫室者安娜 (於赫爾松軍區) 三個子嗣 1011年後與薩克森的蕾格琳迪斯 (奧托一世的孫女) 有一到兩個女兒 不詳女性 兩個子嗣 |
1015年7月15 日於基輔貝雷斯托夫
享年介57–58歲 |
其早期以忠心於異信仰模式的管治作為國度特徵,直到988年他受洗皈依東正教並成功令基輔羅斯轉奉基督教。 | |
惡棍斯維亞托波爾克Sviatopolk Yaropolkovich(Святополк Окаянний)古諾斯語: Sveinpolk Iaropolksson | c.980
斯維亞托斯拉夫和普熱茲拉瓦之子 |
1015–1019 | 基輔羅斯 | 不詳 (波列斯瓦夫一世的女兒)無子嗣 | 1019
享年介38–39歲 |
||
智者雅羅斯拉夫Yaroslav George Vladimirovich(Яросла́в Му́дрий)古諾斯語: Jarizleifr Valdamarrsson[10] | c.978 | 1019–1054 | 基輔羅斯 | 1019年與因吉戈爾德
8到9個子嗣 |
1054年2月20日
維什戈羅德享年介75–76歲 |
羅斯托夫王公、 諾夫哥羅德王公及基輔大公;在位時期基輔羅斯 達到權力巔峰 | |
伊賈斯拉夫一世Iziaslav Demetrius Yaroslavich(Ізяслав Ярославич)古諾斯語: Izjasleifr(?) Jarizleifsson | c.1024
智者雅羅斯拉夫與因吉戈爾德之子 |
1054–1068
1069–1073 1076–1078 |
基輔羅斯 | 1043與波蘭的格特魯德
三個子嗣 |
1078年10月3日
享年介53–54歲 |
分三段在位時期,曾被其親戚們,即波洛茨克的弗謝斯拉夫 (1068–69) 和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雅羅斯拉維奇 (1073–76)威脅到權威。羅斯的第一位君王;額我略七世曾於1075年自羅馬授予其王冠。 | |
波洛茨克的弗謝斯拉夫Vseslav Basil Bryacheslavich(Всеслав Брячиславич) | c.1039
波洛茨克的布里亞奇斯拉夫之子 |
1068–1069 | 基輔羅斯 | 不詳六個兒子 | 1101年4月24
享年介61–62歲 |
伊賈斯拉夫管治期間的一個短暫統治者,兼波洛茨克王公 |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Sviatoslav Nicholas Yaroslavich(Святослав Ярославич)古諾斯語: Sveinald Jarizleifsson | c.1027
智者雅羅斯拉夫與因吉戈爾德之子 |
1073–1076 | 基輔羅斯 | 1043~1047年間與迪特馬爾森的賽茜麗婭[11]
五個子嗣 有一子 |
1076年12月27
享年介48–49歲 |
伊賈斯拉夫管治期間的一個短暫統治者 | |
弗謝沃洛德一世Vsevolod Andrew Yaroslavich(Всеволод Ярославич)古諾斯語: Vissivald Jarizleifsson | c.1030
智者雅羅斯拉夫與因吉戈爾德之子 |
1078–1093 | 基輔羅斯 | c.1053與拜占庭的阿納斯塔西婭
兩個子嗣 c.1070與安娜·波洛維茨卡婭 四個子嗣 |
1093年4月13
享年介62–63歲 |
從其侄子亞羅波爾克·伊賈斯拉維奇那篡奪王位。 | |
聖人亞羅波爾克·伊賈斯拉維奇
Yaropolk Peter Iziaslavich (Ярополк Ізяславич)古諾斯語: Iaropolk Izjasleifsson (?) |
c.1043
伊賈斯拉夫一世與波蘭的格特魯德之子 |
1078–1087 | 基輔羅斯 | c.1071與邁森的庫尼根德
四個子嗣 |
1087年11月22
茲文尼霍羅德 享年介62–63歲 |
作為魯斯國王繼承者(一直至死持有該頭銜),是合法的王位候選者, 被其叔叔篡權。 | |
史維托波克二世Sviatopolk Michael Iziaslavich(Всеволод Ярославич)古諾斯語: Sveinpolk Izjasleifsson (?) | 1050年11月8日
伊賈斯拉夫一世與波蘭的格特魯德之子 |
1093–1113 | 基輔羅斯 | 不詳 (斯皮季赫涅夫二世的女兒)[12]c.1085
三個子嗣 c.1094與欽察的奧倫娜 四個子嗣 |
1113年4月26
維什戈羅德 62歲 |
從其叔叔那奪回屬於其父的王位權利。但是他的後裔們喪失了取得基輔王位的權利。 在1907年柳別奇會議決定將整個屬土版圖分離開後,基輔羅斯 逐漸喪失其重要佔位,而在1132年後改名為基輔Kiev | |
1097年柳別奇會議後基輔羅斯步入封建時代,分離成為由留里克家王公們所管治的諸多公國,且之間維持著一系列的權力相爭。主要公國有以下: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基輔、切爾尼戈夫和佩列亞斯拉夫。在1240–1362年這段時期裡,後三個公國被迫臣服金帳汗國。參見羅斯政權歷史列表 | |||||||
大衛·斯維亞托斯拉維奇 | 1050 | 1097–1123 | 切爾尼戈夫 | 狄奧多西婭
五個子嗣 |
1123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之子 | |
大衛·伊戈列維奇 | 1055 | 1097–1099 | 沃里尼亞 | 不詳女性三個子嗣 | 1112年5月25日 | 雅羅斯拉夫一世之孫 | |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Vladimir Basil Vsevolodovich(Володимир Мономах)古諾斯語: Valdamarr Vissivaldsson | 1053
弗謝沃洛德一世與拜占庭的阿納斯塔西婭之子 |
1097–1113 | 佩列亞斯拉夫 | c.1074年與威塞的吉莎
五到六個子嗣 1100年與拜占庭的尤菲米婭 六到七個子嗣 1107年後與不詳女性(庫曼可汗埃帕·奧切內維奇之女兒) 未有可考子嗣 |
1125年5月19日
享年介71–72歲 |
與其親戚史維托波克二世相爭而行管治,直到 1113年其正式繼承王位為止。他被認為是統一的基輔羅斯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 |
1113–1125 | 基輔羅斯 | ||||||
姆斯蒂斯拉夫·斯維亞托波爾科維奇 | ? | 1099 | 沃里尼亞 | 不詳 | 1099 | 史維托波克二世之子 | |
雅羅斯拉夫·斯維亞托波爾科維奇 | c. 1070 | 1099–1118 | 沃里尼亞 | c.1091與不詳女性(拉斯洛一世女兒)
c.1106與波蘭的朱迪思-瑪麗亞 c.1112與不詳女性(姆斯季斯拉夫一世女兒) 總計擁有三四個子嗣 |
1124年5月 | 史維托波克二世之子 | |
斯維亞托斯拉夫三世·弗拉基米羅維奇 | ? | 1113–1114 | 佩列亞斯拉夫 | 未婚 | 1114年3月6日 |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之子 | |
