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門
歷史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起,東華門門樓開始用於安放閱兵時用的棉甲,每隔一年將這些棉甲抖晾一次。乾隆二十八年三月(1763年),乾隆帝下旨在東華門外的護城河邊空閒圍房中選用70間,設倉廒,用來貯存太監應領米石,賜名「恩豐倉」。[1]
清朝初年,東華門只准許內閣官員出入,乾隆朝中期,乾隆帝特許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員出入東華門。清朝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宮均從東華門出紫禁城,所以民間將東華門俗稱為「鬼門」。東華門的門釘和紫禁城其他三門(午門、神武門、西華門)的九路九顆不同,採用八路九顆,內含有陰數,據傳也與此有關。清朝嘉慶年間的癸酉之變中,農民軍經太監劉得才等人從東華門引入紫禁城,但由於農民軍在東華門前與賣煤人爭道,情急之下露出了所藏的兵刃,遂被東華門的守門官兵察覺,驟然關閉東華門,故農民軍僅十數人闖入東華門,旋即失敗。[1]
2015年10月10日,為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宮博物院開放了午門雁翅樓及東華門和兩者間的城牆、慈寧宮及慈寧宮花園、壽康宮、寶蘊樓。其中東華門作為故宮博物院古建築館對外開放。故宮博物院古建築館分為東華門(主館區)、東南角樓(角樓專展區)及鑾儀衛舊址(石雕展覽區),遊客從午門經城牆到達東南角樓,再到東華門,途中可俯瞰鑾儀衛舊址的石雕展覽。[3]
2020年3月16日,東華門遭汽車撞擊,損壞了一顆門釘,肇事女司機已經警方帶走調查。[4]
建築
東華門坐西朝東,與西華門遙遙對應。東華門外設有下馬碑石,東華門的內金水河為南北流向,河上正對著東華門架有石橋一座。東華門以西為文華殿,迤南是鑾儀衛的內鑾駕庫。[1]
東華門和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呈矩形,城台為紅色,下設漢白玉須彌座,當中辟有三座券門,券洞為外方內圓。城台上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基座四周圍以漢白玉欄杆。城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周出廊,梁枋有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東檐下有「東華門」匾額,原來是滿文、蒙古文、漢文三種文字,後來減為滿文、漢文兩種文字,辛亥革命後僅有銅質漢字。[1]
東華門內南、北兩側各有一座值房。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东华门,故宫博物院,于2013-10-16查阅.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潘子璇. “坐公交车到了故宫站,还没入宫就被逐出来了” “故宫”站名的确该改. 新民晚報. 2021-01-31 [2022-03-19].
神武門和東華門是遊客參觀故宮的出口,而西華門僅作為員工通道
- ^ 故宫博物院新增慈宁宫等四大开放区域,人民网,2015-10-10. [2016-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5).
- ^ 轿车撞上故宫东华门 肇事司机已被警方带走调查. [2020-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