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
楊振寧(英語:Chen-Ning Franklin Yang,1922年10月1日—[註 1]),男,安徽合肥人(今屬安徽肥西),中國理論物理學家,研究領域有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學[17][7]。他曾於抗日戰爭時期西南聯合大學念本科、碩士,後赴美念博士。他與同是華裔物理學家的李政道於1956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因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華人諾獎得主之一,他也是目前兩位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公民之一。
楊振寧 Chen-Ning Franklin Yang | |
---|---|
出生 | [8] 中華民國安徽省合肥縣[9] | 1922年10月1日
居住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國籍 | 中華民國(1922—2015年)[10][11] 美國(1964—2015年)[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 |
母校 | 合肥一中(高中)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士、碩士) 芝加哥大學(博士) |
知名於 | 楊-米爾斯理論 楊-巴克斯特方程 宇稱不守恆 拜爾斯-楊定理 李-楊單位圓定理[14] 朗道-楊定理 |
配偶 | 杜致禮 (1950年結婚—2003年喪偶) 翁帆(2004年結婚) |
兒女 | 2子1女 |
父母 | 父:楊武之 母:羅孟華[15] |
親屬 | 弟:楊振復 |
獎項 | 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數理科學組,1958年第2屆) 拉姆福德獎(1980年)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6年) 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199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外籍院士,1994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理論物理學多領域 (包括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學) |
機構 | 哥倫比亞大學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香港中文大學 清華大學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
博士導師 | 愛德華·泰勒 |
其他指導者 | 恩里科·費米[1][2] 王竹溪 吳大猷 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 [3] |
博士生 | 比爾·薩瑟蘭 Alexander Wu Chao(趙午) C. K. Lai(黎振球) Ed Yen(閻愛德) Ben Fan |
其他著名學生 | 張首晟[4][5] |
受影響自 | 詹姆斯·金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沃爾夫岡·泡利 赫爾曼·外爾 |
施影響於 | 朱棣文 [6] 朱經武[7] |
簽名 | |
1954年,楊振寧同米爾斯創立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論」,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論。楊振寧和米爾斯把電磁作用是由定域規範不變性所決定的觀念推廣到對易性的定域對稱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變性的理論,發現必須引進3種矢量規範場,它們形成同位旋轉動群SU(2)的伴隨表示。揭示出規範不變性可能是電磁作用和其它作用的共同本質,從而開闢了用此規範原理來統一各種相互作用的新途徑。自從楊振寧、羅德尼·巴克斯特分別於1967年與1972年創建了量子楊-巴克斯特方程(簡稱QYBE)以來,量子可積模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特別是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所建立的楊代數和量子群理論對物理中的量子完全可積模型的對稱性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數學工具。經過系統的發展,已經證明楊-巴克斯特方程在統計模型、量子多體問題、量子可積模型、紐結理論等領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2022年,楊振寧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名單[18]。
生平
早年
1922年楊振寧生於中國安徽合肥(今屬安徽肥西)[9],父親楊武之獲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楊振寧出生時他父親正在懷寧一所中學教書,故給長子取名「振寧」[19]。楊振寧10個月大時,楊武之考取安徽公費留學,前往史丹佛大學學習[19]。楊武之後來在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師從名家倫納德·尤金·迪克森,成為中國第一位數論方向的博士[19]。楊武之回國後長期擔任清華大學算學系(即後來的數學系)主任[19]。楊振寧的家裡後來又多了4個弟弟妹妹[20]。
楊振寧4歲認字3,000多個,5歲會背《龍文鞭影》[21]。楊振寧回憶自己小時候愛看《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但那時對《紅樓夢》沒有興趣[22]。他少年時代先後就讀於廈門市演武小學,北京教會學校崇德中學,昆明一中等。楊振寧從小興趣廣泛[23],尤其是中學時候讀到的詹姆斯·金斯的《神秘的宇宙》(The Mysterious Universe)對其影響很大[22]。他讀中學時就對父親說過:「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23]
高等教育經歷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楊振寧同家人先回到安徽合肥老家。再後到漢口,坐輪渡到武昌。[25]後又隨任西南聯大數學系教授的父親楊武之輾轉至昆明。1938年夏,因學生輾轉之原因,國民政府教育部宣布所有學生可按同等學歷報考大學,且不需文憑。得此消息,楊振寧便以高二學歷報名參加西南聯大的統一招生考試,幾天之後,便以出色的成績被錄取。[26]
楊振寧報考西南聯合大學的時候,因為對化學很感興趣,且在高中時只讀過化學而沒有讀過物理,於是報考了化學系。他後來才發覺自己更喜歡物理,便轉到了物理系。[27]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導師為國立北京大學吳大猷),1944年在西南聯大研究所畢業(其導師:國立清華大學王竹溪)。在西南聯合大學就讀期間,他與同學黃昆、張守廉合稱「三劍客」[22]。
1945年,楊振寧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讀博士期間,楊本來想進阿里森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實驗研究,但是因自己笨手笨腳而放棄這一打算[22]。他後來選擇跟愛德華·泰勒做理論研究,但做了一些泰勒建議的研究課題後,二人發現彼此的研究興趣方向並不相同[22]。隨後,他只好同導師泰勒協商,自己決定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但仍與導師維持好的關係[22]。他的博士論文主要考慮過4個選題方向,都是別人不做的題目,其中有3個他都沒有做出進展,這使得他情緒比較低落[22]。他後來才找到1個有研究靈感的選題,並完成其博士論文[22]。1948年,他取得博士學位。
科研生涯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並開始同李政道進行了一段長達十多年富有成果的合作。楊振寧回憶1949年自己剛開始進行獨立研究還不久的時候非常難熬,當時還沒有找到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感覺比較鬱悶,但也承認這個痛苦的時期是每個初出茅廬的研究者都會經歷的[28]。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的草地上。1957年夏天,李、楊剛獲愛因斯坦獎章時,楊振寧因要到瑞士日內瓦工作,經過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與留在中國的父親楊武之在日內瓦小聚[29]。1956年10月,30歲的李政道和34歲的楊振寧在美國《物理評論》發表文章,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並因此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9]。
