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旅館
36°03′29.9″N 120°20′10″E / 36.058306°N 120.33611°E 海濱旅館(德語:Strandhotel)[註 1],又譯「沙灘旅館」、「海濱大飯店」,為青島市內存在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一家濱海度假酒店,其舊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南海路23號,建造於1903-1904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的一部分。
青島德國建築群 | |
---|---|
海濱旅館舊址 | |
海濱旅館舊址,2016年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青島市市南區南海路23號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03年 |
編號 | 6-0000-5-095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 |
歷史
1897年德國占領青島後,膠澳總督府於1901年將匯泉灣北側的沙灘闢為海水浴場(即今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此後每年夏天都會有來自天津、上海、漢口,乃至香港、神戶等城市的歐美僑民到此觀光避暑。海水浴場開放之初,總督府即有計劃招商引資,在此建設一座高檔的海濱度假酒店,並要求該酒店應包含大量房間,設有餐廳與社交廳,配備一流的衛生基礎設施等,要求該酒店在1903年6月1日前完工,而總督府在1908年前不會在此批准建造其他酒店。[2]
1903年,由德商組建的青島旅店業股份公司(Tsingtau Hotel Actien-Gesellschaft)在海水浴場北側建設了海濱旅館,其設計者不詳,施工期不足一年,1904年夏季竣工並開門納客。據《青島及其近郊導遊》(Führer durch Tsingtau und Umgebung)所述,該旅館開業不久後的1904年7月,便有72名旅客因旅館滿員而無法入住。此後每年青島旅遊旺季來臨之際,該旅館的房間都會被訂購一空。1911年,旅館的所有者青島旅店業股份公司因內部分歧而解散,旅館被哈利洋行(Sietas, Plambeck & Co.)併購。[2][3]
1912年9月末,卸任臨時大總統不久的孫中山以全國鐵路總督辦的身份訪問、視察青島,下榻於海濱旅館。孫中山於9月28日傍晚乘火車抵達青島後入住海濱旅館,其一行共40人包住了旅館的16個房間。次日下午孫中山赴總督府拜會時任膠澳總督麥維德後,麥維德於傍晚在海濱旅館禮節性回訪。在青島期間孫中山曾先後訪問三江會館、廣東會館、德華大學、膠海關等處,10月1日上午遊覽嶗山後乘船離開青島。[2][3][4]
1914年6月塞拉耶佛事件後,海濱旅館的房間仍然被預定一空,大部分旅客直至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後才撤離。同年11月日英聯軍占領青島後,海濱旅館作為敵產被日本陸軍青島守備軍沒收並拍賣。日本商人尼野源二郎等成立青島大飯店株式會社(日語:青島グランドホテル株式会社,英語:Grand Hotel Co., Ltd),收購了海濱旅館、海因里希親王飯店、中和飯店等原德商飯店、旅館,並於1915年4月開業。海濱旅館成為青島大飯店別館,仍使用原名。不久後,尼野源二郎便因經營困難將海濱旅館轉讓給合伙人大島甚三。此後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海濱旅館始終由日商經營。據1919年出版的《青島案內》所述,海濱旅館內部根據日本人的需求進行了改造,在日本人中很受歡迎,但其主要客源仍為歐美僑民。[2]
1929年7月8日下午,國立青島大學(後改名國立山東大學)籌委會在海濱旅館舉行第二次會議,會議由時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蔣夢麟主持,蔡元培、傅斯年、何思源、彭百川、楊振聲、趙太侔等9位委員全部出席,此次會議基本確定了國立青島大學的雛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海濱旅館被同年10月登陸青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6師徵用,改為其下轄第22團和第29團的軍官公寓及士兵之家。[2]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後,海濱旅館舊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接收,此後長期為部隊用房[2][5]。改革開放後,該建築改為匯泉酒家[2][5],為青島市房產管理局下屬的酒店[6],後曾改名為匯泉富豪大酒店[7]。1998年該酒店發起成立青島匯泉灣股份有限公司後,其公司地址亦設於南海路23號海濱旅館舊址[8]。2000年,該建築列入青島市第一批歷史優秀建築[9]。2002年,該建築被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買下,改為該公司總部所在地,直至今日[2][10]。2006年5月25日,該建築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擴展名單中[11]。2010年11月12日,一座孫中山銅像在海濱旅館舊址門前落成[註 2][12]。2013年,青島城建集團未經報批擅自修繕作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的海濱旅館舊址,且接到執法人員停工辦理審批手續的要求後拒絕停工,被青島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局罰款5萬元[13]。
建築特色
海濱旅館舊址位於匯泉灣北側,面臨第一海水浴場,其後側鄰近匯泉廣場(原匯泉跑馬場)[2][3]。該建築建築面積一說為4940.55平方米[14][15],一說為5694.29平方米[5][16],其占地面積據1913年青島地籍圖標註為5200平方米[17]。
