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護(1871年—1933年),字裘焯中國廣東省新會市牛灣鎮上升鄉飛龍村人,二十世紀初的香港建造商、革命家。生於清朝同治10年(1871年),於1933年病逝,終年62歲。

生平

從事建造業

林裘焯出身自廣東新會的一個農民家庭,少時家貧,只受過幾年私塾教育,14歲時隨同鄉到澳洲謀生,工餘入夜校學習建築工程知識 。他在墨爾本受洗,成為聖公會的教友。他居住在墨爾本五年、雪梨兩年,後來定居香港。林氏在由澳洲回港的旅程中,因遇上巴馬丹拿的巴馬先生,自此開始從事建造業。1895年林氏與西人莫利組織「合益公司」,其後又請鄉間兄長林裘謀來港相助,兄弟兩人於1897年再組「聯益建造有限公司」(英文:Lam Woo & Co., Engineers & Builders[1][2] [3],成為建築界的巨子之一。因林護通曉英語,甚得政府官方信任,而兄長林裘謀亦精於工程設計,採用新式建築機器,所以不久投得許多大工程,以致業務不斷擴展,並且在廣州、上海、澳門、湖南、汕頭、梧州、中山各地均有業務。

建於1911年之聖公會聖保羅堂(現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簡稱聖保羅堂),即為林護所設計,林氏亦為該教堂四位創立人之一。林氏亦曾參與港九多所學校的工程,如聖保羅堂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男書院聖士提反書院馮平山圖書館等。[4] 林氏其他香港工程項目有啟明行、渣甸行、香港大酒店、黃埔船塢、鐵行大廈、平安戲院、太古倉碼頭、西人青年會、華人青年會、油麻地碼頭、九龍貨倉、灣仔水手樓、灣仔名園前填海、大角咀填海、荔枝角填海等[3]。據林氏第三代後人所指,林氏亦有參與前立法會大樓之設計工作。

1932年在家鄉新會牛灣創辦「裘焯小學」,校舍建築面積達798平方米 。還建立文化教育基金會,以備舉辦社會公益事業。

加入革命組織

林護相信「商業救國」的論述,當清政府號召國民和華僑支持國家的工商業時,林氏和一些四邑商人組成財團在華南投資[5]。二十世紀初,他與孫中山先生結交,從此成為他的擁護者。林氏年輕時對革命有所參與,曾先後在1903年和1905年加入了興中會同盟會香港分會[4][6],與邑人楊西巖譚肇康等旅港同胞成為同盟會的中堅分子。林氏出錢出力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為歷次起義和軍政府籌餉作出很大貢獻。

林護淡泊名利,品德高尚。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軍政府時,曾邀林出任官職而未果,故稱林為「革命完人」。

家庭成員

林護先後有兩名妻子,元配許蒙恩,繼室何奉基,並育有三名兒子、女兒:林植生、林植豪、林植宣、林遂意、林遂恩、林遂蓮,孫兒包括:林國柱、國樑、國雄、國賢、國輝(林植生家族)、林柏年、林松年(林植豪家族)、林珏、林昍(林植宣家族)。侄子包括林澤民、林逸民(林裘謀兒子),李林建華是林護的侄孫女(林逸民女兒)。

傳記

陳慕華著、馮以浤譯《林護︰孫中山背後的香港建築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

相關參考

以林護家族成員冠名的教育機構/項目

參考文獻

  1. ^ 香港貿易發展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公司簡介
  2. ^ 屋宇署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8-10.——註冊一般建築承建商列表
  3. ^ 3.0 3.1 基督教週報-聖公會林護愛教愛國(三).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4. ^ 4.0 4.1 林護:孫中山背後的香港建築商.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5. ^ 香港聖公會「教聲」-林護「革命完人」實至名歸.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6. ^ [1][失效連結]
  7. ^ 嶺南大學獲聯益建造有限公司捐款二百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嶺南大學新聞稿》2007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