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
畢馬威(KPMG,簡寫自Klynveld Peat Marwick Goerdeler)是以會計業務為中心的大型國際專業服務網絡,為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主要提供審計、稅務、管理諮詢及法律服務。總部設於荷蘭[2],在全球逾144個國家或者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員工總數達236,000人[3]。畢馬威於2020會計年度,實現292.2億美元的收入[4]。
畢馬威 | |
---|---|
公司類型 | 專業服務網絡 |
成立 | 1987年(由四家公司逐步合併而成) |
代表人物 | Bill Thomas(全球主席暨執行長)[1] |
總部 | 荷蘭阿姆斯特丹[2] |
產業 | 專業服務(會計師行業) |
服務 | 審計 稅務 諮詢 法律 |
營業額 | 292.2億美元(2020年) |
員工人數 | 227,000 (2020)[3] |
網站 | home |
命名來由
KPMG這個名稱,取名自合併前四家會計事務所創辦人的姓氏。
- K:皮特‧克萊恩費爾德(Piet Klijnveld),於1917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Klynveld Kraayenhof & Co.。
- P:威廉‧巴克萊‧皮特(William Barclay Peat),於1870年在倫敦成立William Barclay Peat & Co.。
- M:詹姆斯‧馬威克 (James Marwick),於1897年,和羅傑‧米切爾(Roger Mitchell)在紐約市成立Marwick, Mitchell & Co.。
- G:賴因哈德·格德勒(Reinhard Goerdeler),於1897年在德國創立Deutsche Treuhand-Gesellschaft(DTG),反納粹人士卡爾·格德勒之子,對四家公司的合併有著重大的貢獻,並在合併後出任主席。
至於中文譯名「畢馬威」來自1991年起公司名稱(KPMG Peat Marwick,及後於1995年縮寫回現稱)後半部分的譯音,亦是現在公司縮寫KPMG中P和M的全稱含義。
沿革
早期
畢馬威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威廉·巴克萊·皮特在倫敦創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5]。1877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Thomson McLintock)在格拉斯哥開辦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5]。在1925年,威廉·巴克萊·皮特公司和馬威克·密卓爾公司(Marwick Mitchell)合併成為後來為人熟知的畢馬威(Peat Marwick)。
在1917年,皮特·克萊恩費爾德和克賴恩霍夫(Jaap Kraayenhof)在阿姆斯特丹創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
併購
(為閱讀方便,1995年後的KPMG統稱為畢馬威。)
1979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公司改組為KMG,由一家只在本國開展業務的公司,變革為一家開展國際業務的跨國企業[5]。隨後在1987年,KMG與畢馬威在美國合併成為了現在的KPMG,而在英國,合併後的公司叫做畢馬威-麥克林托克公司[5]。
1990年,這兩個分公司統一名稱為「KPMG-畢馬威-麥克林托克」;但在1991年,他們又更名為「KPMG-畢馬威」;最終在1995年,該公司正式定名為「KPMG」。
1997年,畢馬威和安永曾經共同宣布他們將合併,此舉意在對抗普華和永道的合併。然而最後,普華永道的合併得到了批准,而畢馬威和安永的合併則不了了之[6]。
近期歷史
2001年,畢馬威通過IPO剝離了自己旗下的諮詢公司,也就是後來為人所知的畢博公司[7]。而英國和荷蘭的諮詢部門則在2002年出售給了源訊(當時稱「Atos Origin」)[8]。2003年,畢馬威又剝離了自己的法律部門,將他們出售給了FTI咨詢[9][10]。
2007年10月,畢馬威合併了它在英國、德國、瑞士和列支敦斯登的子公司。約翰·格里菲斯-瓊斯與拉爾夫·諾能馬歇爾成為了公司的共同主席[5]。
2008年12月,由畢馬威負責審計的特里蒙特集團的基金在麥道夫策劃的「龐氏騙局」當中損失至少23.7億美元[11]。因此畢馬威遭到了投資者的集體訴訟[12]。
2009年1月14日,畢馬威和德勤一起取代了普華永道,成為了印度IT廠商薩蒂揚電腦服務公司(Satyam Computer Services)的審計事務所[13]。但是,印度特許會計師協會提出了異議,因為畢馬威並未在該協會正式註冊[14][15]。
服務類型
畢馬威提供下述專業服務:[16]
業務分布
大中華區加盟所
以下列出畢馬威大中華區的加盟會計師事務所,各加盟所在法律上為獨立個體:
- 中國大陸地區
-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特殊普通合夥)
- 港澳地區
- 臺灣
-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師法規定之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主要客戶
由於銀行業客戶眾多,故有「銀行家會計師」之稱。
主要國際客戶
畢馬威作為大型獨立審計機構擁有許多知名客戶:
- 諮詢業:埃森哲、FTI諮詢公司、加德納、紹爾集團
- 建築及不動產:英國艾銘、Carillion建築公司、CB-理察·埃利斯、KBR、LLC、禮頓控股、列克星敦房地產信託公司、迪斯曼斯派爾、仲量聯行、Mirvac、ARA資產管理
- 能源業:加德士、西提戈、戴文能源、哈里伯頓、哈士奇、科威特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墨菲石油公司、西方石油公司、巴西石油股份、依賴能源、TransCanada Pipelines、巴列洛能源公司、奇異、蒙古礦業
- 金融服務業:AIB、安泰、安聯股份公司、澳新銀行、蒙特婁銀行、美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花旗集團、歐洲氣候交易所、瑞信、德意志銀行、德國證券交易所、德勒斯登銀行、富達全國金融、富達國民信息服務、第一共和銀行、澳大利亞保險集團、國際商業銀行、伊藤忠商事、HBOS、萊格梅森、美國萬通金融集團、穆迪、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全國互助保險公司、北方信託、Old Mutual、歐力士、奧本海默基金、永久股份有限公司、保德信、Postfinance、雷蒙·詹姆斯財務、所羅門美邦、渣打銀行、旅行者公司、Visa、瓦霍維亞、富國銀行、印度工業信貸投資、荷蘭銀行、荷蘭商業銀行、華僑銀行、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高盛