建築體為磚木鋼結構,平面總體呈「一」字形布局,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層高約4米。牆基由花崗岩砌成,外牆大部分為紅磚清水牆,局部為白粉牆,紅瓦坡屋頂。正立面各層均設有木結構敞廊,兩端向外突出。正門位於中央,並設突出的門廳,門廳設計為三座拱券式門洞,門廳上方為內陽台,以石柱裝飾,頂部為露台。正立面中央及兩端的檐口結合屋面起山牆,以半木構裝飾。屋頂中央處理為折角,其頂端為標誌性的塔樓。正門內側為門廳,內設鐵藝樓梯。建築內設有31套附設陽台、浴室的雙人客房,另有餐廳、會客廳、舞廳、游泳池和閱覽室等設施。[2][3][5][14][15][16][18]
其建築整體帶有德國中世紀建築風格[5][15][18]。因其主要使用磚木結構,而相對較少使用青島地區常見的花崗岩作為建築材料,該建築被認為與青島後來建成的大型建築相比帶有應急色彩,而其紅磚清水牆與傳統木結構搭配的外觀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舒適感[2][3]。德國學者托爾斯滕·華納(Torsten Warner)認為該建築總體上與德國東海岸各大浴場同時期修建的旅館並無區別,而其正立面中央的門廳與柱廊頗具特色[19]。
圖集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 ^ 謝萌萌 張文艷. 历史的守望者:海滨旅馆见证汇泉湾的百年沧桑. 半島都市報. 2014-07-01 [2020-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王棟. 海滨旅馆:汇泉湾畔的百年守望者. 青島早報. 2019-04-15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 ^ 3.0 3.1 3.2 3.3 3.4 王棟.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 ^ 4.0 4.1 劉宗偉. 孙中山的青岛之行 曾拜会胶澳总督. 青島日報 青報網. 2015-03-06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 ^ 5.0 5.1 5.2 5.3 5.4 徐飛鵬. 《青岛历史建筑(1891-1949)》.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7-5436-3519-4.
-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一篇 管理体制,第一章 管理机构. 《青岛市志·房产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9. ISBN 7-5011-4543-1.
- ^ “拉锯索赔”二审维持原判. 半島都市報 半島網. 2008-06-29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 ^ 青島年鑑編輯部編. 《青岛年鉴1998》.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 ISBN 7101019323.
- ^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 ^ 任俊鋒. 高清:揭秘百年青岛海滨旅馆 孙中山曾在此下榻. 青島新聞網. 2014-11-04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1).
-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青岛德国建筑群资料. 青島政務網. 2006-06-10.
- ^ 李志波. 孙中山半身塑像亮相 将迁址到"海滨旅馆"(图). 半島都市報. 2010-11-13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
- ^ 徐美中. 企业修缮百年建筑未报批 拒停工被罚5万. 青島晚報 青島新聞網. 2013-04-21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2).
- ^ 14.0 14.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青島市文物局. 《青岛文物志》. 北京: 中國出版社. 2004. ISBN 988-97146-6-1.
- ^ 15.0 15.1 15.2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青島建築委員會. 《青岛优秀建筑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43625044.
- ^ 16.0 16.1 袁賓久. 《青岛德式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12109050.
- ^ 袁賓久. 《青岛老建筑之旅》.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7010093.
- ^ 18.0 18.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二篇 建筑,第一章 公共建筑. 《青岛市志·城市规划建筑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9 [2024-03-25]. ISBN 7-5011-464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4).
- ^ 托爾斯滕·華納. 《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文化移植》. 柏林: Ernst & Sohn. 1994. ISBN 343302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