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縣

中国四川省广安市下辖的县

30°11′N 106°11′E / 30.18°N 106.18°E / 30.18; 106.18

武勝縣
武勝縣在四川省及廣安市的位置
武勝縣在四川省及廣安市的位置
坐標:30°20′40″N 106°17′16″E / 30.34451°N 106.28786°E / 30.34451; 106.28786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四川省廣安市
語源「以武力勝南宋」
政府
 • 縣長鄭鵬程
 • 縣委書記毛加慶
面積
 • 總計966 平方公里(373 平方英里)
海拔210.3 公尺(690.0 英尺)
人口2020年[1]
 • 常住555,897人
 • 密度575人/平方公里(1,490人/平方英里)
 • 城鎮208,632人
語言
 • 母語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638400
車輛號牌川X
行政區劃代碼511622
國內生產毛額(2007)¥64.296億
人均¥9269
網站www.wusheng.gov.cn

武勝縣,位於四川省東部,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縣人民政府駐沿口鎮。地處嘉陵江中游,面積966平方公里,人口83.8萬。通行方言為武勝話,屬西南官話成渝片

定遠縣民國2年因與他縣縣名重複,更名武勝縣。元世祖忽必烈曾在今武勝縣舊縣鄉武勝山(母章德山)設武勝軍,取意「以武力勝南宋」[2]。元明清三代均為重慶路重慶府轄縣,武勝縣是原重慶府管轄十四屬縣中唯一未在重慶直轄市範圍內的縣份。

歷史沿革

  • (約公元前16世紀)至南朝宋(公元420-479年),縣境相繼為巴國巴郡巴西郡墊江縣(今合川)。
  • 南齊時,析墊江縣以北地,始置漢初縣,屬東宕渠獠郡,縣治在今武勝縣烈面鎮漢初村胡家壩。
  • 北朝西魏帝三年(556年),改楚州新興郡為合州青居郡(郡治漢初縣),又分漢初縣地置青居縣,屬合州。北周因之。
  • 開皇三年(583年),行州、縣兩級制。並青居縣入漢初縣,漢初縣屬涪州(原合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行郡、縣制,改涪州為涪陵郡,漢初屬涪郡。
  • 武德元年(618),改涪陵郡為合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合州為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巴川郡復為合州。領漢初縣。
  • 五代十國北宋南宋,漢初縣隸屬合州。
  • 至元四年(1267年),廢漢初縣置武勝軍(軍與縣同級),軍治今武勝舊縣鄉。後升定遠州,意"永遠安定",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降定遠州為縣,屬四川省重慶路合州。
  • 嘉靖三十年(1551年),縣治由今舊縣鄉遷至今中心鎮。
  •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撤定遠入合州。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復置,屬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
  • 民國2年(1913年),因縣名與安徽、陝西、雲南等省重複,依元至元年間置武勝軍,縣東又有武勝山,遂更名武勝縣,屬四川省東川道
  • 民國24-38年(1935-1949年),屬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 1950年,屬四川省南充專區(1968年6月改稱南充地區)。
  • 1953年6月23日,縣治由中心鎮遷沿口鎮。
  • 1993年7月以後,隸屬廣安地區。1998年,廣安地區改為廣安市,轄武勝至今[3]

地理

區位

武勝縣位於東經105°56′39″~106°26′50″,北緯30°10′46″~30°32′36″之間,居嘉陵江中游,四川盆地中部偏東,西接遂寧蓬溪縣、北倚南充嘉陵區、東連廣安岳池縣、南鄰重慶合川區,它是川北川東進出要道。

 
武勝鄉村風光

地形與地貌

全境屬華鎣山背斜西麓丘陵區,地勢由西北至東南下降,依次為中丘窄谷、低丘中谷、淺丘寬谷和階地,海拔從426米降到210.3米[4]

武勝河流眾多,有「一江四河七十四溪」,河道總長724公里,其中最大最長的為嘉陵江,它貫穿武勝117公里,自縣西北烈面入境,由南出境,流經11個鄉鎮,將武勝分為為河西河東兩部分。嘉陵江有長灘寺河、興隆河、復興河、吉安河等四大支流。另外還有其它74條小溪,均為嘉陵江支流。

境內無天然湖泊,主要湖泊均為人工水庫,有約100餘座,包括東西關電站水庫(又名太極湖)、五排水水庫等。此外,還有將近4000口山坪塘[5]

氣候

武勝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長達32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04.6小時,年平均氣溫17.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46毫米[6]

武勝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9
(48)
12
(54)
16
(61)
22
(72)
26
(79)
28
(82)
31
(88)
31
(88)
26
(79)
21
(70)
16
(61)
10
(50)
21
(69)
平均低溫 °C(°F) 4
(39)
6
(43)
10
(50)
14
(57)
18
(64)
22
(72)
24
(75)
24
(75)
20
(68)
15
(59)
11
(52)
6
(43)
15
(58)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1
(0.4)
13
(0.5)
28
(1.1)
54
(2.1)
81
(3.2)
130
(5.1)
132
(5.2)
115
(4.5)
77
(3.0)
55
(2.2)
32
(1.3)
14
(0.6)
742
(29.2)
資料來源:天氣網 武勝氣溫

自然資源

武勝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有常見植物種類1000多種。全縣森林覆蓋率為28.8%,近期的退耕還林使樹木恢復很快。武勝縣1958年有森林面積15萬畝,後在大躍進大煉鋼鐵而遭到破壞。80年代初只有林地810畝,森林面積減少了99.3%,基本上成為無林縣[7]

水能資源蘊藏量42.36萬千瓦,大型電站有已建成裝機容量18.5萬千瓦的東西關水電站和裝機容量10.8萬千瓦的桐子壕電站。礦產資源亦很豐富,已探明地下油田417平方公里,天然氣蘊藏量2.44億立方米,鹽滷蘊藏量8098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目前

