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變,指清朝末期來自城鄉社會底層的群體性反政府事件。清末新政雖作出改革,但許多政策造成民眾負擔加重,促使清末產生許多民變。辛亥革命不是民變,而是兵變,並獲得了各地上層實力派支持。太平天國、捻軍屬於民變,但是應該劃為清朝中晚期。
民變時序
- 1898年廣西鬱林農民李立廷起義。
- 1900年義和團。
- 1904年江西樂平抗捐。
- 1909年至1910年,直隸不堪苛捐,時常發生暴動,人數多達數萬人。
- 1910年,河南不少縣署被搗毀,人數至兩萬人。山西人民抗拒官兵,死傷動輒過百人。
- 1910年長沙搶米風潮。
- 1910年山東萊陽抗捐鬥爭,鄉民數萬人圍困縣城,官兵開炮,傷亡達千人。
- 1910年廣東人民反對調查戶口,連州城池被占。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多縣城失陷或被圍。
- 1911年豫東各地饑荒,餓死十多萬人,豫南饑民擾動鄂北。
- 1911年河南白朗起義
- 1911年清末毀學風潮
參考文獻
- 殷俊玲:《清末新政與民變淺談》,光明網,2002年
- 馬自毅:《前所未有的民變高峰——辛亥前十年民變狀況分析來源》,中華文史網
- 杜濤:《清末十年民變研究述評》,《福建論壇》,2004年
參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