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茲坦
波茲坦[1](德語:Potsdam,德語發音:[ˈpɔt͡sdam] (ⓘ))是德國布蘭登堡邦的州府和非郡轄城市,其北部與柏林相鄰(到柏林市中心約26公里)。波茲坦坐落於哈非爾河邊,是柏林/布蘭登堡大都市區的一部分,它是布蘭登堡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該州的一個中心。
波茲坦 Potsdam | |
---|---|
坐標:52°24′N 13°04′E / 52.4°N 13.07°E | |
國家 | 德國 |
聯邦 | 布蘭登堡 |
面積 | |
• 總計 | 187.27 平方公里(72.31 平方英里) |
海拔 | 35 公尺(115 英尺) |
時區 | CET(UTC+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02:00) |
郵政編碼 | 14401–14482 |
電話區號 | 0331 |
政府地址 | Friedrich-Ebert-Str. 79/81 14469 Potsdam |
網站 | www.potsdam.de |
波茲坦曾經是許多重要事件的發生地點。波茲坦之於德國正如溫莎之於英國:其為普魯士國王和德國皇帝的夏宮所在,直到1918年。城市內有眾多湖泊和獨特的文化歷史建築,特別是德國境內最大的世界遺產,忘憂宮以及周邊的公園。而波茲坦會議,二戰同盟國之間在二戰後期召開的重要會議,則是在市內的另一座宮殿,塞琪琳霍夫宮召開的。
地理
波茲坦位於柏林西南,哈非爾河中游,其周圍的地理環境是冰川時期造成的湖泊和森林地區,市內谷地與冰川留下來的堆積山丘交替,尤其市南部這個地形特別明顯。努特河在市內注入哈非爾河。市內還有眾多湖泊和運河。市內最高點海拔114.2公尺,最低點是哈非爾河面,海拔29公尺。
周邊市郡
以下市郡按順時針方向比鄰波茲坦:柏林、波茲坦-米特爾馬克郡(Potsdam-Mittelmark)和哈弗爾蘭郡。
行政區劃
波茲坦的市區分七個居民區:波茲坦、巴伯爾斯貝格(Babelsberg)、博爾寧(Bornim)、博恩施泰特(Bornstedt)、德雷維茨(Drewitz)、內德利茨(Nedlitz)和薩克羅(Sacrow),這些居民區有些還繼續分小區,此外波茲坦還有九個市區,這些市區本來是獨立的鎮,2003年10月26日被併入波茲坦。這些市區有自己的區議會和區長。按各個區人口不同其區議會的人數從3到9名不同。涉及市區的重大事件必須被區議會聽取。
居民區及其下分的小區 | 市區 | |
---|---|---|
|
|
歷史
城市的發展
7世紀斯拉夫人中的一支哈弗爾人在哈非爾河畔,努特河入口處的對面建立了一座城堡,在993年的一份贈送文件中首次提到Poztupimi這個名稱。
中世紀
12世紀中,德國人在原來的斯拉夫人的城堡約700公尺處的過河處建立了一座新城堡,在這座城堡的周圍逐漸形成了一個居民點,而斯拉夫人的城堡則依然存在。1304年波茲坦被稱為小城市(Stedeken),1317年的一份文件中稱之為「城堡和小城市」。1345年波茲坦獲得城市權,但很長時間裡一直沒有多少重要性。1573年波茲坦只有2000居民,市內僅有192座房屋。三十年戰爭後這198座房屋中的119座荒廢,市內僅剩下了700人。
新時期
1653年布蘭登堡的選帝侯開始限制其領地內貴族的權利,專制時期開始了。
1660年開始選帝侯腓特烈·威廉開始將波茲坦的城堡改建為王城宮邸波茲坦才得到發展。一開始這個王城宮邸只不過是一個打獵用的行宮,後來變成了普魯士王家的夏宮。波茲坦成為普魯士的一個重要兵營。許多對軍事重要的手工業者在這裡定居。市內的居民數大增,城市不斷擴大。1745年腓特烈二世國王在市外造了一座人工的葡萄山,圍繞著這座葡萄山他修建了忘憂宮、一個大花園和其它建築。19世紀許多官員在波茲坦定居。
20世紀
柏林先是普魯士王國、其後是德意志帝國的正式首都,但是宮廷依然駐在波茲坦,許多政府官員也定居於此。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新宮簽署文件正式對協約國宣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威廉二世退位,波茲坦喪失了作為副都的地位。
納粹德國初期,1933年3月21日在波茲坦的兵營教堂中召開了所謂的「波茲坦日」。當時年邁的帝國總統興登堡與帝國總理希特勒握手,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德國軍隊與納粹黨的聯盟的標誌。
1945年4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波茲坦市中心受盟軍轟炸摧毀嚴重。同年4月30日波茲坦被蘇聯紅軍占領。