武勝縣下轄19個、4個[8]

沿口鎮、​中心鎮、​烈面鎮、​飛龍鎮、​樂善鎮、​萬善鎮、​龍女鎮、​三溪鎮、​賽馬鎮、​勝利鎮、​金牛鎮、​清平鎮、​街子鎮、​萬隆鎮、​禮安鎮、​華封鎮、​寶箴塞鎮、​石盤鎮、​鳴鐘鎮、​真靜鄉、​猛山鄉、​雙星鄉鼓匠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

1950年3月

1950年3月,設中心、沿口、烈面3個區。

  • 中心區轄中心鎮和舊縣、樂善、鳳凰、街子、真靜、清平、新學、華封、興隆等9鄉
  • 沿口區轄沿口鎮和石盤、鼓匠、鳴鐘、三溪、新場、飛龍、義和、雙星等8鄉
  • 烈面區轄烈面、西關、臨江、走馬、半邊、復興、龍靈、萬善、龍女等9鄉。全縣為3區26鄉2鎮。

1950年6月

1950年6月1日,將原3個行政區劃為7個行政區

  • 中心區轄中心鎮和街子、真靜、清平等3鄉
  • 樂善區轄樂善、義和、雙星、鳳凰等4鄉
  • 沿口區轄沿口鎮和舊縣、石盤、鼓匠等3鄉
  • 飛龍區轄飛龍、鳴鐘、三溪、新場等4鄉
  • 興隆區轄興隆、萬善、華封、新學等4鄉
  • 龍女區轄龍女、復興、半邊、龍靈等4鄉
  • 烈面區轄烈面、臨江、西關、走馬等4鄉

1950年11月,撤興隆、龍女兩區建萬善區。全縣為6區26鄉2鎮206村。

1951年2-5月

1951年2-5月,先後新置南溪、仁和、長安、中華、踏水、沙溪、新民等7鄉。同時,中心鎮、沿口鎮劃出農村部分,新建中心鄉、沿口鄉。全縣為6區35鄉2鎮368村。

  • 一區駐中心鎮,轄中心鎮和中心、清平、真靜、南溪、華封、新學等6鄉
  • 二區駐萬善鄉,轄萬善、龍女、興隆、龍靈、半邊等5鄉
  • 三區駐烈面鄉,轄烈面、西關、臨江、新民、走馬、復興、沙溪等7鄉
  • 四區駐沿口鎮,轄沿口鎮和沿口、石盤、鼓匠、中華、舊縣等5鄉
  • 五區駐樂善鄉,轄樂善、義和、雙星、仁和、鳳凰、街子等6鄉
  • 六區駐飛龍鄉,轄飛龍、新場、踏水、三溪、鳴鐘、長安等6鄉

同年9月,三區新置橋亭鄉,六區新置斷橋鄉。

1952年

  • 1952年1月15日,南充縣吉安鄉的第十一、十二、十三村劃歸武勝縣;武勝縣走馬鄉的第七、八、九村劃歸南充縣吉安鄉[9]
  • 1952年2月2日,合川縣三一、七間、金子等3鄉劃歸武勝縣[10]
  • 1952年9月1日,武勝縣臨江鄉劃歸南充縣;岳池縣禮安鄉5個村劃歸武勝縣;武勝縣新場、斷橋、踏水3鄉共24村劃歸岳池縣[11]
  • 4月1日,新置烈面鎮
  • 5月1日,新置街子、龍女、走馬3個區
  • 5-6月,新置龍門、獅子、大坪、新華、白廟、高原、萬水、金鴨、石橋、三喜、農新、羅家、白坪、觀音、農望、文教、高妙、青岩、玉河、中市等20鄉。

1953年

1953年6月23日,縣治由中心鎮遷沿口鎮。

同時,改沿口鎮為城關鎮,改中心鄉為民建鄉,改烈面鄉為民主鄉。全縣為9區54鄉3鎮502村。

1954年

1954年1月,又新置泰山、沿江、互助、合作、保豐、普興、工農、踏水、甘霖、普建、平靜、四合、佛岩、凰石、新建、合眾、和平、三元、三合、建設、金斧等21鄉,全縣為9區75鄉3鎮557村。

表2 1954年1月-1955年4月武勝縣行政區劃
區別 區治 轄鄉 轄鎮
一區 城關鎮 沿口、石橋、中華、泰山、金鴨、萬水、鼓匠、沿口 城關鎮(縣直屬)
二區 飛龍鄉 飛龍、白坪、互助、長安、保豐、合作、觀音、三溪、鳴鐘
三區 樂善鄉 樂善、普興、農新、義和、三喜、雙星、工農、羅家
四區 街子鄉 街子、踏水、甘霖、文教、鳳凰、仁和、農望
五區 中心鎮 民建、舊縣、龍門、普建、清平、南溪、真靜、平靜 中心鎮
六區 龍女鄉 龍女、四合、高妙、沙溪、佛岩、青岩、華封、石盤、凰石
七區 興隆鄉 興隆、龍靈、獅子、大坪、萬善、新建、新學、合眾、新華
八區 烈面鎮 民主、和平、高原、禮安、西關、白廟、復興、三合 烈面鎮
九區 走馬鄉 走馬、三元、新民、建設、中市、橋亭、半邊、玉河、金斧