羅曼·弗拉基米羅維奇 | ? | 1118–1119 | 沃里尼亞 | 不詳女性 | 1119年1月6日 |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之子 | |
穆羅姆的君士坦丁 | 1070 | 1123–1127 | 切爾尼戈夫 | 不詳女性三個子嗣 | 1129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之子 | |
姆斯季斯拉夫一世Mstislav Theodore Vladimirovich(Мстислав Великий)古諾斯語: Haraldr Valdamarrsson | 1076年6月1 日於圖羅夫 | 1125–1132 | 基輔羅斯 | 1095年與瑞典的克里斯蒂娜
十個子嗣 1122年與諾夫哥羅德的柳巴瓦·德米特里夫娜 兩個子嗣 |
1132年4月14日
享年55 |
在其管治後的 基輔羅斯,陷入衰退並開始 急速敗落。 | |
亞羅波爾克二世 | 1082 | 1114–1132 | 佩列亞斯拉夫 | 1116年與奧塞提亞的海倫娜
一個子嗣 |
1139年2月18 | 姆斯季斯拉夫一世的兄弟 | |
1132–1139 | 基輔 | ||||||
普斯科夫的弗謝沃洛德 | 1103 | 1132 | 佩列亞斯拉夫 | 1125年前與安娜
四個子嗣 |
1138年2月11 | 姆斯季斯拉夫一世與瑞典的克里斯蒂娜的最長子 | |
長臂的尤里 | 1099 | 1132
1134–1135 |
佩列亞斯拉夫 | 兩個妻子總計十五名子嗣 | 1157年5月15 |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之子 | |
伊賈斯拉夫二世 | 1096[13] | 1132–1133 | 佩列亞斯拉夫 | 1151年前與德國的艾格尼絲
五個子嗣 1154年與喬治亞的露蘇丹[13] 無子嗣 |
1154年11月13日[13] |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之子;第一次任期。 | |
維亞切斯拉夫一世 | 1083 | 1133–1134 | 佩列亞斯拉夫 | 1139年前與不詳女性
一個子嗣 |
1154年2月2 | 首次雙公國兼任。被廢黜。 | |
1139 | 基輔 | ||||||
好人安德魯一世 | 1102年8月11 | 1119–1135 | 沃里尼亞 | c.1117與不詳女性(波洛茨克的圖戈爾汗之女兒)
兩個子嗣 |
1141年1月22 |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之子 | |
1135–1141 | 佩列亞斯拉夫 | ||||||
伊賈斯拉夫二世 | 1096[13] | 1135–1141 | 沃里尼亞 | 1151年前與德國的艾格尼絲
五個子嗣 1154年與喬治亞的露蘇丹[13] 無子嗣 |
1154年11月13日[13] |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之子;第一次任期。 | |
斯維亞托斯拉夫四世 | 1123 | 1141–1146 | 沃里尼亞 | 1143年與波洛茨克的瑪麗亞
八個子嗣 |
1194年7月25 | 弗謝沃洛德二世之子。 | |
弗謝沃洛德二世 | 1104 | 1127–1139 | 切爾尼戈夫 | 1116年與羅斯的瑪瑞安
一個子嗣 |
1146年8月1日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的孫子,嫁給了瑪麗亞,即姆斯蒂斯拉夫大帝、雅羅波爾克二世和維亞切斯拉夫一世的妹妹。 | |
1139–1146 | 基輔 | ||||||
弗拉基米爾二世·戴維多維奇 | ? | 1139–1151 | 切爾尼戈夫 | 1144年與不詳女性
一個子嗣 |
1151年5月12 | 前任者之子 | |
弗拉基米爾科·沃洛達列維奇 | 1104 | 1141–1153 | 加利奇 | c.1117年與匈牙利的索菲亞
四個子嗣 |
1153 | 於其治下將茲文霍羅德、 普熱西林和捷列波夫利亞諸公國合併,一齊組成了加利奇公國。 | |
聖人 伊戈爾二世 | 1096 | 1146 | 基輔 | 未婚 | 1147年9月19 | 弗謝沃洛德二世兄弟。被廢黜。 | |
伊賈斯拉夫二世 | 1096[13] | 1141–1146 | 佩列亞斯拉夫 | 1151年前與德國的艾格尼絲
五個子嗣 1154年與喬治亞的露蘇丹[13] 無子嗣 |
1154年11月13日[13] |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之子 | |
1146–1149 | 基輔及沃里尼亞 | ||||||
1149–1151 | 沃里尼亞 | ||||||
1151–1154 | 基輔 | ||||||
勇敢者姆斯季斯拉夫二世 | 1125 | 1146–1149
1151–1154 |
佩列亞斯拉夫 | 1151年與波蘭的艾格尼絲
三個子嗣 |
1170年8月19 | 伊賈斯拉夫二世之子 | |
長臂的尤里 | 1099 | 1149–1151
1155–1157 |
基輔 | 兩個妻子總計十五名子嗣 | 1157年5月15 |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之子 | |
羅斯季斯拉夫·尤里耶維奇 | ? | 1149–1151 | 佩列亞斯拉夫 | 1151年前與不詳女性
三個子嗣 |
1151 | 長臂尤里之子 | |
普斯科夫的斯維亞托波爾克 | 1096年後 | 1151–1154 | 沃里尼亞 | 1143/1144年與奧洛穆茨的尤菲米亞[14]
無子嗣 |
1154年2月20 |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之子 | |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 | 1110 | 1154
1158–1162 |
基輔 | 不詳女性八個子嗣 | 1167年3月14 | 伊賈斯拉夫二世兄弟 | |
伊賈斯拉夫三世 | 1115 | 1151–1154 | 切爾尼戈夫 | 不詳女性一名子嗣 | 1161年3月6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之孫, 在1161年時與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聯合管治。 | |
1154–1155 | 基輔 | ||||||
1155–1157 | 切爾尼戈夫 | ||||||
1157–1158
1161 |
基輔 | ||||||
雅羅斯拉夫·奧斯莫梅斯爾八智之人 | 1130 | 1153–1187 | 加利奇 | 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的奧爾加·尤里耶夫娜
四個子嗣 娜斯塔西婭 一個子嗣 |
1187年10月1日 | ||
弗拉基米爾三世·姆斯季斯拉維奇 | 1132 | 1154–1157 | 沃里尼亞 | 1150年與不詳女性(大公塞爾維亞的貝洛什·武卡諾維奇之女兒)
四個子嗣 |