從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最後一位德國皇儲的宮殿塞琪琳霍夫宮召開了波茲坦會議,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艾德禮和蘇聯元首史達林在這裡簽署了波茲坦協定;杜魯門、邱吉爾和當時的中華民國元首蔣中正發表了波茲坦公告。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期波茲坦是波茲坦地區的首府。東德政府嘗試消除掉普魯士軍國主義的痕跡。很多歷史建築被夷平,包括一些在戰爭中被嚴重損壞的建築。
位於柏林西南面的波茲坦,緊靠著西柏林。在柏林圍牆建起後,波茲坦不但與西柏林完全隔離,同時與東柏林的通勤時間也大為增加。橫跨哈非爾河的格林尼克橋連接著波茲坦和西柏林,是冷戰時期一些被捕間諜互相交換的地點。
兩德合併後它成為布蘭登堡的州府。此後有眾多計劃以恢復城市的本來面貌,包括波茲坦皇宮和兵營教堂。
合併
在19世紀末為止波茲坦的市區相當小,由於市內建築的需要市區多次擴張,主要方法是將周圍的莊園合併到市區內。1928年忘憂宮及其花園以及許多周圍的島嶼、莊園被合併入市區。從1935年開始周圍的村鎮(有時強迫性地)也被合併入市區。最後一次合併是2003年10月。
人口發展
1939年波茲坦合併了當時29,229人的巴貝斯堡後人口首次超過十萬。兩德統一後它的人口一度下降,但是通過吸收其它村鎮以及通過移居到2005年它達到了歷史上最高人口數:14.6萬。
以下表格中列出歷史上的人口發展情況。1833年以前的數據是估計的數據,此後的數據是人口普查或者市政府統計的數據。1843年以前的數據由於其統計方法不一可能有誤。
|
|
|
宗教
一開始波茲坦屬於布蘭登堡教省。1541年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引入宗教改革,波茲坦改為新教,其中信義宗占多數,少數屬於歸正宗。
1817年這兩個教派合併,普魯士國王成為其領袖。1918年開始布蘭登堡的新教教會成為德國新教教會的一部分,1947年開始它是東德新教教會的一部分,從2004年開始是全德新教教會的一部分。波茲坦除有屬於新教教會的教會外還有一些屬於自由教會的教會。
自從波茲坦成為兵營城後市內也有信天主教的士兵,從1722年開始市內也有天主教的組織。從1821年開始波茲坦的天主教徒受柏林的天主教機構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茲坦受柏林的主教管理,1994年柏林的主教提升為大主教,波茲坦是這個大主教教省的一部分。
今天波茲坦還有兩個猶太教組織,其中一個屬於德國猶太人總會(Zentralrat der Juden in 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員,另一個是一個獨立的組織,此外波茲坦還有一個屬於革新猶太教的亞伯拉罕—蓋格—學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國唯一的一個培養拉比的學院。
政治
從1345年開始市內有一位市長,從1465年開始可以證實市內有一個市議會。在16世紀和17世紀裡議會有四到五個成員(包括市長)。後來城市一般受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影響。從1722年開始老城和新城分別有其自己的長官。從1809年開始波茲坦不再律屬於一個郡,市內最高長官是市長,此外還有一個選舉出來的市代表議會。
納粹時代市長直接由納粹黨任命,市代表議會被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蘇占區里成立了一個市議會,並從中推出一位市長。市議會是市民從民族陣線設立的名單中選舉而出。兩德合併後市議會由市民自由選舉而出,它是市政府的最高機構。最近的一次選舉是2003年10月26日,議會的當選期為五年。
市長由市民直接選舉而出,最近的一次選舉是2002年9月22日,由於當時沒有候選人得以獲得絕對多數,最後市長是於當年10月27日在首選得分最高的兩名候選人中決定的。目前的市長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楊·雅克布斯,他以50.1%的極小多數戰勝了左黨(當時名為民主社會主義黨)的選手。
市徽
波茲坦的市徽底色是金色的,圖案是一個向左邊看的紅色的鷹,鷹的喙和爪是黑色的,鷹身上有黃色的平行四邊形作為羽毛的示意。徽上有一個帶有五個輪齒的、彎的、城堡式的冠。市旗是紅白色的,前方是市徽。
姐妹城市
波茲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際城市,這也體現在其姐妹城市的多樣性上。在波茲坦和它的姐妹城市之間都能夠找到歷史、建築和歷史地位等相同點。值得注意的是,波茲坦在1988年和波昂結為友好城市,當時波昂是德國分裂時期西德的首都。 波茲坦有下列姐妹城市[2][3]:
城市 | 國家 | 締結日期 |
---|---|---|
奧波萊 | 波蘭 | 1973年 |