1955年

  • 1955年5月,撤第四區。
  • 6月28日,撤第一區。將所轄城關鎮和石橋、沿口、泰山、中華等鄉改為縣直屬。余鄉劃入第六區(龍女),全縣為7區75鄉3鎮557村。
  • 一區駐烈面鎮,二區駐飛龍鄉,三區駐樂善鄉,四區駐走馬鄉,五區駐中心鎮,六區駐龍女鄉,七區駐興隆鄉。
  • 12月10日,區由序號改為駐地命名,將7個區縮編為中心、樂善、鳴鐘、萬善、烈面5個區,撤銷三合、高原、和平、保豐、觀音、互助、合作、普興、農新、工農、踏水、三喜、文教、金斧、新民、中市、玉河、農望、甘霖、普建、平靜、四合、凰石、青岩、佛岩、沿江、金鴨、萬水、新華、合眾、新建、獅子、大坪、石橋等34鄉。全縣縮編為41鄉3鎮。
  • 中心區駐中心鎮,轄中心鎮和民建、舊縣、龍門、清平、南溪、真靜、街子7鄉
  • 樂善區駐樂善鄉,轄樂善、義和、雙星、仁和、鳳凰、羅家6鄉
  • 鳴鐘區駐鳴鐘鄉(1958年5月遷飛龍鄉改名飛龍區)轄鳴鐘、飛龍、三溪、鼓匠、泰山、沿口、中華、白坪、長安9鄉
  • 萬善區駐華封鄉(1957年遷萬善鄉)轄萬善、華封、石盤、龍女、高妙、沙溪、龍靈、興隆、新學9鄉
  • 烈面區駐烈面鎮轄民主、禮安、西關、白廟、建設、三元、走馬、半邊、橋亭、復興10鄉
  • 縣直屬城關鎮。

1956年

  • 1956年1-2月,先後撤白廟、高妙、南溪、羅家、白坪、中華、泰山等7鄉和烈面、中心兩鎮。全縣為5區34鄉1鎮。
  • 6月5日撤樂善區,將該區的義和、雙星兩鄉劃入鳴鐘區,樂善、鳳凰、仁和3鄉劃入中心區。

1958年-1961年

  • 1958年10月,鄉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鄉社並存。
  • 1959年半邊鄉更名勝利鄉,民主鄉復名烈面鄉。此後,直至1961年4月,全縣均為4區34鄉1鎮。
  • 1961年5月,恢復樂善區,同時先後恢復農望、泰山、羅家、白廟(後改名八一)、青岩、南溪等6鄉。全縣為5區.(0鄉1鎮520個生產大隊。
  • 飛龍區轄飛龍、三溪、鼓匠、泰山、沿口、鳴鐘、長安7鄉
  • 樂善區轄樂善、義和、雙星、羅家、仁和、鳳凰6鄉
  • 中心區轄民建、舊縣、龍門、清平、南溪、真靜、農望、街子8鄉
  • 萬善區轄萬善、龍靈、興隆、新學、華封、石盤、龍女、青岩、沙溪9鄉
  • 烈面區轄烈面、禮安、西關、白廟、建設、三元、走馬、橋亭、勝利、復興10鄉
  • 縣直屬城關鎮。
表3 1956年6月-1961年4月武勝縣行政區劃
區別 區治 轄鄉 轄鎮
鳴鐘區 鳴鐘鄉 鳴鐘、長安、義和、雙星、沿口、鼓匠、三溪、飛龍 城關鎮
中心區 民建鄉 民建、消平、真靜、街子、鳳凰、仁和、樂善、舊縣、龍門
萬善區 萬善鄉 華封、石盤、龍女、沙溪、萬善、龍靈、興隆、新學
烈面區 烈面鄉 烈面、建設、橋亭、走馬、三元、勝利、復興、禮安、西關

1962年-1984年

  • 1962年7月12日,復置普興、凰石兩鄉。
  • 1964年8月13日,復置中心鎮,全縣轄5區42鄉2鎮,直至1984年8月。
  • 1966年11月,以政治性辭語更改5區39鄉和1個鎮的名稱。
  • 1968年5月起,各公社先後成立革命委員會,廢鄉。
  • 1971年10月,恢復原名。
  • 1981年8月15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在一個地區內鄉、鎮名稱不重名,將復興更名金牛,走馬更名賽馬,三元更名高石,興隆更名萬隆,沙溪更名金光,農門更名秀觀,鳳凰更名龍庭,仁和更名永勝,羅家更名中灘,義和更名猛山,城關鎮復名沿口鎮。
  • 1984年3月廢人民公社,復名鄉。
表4 1962年7月-1984年8月武勝縣行政區劃(括號內為文革中更改的名稱)
區別 轄鄉 轄鎮
飛龍區(長征) 飛龍(長征)、長安(紅光)、三溪(自力)、鼓匠(奮鬥)、泰山(光明)、沿口(東方紅)、鳴鐘(東風) 城關鎮(縣直屬)
樂善區(團結) 樂善(團結)、義和(永興)、雙星(前進)、羅家(群力)、仁和(永勝)、鳳凰(曙光)、普興(旭光)
中心區(紅星) 民建(紅星)、舊縣(上游)、龍門(星火)、清平(撩原)、南溪(向陽)、真靜(戰鬥)、衣望(更生)、街子(戰旗) 中心鎮
萬善區(烽火) 萬菩(烽火)、龍靈(旭日)、興隆(反帝)、新學(五星)、華封(反修)、石盤(東升)、凰石(新建)、龍女(工農)、青岩(挺進)、沙溪(金光)
烈面區(衛國) 烈面(衛國)、禮安(先鋒)、西關(前鋒)、八一、建設、三元(圖強)、走馬(建新)、橋亭(光輝)、勝利、復興(金星)

