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無人機

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俄語:БПЛА Ланцет,英語:The Lancet Drone)是俄羅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團旗下的企業ZALA Aero Group生產的一種遊蕩彈藥[1]

最早在俄羅斯2019年陸軍武器展公開。

性能

柳葉刀無人機原始設計的主要動力系統為捷克 AXi 5330電機驅動的雙葉螺旋槳裝置,俄羅斯被制裁以後使用的電機情況不詳。它具有光電制導和電視制導裝置,可以在飛行的末段控制彈藥。無人機還具有智能、導航和通訊模組。柳葉刀無人機作戰半徑40公里,續航時間40分鐘,最大載荷12公斤,可以使用軌道式彈射系統發射。

彈體前部安裝了光電轉塔,內部有高清晰光學或紅外導引頭,機身前後安裝了呈「X」形布局的四片機翼,能夠進行摺疊拆卸和組裝,方便運輸,能夠快速部署發射,使用了類似飛彈的外形能夠減少空氣阻力,在動力系統不變的情況下提供更大的航程和滯空時間。在攻擊型中,可以使用高爆或者破片戰鬥部。該無人機還設計有反雷射保護裝置。

根據 Zala Aero 首席設計師亞歷山大·扎哈羅夫(Александр Захаров) 的說法,柳葉刀可扮演所謂的「空中地雷」角色。無人機可以最高時速 300 公里(190 英里/小時)的最高速度俯衝攻擊,甚至可以攻擊速度較慢的其它無人機。[2]

生產

烏克蘭武裝部隊空中偵察指揮官和無人機專家尤里·卡西亞諾夫(Юрий Касьянов)認為[3],80% 的柳葉刀配件都是由中國製造的,但最後的組裝和調試是在俄羅斯工廠進行的。微電路也很可能在俄羅斯聯邦生產,但俄羅斯已經開始掌握為無人機製造電動機和電池的工藝。

生產設施據稱是一處在新冠疫情期間破產的購物中心。

衍生型

柳葉刀1型

最大起飛重量5公斤,戰鬥部1公斤,巡飛能力30分鐘,速度80到11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可達30公里,實際的攻擊距離約在10-15公里不等,導軌發射。Lancet-1 是較小的版本,戰鬥全重5公斤的小型巡飛彈,使用內置鋰電池和螺旋槳驅動,與兩枚手榴彈的殺傷力相當。該型巡飛彈被俄軍在敘利亞作戰測試的時候用的比較多,由於體量較小、戰鬥部殺傷力有限,主要用於擔負反恐作戰任務中對暴露人員的殺傷。[2]

柳葉刀3型

廠方代號「產品-52」,最大起飛重量12公斤,戰鬥部3公斤,巡飛能力30-40分鐘,巡飛半徑大於30公里,巡航速度提高到110公里/時,最大航程可以達到40-50公里,估計實際攻擊距離在20公里以上,導軌發射。Lancet-3 是較大的版本,外形和「柳葉刀-1」型類似,只不過尺寸更大,外形也更大。比如翼展提高到2公尺多,依然使用內置鋰電池和電動機驅動。「柳葉刀-3」戰鬥部質量提高到了5公斤。和一枚82公釐迫擊炮彈差不多重,打得準的情況下可以作為一種面殺傷兵器使用。[4]Lancet-3 已脫離了單純的、用於人員殺傷的巡飛彈的範疇,已經變成一枚可以遠程打擊的反坦克飛彈。無人機由於配備了熱相儀可以在夜間在50-250 m的高度沿複雜軌跡避障飛行。[5]

柳葉刀3-M型

Lancet-3的串聯破甲戰鬥部版本

產品-51

戰鬥部5公斤,巡飛能力40分鐘,巡飛半徑50公里,速度大於80公里/小時,導軌發射。

產品-53

俄羅斯第一頻道公開了廠方代號「產品-53」Вести недели. Эфир от 16.07.2023. Английские, испанские, немецкие и французские субтитры. Выпуск "Ланцетов" вырос в 50 раз: как работают легендарные дрон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新款柳葉刀無人機。