1966年以後,他長期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創立並主持該校的理論物理研究所(於1999年更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他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1958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1965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當選,1994年當選外籍院士);並且長期在香港中文大學任博文講座教授。1977年楊振寧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
楊振寧於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30][31],他認為父母親是不贊成他加入美籍的,所以直到來美19年以後的1964年,他才下決心加入了美國籍。對於這件頗有爭議的事,楊在一次訪談中解釋說:換美國護照是因為學術和工作的關係,要去各個地方旅行。而拿中華民國護照旅行當時非常不方便[32]。
後期
中美關係因1971年3月乒乓外交解凍,同年7月19日至8月17日楊振寧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探親。[33]除探望病重的父親楊武之,他向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開列要見面的親友名單的第一名是舊同學、中國原子彈科學家鄧稼先,此舉無意中解救了身陷青海文革批鬥的鄧稼先。[34]自此紅衛兵再沒有把青海221廠的科學家打死,于敏、陳能寬、胡思得也因而得救。[34]
楊振寧曾與陳省身、丘成桐等一起參與「保釣」運動[35]。他頻繁前往中國引起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對他盤問[36]。
此後,楊振寧為提高中國的物理研究水平作了許多工作[37],多次回到中國大陸講學,為被政治運動所破壞的中國大陸物理學界帶來了當時國際物理研究的前沿知識。1986年,楊振寧推動在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內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室[38]。他還促成了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等獎項的設立以促進中國在更廣泛的科教領域的發展。1997年楊振寧推動創辦了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吸引高水平的中青年學者從事前沿研究,聘請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到清華工作。
2001年11月,楊振寧獲得在華永久居留資格[39]。自2003年起,楊振寧開始在清華大學長期定居[40]。2004年11月,楊振寧正式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41]。
2015年2月,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13],於4月1日[12]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籍。同年,他由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10]。這次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在歷史上尚屬首次[42]。因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12][43]。
2021年5月14日,楊振寧將自己辦公室和資料室內的圖書、文章手稿、來往書信、影像資料,以及字畫和雕像等藝術品(共計2,000餘件/冊)無償捐贈給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為此設立「楊振寧資料室」[44]。同年9月22日,中國教育部負責人員受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委託,到清華大學看望楊振寧,為其祝壽,當時正值楊振寧虛歲100歲生日[45]。當天下午,楊振寧在清華大學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表了講話[46]。
主要科學成就
楊振寧的物理學研究領域廣泛,他在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學理論和量子場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傑出成就,特別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間成果豐碩[47]。其中,他最重要的貢獻有3項,分別是1954年與學生羅伯特·米爾斯合作的楊-米爾斯定律(或曰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的宇稱不守恆定律和1967年的楊-巴克斯特方程[48]。楊振寧90歲壽辰時,清華大學模仿「朗道十誡」,送給他一塊4個側面刻滿其13項主要物理學貢獻的黑色大理石立方體作為壽禮[48]。不過與朗道獲得的大石板不同,楊振寧的大理石只有手掌大小[7]。
- 在統計物理方面,他與李政道合作關於相變的一系列研究已經成為經典文獻。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發現的楊-巴克斯特方程為可積模型的研究開闢了全新的方向。他還提出了非對角長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
- 楊-巴克斯特方程對物理和數學都有廣泛的影響。在1990年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4位菲爾茲獎獲得者中有3位的工作都與楊—巴克斯特方程有關。[51]
-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τ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李、楊通過分析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他們仔細檢查了過去的所有實驗,確認這些實驗並未證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23]得到了學術界的承認,並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 影響:「宇稱守恆」是關於物理世界中的左右對稱性的最基本假設,此前在物理學界一直是被奉為圭臬的基石,幾乎如同「常識」一樣固化在人們心中,幾乎無人懷疑它會有失效的時候[52]。沃爾夫岡·泡利、理察·費曼和列夫·朗道等洞察力不凡的物理學者都曾對此深信不疑。有學閥作風的朗道還丟棄過由自己人沙皮羅(I. S. Shapiro)寫的一篇試圖討論宇稱不守恆的論文[53]。起初,有的研究還錯誤地斷言β衰變實驗已經「證明了」宇稱守恆[52]。1999年,弗里曼·戴森在楊振寧榮休學術討論會上說「發現宇稱不守恆、發現左手和右手手套並非在各方面都對稱,是一項了不起的破壞活動。它摧毀了在思維結構前進道路上的(阻礙性的)基石,這個結構以後經過30年才建立起來。[52]」1957年2月23日,中國核物理學者于敏在《人民日報》發文,高度評價這一發現[29]。中國核物理學者錢三強也稱其是「原子核物理學中的重大發現」[29]。不甘心的朗道不久後又提出了觀點更高的「電荷-宇稱(CP)聯合守恆」理論作為補救方案,由此引出了後來的CP守恆仍有破缺的發現。
規範場理論
楊振寧是受沃爾夫岡·泡利1941年發表的《基本粒子的相對性場理論》之啟發而思考是否能發展出更廣泛的規範不變性,這花費了他數年時間。楊的規範場理論剛提出時還有好幾個大的瑕疵,比如無法解釋多數類型粒子質量的來源以及找不到使規範場重正化的辦法,甚至他1954年2月在作報告時還曾被泡利不斷追問和刁難[7]。楊無法回答泡利,只好承認自己考慮得還不夠清楚然後演講作罷[54]。這種尷尬局面使得規範場理論起先未能引起同行們的足夠認可[54]。關於泡利為什麼沒有優先發表有關規範場論的研究,楊振寧在《六十八年心路》一書中有詳細分析,並將其歸結為「價值判斷非常不同」[55][56]。