1984年-1985年

  • 1984年9月25日,撤民建鄉併入中心鎮。
  • 1985年4月撤烈面、萬善、龍女、飛龍、樂善5個鄉,分別置相應的5個鎮。
  • 1985年底,全縣為5區36鄉7鎮513村8個居民委員會。
表5 1984年9月-1985年12月武勝縣行政區劃
區別 轄鄉 轄鎮
飛龍區 三溪、鼓匠、泰山、沿口、鳴鐘、長安 飛龍鎮
烈面區 西關、禮安、八一、建設、高石、賽馬、橋亭、勝利、金牛 烈面鎮
萬善區 衣林、萬隆、新學、華封、石盤、黃石、青岩、金光 萬善鎮、龍女鎮
中心區 舊縣、秀觀、清平、南溪、真靜、農旺、街子 中心鎮
樂善區 猛山、雙星、中灘、永勝、龍庭、普興 樂善鎮
沿口鎮(縣直屬)
註:原龍靈、農望、凰石三鄉,後按習慣書寫為農林、農旺、黃石

1987年-2005年

  • 1987年2月,撤銷沿口鄉,將沿口鄉井人沿口鎮。同月,設立鳴鐘鄉新星村。
  • 1989年設立飛龍鎮刁家岩村。
  • 1992年9月,撤銷中心、樂善、飛龍、萬善和烈面5個區公所,將原42個鄉鎮調整為沿口鎮、三溪、飛龍、樂善、街子、中心、清平、萬隆、萬善、龍女、金牛、烈面、賽馬、勝利14個鎮和鳴鐘、雙星、猛山、龍庭、真靜、華封、石盤7個鄉,全縣共有21個鄉鎮。
  • 1994年6月,從三溪、飛龍、街子、沿口、萬善、萬隆、金牛、烈面、賽馬9個鄉鎮劃出部分行政村,新組建鼓匠、長安、永勝、舊縣、農林、新學、金光、八一、高石、禮安10個鄉。至此,全縣有14個鎮、17個鄉,共有鄉鎮31個。同月,龍庭鄉政府駐地從鳳凰寺遷駐觀音寺,禮安鄉駐地從東關寨遷駐躍進門。10月,八一鄉政府駐地由白廟遷駐八一壩。
  • 1996年8月,金光鄉政府駐地由原中村遷到板橋。9月,撤銷禮安鄉改設禮安鎮。
  • 1997年4月,舊縣鄉政府駐地由拱背橋遷至雙店子。
  • 2001年,撤銷華封鄉,建立華封鎮,其駐地和管轄區域不變。撤銷長安鄉建立白坪鄉,鄉政府駐地從長安寺遷到水磨灘,其管轄區域不變。
  • 2004年6月20日,農林鄉更名為寶箴塞鄉。
  • 2005年底,全縣為16鎮15鄉515村27個社區。

民國時期

民國2年

民國2年按北京政府《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規定,縣治改為城廂(今中心鎮),各場鎮更名鄉,下為保甲。全縣除城廂(縣城)外,有街子、清平、真靜、舊縣、樂善、義和、雙星、飛龍、新場、鼓匠、石盤、沿口、烈面、走馬、復興、龍女、萬善、興隆、新學、祝家等20鄉,轄117保。

民國16年

民國16年,分走馬鄉置半邊鄉,改城廂為附城鄉,改祝家鄉為華封鄉,全縣為22鄉。

民國24年

民國24年,川政統一,四川省政府頒佈《各縣分區設署辦法施行細則》。是年10月,分區設署,改鄉為聯保。全縣設區署3,聯保22,保567。

  • 第一區署(乙等)駐清平,轄附城、街子、清平、真靜、舊縣、華封、新學、興隆等8聯保
  • 第二區署(乙等)駐飛龍,轄沿口、鼓匠、石盤、新場、飛龍、義和、樂善、雙星等8聯保
  • 第三區署(初丙等,後升為乙等)駐烈面,轄龍女、復興、烈面、走馬、半邊、萬善等6聯保

民國28年

民國28年9月,國民政府頒佈《縣各級組織綱要》。省政府定武勝為三等縣。次年2月,以嘉陵江為界,左岸各鄉鎮為第一自治指導區,右岸各鄉鎮為第二自治指導區。7月,改聯保為鄉,重新合併劃分鄉鎮,撤附城鄉改置中心鎮(由附城、舊縣合並),撤沿口鄉改置沿口鎮。第一自治指導區駐飛龍鄉,轄飛龍、新場、石鼓(由石盤、鼓匠合併)、樂善、街子、雙義(由雙星、義和合井)等鄉和沿口鎮,第二自治指導區駐烈面鄉,轄烈面、走馬(並原半邊鄉)、萬復(由萬善、復興合併)、龍華(由龍女、華封合併)、新興(由新學、興隆合併)、平靜(由清平、真靜合併)等鄉和中心鎮。全縣為2區12鄉2鎮,轄516保。

民國30年

民國30年3月,根據四川省政府《重新調整鄉鎮保甲》規定,復將石鼓鄉分為石盤、鼓匠兩鄉,雙義鄉分為雙星、義和兩鄉,走馬鄉分為走馬、半邊兩鄉,萬復鄉分為萬善、復興兩鄉,龍華鄉分為龍女、華封兩鄉,新興鄉分為新學、興隆兩鄉,平靜鄉分為清平、真靜兩鄉,加上飛龍、新場、樂善、街子、烈面5鄉和中心、沿口兩鎮,全縣為2區19鄉2鎮512保。