1173 |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之子 | |
斯維亞托斯拉夫三世·奧利戈維奇 | 1106/1107 | 1154–1155
1157–1164 |
切爾尼戈夫 | 不詳女性六名子嗣 | 1164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之孫 | |
勇敢者姆斯季斯拉夫二世 | 1125 | 1157–1170 | 沃里尼亞 | 1151年與波蘭的艾格尼絲
三個子嗣 |
1170年8月19 | 伊賈斯拉夫二世之子 | |
1167–1169
1170 |
基輔 | ||||||
格列布 | 1125 | 1154–1169 | 佩列亞斯拉夫 | 1154年與不詳女性
三個子嗣 |
1171年1月20 | 長臂尤里之子 | |
1169
1170–1171 |
基輔 | ||||||
弗拉基米爾·格列博維奇 | 1157 | 1169–1187 | 佩列亞斯拉夫 | 不詳女性無子嗣 | 18 April 1187 | 前任者之子 | |
布列斯特的斯維亞托斯拉夫·姆斯蒂斯拉維奇 | ? | 1170–1173 | 沃里尼亞 | 不詳女性 | 1173/93 | 勇敢者姆斯季斯拉夫之子 | |
偉大的羅曼 | 1152
姆斯季斯拉夫二世與波蘭的艾格尼絲之子 |
1173–1188 | 沃里尼亞 | 1170或1180年與普雷德斯拉瓦·魯里科夫娜
兩名子嗣 c.1197年與拜占庭的安娜-歐弗洛西內 兩名子嗣 |
1205年6月19 | 留里克二世小舅子。 | |
伏爾吉尼亞的
弗謝沃洛德·姆斯季斯拉維奇 |
? | 1188 | 沃里尼亞 | 不詳 | 1196 | 勇敢者姆斯季斯拉夫之子 | |
弗拉基米爾三世·姆斯季斯拉維奇 | 1132 | 1171 | 基輔 | 1150年與不詳女性(大公塞爾維亞的貝洛什·武卡諾維奇的女兒)
四個子嗣 |
1173 |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之子 | |
米哈伊爾一世 | 1151 | 1171 | 基輔 | 1176年前與狄奧多西婭
兩個子嗣 |
1176年6月20 | 長臂尤里之子 | |
基輔的羅曼一世 | 1149之前 | 1171–1173
1175–1177 |
基輔 | 1149年1月9日與諾夫哥羅德的瑪麗亞
三個子嗣 |
1180年6月14 |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之子 | |
大窩弗謝沃洛德 | 1151 | 1173 | 基輔 | 瑪麗亞·莎瓦諾芙娜
十四個子嗣 1209年與維捷布斯克的柳巴瓦·瓦西爾科夫娜 無子嗣 |
1212年4月15 | 長臂尤里之子 | |
留里克二世 | 1157之前 | 1173
1180–1182 1194–1202 1203–1204 1206 1207–1210 |
基輔 | 1163年與不詳女性
1176年前與圖羅夫的安娜[15] 六個子嗣 |
1215 |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之子 | |
斯維亞托斯拉夫四世 | 1123 | 1164–1173 | 切爾尼戈夫 | 1143年與波洛茨克的瑪麗亞
八個子嗣 |
1194年7月27日 | 弗謝沃洛德二世之子 | |
1173–1174 | 基輔及切爾尼戈夫 | ||||||
1174–1177 | 切爾尼戈夫 | ||||||
1177–1180 | 基輔及切爾尼戈夫 | ||||||
1182–1194 | 基輔 | ||||||
雅羅斯拉夫二世 | 1132 | 1174–1175
1180 |
基輔 | 1149年與波西米亞的瑞切薩
四個子嗣 |
1180 | 伊賈斯拉夫二世之子 | |
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 | 1139 | 1180–1198 | 切爾尼戈夫 | 1171年前與艾琳[16][17][18]
三個子嗣 |
1198 | 弗謝沃洛德二世之子 | |
佩列亞斯拉夫爾的雅羅斯拉夫·姆斯蒂斯拉維奇
(紅人雅羅斯拉夫二世) |
? | 1187–1199 | 佩列亞斯拉夫 | 未婚 | 1199 | 長臂尤里之孫 | |
奧列格·雅羅斯拉維奇 | ? | 1187 | 加利奇 | 不詳 | 1187/8 | ||
弗拉基米爾二世·雅羅斯拉維奇 | ? | 1187–1188
1189–1199 |
加利奇 | c.1166與博萊斯拉娃
一個子嗣 |
1187/8 | ||
伊戈爾二世勇敢者 | 1151年4月3 日 | 1198–1201 | 切爾尼戈夫 | 1170年前與加利奇的歐芙洛緒涅·雅羅斯拉夫娜 [19]
五名子嗣 |
1201 | 斯維亞托斯拉夫·奧利戈維奇之子 | |
雅羅斯拉夫二世 | 1191年2月8日 | 1199–1206 | 佩列亞斯拉夫 | 1205年與不詳女性
無子嗣 1214年與諾夫哥羅德的洛絲季斯菈芙(1216年廢黜) 無子嗣 1218年與梁讚的蒂奧多西婭十二個子嗣 |
1246年9月30 | 大窩弗謝沃洛德之子 | |
弗謝沃洛德四世紅人 | ? | 1201–1206 | 切爾尼戈夫 | 1178年10月14日/12月24日[20]或1179年11月14日與波蘭的瑪麗亞
一名子嗣 |
1212年8月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五世之子,於切爾尼戈夫協同管治。 | |
1206–1207 | 基輔及切爾尼戈夫 | ||||||
1207–1210 | 切爾尼戈夫 | ||||||
1210–1212 | 基輔及切爾尼戈夫 | ||||||
奧列格三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 | ? | 1202–1204 | 切爾尼戈夫 | 1176年與不詳女性
兩個子嗣 |
1204 | ||
因戈瓦爾三世 | 1152 | 1202–1203
1212–1214 |
基輔 | 不詳女性五名子嗣 | 1220 | 雅羅斯拉夫二世之子 | |
偉大的羅曼(Роман Мстиславич) | 1152
姆斯季斯拉夫二世與波蘭的艾格尼絲之子 |
1188–1189 | 沃里尼亞及加利奇 | 1170或1180年與普雷德斯拉瓦·魯里科夫娜
兩名子嗣 c.1197年與拜占庭的安娜-歐弗洛西內 兩名子嗣 |
1205年6月19
扎維霍斯特享年介52–53歲 |
留里克二世小舅子。他的管治王朝標誌著加利西亞-沃里尼亞作為一個基輔羅斯的繼承政國的崛起。 | |
1189–1198 | 沃里尼亞 | ||||||
1198–1204 | 沃里尼亞及加利奇, 然後加利西亞-沃里尼亞 | ||||||
1204–1205 | 基輔及加利西亞-沃里尼亞 | ||||||
基輔的羅斯季斯拉夫二世 | 1172年4月13 | 基輔 | 1187年6月15日與基輔的韋爾霍斯拉娃
一個子嗣 |
1218年3月3日 | 留里克二世之子及大窩弗謝沃洛德小舅子。與其表兄羅曼一同實施管治。 | ||
聖人切爾尼戈夫的邁克爾 | 1185 | 1206 | 佩列亞斯拉夫 | 1210/ 1211年與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的海倫娜[21]