大約在1967年,打算繼續推廣規範場理論的楊振寧在一次廣義相對論會議上偶然注意到規範場論中的場強度公式與黎曼幾何中的曲率張量公式非常相似。1967年,楊振寧向幾何學家詹姆斯·西蒙斯請教規範場和纖維叢之間的聯繫。西蒙斯肯定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與微分幾何中的纖維叢理論一定有密切聯繫,並給他一本美國拓撲學家諾曼·斯廷羅德寫的《纖維叢的拓撲學》(The Topology of Fibre Bundles)看。楊振寧當時沒看懂,就先放到一邊去了,並擱置數年。後來楊總是回憶說:「我看不懂。這種抽象的數學語言對物理學家來說,實在沒法讀下去……世上有2類數學著作:第1類是我看了第1頁就不想看了;第2類是看了頭一句話就不想看了。」與此同時,波蘭數學家特勞特曼(Andzej Trautman)和美國物理學家盧斯(H. G. Loos)也都察覺到了纖維叢和規範場理論之間的聯繫,但他們的研究沒有引起同行重視。到70年代時,隨著1954年那篇規範場論文被越來越多的同行引用,楊振寧也開始逐漸重視規範場理論的價值。最後楊振寧在1975年親自邀請西蒙斯為自己和同事辦了一系列介紹微分形式和纖維叢的專場講座報告。[57]
1975年,吳大峻和楊振寧在名刊《物理評論》上發表論文《不可積相因子和規範場整體表示》,完全闡明規範場和纖維叢之間的對應關係,這才引起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們的集中關注[57]。這也標誌著物理學再一次趕上了數學的發展前沿。
楊振寧想從發展規範場理論這條思路入手,設法逐步將電磁力以外的其它基本力也用規範不變性統一描述,建立起能統一更多基本力的大統一理論,從而邁向萬有理論。不過他後來在相關研究中進展不大,研究興趣也慢慢轉向凝聚態物理學方向的理論研究了。在規範場論的後續發展之路上,先是出現了由謝爾登·格拉肖提出的用規範場思想統一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的弱電統一理論,雖然不夠完善,但這是第1個比較有潛力的大統一理論。與此同時,為解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問題,理察·費曼和默里·蓋爾曼修正了恩里科·費米的弱相互作用理論,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普適費米型弱相互作用理論」,也稱作「普適性V-A理論」,弱力的表述得到了完善。此外,南部陽一郎從列夫·朗道解釋超導現象的自發對稱破缺觀點得靈感,通過類比,嘗試將自發對稱破缺機制也套用到規範場的研究中。彼得·希格斯等人在南部和傑弗里·戈德斯通的工作基礎之上,發現存在一種類似的自發對稱破缺機理可以導致規範場中出現不為零的質量,這就是解釋粒子質量由來的希格斯機制。規範場重整化的方法則由初出茅廬的傑拉德·特·胡夫特搞定。史蒂文·溫伯格和阿卜杜勒·薩拉姆設法將這些來源於不同岔路的研究成果融合到一起,提出了完善化的電弱理論。希格斯機制中自發對稱破缺的恰當引入成為這一步能夠邁出的關鍵。弱電統一理論與70年代初描述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動力學結合到一起,就構成準確預測了許多新粒子並經受住了反覆檢驗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到目前為止,由於所研究的空間尺度極小,標準模型成為人類文明史上已有實驗證實有效的最精密、最準確的科學理論,也揭示出規範不變性是貫徹在自然界眾多物理現象背後的最本質規律之一。量子物理領域的第2個大發現時代到此告一段落。溫伯格也以3卷大作《量子場論》總結了量子場論(也即高能粒子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歷史和主要成果。
教育與科學建設工作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8年4月29日) |
楊振寧自20世紀70年代起致力於中美科技、教育交流,並經常對中國時事發表評論。[58]
楊振寧認為傳統中國教育不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但中國的發展非常需要動手能力強的人才[59]。他也認為喜愛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科技研究(如利用統計分析知識進行數學建模,從而改善生物分類學中系統發生樹的結構合理性)、喜愛整理知識、喜愛解決問題都是值得培養的興趣[59]。現代科技發展迅速,楊振寧相信博覽群書的人更容易在研究工作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機遇[59]。他指出擴大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可以彌補研究人員在智力方面的不足[59]。他還將《科學美國人》作為優秀科普雜誌的一個代表推薦給學生[59]。《科學美國人》最早正是由楊振寧向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建議引進的;後來在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的關心下,此刊正式被引進並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本版權合作的期刊[60]。他也將自己小時候讀過的科學啟蒙書《神秘的宇宙》(The Mysterious Universe, 詹姆斯·金斯所著)繼續推薦給新一代的學生。
楊振寧關心中國的應用科學發展。例如他從1997年5月開始,先後8次寫信呼籲中國政府儘快開展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的預研究。[61]
1978年3月,在李政道等人的倡導下,中國科技大學創建少年班[62]。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中顧委主任鄧小平表示「國外認為,搞軟體15—18歲較有利。」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由此設立了計算機軟體專業[62]。1984年2月16日,鄧小平參觀上海展覽館時指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由此中國的中小學開始大力推廣計算機教育[63]。對於中美教育差距,楊振寧在2017年5月11日的網絡直播中提到國內好多小學、中學的學生都被送到美國去,但是他不覺得中國的本土教育一定不如美國,表示「美國的教育絕對不是比中國的中學、小學、大學的教育好」[64]。
- 1971年夏,楊振寧訪問中國,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58]。他對促進中美建交、中美科學技術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37]
- 20世紀70年代時,楊振寧曾不止一次希望將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工作提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最終落選。[65][66]
- 1986年,楊振寧推動在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內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室。[38][52]
- 楊振寧促成了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等獎項的設立。
- 1997年,楊振寧推動創辦了北京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聘請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到清華工作。姚期智為此而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52],並迅速在中國清華大學建立「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即「清華姚班」[67]。
- 2004年,楊振寧親自為中國清華大學的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一的學生講授了一個學期的「普通物理」課[52][68]。楊振寧使用慢速英語夾雜中文翻譯授課,每次課前要花2個小時備課,並在課後主動詢問聽懂了的學生有多少[68]。楊振寧說:「現在很多教授不願意給本科生上課,但我覺得,給本科生上課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夠帶動更多的人。[68]」前來聽課的人不乏外校學生和其他年長的教師[68]。楊振寧表示:「那一學期我想最大的收穫,不是同學的收穫,是我的收穫[52]。」
- 2010年6月14日夜裡,楊振寧通過電子郵件致信中國清華大學學者朱邦芬,質疑《中國物理快報》一篇稿件的評審涉及學術誠信問題。[69]
- 2015年和2016年,楊振寧2次參加「求是獎頒獎典禮」,為張亭棟[70]、彭實戈[71]、張益唐[71]等獲獎者頒獎和致辭。
科學哲學與文化觀點
楊振寧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為自傲。在接受諾貝爾獎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72]