民國31年

民國31年2月,分中心鎮復置舊縣鄉,分街子鄉新置鳳凰鄉,分新場鄉新置三溪鄉,分飛龍鄉新置鳴鐘鄉,分烈面鄉新置臨江鄉。7月,又分臨江鄉新置西關鄉。

民國32年

民國32年8月,分萬善鄉新置龍靈鄉.至此,全縣為2區26鄉2鎮(其中甲等鄉鎮17、乙等鄉鎮11)511保,直至民國38年12月。

表1 民國32年8 月-38年12 月武勝縣行政區劃
區名 鄉鎮名 等級 保數 甲數
第一自治指導區(駐飛龍鄉)
沿口鎮 27 290
石盤鄉 19 200
鼓匠鄉 15 149
三溪鄉 10 100
新場鄉 25 255
飛龍鄉 24 300
鳴鐘鄉 10 127
雙星鄉 18 178
義和鄉 14 140
樂善鄉 22 224
鳳凰鄉 11 108
街子鄉 23 249
真靜鄉 20 201
舊縣鄉 16 158
第二自治指導區(駐烈面鄉)
中心鎮 19 208
烈面鄉 25 265
西關鄉 9 90
臨江鄉 9 90
走馬鄉 29 273
復興鄉 23 226
半邊鄉 14 142
龍靈鄉 16 165
萬善鄉 17 177
龍女鄉 28 283
華封鄉 15 182
新學鄉 15 148
清平鄉 21 212
興隆鄉 17 177

清朝

清朝明朝的十里縮為六里二十五場,它們分別是:

  • 恩永里,統縣城(今中心鎮)、清平鎮、真靜寺、協和場;
  • 德清里,統萬善場、興龍場、復興場、華封場、龍女寺、新學場;
  • 仁化里,統走馬場、半邊廟、安福場(定遠縣插入南充縣之飛地,今南充市嘉陵區安福鎮)、烈面溪、臨江寺(今南充市嘉陵區臨江鄉);
  • 昇平里,統鼓匠鋪、石盤沱、新場(今岳池縣新場鎮)、三溪鋪;
  • 長樂里,統飛龍場、沿口場、舊縣場;
  • 惠新里,統樂善場、雙星鋪、義和場。

明朝

明分定遠縣為十里,它們分別是:太平、唐村、清沙、祝受、萬安、太山、郁馬、沙溪、定遠、新興等。

唐宋

據《元豐九域志》記載,漢初縣轄:羊口、沙溪、新民、龍泉、鶴鳴、太平、新興等七鎮[12]

人口

武勝土地肥沃,氣候適宜,農業條件較好,歷來人口繁密。由於明末清初的戰亂,包括武勝在內的四川人口銳減,清廷招湖南湖北廣東等省民實川,史稱「湖廣填四川」,今日武勝居民多是那次移民潮的後裔。在清政府平定四川後,武勝只剩下男丁7702口。到清嘉慶16年〔1811年〕,武勝人口已達16.88萬人。之後的道光22年(1840年)為22.79萬人,同治5年(1866年)為25.94萬人,民國16年〔1927年〕為28.12萬人[12],1953年為43.69萬人、1980年為68.84萬人。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統計,全縣總人口為758975人,其中沿口鎮92150人、中心鎮42684人、烈面鎮40515人、飛龍鎮24223人、樂善鎮25647人、 萬善鎮19950人、龍女鎮37298人、三溪鎮24196人、賽馬鎮35123人、勝利鎮36140人、 金牛鎮24102人、清平鎮22590人、 街子鎮18718人、萬隆鎮21185人、禮安鎮15331人、鳴鐘鄉23570人、真靜鄉12287人、猛山鄉16147人、雙星鄉16726人、龍庭鄉12770人、石盤鄉23158人、華封鄉25960人、舊縣鄉13970人、鼓匠鄉18543人、長安鄉(今白坪鄉)21437人、永勝鄉10974人、新學鄉17181人、農林鄉(今寶箴塞鄉)20526人、金光鄉17152人、八一鄉14466人、高石鄉14238人[3]

2010年,全縣人口842815人,常住人口585624人,人口密度872/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6.7‰,自然增長率1.4‰。其中:男性43.9萬人,女性39.9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0:100;農業人口73.2萬,占總人的87.4%。非農業人口10.6萬,占總人口的12.6%[13]。 80年代後,由於計劃生育與人們生育觀念的改變,人口增長放緩。現今隨著教育的擴展、人多地少的現實問題、以及城市化等各種因素,出現了人口向城市轉移的趨勢,主要區域為縣城,重慶,成都,南充等地。即便是鄉村,基本上也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年青人都外出打工,出現了留守兒童和老人問題。

武勝世居民族為漢族回族,回族聚居在沿口有大約千人,同時武勝也是嘉陵江流域第大二回族聚居地。

方言

武勝話是武勝居民使用的方言,屬西南官話成渝片。普通話普及率低,只有極少的學校機關使用普通話。在武勝說普通話不被人喜歡,會被對方認為故作,也就是俗稱的「黃牛騾子學馬叫」。但事實上,武勝方言的語音和詞彙也正在受普通話的影響,比如老派川話中的『講』,讀gang,而今與普通話一樣了。

武勝方言中有很多在四川地區很普遍能聽到的詞彙,例如:提(dia)東西、日白(吹牛)、不張視你(不理你)、根深(一直)、 妹崽(女孩)、細娃(小孩)、家婆(家念ga,外婆)、家公等等。

宗教

宗教方面,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漢族信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民間信仰。其中基督教和天主教近來發展很快,特別是在縣城和場鎮地區。在解放軍入川之前,佛教非常興盛,有僧之寺四十九,僧侶二百多人。而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有寺廟一百四十七座,有僧者九十八處,僧侶五百四十三名[12],不過現今多已敗落了,在「破四舊」運動中,很多宗教場所被付之一炬。進入1980年代後,宗教信仰逐步放寬,民眾和政府修繕重建了部分廟宇,目前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有千年古剎永壽寺和烈面鎮小南海(佛教)、沿口古鎮黃家及馬家清真寺

經濟

武勝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村人多地少,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狀態,勞務輸出則是農村的經濟支柱。2007年地區國內生產總值64.296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9269元。從產業上看,第一產業為19.5429億元,第二產業為24.9742億元,第三產業為19.778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20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5751億元。截止2006年,武勝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7.1227億元,出口額25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金額5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66萬美元[13]