七個子嗣 |
1246年9月20 | 弗謝沃洛德四世紅人之子。 | |
弗拉基米爾四世·魯里科維奇 | 1187年9~12月 | 1206–1213 | 佩列亞斯拉夫 | 1239年前與不詳女性
四個子嗣 |
1239年3月3日 | 留里克二世之子 | |
留里克二世 | 1157之前 | 1212–1215[22] | 切爾尼戈夫 | 1163年與不詳女性
1176年前與圖羅夫的安娜[15] 六個子嗣 |
1215 |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之子 | |
弗拉基米爾五世·弗謝沃洛多維奇 | 1192年10月26 | 1213–1215[23] | 佩列亞斯拉夫 | 1239年前與不詳女性
四個子嗣 |
1227年1月6 | 大窩弗謝沃洛德之子。其身故後的公國,被雅羅斯拉夫爾所吞併, 然後再併入伏拉迪米爾。 | |
佩列亞斯拉夫後被雅羅斯拉夫爾所吞併, 然後再併入伏拉迪米爾-蘇茲達爾。參見俄羅斯君主列表裡的晚期王公。 | |||||||
老姆斯季斯拉夫 | 1156 | 1214–1223 | 基輔 | 1116年與不詳女性
七個子嗣 |
1239年3月3日 | 留里克二世之子 | |
格列布·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切爾尼戈夫王公) | c.1168 | 1215–1217 | 切爾尼戈夫 | 1183年與基輔的阿納斯塔西婭
三個子嗣 |
1215/1220[17] | 留里克二世小舅子 | |
姆斯蒂斯拉夫二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 | c.1168 | 1217–1223 | 切爾尼戈夫 | 1183年與葉森雅-瑪爾法·沙瓦諾芙娜
四個子嗣 |
1223年5月31 | 大窩弗謝沃洛德小舅子。 | |
弗拉基米爾四世·魯里科維奇 | 1187年9~12月 | 1223–1233 | 基輔 | 1239年前與不詳女性
四個子嗣 |
1239年3月3日 | 留里克二世之子 | |
聖人切爾尼戈夫的邁克爾 | 1185 | 1223–1234 | 切爾尼戈夫 | 1210/ 1211年與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的海倫娜[21]
七個子嗣 |
1246年9月20 | 弗謝沃洛德四世紅人之子。首次執政。 | |
伊賈斯拉夫四世 | 1186 | 1233–1236 | 基輔 | 阿加菲婭
無子嗣 |
1255 | 老姆斯季斯拉夫之子 | |
姆斯蒂斯拉夫三世·格列博維奇 | 1215/1220之前 | 1234–1239 | 切爾尼戈夫 | 1239年前與不詳女性
兩個子嗣 |
1239年10月18日後 | ||
雅羅斯拉夫二世 | 1191年2月8日 | 1236–1238
1246 |
基輔 | 1205年與不詳女性
無子嗣 1214年與諾夫哥羅德的洛絲季斯菈芙(1216年廢黜) 無子嗣 1218年與梁讚的蒂奧多西婭十二個子嗣 |
1246年9月30 | 大窩弗謝沃洛德之子 | |
聖人切爾尼戈夫的邁克爾 | 1185 | 1238–1239
1239–1243 |
基輔 | 1210/ 1211年與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的海倫娜[21]
七個子嗣 |
1246年9月20 | 弗謝沃洛德四世紅人之子。在其與金帳汗國談判期間,其子羅斯季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於1239年有短暫執掌基輔的王位,然後就被加利西亞的丹尼爾所驅逐,丹尼爾還發動乞瓦之戰以捍衛基輔權位,直到1240年邁克爾返回掌權而止, 然而城邦在那年已被摧毀。邁克爾於1243年重奪切爾尼戈夫的權位,與安德魯·姆斯蒂斯拉維奇協同管治。 | |
1243–1246 | 基輔及切爾尼戈夫 | ||||||
安德魯一世·姆斯季斯拉維奇[24] | ? | 1245–1246 | 切爾尼戈夫 | 不詳女性 | 1246 | 姆斯蒂斯拉夫三世之子。與聖邁克爾協同管治。 | |
羅斯季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 | 1210年後 | 1239–1243 | 切爾尼戈夫 | 1243年與匈牙利的安娜
五個子嗣 |
1262 | 聖邁克爾之子 | |
1239 | 基輔 | ||||||
安德魯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 | ? | 1246–1263 | 切爾尼戈夫 | 不詳女性 | 1263 | 聖邁克爾兄弟 | |
聖人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 1221年5月13 | 1246–1263 | 基輔 | 1239年與波洛茨克的普拉斯科維婭-雅莉桑德拉
五個子嗣 1263年前與瓦西麗薩 無子嗣 |
1263年11月14 | 前任者之子 | |
雅羅斯拉夫三世 | 1230 | 1263–1272 | 基輔 | 1252年前與娜塔莉亞
兩個子嗣 1265年與塔魯薩的聖森雅 四個子嗣 |
1272年9月16 | 前任者兄弟 | |
列夫一世 | 1228 | 1272–1301 | 基輔 | 1116年與匈牙利的康斯坦絲
一個子嗣 |
1301 | 丹尼爾一世之子。兼任加利西亞-沃里尼亞國王。在其1301年身故後 , 基輔被立陶宛大公國所掌控。 至少直到1362年的時候,在基輔才設立了立陶宛總督一職[25]。 |
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的王公及王 (1199–1349)
加利西亞-沃利尼亞是位處加利西亞和沃利尼亞的一個魯塞尼亞[26][27][28][29][30][31]政權。依據統治者們的頭銜而被稱作公國或王國。儘管加利西亞的第一個名義上國王,是匈牙利貝拉三世的兒子安德魯二世,(1188年至1190年在位),加利西亞的科洛曼後來於1215年加冕成為正式的第一任國王[32][33][34]。
肖像 | 姓名 | 生卒 | 統治起始 | 統治直到 |
---|---|---|---|---|
羅曼二世大帝,諾夫哥羅德王公(1168-1170),沃里尼亞王公( 1170-1188,1189-1205 ),哈利奇王公(1188,1199-1205)和基輔大公(1204-1205) | 1160–1205 | 1199 | 1205 | |
加利西亞-洛多梅里亞的科洛曼,匈牙利王公卡爾曼,哈利奇王公 (1214-15),1215年成為加利奇-沃里尼亞 ( rex Galiciae et Lodomeriae) 的第一位受膏者和加冕國王。 | 1208–1241 | 1214 | 1219 | |
加利西亞的丹尼爾一世,從孩提時起就掌握諸多頭銜,最終於1253年在德羅希琴由教皇特使奧皮佐大主教加冕,成為羅斯國王兼基輔大公 | 1201–1264 | 1205 | 1264 | |
列夫一世,魯塞尼亞國王,貝爾茲王公 (1245-1264),佩雷米什和哈利奇王公 (1264-1269),1272 年將加利西亞首都由霍爾姆遷至利沃夫,基輔大公 (1271-1301) | 1228–1301 | 1293 | 1301 | |