- 政府、教育,以及其他非牟利機構:喬治亞彩票、聖瑪麗大學、聖克拉拉大學、CPS能源、聖安東尼奧市政府、德克薩斯州、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司法部、美國能源部、美國內政部、新澤西州、美國人事管理辦公室、美國財政部、印度勝利管理教育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杜克大學、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維基媒體基金會
- 醫療機構:安塞爾、凱澤基金會、Res-Care、普羅維登斯醫療系統、瑞典衛生服務、奧本山醫院、健康合作夥伴、Medstar、馬里蘭大學醫療系統、萊佛士醫療集團
- 酒店業:凱悅集團
- 製造業:旭硝子、巴斯夫、建材控股公司、BMW、Boral、Cemex、戴姆勒、新義發企業、Greatpac、本田、Jabil Circuit、小松有限公司、松下電器、三菱電機、Navistar國際、韋爾、住友集團、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惠好、莊信萬豐、恩系控股、菲仕蘭康柏尼
- 傳媒業:英國廣播公司、貝塔斯曼、獨立電視台、新城國際、國家地理學會、NBC環球、R.H. Donnelley、RealNetworks、世嘉、索尼BMG音樂娛樂公司、太陽時報媒體集團、沃爾特斯·克魯維爾、維珍集團、英國第四頻道公司
- 採礦業:必和必拓、俄羅斯鋁業公司、浦項鋼鐵
- 製藥業:輝瑞
- 零售業:阿爾貝托-卡爾弗、Arla、朝日啤酒、英國聯合食品、漢堡王、嘉吉、嘉士伯、家樂福、康尼格拉食品、好市多、達登餐廳、帝亞吉歐、聯邦百貨、Jack in the Box、J.C. Penney、通用磨坊、古德曼·菲爾德、孩之寶、喜力、Hooters、梅西公司、莫霍克工業、芝加哥莫頓公司、雀巢、Netflix、Office Max、百事可樂、Publix超市、R.J.雷諾菸草、露絲的克里斯牛排、Seaboard、資生堂、Supervalu、好時、家得寶、楓葉食品公司、溫迪克斯超市、百勝、仟湖漁業、高鑫零售、昇菘集團、亨得利控股
- 高科技行業:奧多比系統、華為、蘋果電腦、應用材料、貝克曼·庫爾特、波士頓科學公司、博通公司、蔡司公司、CA公司、Cerner、CNET、杜比實驗室、美國藝電、電子數據系統、愛立信、LG、摩托羅拉、美國國家半導體、Navteq、北電、奧林巴斯、飛利浦、三星、Sanmina-SCI、SXC健康解決方案、賽門鐵克、TDK、TiVO、WebEx、VeriSign、Infosys
- 電信業:大東電報局、世紀電訊、邊際通信公司、Embarq、紐西蘭電信公司、日本電信電話、NTT DoCoMo、、NTT DataRogers通信、SprintNextel、奎斯特、Cablevision
- 旅遊及物流行業:法國航空公司、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美鐵、韓亞航空公司、Brink's、easyJet、不列顛鐵路公司、長榮航空、邊疆航空、荷蘭皇家航空公司、諾福克南方鐵路、瑞安航空、全美航空、西捷航空、澳航
該事務所大中華地區客戶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瑞士信貸銀行、德意志銀行、香港電燈、電能實業、歲寶百貨、花旗銀行、國泰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信銀行、東亞銀行、中國電信、港鐵公司、中國石化、英國保誠、招商銀行、九龍倉、會德豐地產、會德豐、中聯重科、大昌集團、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恒基地產、恒隆集團、中國神華、永隆銀行、永暉焦煤、聖戈班、林德、斯凱孚、地中海貧血兒童基金、香港公益金、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等企業及法定團體。
員工
畢馬威美國分所被認為是對於母親上班族最好的十家企業之一[18]。這裡同時也是財富雜誌百家雇主當中排名第71的企業[19]。同時,畢馬威也是《Training》雜誌在125家企業中評選出的五佳員工培訓企業。[20]
根據College Grad.com的統計,畢馬威是美國大學生心目當中「四大」里的最佳雇主[21]。2008年,這家企業又被推選為「五十大職業生涯起步企業」之一[22]。
畢馬威也榮獲了《時代周刊》評選的2008年最佳雇主。這也是它連續第四年進入該評比的前三名。但是也有傳言說,加入可以在評比中取得好的名次,參與調查的員工可以得到額外的兩天假期。有人質疑,這種做法會影響評選的客觀性。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畢馬威於2009年開始試行4天工作制,這也是為了避免大規模的裁員。但即便如此,仍有超過100名員工被辭退。其中有一些員工指責公司並未能及時宣布裁員的信息。
2008年10月,畢馬威被加拿大傳媒集團授予「加拿大100大雇主頭銜」。該月晚些時候,這家企業又被《多倫多星報》評為了「多倫多最佳雇主」之一[23]。
贊助
2008年2月,畢馬威與著名高爾夫球手菲爾·米克爾森簽訂了三年的贊助合同。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米克爾森需要在一切與高爾夫球有關的活動中戴標有「KPMG」標誌的帽子[24]。
知名雇員
商界
- 瑪格麗特·傑克遜 - 澳航董事局主席(2000-2007)
- 悉德·凱斯勒 - 企業家
- 麥可·奧里瑞 - 瑞安航空CEO(1994-現在)
- 扎林·帕特爾 - 英國廣播公司CFO
- 科林·沙曼 - 英傑華董事局主席(2006-現在)
- 克里·安德森 - 溫迪國際總裁(2007 - 現在)
政界
- 史蒂夫·布萊克斯 -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長(1999-2007)
- 傑里·芬尼爾 - 美國加州尼亞德爾馬市長(2004-現在)
- 尼克·吉布 - 英國國會議員(1997-現在)
- 馬克·哈普 - 英國國會議員(2005-現在)
- 麥可·赫斯特 - 英國國會議員(1983-87)
- 何厚鏵 - 澳門特首(1999-2009)
- 格林·佩里 - 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執法部門首席會計師(1982-1984)[25]
- 陸克文 - 澳大利亞總理(2007-2010)
- 麗塔·韋丹柯 - 荷蘭移民部部長(2003–2007)
- 薩爾曼·塔瑟爾 -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省長(2008-現在)