農業

武勝是典型的「三山一水六分田」的淺丘農業縣,有耕地約42萬畝,人均耕地約0.6畝,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警戒線。盛產水稻玉米小麥黃豆油菜高梁蠶繭、優質水果等。因出產高粱,所以武勝又有「紅武勝」之稱[14]。年最高糧食產量40.2萬噸,常年出欄生豬250萬頭,水產品1萬噸。近年來由於缺乏勞動力和生產成本提高,大量土地撂荒。[15]

2019年12月,中國蠶學會授予武勝縣「中國蠶桑之鄉」稱號。

工業

武勝縣各鄉鎮逢場日期表
日期 鄉鎮名
一四七 中心 樂善 萬善 飛龍 三溪 烈面 石盤 新學 真靜
四七十 勝利
三六九 清平 鳴鐘 金光 鼓匠 龍女 賽馬 八一 永勝 白坪 龍女 華封 雙星
二五八 沿口 街子 寶箴塞 金牛 猛山 萬隆
二五八十 沿口
註:本表日期為公曆,舊縣因距離沿口太近,故而不逢場。

工業基礎較薄弱,主要有能源、食品、絲綢、化工、建材等行業。主要企業有:華能東西關公司·華西希望集團萬千飼料公司、藍雁食品公司、華潤藍劍(廣安)啤酒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安泰繭絲綢集團公司、鑫光電力鐵塔公司。為發展工業,在縣城沿口鎮城南建有武勝縣工業集中區,以及街子鎮的街子工業園。

商業

武勝商貿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的商貿網絡。沿口鎮有盛達假日廣場、東街步行街、清平街等主要商業區。各鄉鎮都有固定的逢場時間,這種傳統自清代便有。

交通

武勝自古為水陸要道,扼川東川北進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資集散之門戶。在現代公路誕生之前,嘉陵江航運為重要的交通運輸手段,明朝時在今沿口鎮太平鋪曾設有驛丞。進入民國始有公路,不過里程極少。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曾大力修建公路,實現了鄉鄉通。改革開放前,全縣有公路309.3公里(其中:國省道83公里、縣道121.5公里、鄉村公路104.8公里),但全是泥結碎石公路,沒有一條油路和水泥路。

1993年,烈面嘉陵江大橋通車,1994年,武勝嘉陵江大橋竣工,結束了武勝東西兩岸長期靠輪渡過河的歷史。1997年,廣安地區第一條高等級機拌機鋪瀝青混凝土公路沿(口)興(隆)公路全面竣工通車。隨後,烈面嘉陵江大橋、省道304線、國道212線等又陸續建成通車,打通了東到廣安、西到成都、北上南充、南下重慶的大通道[16]

公路

武勝交通以公路為主,截止2007年底,全縣公路里程已達1532.278公里(其中:國道30.3公里、省道46.33公里、縣道250.323公里、鄉道149.46公里、村級公路1055.834公里)。分別建成水泥路124.8公里、油路192.7公里,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國、省、縣道幹線為骨架,連接鄉鎮,溝通城鄉,貫通相鄰縣市的交通運輸網絡。

  •   212國道:由南充自縣西北的八一入境,穿過烈面,萬善,金牛,於萬隆出縣進入合川。
  •   350國道過境。
  •   蘭海高速:武勝段分別稱為南武高速公路和武合高速公路,從南充由北自南穿越武勝,並在沿口鎮設一個服務區。
  •   遂廣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遂廣高速自蓬溪縣由縣西賽馬鎮入境,途徑金牛鎮、龍女鎮、沿口鎮,經飛龍鎮進入岳池縣[17]
  •   304省道:由蓬溪自西部的勝利鎮進入武勝,途徑寶箴塞、萬善、龍女、華封、沿口、鳴鐘、白坪等鄉鎮,東出岳池縣。

武勝縣運營縣城周邊公交線路和全縣乃至縣外的汽車運輸公司分別是:

  • 武勝縣公交汽車運輸公司,擁有17輛公交車,已開通兩條公交線路:1路:華封鎮(永壽寺)--武勝中學; 2路:唐家大山森林公園--響水灘,車票價均為1元。
  • 武勝縣汽車運輸公司,位於城南50米大街處,開通了縣城至全縣各鄉鎮的運輸線路,車票價格均在10元以內[18]。縣外可以到達廣安、南充、重慶、成都、昆明等地。

鐵路

自2015年12月30日起,武勝縣目前已有鐵路(蘭渝鐵路廣(元)渝(重慶)段)正式開通運營。但規劃中的 蘭渝鐵路將穿越武勝26公里(雙軌道),並在萬善鎮羊盛壩建客、貨站,建設工期為5年。作為武勝縣縣城唯一的客貨兩用車站,武勝站,位置位於武勝縣萬善鎮,武勝站設計年貨運量45萬噸,日均客流量1000人次[19]

水運

縱貫全縣的嘉陵江是縣內主要航道,沿口與中心是最大的兩個港口。在1962年,首辟了沿口-龍女-中心輪船航運線。之後的1984年,武勝縣航運公司開闢出川長航。嘉陵江武勝段經梯級開發渠化後,千噸級船隊可由重慶朝天門經武勝直達南充。

衛生

武勝衛生醫療以縣、鄉、社區三級醫療系統為主,私人診所為輔。縣級醫院有二級乙等的武勝縣人民醫院和二級甲等的武勝縣中醫院,它們面向全縣。各鄉鎮都衛生院,能進行程度不同的醫療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村衛生站的作用尚未顯現出來,縣城居民喜歡到縣級醫院看病,而鄉鎮的私人診所倒是解決農民們的日常小病。