尤里一世,羅斯國王,貝爾茲王子 (1264–1301) | 1252–1308 | 1301 | 1308 | |
安德魯二世和列夫二世,魯塞尼亞國王,王公,聯合管治,留里克王朝最後一位管治烏克蘭的成員 | ?–1323 | 1308 | 1323 | |
波列斯瓦夫·尤里二世 , natus dux et dominus Russiae ,皮亞斯特王朝(波蘭史上第一個統治王朝)成員 | 1308–1340 | 1325 | 1340 | |
柳巴爾塔斯 ,王公, 格迪米尼茲王朝成員,加利西亞-沃里尼亞最後一位魯塞尼亞-立陶宛統治者,沃里尼亞王公 ( 1323–1384 ) | C.1300–1384 | 1340 | 1349 |
1349年,東沃利尼亞以外,柳巴爾塔斯所有王國領土都輸給了波蘭的卡西米日三世。 1366年,波蘭與立陶宛簽訂條約:東部沃里尼亞和盧茨克保留在柳巴爾塔斯(立陶宛大公國)的管治下,而加利西亞、沃里尼亞西部和波多利亞西部被波蘭王國吞併。
在立陶宛大公國 (1362–1569) 和波蘭王國 (1569–1667/1793)內
基輔王公
1320年代初的時候,格迪米納斯率領的立陶宛軍隊在伊爾彭河戰役中,擊敗了基輔的斯坦尼斯拉夫所率領的斯拉夫軍隊,並徵服了這座城市。而韃靼人,也聲稱擁有基輔,在1324年至1325年的時候還進行了報復,因此雖然基輔由立陶宛王子所統治,但它不得不向金帳汗國繳納貢品。最後由於1362年的藍水戰役,基輔及周邊地區被立陶宛大公阿爾吉爾達斯併入了立陶宛大公國。
- 阿吉曼塔斯·阿爾謝尼什基斯 (Olgimunt Holszański, Olgimont-Mykhailo Olshansky) (1324–1331)
- 基輔的菲奧多爾,即特奧多拉斯·布特維達蒂斯,格迪米納斯的兄弟(1331–1362)
- 弗拉基米拉斯·阿爾吉達蒂斯 (Volodymyr Olgerdovych) (1362–1394)
- 斯基爾蓋拉(1395–1397)
- 伊萬·奧爾尚斯基(Jonas Alšėniškis) (1397–c. 1402)
- 尤爾吉斯·格高達斯(Jerzy Giedygołd) (1404–1411)
-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奧爾尚斯基 (c. 1412–c. 1422)
- 米哈伊洛·伊萬諾維奇·奧爾尚斯基 ( 1422–1432 )
- 米哈伊洛·塞梅諾維奇·博洛班·奧爾尚斯基 (1433–1435)
- 斯維特里蓋拉(1435–c. 1440),羅斯大公 (1432–c. 1440)
- 亞歷山德拉斯·奧列爾卡(Olelko Volodymyrovych) (1443–1454)
- 西蒙納斯·奧萊凱蒂斯 (Semen Olelkovych) (1454–1471)
基輔省
1569年基於盧布林聯盟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時,基輔及周邊地區,波多利亞、沃爾希尼亞和波德拉斯基,便以基輔省、布拉茨拉夫省、沃爾里尼亞省和波德拉斯基省的形式,從立陶宛轉歸波蘭。
烏克蘭哥薩克的蓋特曼 (1506–1775)
烏克蘭哥薩克的蓋特曼和指揮官
在烏克蘭當時有幾個哥薩克團體,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獨立,因此一些蓋特曼的任期重疊。
哥薩克政權的蓋特曼
在赫梅利尼茨基起義後,一個新的哥薩克共和政體——酋長國組建起來。
編號 | 蓋特曼 | Elected (event) | Took office | Left office | |||
---|---|---|---|---|---|---|---|
1 |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1596–1657) Зиновій-Богдан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 |
1648 (Sich) | 26 January 1648 | 6 August 1657 | died | ||
2 |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1641–1685) Юрій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 |
death of his father | 6 August 1657 | 27 August 1657 | reconsidered by the Council of Officers | ||
3 | 伊凡·維霍夫斯基 (????–1664) Іван Виговський |
1657 (Korsun) | 27 August 1657 (confirmed: 21 October 1657) |
11 September 1659 | surrendered title | ||
4 |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1641–1685) Юрій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 |
1659 (Hermanivka) | 11 September 1659 (confirmed: 11 September 1659) |
October 1662 | surrendered title |
廢土時期的蓋特曼
廢土時期(1660-1687)是烏克蘭史上國土陷入紛亂的時期。哥薩克政權在此後是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在此期間一些蓋特曼有過短期掌權,而通常只控制到領土內部分地區。此外, 《安德魯索沃條約》 (1667年)將第聶伯河沿岸的哥薩克國分裂成烏克蘭左岸,在俄羅斯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右岸烏克蘭則保持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部分,有時(1672-1699)變成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
右岸烏克蘭 | 左岸烏克蘭 | ||||
---|---|---|---|---|---|
波蘭保護國 | 俄羅斯保護國 | ||||
1660—1663 |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 1660—1663 | 亞基姆松科 | ||
1663—1665 | 巴甫洛泰特里亞 | 1663—1668 | 伊萬·布里烏霍維茨基 | ||
1665—1668 | 彼得多羅申科 | ||||
統一 | |||||
1668—1669 | 彼得多羅申科 |
分割 | |||||||||||
---|---|---|---|---|---|---|---|---|---|---|---|
右岸烏克蘭 | 左岸烏克蘭 | ||||||||||
奧斯曼保護國 | 波蘭保護國 | 俄羅斯保護國 | 瑞典保護國 | ||||||||