楊振寧經常談及科學、哲學、宗教和傳統文化的話題。量子力學近來經常捲入與哲學和宗教有關的話題,實驗物理學者潘建偉就此呼籲: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其他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他轉述楊振寧的觀點: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後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後總是無限[73]。楊振寧也曾稱批評《易經》中廣泛流傳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推演法的欠缺阻礙了中國科學誕生,但對「天人和諧」這一概念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還提出《易經》影響了漢語成為單音節語言[74]。他認為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的原因有5個,其中《易經》占2個[58]。
網上曾有一篇題為《楊振寧: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的文章流傳[75]。此事系一篇作者署名為楊振華的文章《佛教與科學精神》在經轉發時,原作者名字被網友及自媒體有意或無意弄錯一個字而產生的烏龍事件[75]。楊振寧曾因此接連收到各種與佛教相關的研討和交流活動的邀請[76]。因不堪其擾,楊振寧後來只得登報發文澄清[76]。
楊振寧不看好難以找到實驗證據支持的弦理論[77],認為「它太不定形,太模糊」,還表示「在研究題目方面,我喜歡搞新的東西。但並非一味求新……目前看起來,弦理論對物理學的意義尚不及對數學的意義[78]。」
楊振寧表示科學能體現出一種客觀存在的美,因為「科學裡終極的美是客觀的,沒有人類的時候就已經有這些美了」。他借用王國維的術語說「科學中的美是『無我』的美,藝術中的美是『有我』的美」。他還認為中國古代重視寫意之美,西方古代則重視寫實之美。西方藝術家們19世紀才開始認識到寫意美的重要意義,這是很好的新嘗試。但是他又認為藝術如果過於追求抽象和寫意而脫離現實世界,「向完全背離造化的方向發展,將會與美漸行漸遠」。[79]
楊振寧發現成功的歐美物理學家絕大多數非常咄咄逼人(aggressive),愛搞一人獨霸(one-upmanship),如羅伯特·歐本海默、愛德華·泰勒、理察·費曼等。他更喜歡恩里科·費米、周光召、羅伯特·米爾斯、施溫格[80]這類具有君子風度的物理學家。楊提出:歐美科學取得的很大成就是否與大多數歐美科學家這種咄咄逼人的個性有聯繫?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稱之為「楊振寧猜想」。2015年在紀念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60周年時,楊振寧回顧了1960年代初他和費曼等人關於物理學發展前景的爭論,他認為現在來看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81]
楊振寧曾經概括20世紀理論物理學史的三大主旋律為:量子化、對稱性和相位因子。在世界物理年(2005年)紀念愛因斯坦的時候,楊把愛因斯坦的成功歸結為眼光和機遇。楊認為愛因斯坦不同於區別於洛侖茲和彭加勒,愛因斯坦在科研中既能眺望遠處,也能看到近景,這才導致狹義相對論的提出;他又認為愛因斯坦創造出廣義相對論所用到的廣義協變性和等價原理率先體現出近代理論物理的基礎——對稱性。楊特別欣賞愛因斯坦的孤持(apartness)、追求和深邃的眼光,認為其改變了基礎物理的發展進程。[81]
爭議
楊振寧儘管在物理學界享有盛名[82],但也是在公眾輿論中爭議最大的華人科學家[83][84]。網上對他的爭議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內容主要集中在他的私生活、他的國籍變更、他與李政道的分道揚鑣、他對中國科學發展方向的觀點等與其具體研究工作沒有直接聯繫的話題上。他主要從事的量子場論本身是一個艱深的研究領域,針對該領域的大眾普及讀物也相當少,即使是專業教材也常常出現因新知識太多而越寫越厚的問題[85]。普通公眾對他的研究貢獻的具體內容與重要性程度一般所知甚少。
《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認為,楊振寧被抹黑是中國網絡言論暴力的一個縮影,攻擊他的網民幾乎見到他的新聞就噴[86],將對他言論攻擊作為一種發洩和娛樂。無數道德家們對楊進行了長年累月的批判和攻擊,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對於他的調侃、譏諷、低俗笑話和子虛烏有的傳聞[82]。此外,錢永健、吳健雄等在中國國外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也曾成為中國網民的出氣筒[87]。
與李政道決裂
楊振寧從1949年與李政道初次合作,到1957年因「宇稱不守恆」理論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2年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科學上不再合作,友誼也一筆勾銷,學術界也充滿了傳言;包括諾貝爾名聲到太太的因素[88]。關於他們個人關係分裂的原因,楊李雙方偶有公開敘述,然而各有說辭,令外界對真實原因依然不得而知[89]。楊振寧表示,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與李政道的決裂是他今生最大遺憾[90]。李政道也表示李楊的交惡是中國科學界的一大悲劇[40]。
決裂之後兩人就一直努力避免可能會碰面的機會,直到2006年,在美國物理學會舉辦的宇稱不守恆發現50周年學術會議上,李、楊二人還在為半個世紀前的小事引發爭執。主辦方先前已故意錯開二人的演講場次,但兩人還是撞上了。李政道有意打斷楊振寧的報告,楊振寧一開始沒有理會,但後來則拿出另外準備好的資料和李政道翻舊帳,使會議的現場氣氛非常緊張[91]。
對中國科學發展方向的觀點
楊振寧一直建議中國應該先大力發展應用物理學而非基礎物理學(如高能物理),這也與李政道的主張完全相反。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就是經李政道提議後建立的[40][17]。
2016年底,楊振寧在網上發文反對中國政府籌備建設會花費巨資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即定名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92]和「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SppC)[93],合稱「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CEPC-SPPC)[94]。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隨後發文反對楊振寧的這一主張。2017年5月11日上午,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科學館的辦公室通過網絡直播,向超過100萬中國觀眾就中國該不該建大型對撞機之爭再次表達了自己鮮明的反對觀點[95]。為澄清誤解,楊振寧後來還特別強調他反對的不是中國高能物理今後的發展,反對的只是中國馬上開始建造超大對撞機[95]。
中國是否要建造超大對撞機的爭論源於2012年或更早[96],爭論的雙方都不乏國際泰斗級科學家。此前支持方主要有從事弦理論研究的丘成桐和愛德華·威滕等著名科學家;反對方也有重量級的菲利普·安德森和影響力比較一般的阿諾·彭齊亞斯等科學家[96]。到2016年,王貽芳等人也加入論戰。競爭萬有理論頭銜的弦理論長期遭受難以獲得高能物理實驗驗證的詬病,因此弦理論的研究者尤其支持大型對撞機的建設[97][98]。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的能量將會達到目前世界最大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7倍[93]。
文革期間訪華之行的觀點
楊振寧在20世紀70年代初訪問中國大陸時,周恩來對他進行了接待和宴請。中方詢問楊振寧訪華期間有何心願,他提出想見到毛澤東,後者便邀請楊振寧會面,兩人進行了約一個半小時的談話,話題包括哲學和物理學[99]。回到美國後,他知道自己一定會被記者提問敏感的政治問題,但他的家人尚留在中國,所以作了圓滑的回答[2]。他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對文革給了一些積極的評價,包括認同道聽途說來的「文革沒有死很多人」之說法、相信中國領導人有明智的治國方案、大鍋飯的口味還不錯等,他事後辯稱是被假象蒙蔽了[100]。不過同為知名數理學者的錢學森和陳省身在文革期間也都說過恭維中國政府的話。另外,他曾向周恩來質疑義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拍攝的紀錄片《中國》,結果他說的話被四人幫的耳目打聽到並加以利用,導致此片在中國被禁,並由此引發了一些中意外交問題[101][102]。據稱,楊振寧並未看過該電影,他對這部電影的質疑也只是源於道聽途說[101][102]。
89年學潮前後的政治立場