至2007年底,武勝共有醫院衛生院34所,醫院、衛生院床位815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976人,醫生426人[13]

教育

武勝有可考的教育管理始於明代,時設有教諭訓導各一名,明以前資料遺失。明有永寧李氏若孫(李永寧李子邦李純樸)暨二張(張一鯤張登仕)三田(田大年田大益田大本),張引張登傑等十位進士,清代有王清遠胡大存范元音等三人,武進士陳奏凱一人。

武勝有考證的書院始於明代,當時在封山〔今舊縣鄉天生寨〕,名忠定書院。後遷至中心,名和溪書院。清代名印山書院,即定遠縣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重慶知府鄂蘭谷札餳將定遠縣書院改為定遠縣高等官立小學堂,是為武勝縣第一所現代學校。民國十四年(1925年),創辦武勝縣兩年制師範學校。民國十六年(1927年),縣立初級中學校(今中心中學)建立[12]

截至2007年,武勝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2%。全縣有小學80所,在校生65222人,教師2382人;中學50所,在校生57051人,教師2603人[13]

現有五所高級中學,其中武勝中學與烈面中學為省級示範高中,飛龍中學為市級示範高中,高中教育入學率達70.5%。

文化

武勝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記載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先巴文化和巴文化土壤深厚。秦漢為巴郡地,南朝置漢初縣,蒙古至元四年設武勝軍,後升定遠州,歷朝歷代設置縣、軍、州、府,建制的歷史長達一千五百多年。

南宋末年,蒙哥大汗挾西征歐亞非40餘國的威勢,分兵三路南下伐宋,在合川釣魚城受阻,留下一則「上帝鞭折釣魚城」的史話。在後來的30多年對峙時期,蒙元的前哨據點在今武勝舊縣馬軍山,這裡成了與釣魚城相對峙的軍事基地。

今天武勝還有一些歷史遺蹟,不過今日的人文面貌卻成型於清朝,明末清初的戰亂對武勝的破壞太大,這從武勝縣民的籍貫就可以看出,多是湖廣移民後代。而武勝縣誌最早能看到的信息為少量元朝和部分明朝,古建築絕大部分為清建築。右下為唐時范成大過漢初縣時留下的詩句。

《嘉陵江過合州漢初縣下》

井徑東川縣,山河古合州。
木根拏斷岸,急雨沸中流。
關下嘉陵水,沙頭杜老舟。
江花應好在,無計會江樓。

名勝古蹟

武勝在清朝就有"定遠八景",他們分別是:平洲草色,文筆奇峰,九洞晴嵐,龍嶺郁青,竹溪涵碧,環江晚渡,書岩古篆,立石干霄[12]。今天的印山公園唐家大山森林公園、秀觀湖、太極湖、均為風景優美的地方。

武勝縣歷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人文遺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因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無規劃、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短視行等眾多因素的影響,現在能看到的很少了。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寶箴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燕子岩摩崖石刻、寶箴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沿口古鎮、寶箴塞、燕子岩摩崖石刻、漢初縣故城遺址、馬家清真寺、基督教傳教士故宅、烈士陵園、中心古鎮建築群、飛龍武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上表文物保護點101處,館藏文物2000餘件[20]

傳媒

武勝縣廣播電視台是隸屬於武勝縣廣播電視局的媒體,該台有武勝有線台、武勝互動點播台、武勝人民廣播電台等二套電視(均通過有線傳播)和一套廣播節目。

在武勝能收看到四川公共(2CH)、四川衛視(5CH)、四川經濟(10CH)、廣安綜合(13CH)、中央一台(24CH)、中央七台(47CH)、南充新聞頻道(6CH)、重慶衛視(8CH)等無線電視節目[21]。 也能收聽到武勝人民廣播電台、合川人民廣播電台、廣安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率、廣安人民廣播電台交通音樂頻率、重慶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頻率、重慶人民廣播電台交通頻率、重慶人民廣播電台經濟頻率、南充人民廣播電台、岳池人民廣播電台、潼南人民廣播電台、四川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頻率等調頻廣播

方誌

年代 書名 分卷 主修 編纂 藏處 備註
嘉慶二十年(1815年) 《定遠縣誌》 三十五卷 沈遠標 何蘇 四川省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續修定遠縣誌》 二卷 張錫慶 南京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
同治元年(1862年) 《續修定遠縣誌》 二卷 李玉宣 南京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
光緒元年(1875年) 《定遠縣誌》 六卷 姜由范、羅廷機 王鏞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定遠縣鄉土志》 二卷 何承道 李樹春 四川大學圖書館 鈔本
民國三年(1914年) 《民國新修武勝縣誌》 十三卷首一卷 羅興志 孫國藩 鉛印本八冊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 《武勝縣縣政概況》 胡國成 四川省圖書館 鈔本

風俗

飲食

武勝的風俗習慣與川東地區大致差不多。在飲食結構上,以大米飯為主,少許麵食雜糧為輔。一日三餐,分別稱吃早晨或吃早飯、吃賞(念sao)午或吃中午、宵夜或吃黑了(念lao),有時農忙還要在早午之間吃上一點,名吃茶或打腰台。菜系屬川菜,多數人比較習慣麻辣口味的菜。著名的當地小吃有涼粉豆花鍋盔等。

節慶

武勝主要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其中以春節為最重要。每當過春節前都要打揚塵和祭祖,表示掃除一年的陰霾和不忘祖先。在老大三十(除夕)那天晚上,要洗腳、守歲。老大初一早上吃湯圓,全天吃剩菜,寓意年年有餘。