1669—1676 | 彼得多羅申科 | 1669—1674 | 米哈伊洛·哈年科 | 1669—1672 | 德米安·姆諾霍里什尼 | ||||||
1678—1681 |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 1675—1679 | 奧斯塔普果戈理 | 1672—1687 | 伊萬·薩莫伊洛維奇 | ||||||
1681—1684 | 喬治·杜卡 | 1683—1684 | 斯特凡·庫尼奇 | ||||||||
1685 | 尤里·赫梅利尼茨基 | 1684—1689 | 安德烈·莫希拉 | ||||||||
1687—1708 | 伊萬·馬澤帕 | ||||||||||
統一 | |||||||||||
1708—1722 | 伊萬斯科羅帕茨基 | 1708—1709 | 伊萬·馬澤帕 | ||||||||
1708—1718 | 派利普·奧利克 | ||||||||||
1718—1742 | 派利普·奧利克 | 1722—1724 | 巴甫洛·波盧博托克 | ||||||||
1727—1734 | 丹尼洛·阿波斯托爾 | ||||||||||
1750—1764 | 基里爾·拉祖莫夫斯基 |
哥薩克酋長國被廢後,到1764年成立了新的馬洛羅西分區,而扎波羅熱要塞在1775年被廢。由於1793年和1795年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蘭,現代烏克蘭東部和中央領土被直接劃入俄羅斯帝國。西部則在早些時候變成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時序如下:喀爾巴阡山脈(1526/1699)、加利西亞(1772) 和布科維納(1775)。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7–1921)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UNR,1917-1921)於1917 年俄國革命後建立,一直持續到1921年3月波蘭和蘇維埃俄羅斯簽訂里加協議。領導層頭銜各不相同,儘管存在相當普遍的誤解,但他們都沒有總統的正式頭銜。
中央議會主席
中央議會 ( Tsentral'na rada ) 是管治UNR的代表機構。
立憲民主黨 烏克蘭社會革命黨
No. | 肖像 | 名稱 | 在職起始 | 在職為止 | 政黨從屬 | |
---|---|---|---|---|---|---|
代理 | 沃拉迪米爾·瑙緬科 1852–1919 |
1917年3月17 (4) | 1917年3月28 (15) | 立憲民主黨 | ||
1 | 米哈伊爾·格魯舍夫斯基 1866–1934 |
1917年3月28 (15) [35] | 1918年4月29 | 烏克蘭社會革命黨 |
烏克蘭國家元首
帕維爾·斯科羅帕茨基在1918年曾建立一個非常短暫的酋長國。
No. | 蓋特曼 | 就職時間 | 離職時間 | |||
---|---|---|---|---|---|---|
1 | 帕維爾·斯科羅帕茨基 1873–1945 |
29 April 1918 | 14 December 1918 | 被社會民主黨人西蒙·彼得留拉領導的起義所推翻 |
總局主席
烏克蘭總局是在斯科羅帕茨基的酋長國解體後,所成立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UNR)臨時委員會。 1919年1月22日,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和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統一法案獲得通過。通用文本是由總局成員所編。
No. | 肖像 | 名稱 | 在職起始 | 在職終止 | 政黨從屬 | |
---|---|---|---|---|---|---|
1 | 弗拉基米爾·溫尼琴科 1880–1951 |
1918年12月14日 | 1919年2月11日 | 烏克蘭社會民主工黨 | ||
2 | 西蒙·彼得留拉 1879–1926 |
1919年2月11日 | 1920年11月10日 | 烏克蘭社會民主工黨 |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8–1919)
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政府(WUNR)是於1918年 10月19日成立。 1919年1月22日,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和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合併,儘管這主要是一種象徵性的行動,而西部烏克蘭還仍然保留自己的烏克蘭加利西亞軍隊和政府結搆。波烏戰爭(1918-1919)後,波蘭於1919年7月接管了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大部分領土。自1919年11月以來,西烏克蘭共和國政府就處於流亡狀態。
烏克蘭民族共和國總統
烏克蘭人民工黨
No. | 肖像 | 名稱 | 在職起始 | 在職終止 | 政黨從屬 | |
---|---|---|---|---|---|---|
1 | 葉文·彼得魯舍維奇 1863–1940 |
1918年10月19日 | 1923年3月15日 | 烏克蘭人民工黨 |
烏克蘭喀爾巴阡總統
基督教人民黨
No. | 肖像 | 名稱 | 在職起始 | 在職終止 | 政黨從屬 | |
---|---|---|---|---|---|---|
1 | 奧古斯丁·沃洛申 1874–1945 |
1939年3月15日 | 1939年3月16 日 | 基督教人民黨 |
烏克蘭復國 (1941)
烏克蘭復國政法總理
No. | 肖像 | 名稱 | 在職起始 | 在職終止 | 政黨從屬 | |
---|---|---|---|---|---|---|
1 | 雅羅斯拉夫·斯捷茨科 1912–1986 |
1941年6月30日 | 1941年7月9日 |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 |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18/1919–1991)
1922年12月30日烏克蘭被併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烏克蘭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書記
- 尼古拉·斯克里普尼克 (1918年4月20日– 5 月 26 日)(組織局秘書)
- 尤里·列昂尼多維奇·皮亞塔科夫(1918 年 7 月 12 日 – 9 月 9 日)
- 塞拉菲瑪·伊爾伊尼奇納·格普內爾 (1918 年 9 月 9 日 – 10 月 23 日)
- 埃馬努伊爾·克維靈 (1918 年 10 月 23 日) – 1919 年 5 月 30 日)
- 斯坦尼斯拉夫·科西奧爾 ( 1919 年 5 月 30 日 –12 月 10 日)(第一次)