- 李慧琼 - 香港立法會議員(1999-2013)[26]
- 梁凱晴 - 香港觀塘區議會月華選區議員(2017-2020)
其他
參考文獻
- ^ KPMG Leadership. [201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 ^ 2.0 2.1 Your Planning Resource with Useful Tips and Techniques. John Wiley. 2008: 308 [2021-05-20]. ISBN 978-0787996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4).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KPMG International: HQ」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3.0 3.1 KPMG announces FY20 revenue of US$29.22 billion.. KPMG. 2019-12-16 [2020-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美國英語).
- ^ KPMG global revenues grow to record US $29 billion. [2019-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 ^ 5.0 5.1 5.2 5.3 5.4 KPMG - History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5-10-28.
- ^ Ernst & Young, KPMG merger to create US juggernaut
- ^ KPMG Consulting becomes Bearing Point.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5).
- ^ French Atos buys two KPMG consulting units.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4).
- ^ Are they off their trollies? New Statesman article (PDF).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3-20).
- ^ FTI Consulting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Dispute Advisory Services Business Of KPMG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10-31.
- ^ Accounting firms drawn into Madoff scandal
- ^ Madoff-related class action filed in SDNY against Tremont Group, KPMG, others.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7).
- ^ KPMG, Deloitte to assist Satyam in auditing. 2019-01-14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4).
- ^ KPMG can’t audit for Satyam, it’s not registered: ICAI.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1).
- ^ ICAI will object even if KPMG's audit arm works for Satyam.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2).
- ^ KPMG Global Service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11-23.
- ^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www.io.gov.mo.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 ^ Working Mother. [202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7).
- ^ Fortune Magazine's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8).
- ^ Extract from Training Magazine (PDF).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3-20).
- ^ College Grad.com.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5).
- ^ Best Places to Launch a Career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9-07.
- ^ Reasons for Selection, 2009 Canada's Top 100 Employers Competition.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1).
- ^ Mickelson signs agreement with KPMG LLP.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9).
- ^ SEC News Digest, September 23, 1984 (PDF). [2009-0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3-20).
- ^ 852郵報,2015年1月29日. [2020年6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4日).
- ^ 'Tis the season to project sta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onah Keri, February 14, 2007, ES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