武勝以及整個四川將麵粉以及大米粉做的蒸炸烤製品統稱為粑粑。農曆7月15為月半節(中元節),家家戶戶吃油桐葉包的桐子葉粑粑。其原料用大米稀飯加干糯米或者粘米粉發酵,然後用老嫩適中的他桐樹葉子包上,蒸熟後有一股奇特的味道。月半節在武勝以至整個四川是與春節和清明並列的三大祭祖節日,晚上各戶在門前向祖先供奉燒紙錢。之後在大路上燒紙錢,並用破碗放上一點冷飯與綠豆,希望過路的鬼不要打攪家人。然後很早就睡覺,並且不准出聲。

端午節仍然保留划龍舟,吃粽子等的習慣。在五月初四這天,每家每戶都準備好了糯米,然後用水泡脹,再用很寬的棕葉或者蘆竹葉子包得緊緊的一直蒸到第二天早上,於是邊喲親戚串門,互相品嘗粽子。武勝龍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龍舟活動於唐天寶初年便逐漸在漢初縣〔今武勝縣〕興起[22],從1980年到2009年,已舉辦了23屆端午龍舟賽[23]。2007年3月,廣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武勝端午龍舟會為廣安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2]

武勝中秋節那天有吃糍粑的習俗。糍粑就是將糯米蒸熟,用蘆竹棒衝擊,形成很糌糯的食物,然後沾上白糖、黃豆面、花生面、芝麻面等佐料和著吃。

婚嫁

禮記》的婚姻之禮有六:曰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武勝在清朝以及民國時期的婚姻禮俗較繁瑣,進入共和國後簡化了許多。現今一般男女是通過說媒認識(自由戀愛不一定說媒),如果雙方覺得滿意,女方到男方家裡看看,曰「看家」,女方看家看上後,「吃見面飯」,臨走時打發見面錢。之後還要合男女雙方的八字,以考慮凶吉。合完八字男方便到女方家選定合適的日子成婚,曰「請期」。女方同意後就「定期」,定期之日男方給女方禮金,女方用來操辦將來女兒出嫁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在女子出嫁的頭一天晚上,她請閨中好友聚在一起唱歌,主要表達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對他們的不舍的哭泣,曰「坐歌堂」。現在這種風俗很少見了,在清朝和民國很普遍,並記載在《新修武勝縣誌》中,即便是在90年代初期也很常見。女子出嫁那天的早上女方家辦宴席招待親朋好友,男方挑嫁妝迎親的人也到此,事畢便回男方。在嫁妝中,必不可少的是兩隻鵝,這來自舊日的奠雁禮。

男方家這結婚前後三天要大辦酒席三天,現在一般一天。女子道道男方家後,正午舉辦婚禮,行各項禮儀。晚上人散以前,還要鬧洞房,在床上放花生棗子等。三日後,夫妻雙雙回娘家,曰「回門」。歸寧之禮在清代為三個月回,民國減少為三天。

特產

  • 沿口菜刀
  • 麻辣牛肉
  • 松花皮蛋
  • 龍女白酒
  • 飛龍竹簾畫
  • 永壽寺豆腐乾

著名人物

友好區縣

參考文獻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武胜简介. 武勝縣政府網. 2007年11月24日 [2009年3月30日].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武胜县-四川省-中国. 行政區劃網. [2006年3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25日). 
  4. ^ 武胜县概况及工业园区规划. 好項目網. 2008年8月18日 [2009年3月30日]. [永久失效連結]
  5. ^ 四川武胜21年无重大水上安全事故. 國際在線. 2006年3月23日 [2009年3月30日]. [失效連結]
  6. ^ 武胜简介. 廣安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 2008年2月25日 [2009年4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7. ^ 中华国策国土整治(十三). 江蘇愛國網. 2005年7月30日 [2009年3月30日]. [永久失效連結]
  8. ^ 2023年武胜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9. ^ 1952年1月15日川北行署【民政字第0058號】指示,1952年10月17日內務部【內民字第540號】批覆
  10. ^ 1952年2月2日川北行署【民政字第0153號】函
  11. ^ 1952年9月1日內務部【內民字第410號】批覆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新修武勝縣誌》,民國19年著,2003年增注重印
  13. ^ 13.0 13.1 13.2 13.3 《四川統計年鑑2008》,ISBN 978-7-503754-00-5,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年
  14. ^ 锦绣四川 > 广安 > 县域经济具特色. 四川對外宣傳網. [2009年7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7月12日). 
  15. ^ 武胜农田撂荒调查:粮价上涨种地反倒赔钱. 新華網. 2008年4月28日 [2009年6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17日). 
  16. ^ 跨越的轨迹——武胜交通大变迁回眸. 四川新聞網廣安頻道. 2008年7月24日 [2009年4月4日]. [永久失效連結]
  17. ^ 四川:遂广高速公路将于2015年底竣工. 春運網. [2014年10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14日). 
  18. ^ 四川-广安旅游景点-武胜-武胜概况. youiyou商務旅行網. [2009年3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13日). 
  19. ^ 跨十载铁路梦终圆. 廣安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 2008年2月25日 [2009年4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20. ^ 四川武胜斥资千万 文物"死宝"变"活宝". 中國廣播網. 2007年6月18日 [2009年11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7日). 
  21. ^ 广播电视已无线覆盖我县全境. 武勝廣電網. [2008年11月4日]. [永久失效連結]
  22. ^ 22.0 22.1 千里嘉陵赛龙舟——话说武胜端午龙舟会. 人民網. 2008年10月7日 [2009年7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18日). 
  23. ^ 武胜将举行第二十三届端午龙舟赛. 四川廣安旅遊網. 2009年5月4日 [2009年7月25日]. [永久失效連結]
  24. ^ 唐鐵軍 文偉. 武胜与广东佛山高明区缔造友好经贸合作关系. 四川在線. 2006年9月28日 [2009年7月20日].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