一是重新設計了搜索系統。減少了內部的機械結構,可以降低成本同時提高系統的可靠性,更便於大規模生產;

二是新增了「柳葉刀」巡飛彈的快速發射功能。原本的「柳葉刀」系列和俄羅斯的「海鷹-10」偵察無人機一樣,都是事先拆分並密封在包裝箱裡,使用時需要先從包裝箱裡分別取出彈體和彈翼,現場組裝後再架設到導軌上,與火控終端相連完成自檢後才能發射。新的「柳葉刀」「產品-53」使用儲運-發射一體化箱,一個儲運包裝箱同時也是一個發射單元,巡飛彈已經被密封在裡邊,使用時可更快發射。

同時,廠方聲稱「產品-53」具備無人機蜂群作戰功能。廠方特地給記者展示了一款由四枚「產品-53」組成的集束式柳葉刀發射裝置,指這四枚巡飛彈升空後,可實施自動組網、AI識別、自動搜索、自動攻擊,抗電子干擾能力也有了巨大的提高。

產品-55 (Изделие 55)

基於產品53基礎上的新改進型,採用了4翼布置的4電機驅動方式,增強了抗干擾能力,保留了增強的戰鬥部,增加了紅外通道,可以實現全天候作戰

使用記錄

至少從2020年11月開始,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期間測試了柳葉刀無人機。

2022年6月,俄羅斯國防公司 ROSTEC 宣布柳葉刀無人機已用於俄烏戰爭。許多影片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絡上發布,顯示俄羅斯武裝部隊使用「柳葉刀」無人機擊毀了烏軍的大量不同裝備。

戰果

俄羅斯Telegram頻道 Rybar 根據開源情報統計[2],柳葉刀無人機摧毀以下烏軍裝備最少一次:

出口和擴散

巴西準備購買大量此類無人機,甚至建立自己的生產。[5]

仿製[10]

烏克蘭負責數位化轉型的副總理米哈伊爾·費多羅夫 (Mikhail Fedorov) 在 YouTube 的 Diya 頻道[11]上宣布,「柳葉刀」無人機類似產品已經通過了初步測試。有四家公司的無人機進行了測試。 四架無人機中,有兩架測試成功。費多羅夫指出,未來幾個月將有可能每月組織生產約 100 架此類無人機。它的工作範圍是30-40公里。

參考列表

  1. ^ 烏軍夢魘!俄稱新一代「柳葉刀」巡飛彈無懈可擊. 自由軍武頻道. 2023年7月17日 [2024年6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年6月2日). 
  2. ^ 2.0 2.1 2.2 The 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showed the first use of the Lancet kamikaze drone in Ukraine. Video. TAdviser.ru. [2022-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30). 
  3. ^ Смертельные "Ланцеты". Откуда в России появилось это опасное оружие и так ли оно эффективно. BBC News Русская служба. [2022-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8) (俄語). 
  4. ^ Kalashnikov presented precision UAV weapon system - ZALA LANCET || Kalashnikov Media. en.kalashnikovgroup.ru. [2022-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英語). 
  5. ^ 5.0 5.1 Overclockers.ru: «Ланцет» - бесшумный, точный, беспощадный - как дешёвый российский БПЛА оказался самым эффективным. Overclockers.ru. [2023-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5). 
  6. ^ Discover Russian Lancet suicide drones used to strike Ukrainian land and naval targets | Ukraine - Russia conflict war 2022 | analysis focus army defence military industry army. www.armyrecognition.com. [2022-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7). 
  7. ^ Guided glide bomb wiped out a German-made IRIS-T radar near Kherson. 2023-12-30 [202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3) (美國英語). 
  8. ^ Attack On Europe: Documenting Ukrainian Equipment Losses During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2024-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0). 
  9. ^ Ozberk, Tayfun. Loitering Munition Strikes Ukrainian gunboat, a first in Naval Warfare. Naval News. 2022-11-06 [2022-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美國英語). 
  10. ^ Украинские аналоги дронов “Ланцет” прошли первые испытания - Федоро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равда. [202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5) (俄語). 
  11. ^ Найбільш інноваційні розробки ще попереду: Михайло Федоров про український Ланцет та майбутнє Дії, [202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