- 空缺(1919 年 12 月 10 日 – 1920 年 1 月)
- 拉斐爾·鮑里索維奇·法布曼( 1920 年 3 月 23 ~25日)(代理)
- 尼古拉·伊里奇·尼古拉耶夫(1920 年 3 月 23 日至 25 日)
- 斯坦尼斯拉夫·科西奧爾 (1920 年 3 月 25 日 – 11 月 23 日)(第二次)
中央第一書記
-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1920 年 11 月 23 日 – 1921 年 3 月 22 日)
中央執行秘書
- 菲利克斯·雅科夫列維奇·克昂 (1921 年 3 月 22 日 – 12 月 15 日)
共產黨第一書記
- 德米特里·扎哈羅維奇·曼努伊爾斯基(1921 年 12 月 15 日 – 1923 年 4 月 10 日)
- 埃馬努伊爾·克維靈 (1923 年 12 月 10 日 – 1925 年 3 月 20 日)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埃馬努伊爾·克維靈 (1925 年3 月 20 日 – 4 月 7 日)
- 拉扎爾·莫伊謝耶維奇·卡加諾維奇(1925 年 4 月 7 日 – 1928 年 7 月 14 日)
- 斯坦尼斯拉夫·科西奧爾 (1928 年 7 月 14 日 – 1934 年 1 月 23 日)
中央第一書記
- 斯坦尼斯拉夫·科西奧爾 (1934 年 1 月 23 日 – 1938 年 1 月 27 日)
-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1938 年 1 月 27 日 – 1947 年 3 月 3 日)(第一次,代理)(從 1941 年到 1944 年在俄羅斯 SFSR流放)
- 拉扎爾·莫伊謝耶維奇·卡加諾維奇(1947 年3 月 3 日 – 12 月 26 日)(第二次)
-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1947 年 12 月 26 日 – 1949 年 12 月 16 日)(第二次)
- 列昂尼德·格奧爾基耶維奇·梅爾尼科夫(1949 年 12 月 16 日 – 1953 年 6 月 4 日)
- 阿列克謝·伊拉里奧諾維奇·基里琴科(1953 年 6 月 4 日 – 1957 年 12 月 26 日)
- 尼古拉·維克托羅維奇·波德戈爾尼(1957 年 12 月 26 日 – 1963 年 7 月 2 日)
- 彼得·葉菲莫維奇·謝萊斯特(1963 年 7 月 2 日 – 1972 年 5 月 25 日)
- 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謝爾比茨基(1972 年 5 月 25 日 – 1989 年 9 月 28 日)
- 弗拉基米爾·安東諾維奇·伊瓦什科(1989 年 9 月 28 日 – 1990 年 6 月 22 日)
- 斯坦尼斯拉夫·伊萬諾維奇·古連科(1990 年 6 月 22 日 – 1991 年 9 月 1 日)
烏克蘭(1991年至今)
1991年7月5日,烏克蘭蘇維埃的最高拉達通過一項法律,確立了國家總統這一職位。1991年8月24日宣佈獨立建政後,頭銜便成為烏克蘭總統。1991年12月1日舉行了第一次烏克蘭總統選舉。
總統
無黨籍 我們的烏克蘭 地區黨 全烏克蘭祖國聯盟 歐洲團結 / UDAR 人民公僕
No. | 肖像 | 名稱 | 任期起止 | 當選得票及比率 | 政黨背景 | ||
---|---|---|---|---|---|---|---|
1 | 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1934 – 2022) Леонід Кравчук |
1991年12月5日 代理: 1992年8月24日 |
1994年7月19日 | 1991 — 61.59% 19,643,481 |
無黨籍 | ||
2 | 列昂尼德·庫奇馬 1938年生人 Леонід Кучма |
1994年7月19日 | 1999年11月30日 | 1994 — 52.3% 14,016,850 |
無黨籍 | ||
1999年11月30日 | 2005年1月23日 | 1999 — 57.7% 15,870,722 | |||||
3 | 維克多·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 1954年生人 Віктор Ющенко |
2005年1月23日 | 2010年2月25日 | 2004 — 51.99% 15,115,712 |
無黨籍(2004–2005) 我們的烏克蘭 (2005–) | ||
4 | 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 1950年生人 Віктор Янукович |
2010年2月25日 | 2014年2月22 日[a] | 2010 — 48.95% 12,481,266 |
無黨籍[38] (獲地區黨支持) | ||
— | 亞歷山大·圖奇諾夫 1964年生人 Олександр Турчинов (代理) |
2014年2月24 日 | 2014年6月7日 | 官守議員 (兼國會主席, Article 112) |
全烏克蘭祖國聯盟 | ||
5 | 彼得·波羅申科 1965年生人 Петро Порошенко |
2014年6月7日 | 2019年5月20日 | 2014 — 54.70% 9,857,308 |
無黨籍 (獲歐洲團結 & UDAR支持) | ||
6 | 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 (1978年生人) Володимир Зеленський |
2019年5月20日 | 2019 — 73.22% 13,541,528 |
人民公僕 |
參見
備註
參考
- ^ shvoong.com –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www.shvoong.com. [2022-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 ^ Nordiska furstar lade grunden till Ryssland. historiskamedia.se.[失效連結]
- ^ Suszko, Henryk (2003). Latopis hustyński. Opracowanie, przekład i komentarze. Slavica Wratislaviensia CXXIV. Wydawnictwo Uniwersytetu Wrocławskiego. ISBN 83-229-2412-7; Tolochko, Oleksiy (2010). The Hustyn' Chronicle. (Harvard Library of Early Ukrainian Literature: Texts). ISBN 978-1-932650-03-7
- ^ Riuryk of Novgorod. 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4).