1988年9月1日,楊振寧發表演講,談及了當時在追求西方民主的中國知識分子以及青年學生、普通民眾中反響熱烈的紀錄片《河殤》。楊振寧對此片題材的大膽和對於社會發展方向的積極思考給與了肯定,但認為此片過多地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以前的政治思潮,認為其結論是偏頗和不可取的[103]。他對於蘇聯極權主義對於科學發展的利弊和不久後發生在中國的八九民運的觀點也比較傾向保守,此舉迎合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心意。亦有聲音認為楊振寧在這方面的一些觀點值得商榷,如《今日話題》的一期專題評論指出蘇聯雖然非常重視科技與人才並產生了不少領先的科技,但也有特羅菲姆·李森科這樣學閥級別的偽科學家大行其道,幾十年如一日地禍害蘇聯的生物學發展[104]。
遭公眾貶低
2004年,時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這是他引起中國網民關注和爭議的起點[105][86]。從那時起,每隔一段時間,楊和他年輕妻子的特寫照片就會登上娛樂傳媒的頭條並成為眾矢之的[82]。隨後出現了廣為流傳的《清華學生怒批楊振寧:不忠不孝不仁不義》[106]一文,使得楊振寧的形象雪上加霜。隨後公眾對楊振寧的爭議持續不斷。公眾關於與日常生活不相干的科學家的爭議往往是一時的,像楊振寧這樣持續被辱罵的例子並不尋常[86][40][82]。攻擊他的人群此後又罵他不愛國[83],從政治角度對他予以上綱上線的批判,無視他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經常回中國大陸的事實,甚至嚴重貶低他的學術成就[86]。楊的成就被說成是碰運氣沾到合作者的光,甚至說是剽竊[106]。他晚年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後,又被部分中國大陸網友罵「回國太遲」[86]、「是回家養老」[81][83]、「在國外混不下去了」和「騙取名譽和待遇」。事實上,楊振寧分文未取由中國清華大學開出的100萬人民幣年薪,還為清華大學捐款超過百萬美元[52]。 楊振寧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的多數中國人覺得變更國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但如今大家會逐漸覺得移民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隨著中國國力繼續增強,移民現象會有更多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回國」[107]。另外,楊振寧雖年事已高,但仍能依靠其人脈和影響力,不斷邀請到諸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者來中國任職[52]。 網際網路上還有謠言稱翁帆之父娶了楊振寧的孫女[62]。這一謠言出現時,楊振寧的孫女才7歲[7]。楊振寧也深受謠言所困擾,甚至有西方媒體曾將一則謠言內容當真,向他發去祝賀[108]。楊振寧說:「我知道網上對我有種種奇怪的非議,我想其中有非常複雜的成分,我的態度只好是不去管它了[64]。」
逝世謠言
2021年3月下旬,網上出現楊振寧近日逝世的傳言,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於3月20日上午向媒體闢謠,楊振寧仍在世,且身體健康。新浪微博於3月24日宣布,帳號「跑者子牛」最早發布此謠言且影響惡劣,對該帳號處以禁言90天。[109][110]
個人生活
楊振寧認為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的人是父親[22]。楊振寧小時候看科幻小說,但成為科學家以後,就對科幻小說逐漸失去興趣了[22]。以前看過的武俠小說、偵探小說,他也都看不進去[22]。他覺得張愛玲的小說不錯,而且又意外發現自己在西南聯合大學的同窗好友張守廉和張愛玲是親戚[22]。
楊振寧從小就認識後來的合作者陳省身。陳省身在清華大學讀碩士研究生時經常去楊振寧家串門,那時楊振寧只有8歲。楊振寧後來在西南聯合大學讀書時也上過陳省身的「微分幾何」課。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也是陳省身的媒人和證婚人之一。陳省身曾在文章中寫道:「感謝楊武之先生,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111]
楊振寧說自己喜歡與簡單的人和事打交道,自己也努力成為這樣的人[22]。
楊振寧談及長壽秘訣時笑稱「沒有任何養生方法,可能是基因好,也很幸運」。他認為首先自己一生還算順利,平穩的心境對健康大有幫助;其次也得益於現代醫學的進步。75歲時,他曾患輕度心肌梗塞,但心臟搭橋手術很成功。他還說「準備活到一百歲」。[107]
家庭
楊武之共有五名子女,楊振寧是長子[20]。二弟楊振平也喜歡理科,後來住在美國[112]。三弟楊振漢則是在上海交通大學學機械,畢業後先是在工廠工作,後來前往香港做企業管理[20]。
婚姻與子女
楊振寧的元配是原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1950年8月26日,28歲楊振寧和21歲杜致禮在美國普林斯頓結婚,婚後杜致禮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中文教師。1957年12月,杜致禮隨同楊振寧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有2個兒子與1個女兒,3個子女全部定居美國,基本上都不會講漢語[113]。長子楊光諾[28]出生於1951年,為電腦工程師;次子楊光宇出生於1958年,為化學家;女兒楊又禮出生於1961年,為醫生。楊振寧和杜致禮在普林斯頓度過了大部分時光,一起攜手度過了53年。2003年10月,杜致禮因病過世。
2004年底,82歲高齡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翁帆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曾有過一段婚姻。楊振寧是1999年在汕頭大學第一次和翁帆見面的[114]。他們目前居於北京清華大學。由於楊振寧與翁帆年齡相差54歲,引起熱議[58]。楊曾表示,與翁帆確實有代溝[115]。
有一位同行朋友曾在給楊的回信中特別舉出西班牙大提琴名家帕布羅·卡薩爾斯81歲時和他的21歲學生結婚的例子,作為對楊振寧的祝福。楊振寧說自己知道54歲的年齡差距難免要引起議論,但是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他也說將來大家會知道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112]
逸聞
- 楊振寧小時候曾是個左撇子,而且從小動手能力就差。有一次,他用泥捏了一隻雞,被父母錯認為是蓮藕。[116][21]
- 楊振寧被同學取笑為「哪有爆炸哪就有楊振寧」,人送外號「爆炸楊」。他初到美國時,曾希望參與實驗研究,但常因為笨手笨腳,導致越幫越忙,最後便放棄了從事實驗研究的念頭。[117][118][119][116]
- 相對論、能量守恆定律等許多理論因被視為西方資產階級科學理論而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四人幫」及其團伙的批判;但是宇稱不守恆理論不僅在中國大陸未遭批判,反而受到鼓吹[120]。楊振寧知道江青討好自己是想利用楊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中國的對外國家形象和江青的個人形象[2]。
- 楊振寧於1970年代末訪華時,有高層領導人曾向他贈送批判鄧小平的宣傳文件,但是楊振寧比較為難,沒有表態。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在會見楊振寧時,則完全沒有提起當時對鄧小平的政治處分。[2]
-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核物理學者羅伯特·奧本海默曾偶然提到打算邀請「夸克之父」默里·蓋爾曼加入研究院。楊振寧知道蓋爾曼不好惹,就對奧本海默說:「默里很棒,但是如果他來我就會走。」奧本海默聽後再未提及此事。蓋爾曼後來聽說楊振寧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任職以後,則在一次演講中說:「Frank楊是一個很好的物理學家,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跑到一個不知名的鄉村小大學教書去了!」[121]
- 楊振寧對於玉器也有相當研究。[122]
- 楊振寧談論詹姆斯·麥克斯韋發現位移電流的過程時,表示自己曾經幾次仔細研究麥氏的推理過程,最後也未能弄清楚全部細節。[54]
- 學生時代的楊振寧與同學黃昆討論愛因斯坦晚年的一篇論文時,楊很不當回事地評價愛因斯坦的那篇文章「毫無originality(創新性),是老糊塗了吧?」[123]
著作
學術專著
- Yang, C.N.. Special problems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統計力學特殊問題].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52 [1952]. ASIN B0007FZHH4 (英語).