博比尼 | 法國 | 1974年 |
于韋斯屈萊 | 芬蘭 | 1985年 |
波昂 | 德國,北萊因-威斯特法連邦 | 1988年 |
佩魯賈 | 義大利 | 1990年 |
蘇瀑 | 美國,南達科他州 | 1990年 |
琉森 | 瑞士 | 2002年 |
凡爾賽 | 法國 | 2016年 |
尚吉巴市 | 坦尚尼亞 | 2017年 |
經濟和基礎設施
自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波茲坦經濟發展情況良好。2016年共有13000個中小企業在該市註冊,比2015年增加了380個。2016年該市共有81500人有穩定的工作,比2015年增加了1200人[4]。2018年4月的失業率為5.4%[5]。自2000年以來,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貿易稅收收入一直在穩步上升[6]。
波茲坦經濟的良好發展可以歸因於其作為文化,服務業和科研中心的歷史區位,這使得它能夠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對較高教育水平的要求。此外,波茲坦處於柏林大都市區,良好的地理位置對企業有較強的吸引力,容易形成企業集聚。波茲坦擁有優質的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鐵路和機場等,並且還在不斷發展[7]。
根據2016未來地圖,波茲坦在德國402個郡級行政區中排名85,屬於發展前景較好的地區,而且在布蘭登堡邦內排名第一[8]。在2018年德國電視二台對德國401個郡級行政區生活品質的一項研究當中,波茲坦排名第四[9]。
交通
由於它離柏林很近,因此通過高速公路赴波茲坦非常方便。在西部和南部它直接與所謂的柏林環相接,向東它與通向柏林市中心的高速公路A115相連。三條聯邦公路經過波茲坦市區。
通過鐵路赴波茲坦也很方便。從波茲坦出發的鐵路可通往柏林各重要車站(如亞歷山大廣場、柏林中央車站、動物公園車站)、柏林-舍訥費爾德機場、於特博格、德紹、布蘭登堡和亨尼希斯多夫。波茲坦的鐵路屬於柏林鐵路樞紐的一部分。
市內交通除有柏林城鐵(S-Bahn)的S7線外,還有眾多路面電車和巴士。波茲坦內有21條巴士線通往市內各區及包括斯潘道在內等鄰近地區,亦可利用685號巴士線從中央車站往來忘憂宮。路面電車則將波茲坦中央車站跟舊城區及其他近郊相連起來。所有公共運輸的車票均由柏林—布蘭登堡交通聯盟所管轄,同時亦屬於柏林都市交通系統的C收費區範圍內,故此乘客可利用任何於柏林收費系統內標示可前往C區的車票前往波茲坦。
媒體
波茲坦有一份地區性的報紙《波茲坦最新新聞》,此外地區性的報紙《麥爾克通報》也有一個波茲坦版本。柏林—布蘭登堡電台在波茲坦有一個播音台,此外當地還有一些私辦的電台。波茲坦市內有一個當地的電視台。從1997年開始市內還有一份免費的、介紹當地活動、娛樂節目、飯店的月刊。
教育與研究
波茲坦大學於1991年成立。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布蘭登堡邦立高等學校,1950年代初這個高等學校被改名為卡爾·李卜克內西師範學院,它是東德最大的師範學院。
此外市內還有一個1954年成立的德國電影高校,1985年改名為波茲坦電影和電視高等學校。
波茲坦大專是一個比較新的高等學校。
哈索—普拉特納研究所(Hasso-Plattner-Institut)是一個私立學校,它培養軟體系統技術的學士和碩士。
此外下列研究機構位於波茲坦:
- 弗朗霍夫應用多聚體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膠體和界面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植物分子生理學研究所
- 波茲坦地質研究中心
- 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以及一些柏林—布蘭登堡科學院的機構
文化和名勝
劇院
- 波茲坦的漢斯-奧托劇院於2006年9月完工
- 市內有一些表演隊
博物館和紀念館
- 波茲坦博物館
- 自然博物館
- 城市歷史博物館
- 1944年7月20日紀念館
- 林登街54號紀念館(原國家安全部監獄)
- 格里尼克橋歷史展覽
- 布蘭登堡-普魯士歷史展覽
- 楊·波曼樓(荷蘭區歷史和建築展覽)
- 亞歷山德洛娃博物館(俄羅斯區歷史和建築展覽)
- 波茲坦電影博物館
- 磨博物館
- 柏林城市快速列車博物館
- 幼兒園博物館
- 前克格勃監獄紀念館
建築和公園
- 忘憂宮公園
- 忘憂宮
- 新倉庫
- 畫廊
- 中國房
- 和平教堂
- 新宮
- 古廟
- 友好廟
- 羅馬浴池
- 夏洛滕霍夫宮
- 橙園城堡
- 貝爾維德宮
- 龍房
- 古磨
- 伯恩斯泰德皇家莊園
- 俄羅斯區
- 東正教教堂
- 貝爾維德宮
- 波摩納廟
- 老市政府
- 幸運門
- 英根海姆別墅
- 前大軍隊孤兒院
- 忘憂公園的機械房
- 荷蘭區