- ^ Sveerne. www.fortidensjelling.dk. [202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 Олександр Палій. 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 Посібник. Yuri Marchenko. 2015: 105. ISBN 978-617-684-099-2.
- ^ Moczulski, Leszek. Narodziny Międzymorza: ukształtowanie ojczyzn, powstanie państw oraz układy geopolityczne wschodniej części Europy w późnej starożytności i we wczesnym średniowieczu. Bellona. 2007: 475 (波蘭語).
- ^ Plougin, Vladimir. Russian Intelligence Services. Algora Pub. 2000: 155 [2022-09-07]. ISBN 978-0-87586-14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7) (英語).
- ^ Грушевський, Михайло; Pasicznyk, Uliana M. History of Ukraine-Rus': Volume 1. From Prehistory to the Eleven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 1997. ISBN 978-1-895571-19-6 (英語).
- ^ Sturluson, Snorri. The Heimskringla: A History of the Norse Kings. Norrœna Society. 1907 (英語).
- ^ RUSSIA. fmg.ac. [202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 ^ According to A. Nazarenko. It was thought not long ago that the first wife of Sviatopolk was Barbara Komnene, a supposed daughter of Alexios I Komnenos. However, the lack of tradition of such a name in the Byzantine Empire led to doubt. Today she may be considered fictional.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Monomakh branch (Mstyslavychi) at Izbornik
- ^ Л.Войтович КНЯЗІВСЬКІ ДИНАСТІЇ СХІДНОЇ ЄВРОП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5.0 15.1 МЭСБЕ/Анна (имя жен и дочерей русских князей и государей). 維基文庫. 1909 (Russian).
- ^ Charles Cawley. Russia, Rurikids – Grand Princes of Kiev, Princes of Chernigov, descendants of Sviatoslav II, Grand Prince of Kiev (fourth son of Iaroslav I). Medieval Lands. Foundation of Medieval Genealogy. 14 March 2009 [10 April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 ^ 17.0 17.1 Dimnik, Martin. The Dynasty of Chernigov – 1146–1246.
- ^ The chroniclers neglect to reveal the identity of Yaroslav's wife, but the Lyubetskiy sinodik calls her Irene; Dimnik, Martin op. cit. 121.
- ^ Basing their observations on the evidence of the Lay of Igor's Campaign, a number of historians have suggested that her name was Evfrosinia and that she may have been Igor's second wif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hronicles neither give Yaroslavna's name nor suggest that she was Igor's second wife; Dimnik, Martin op. cit. 121.
- ^ Cawley, Charles, Russia, Rurikids – Rostislav Mikhailovich died 1263, Medieval Lands database, Foundation for Medieval Genealogy, 14 March 2009 [23 December 2016], [自述來源][需要較佳來源]
- ^ 21.0 21.1 21.2 Thurston, Herbert (編). Butler's Lives of the Saints – September.
- ^ Some authors give Rurik II a two-year-reign (1210–1212), and attribute to Vsevolod the Red a second reign (1212–1215), which, in this case, would mean that Vsevolod died in 1215, and not in 1212.
- ^ ВО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 Общая история ]-- Соловьёв С.М.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ён. militera.lib.ru. [202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3).
- ^ История монголов Карпини. Электрон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 факультета МГУ. www.hist.msu.ru. [202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4).
- ^ Розділ 4.1. Леонтій Войтович. Князівські династії Східної Європи.. izbornyk.org.ua. [202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
- ^ Kann, Robert A. A history of the Habsburg Empire, 1526–19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0. ISBN 978-0-520-04206-3. OCLC 951424408.
The Habsburg policy in Galicia and Bukovyna to support the Uniate church and 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o a lesser degree the Greek Orthodox Church for the benefit of the Ruthenian Ukrainian population cannot be classified simply as divide et impera"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of Ruthenian literary men under Habsburg rule served this ultimate goal of Ruthenian-Ukrainian nationalism
- ^ Subtelny, Orest. Ukraine a history. Univ. of Toronto Press. 2012. ISBN 978-1-4426-0991-4. OCLC 948518600.
the populace belong to the great Ruthenian [Ukrainian] nation, whose 15 million members, of whom 2.5 million live in Galicia, all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1848) "the Supreme Ruthenian Council, the first modern Ukrainian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ey attempted to neutralize the Supreme Ruthenian Council by forming a rival Ukrainian organization that was pro-Polish.
- ^ A history of Ukraine: the land and its peoples. Choice Reviews Online. 2011-06-01, 48 (10): 48–5848-48-5848. ISSN 0009-4978. doi:10.5860/choice.48-5848.
The Ruthenian club established the first permanent Ukrainian theatre anywhere and with cadres from Galicia and Dnieper Ukraine
- ^ Wilson, Andrew, 1961- author. The Ukrainians : unexpected nation. 15 October 2015. ISBN 978-0-300-21965-4. OCLC 922581401.
the Ukrainians were known as 'Rusyns' or, in the English version Ruthenians
- ^ Новосівський, Іван М. Bukovinian Ukrainians; a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ir self-determination in 1918. Association of Bukovinian Ukrainians. 1970. OCLC 151305.
Rumanized Ruthenian (Ukrainian) faith and customs
- ^ Ruthenians. 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7).
- ^ Engel, Pál. The Realm of St Stephen: A History of Medieval Hungary, 895–1526. I.B. Tauris Publishers. 2001. ISBN 1-86064-061-3.
- ^ Font, Márta. II. András orosz politikája és hadjáratai [Andrew II's policy and campaigns in Rus']. Századok. 1991, 125 (1–2): 107–144k. ISSN 0039-8098 (匈牙利語).
- ^ Hollý, Karol. Princess Salomea and Hungarian–Polish Relations in the Period 1214–1241 (PDF). Historický Časopis. 2007, 55 (Supplement): 5–32 [2022-09-06]. ISSN 0018-257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4-09).
- ^ УІНП. 1917 - засідання Української Центральної Ради, яке очолив Михайло Грушевський. УІНП. [202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1) (烏克蘭語).
- ^ Ukraine Leader Was Defeated Even Before He Was Oust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3 January 2015)
- ^ Resolution of Verkhovna Rada #757-VII. About self removal of President of Ukraine from execution of his constitutional powers and assignment of early elections of President of Ukraine (Про самоусунення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від виконання конституційних повноважень та призначення позачергових виборів Президента Україн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erkhovna Rada website. 22 February 2014
- ^ Янукович припинив членство у Партії регіонів. www.unian.ua. [2022-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7) (烏克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