- Yang, C.N.. Elementary Particles: A Short History of Some Discoveries in Atomic Physics [基本粒子:原子物理學部分探索過程的簡史].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 [1961]. ASIN B000E1CBGG (英語).
- Chen Ning Yang; M. L. Ge (編). Braid Group, Knot Theory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II [辮群,紐結理論和統計物理學II]. Advanced Serie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17.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ISBN 9789810215248 (英語).
- Chen Ning Yang. J. B. Hong , 編. Current Topics In Physics: Proceedings Of The Inauguratio Conference Of The Asia Pacific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物理學當前課題:亞太理論物理學研究中心落成會議]. Korea: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1996. ISBN 9789810239756 (英語).
論文選輯
- Yang, C.N.. Selected papers 1945-1980, with commentary (Chen Ning Yang) [論文選輯 1945-1980 附帶評註].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1983 [1983]. ISBN 0-7167-1406-X (英語).[124]
- 2005年版:Yang, C.N.. Selected Papers 1945-1980, With Commentary [論文選輯 1945-1980 附帶評註]. World Scientific Series in 20th Century Physics 36.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2005 [1983]. ISBN 981-256-367-9 (英語).
- Yang, C.N., Selected Papers of Chen Ning Yang II [楊振寧論文選輯2],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2013 [2014-10-07], ISBN 978-981-4449-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英語)
雜文隨筆
- 楊振寧. 六十八年心路: 1945-2012. 楊建鄴 (漢譯者).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 ISBN 9787108047847 (中文(中國大陸)). (這本書裡也收錄了楊對同時代的許多知名同行的工作點評。)
- 楊振寧. 杨振宁文录:一位科学大师看人和这个世界. 楊建鄴 1. 海南出版社. 2002. ISBN 9787544304825 (中文(中國大陸)).
- Chen Ning Yang. Lee Kuan Yew Through the Eyes of Chinese Scholars [學者眼中的李光耀].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2017. ISBN 9789813202313 (英語).
文集
- 《楊振寧演講集》1989南開大學出版社
-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世界科普名著精選》1999湖南教育出版社
- 《楊振寧文集》2000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學術報告廳 求學的方法》霍金;楊振寧, 2002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曙光集:楊振寧文集》楊振寧 著;翁帆 譯,2008三聯書店
- 《楊振寧選集》3016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楊振寧選集1945-1980》(2020年再版)商務印書館
- 《楊振寧談讀書教學和科學研究》2011安徽大學出版社
- 《楊振寧論文選集 1945-1980》(2020年再版)商務印書館
- 《晨曦集(增訂版)》翁帆、楊振寧 編著 / 商務印書館 / 2021-08
- 《楊振寧的三篇學位論文》(2022清華大學出版社
傳記
- 江才健. 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 1. 天下文化. 2002. ISBN 9789864170647 (中文(臺灣)).
- 江才健.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 1. 廣東經濟出版社, 和訊讀書 (提供免費在線閱讀). 2011 [2018-04-29]. ISBN 97875454072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30) (中文(中國大陸)).
- 葉中敏. 人情物理楊振寧 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3. ISBN 9629960877 (中文(香港)).
- 楊建鄴. 杨振宁传 2.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2011 [2004]. ISBN 9787108035738 (中文(中國大陸)).
- 徐勝藍; 孟東明. 杨振宁传 5.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7. ISBN 9787309018240 (中文(中國大陸)).
- 蘇建軍. 杨振宁人生传奇. 許怡勤 (責任編輯) 1. 中國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506-0848-1 (中文(中國大陸)).
- 季理真 (主編); 林開亮 (主編). 杨振宁的科学世界:数学与物理的交融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ISBN 978-7-04-050056-1 (中文(中國大陸)).
- 黃芬香. 杨振宁传. 十大華人科學家叢書. 孟憲明 (叢書主編).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18 [2012]. ISBN 9787555906148 (中文(中國大陸)).
- 項星 (主編). 物理学全才——杨振宁的故事. 榮耀中華·華人諾獎群英譜.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307176171 (中文(中國大陸)).
- 竭寶峰. 杨振宁科研与爱情的故事. 中國名人成才故事 電子書. 遼海出版社. 2009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中文(中國大陸)).
- 管成學; 趙驥民. 诺贝尔奖坛上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与李政道的故事. 網易雲閱讀.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叢書 電子書.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中文(中國大陸)).
- 高策. 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杨振宁 1.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ISBN 9787537715232 (中文(中國大陸)).
- 升級版:楊小明; 高策. 物理大师:杨振宁. 卓越科學家的工作與創新方法系列研究叢書. 劉大椿 (主編) 1.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04659552 (中文(中國大陸)).
- Haibo Wu.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Professor Chen Ning Yang [諾貝爾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 Kindle. 2015. ASIN B01A1LSXLK (英語).