- 格里尼克橋
- 新公園
- 大理石宮
- 塞琪琳霍夫宮
- 農莊
- 巴貝斯堡公園
- 巴貝斯堡宮
- 小宮
- 蒸汽機房
- 水手房
- 弗拉托夫塔
- 水渠系統
- 教堂
- 聖尼古拉
- 聖彼得和保祿
- 法國教堂
- 拯救教堂
- 薩克洛夫門教堂
- 忘憂公園和平教堂
- 兵營教堂(二戰後被拆毀)
- 城門:
- 布蘭登堡門
- 瑙恩門
- 獵手門
- 柏林門(部分被存)
- 新城門(部分被存)
- 新巴貝斯堡別墅區
- 愛因斯坦塔
- 友誼島
- 波茲坦悠閒公園
- 波茲坦人民公園
其它名勝
- 波茲坦生態圈
- 植物園
- 巴貝斯堡電影公園
- 野物公園
- 城市運河
定期活動
- 每年一度的公園夜
- 波茲坦舞蹈日
- 劇院節
- 聖誕市場和鬱金香市場
- 國際大學生電影節
- 公園表演
體育
足球隊、女子足球隊、橄欖球隊等。
音樂
波茲坦有一些樂隊和定期的音樂節。
人物
以下人物是在波茲坦出生的:
- 1767年6月22日:威廉·馮·洪堡,德國學者和政治家
- 1770年8月3日: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魯士國王
- 1801年9月21日:莫里茨·赫爾曼·馮·雅科比,工程師和物理學家
- 1804年12月10日:卡爾·古斯塔夫·雅科布·雅科比,數學家
- 1821年8月31日:赫爾曼·馮·亥姆霍茲,醫生和物理學家
- 1831年10月18日:腓特烈三世,德意志皇帝兼普魯士國王
- 1834年2月16日:恩斯特·海克爾:哲學家
- 1882年1月23日:馬丁·斯坦基,德國佛教學者和作家
- 1892年1月22日:康拉德·維德,演員
- 1934年9月2日:席拉·貝歇,攝影師
- 1944年11月18日:沃夫岡·卓普,服裝設計師
- 1953年12月29日:馬蒂亞斯·普拉策克,政治家,布蘭登堡邦州長
- 1974年,安特耶·拉維克·施圖伯爾,作家
參考來源
-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編). Potsdam 波茨坦.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269.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簡體中文)
- ^ Die Partnerstädte der Landeshauptstadt Potsdam. Landeshauptstadt Potsdam. [2014-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5) (德語).
- ^ Potsdam hat eine neue Liebe. Märkische Allgemeine. [2016-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德語).
- ^ Immer mehr, immer mehr, immer mehr .... Potsdamer Neueste Nachrichten. [2017-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德語).
- ^ Arbeitsmarkt im Überblick - Berichtsmonat April 2018 - Potsdam, Agentur für Arbeit. 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 [2018-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4) (德語).
- ^ Gewerbesteuer fängt höhere Kosten ab. Potsdamer Neueste Nachrichten. [2012-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德語).
- ^ Klares Votum für die Stammbahn. Märkische Allgemeine. [2018-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德語).
- ^ Zukunftsatlas 2016. Potsdamer Neueste Nachrichten. [2018-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2) (德語).
- ^ Wo lebt es sich am besten?. Deutschland-Studie.ZDF.de. [201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1)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