其中江才健寫的《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和楊建鄴寫的《楊振寧傳》是較為權威的楊振寧傳記。江才健版採訪人數多、資料翔實,楊建鄴則具有物理學教授專業背景優勢,楊振寧本人對這2本書的看法也是如此[125]。不過注重寫實的傳記,故事性會差一些。楊建鄴寫書時曾不止一次寫信希望得到楊振寧的幫助[28],但是楊振寧以時候尚早為由回信拒絕[113][28]。楊振寧後來在書店看了楊建鄴的《楊振寧傳》之後覺得還不錯,才在這本書新版的創作中提供了幫助[113]。
評價
自我評價
- 楊振寧自認為最大的貢獻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126][105][23][127]。在科學研究方面,他認為自己最重要的成果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而是有關規範場理論的工作[128],而且諾貝爾獎對自己的人生軌跡影響並不大[22]。楊振寧自認為最大的不足在於動手能力非常差,自稱在實驗室只會給別人添麻煩,「凡是我動手做的事情裡面都會有問題」[117][118][116]。他鼓勵學生多動手,而且有動手天賦的人應注意培養自己的優勢[129]。楊振寧覺得自己對於有的事情缺乏堅持做的恆心,比如記日記就堅持不了[22]。
- 2013年5月25日,在第15屆中國科協年會「國際科學大師論壇」上,當他被一位提問的高中生問到其研究風格與2位知名前輩保羅·狄拉克和沃納·海森堡中的哪一個人更像時,他首先明確表示「……我的貢獻跟他們兩位不能相提並論[130]。」也即他自認為成就不及狄拉克和海森堡。
- 楊振寧關心中美關係的發展。他表示對於自己曾經幫助建造中美之間的友誼之橋感到欣慰,說「沒有這座橋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定」。他感謝美國「給了我做科學研究非常好的機會的國家」,所以放棄美國國籍「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131][132]
同行評價
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8年4月29日) |
- 實驗物理學者丁肇中:「中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23]
- 授予楊振寧「鮑威爾科學成就獎」的美國權威機構富蘭克林研究所稱讚其成果「對20世紀下半葉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大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人類對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規律提供了理解」,認為楊-米爾斯理論「深遠地重新規劃最近40年物理學和現代幾何學的發展。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有類似的影響」。[23][50]
- 弗里曼·戴森認為楊振寧對數學的熱愛使得楊振寧「正如使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一樣,對自然的神秘能夠比別人看得更遠一點[52]。」戴森還說「在楊振寧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規範場,已經證明這比他和李政道關於宇稱的工作要重要得多[77]。」弗里曼·戴森還稱楊振寧為「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卓越的設計師」[7]。
- 曾受楊振寧影響[7][48]的超導體物理學者朱經武說,人們常將物理學家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天到晚聽人家講而自己不講,然後拿回去做得更快更好;另一種是不停地講話,讓人家知道自己多麼偉大;楊振寧是第三種,他會認真聽別人講,還給別人提意見[133]。朱經武還說「楊先生對物理的熱愛、熱忱是沒有人可以理解的。有人說他是富有羅曼蒂克的物理學家,他對物理有一種很多人看來是愛情的東西[127]。」
- 中國核物理學者鄧稼先曾對夫人許鹿希表示,如果不是諾貝爾獎規定每個人只能在同一個領域獲一次獎的話,楊振寧應該再獲一次諾貝爾獎[134]。鄧稼先讚譽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媲美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135],不但影響當代,他的前瞻性是將以世紀來論的[134]。
- 清華大學教授聶華桐評價楊振寧的物理學地位時說:「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物理學家的名字,像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量子力學初建時的海森堡、薛丁格以及狄拉克。現在再要往下排的話,我想楊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裡面了。」[52]
-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兼數學系教授鄭洪表述物理學界有一個通俗的說法,諾貝爾獎分為三等,第三等的貢獻是第二等的1%,第二等的貢獻是第一等的1%,60年前楊振寧與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相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獲得的諾貝爾獎是其中的頭等——愛因斯坦是唯一的例外,特獎。[7]
其它評價
- 中國作家莫言曾為楊振寧題寫了一幅對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48]。」楊振寧也在別的採訪中提到過莫言的書,表示可能是自己看得不仔細的原因,沒看出哪些地方出彩[22][136]。
- 楊振寧在20世紀70年代中蘇交惡期間,積極為中美合作牽線搭橋。當時的一份蘇聯報紙指控他是「北京在美國的第五縱隊」。當時另有台灣媒體評論他是在瞎操心政治。[48]
- 中國央視網作者署名為原野的一篇評論里稱「楊振寧在物理學上造詣和成就有目共睹,他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就超過了大多數科學家,他對於人類的貢獻也超過了大多數人。我們不能因為他之前加入了美國國籍和娶了一個年輕的妻子就將之完全否定,這是不講道理的。」[82]
- 物理學者朱邦芬曾撰文說「楊振寧2003年歸根,絕不是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所想像的,是回來『養老』和『享福』。『80後』的楊先生開始新的事業和新的尋索,做出了許多新的貢獻。從80歲至95歲的15年間,他所做的事情遠比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做的要多,更重要。」[69]
榮譽
獎章
楊由於在理論物理學中弱作用力宇稱不守恆方面的研究工作,被授予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李政道分享)
- 1980年:拉姆福德獎
-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 1993年:美國哲學會將其最高榮譽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授予楊振寧,指出「楊振寧教授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贊其成就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對物理學影響深遠和奠基性的貢獻」。[50]
- 1994年:富蘭克林研究所鮑爾科學成就獎(楊振寧是獲此項殊榮的第1位物理學家)[50][23]
- 1995年:愛因斯坦獎章
- 1996年:博戈柳博夫獎
- 1999年:拉斯·昂薩格獎
- 2001年:費薩爾國王國際獎
- 2007年:獲得「2006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137][138]
- 2019年:求是終身成就獎[139]
- 2022年3月3日,入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140]。
院士
|
|
會士
創始人
始創成員
名譽董事長
榮譽會長
-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中國中心顧問委員會榮譽會長[159]
顧問
- 1983年,中山大學香港校友會榮譽顧問[160]
- 1994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161][162]
- 2002年-,清華大學物理系顧問委員會[163]
- 2013年-,(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164]
榮譽院長
榮譽教授
教授(8)[166]
|
講座教授(1)榮休教授(1)
|
榮譽博士
楊於2015年,應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邀請,前往該校第二學生活動中心發表演說,並獲頒該校名譽博士學位[178][179]。
傑出校友
榮譽市民
影響與紀念
楊振寧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2個中國人之一(最早獲得提名的華人是在清朝政府任職的馬來西亞醫學家伍連德),也是目前成就最高的華人物理學家。關於宇稱不守恆的研究在發表的次年就獲得諾貝爾獎,這麼快的獲獎速度在諾貝爾獎歷史上是第一次出現[23],而且在此後也非常少見[52][29]。楊振寧的成就已經達到即使再多獲一次諾貝爾獎也很難繼續提升其地位[182]。楊振寧的事跡鼓舞了不少後輩華人物理學家。知名實驗物理學家朱棣文[183]和朱經武[7][48]都是其中之一。
美國石溪大學由於楊的貢獻和傑出表現,特別聘請當時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教授的楊到任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兼任教授。楊也是石溪大學一位傑出的老師,自1966年以來對於石溪大學的學術研究發展有重要貢獻。
2005年,荷蘭物理學家傑拉德·特胡夫特主編了《楊-米爾斯理論50年》,記錄了半個世紀以來楊-米爾斯理論對粒子物理學後續發展的持續影響[50]。
1997年,中國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將其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342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2004年,三河大捷遺蹟及古民居列入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古民居項目之一,即是三河鎮的楊振寧客居。
中國清華大學蓋了3幢「大師邸」,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姚期智,一幢給林家翹,其中姚和林都是由楊邀請回中國的。[131]
楊振寧的故事曾收錄於中國大陸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語文選修——中外傳記作品選讀》[184]。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 ^ 見楊建鄴_楊振寧文錄 2002,第45-48頁 (位於第2章「關於師友」第1節「憶費米」)。
- ^ 2.0 2.1 2.2 2.3 杨振宁忆1970年代6次回国,与毛泽东谈基本粒子,江青请吃饭. 中國新聞周刊. 黃衛, 宋春丹. 2016年7月27日 [2018年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鈕衛星. 钱德拉塞卡:科学小道上的一位优雅独行者. 中國圖書商報·閱讀周刊; 中國上海交通大學 (轉載網站). 2007年3月20日 [2018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蔡雨荷 (責任編輯). 杨振宁空降《我是未来》 张首晟讲解天使粒子. 新華網. 2017年9月27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蔡雨荷 (新華網責任編輯). 杨振宁空降《我是未来》 张首晟讲解天使粒子. 新華網, 中國網 (轉載網站). 2017年9月27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朱氏感言:别把大脑当容器. 人民網, 海南日報 (轉載自人民網). 2008年12月17日: 013版 [2016年12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因為朱棣文的數學也非常出色,物理和數學最後折中成一個理論物理的方向。這時候,他的英雄是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以及當代偉人費曼、蓋爾曼、楊振寧、李政道。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劉磊. 謝珍 (編輯) , 編. 杨振宁:盛名之下. 人物. 劉磊 (採訪者); 黎詩韻 (採訪者); 單琦 (採訪者); 陳柯芯 (採訪者); 吳呈傑 (採訪者); 高遠 (攝影).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8.0 8.1 杨振宁与国同庆生日. 香港文匯報. [2022-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30).
- ^ 9.0 9.1 杨振宁简介.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1) (中文(中國大陸)).
- ^ 10.0 10.1 杨振宁、姚期智已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 2017年2月21日 [2017年2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2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李燕. 关于杨振宁,除了翁帆、国籍、诺贝尔,还该知道这些事. 騰訊文化. 2017年2月22日 [2017年8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2.0 12.1 12.2 杨振宁:“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 觀察者網. 2017年2月22日 [2018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3.0 13.1 Quarterly Publication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Chosen To Expatriate, as Required by Section 6039G. 美國國家稅務局. 2005年10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22日) (英語).
- ^ 朱光亞. 崔箏 (責任編輯); 盧玲艷 (版面編輯) , 編. 朱光亚:李政道物理生涯五十年. 財新網. 2016年12月1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熊秉明. 杨振宁和他的母亲. 中華兒女 (海外版). 1997, (1) (中文(中國大陸)).
- ^ Li Bing-an; Deng Yue-fan. 杨振宁传 (PDF). 美國石溪大學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 [2018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1月7日) (英語).
- ^ 17.0 17.1 李東艦 CN031 (責任編輯) (編). 中科院所长驳斥杨振宁 幸亏当年邓小平听了李政道. 觀察者網; 中華網 (轉載網站). 2016年9月6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19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書傑.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杨振宁. 央視網. 2022-03-03.
- ^ 19.0 19.1 19.2 19.3 走近真实的杨振宁. 三聯生活周刊. 新浪網. 2004年12月30日 [2019年8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20.0 20.1 20.2 王曉易_NE0011 (責任編輯) (編). 杨振汉伉俪:有幸跟上祖国每个阶段的步伐. 澎湃新聞. 2017年10月5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21.0 21.1 劉晉鋒. 張漢哲 (責任編輯) , 編. 许渊冲:我的译文胜傅雷. 新京報; 中國社會科學網 (轉載網站). 2011年4月25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22.00 22.01 22.02 22.03 22.04 22.05 22.06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劉磊. 王晶晶 , 編. 对话杨振宁:诺贝尔奖对我一生没有极大的影响. 高遠 (攝影者); 杜尋夢 (視頻製作). 人物; 新浪 (轉載網站). 2017年6月13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見搜狐人物專題《楊振寧列傳:老夫聊發少年狂》(本頁的補充來源中有)中「第2回「十年苦讀無人問 一朝文章動公卿」第2節「與諾貝爾結緣」。
- ^ 王曉易_NE0011 (網易責任編輯) (編). 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29周年. 東方網; 網易 (轉載網站). 2015年7月29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19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预测诺贝尔奖. 2007年9月8日 [2021年2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蘇石. 杨振宁在昆明的读书生活. [2021-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中文(中國大陸)).
- ^ 江才健. 董樂 (新浪網責任編輯) , 編. 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联大习得了美妙的数学风格. 新浪歷史. 2013年4月1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出自《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一書。)
- ^ 28.0 28.1 28.2 28.3 陳祥蕉. 林露 (人民網責任編輯) , 編. 杨振宁的恬淡与轰烈: 60年多次想回国. 南方日報. 2011年9月18日 [2019年6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29.0 29.1 29.2 29.3 29.4 黃慶橋. 李政道、杨振宁的成名史:荣获诺奖前就已扬名国内. 澎湃新聞. 2016年10月19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補壹刀". 「對話」楊振寧、姚期智 我為什麼放棄外國國籍?. 台灣今日新聞 (轉載自中國大陸網站). 2017年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4日) (中文(臺灣)).
- ^ 徐勝藍, 孟東明. 杨振宁. 中國卓越出版公司. 1990: 82 [2021-05-01]. ISBN 97878007121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与王志《面对面》. 人民網. 新華網. 2008年1月8日 [2016年1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9月2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破冰之旅:1971年杨振宁率先回国,受周恩来接见近5小时(组图). 澎湃新聞. 2017-02-22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
- ^ 34.0 34.1 倪既新; 許鹿希. 两弹元勋背后的女人(上、中、下). 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 2009-07-12(許鹿希審訂版)、1992年4月(訪問日)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 未校訂版初刊於:兩彈元勛背後的女人,《檔案春秋》,2009年7月(訪問於1992年4月),上海:上海市檔案局。
- ^ 一次不为人知的华人精英运动,三十五年“保钓”梦. 南方周末 (網易). 2005年8月4日 [201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見陳曉楠 2009,第5頁。
- ^ 37.0 37.1 杨振宁. 物理教師手冊, 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網站 (轉載網站). 2004年6月22日 [2018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38.0 38.1 数学所简介. 南開大學. [2016年6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9月2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侯莎莎 (北京日報). 杨振宁申请中国“绿卡” 出入境管理处已受理. 北京日報, 千龍新聞網 (轉載網站), 網易新聞 (轉載網站). 2004年9月22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40.0 40.1 40.2 40.3 李曉鵬. 董曉偉 (責任編輯); 文松輝 (責任編輯) , 編. 不要将杨振宁的落叶归根复杂化. 錢江晚報; 人民網 (轉載網站). 2017年2月23日 [2018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王姝 (記者). 杨振宁获得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证. 馬麗 (網站責任編輯). 新京報, 人民網 (轉載網站). 2004年11月5日 [2017年2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冉文娟 (記者). 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 杨振宁、姚期智:清华园喜迎两“大师” 榜样力量显担当. 華山 (清華新聞網編輯). 中國新聞社, 清華新聞網 (轉載網站). 2018年1月7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陳俊松 (新華網責任編輯). 杨振宁、姚期智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 新華網 (轉載網站). 2017年2月21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1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举行. 清華大學新聞中心. 2021-05-14 [2021-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 ^ 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看望杨振宁. 新華網. 2021-09-22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委託,教育部負責同志9月22日到清華大學看望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
- ^ 昨天在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这位百岁老人动情地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 北京晚報. 2021-09-23 [2021-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 ^ 施郁. 物理学之美:杨振宁的13项重要科学贡献. 物理. 2014, 43 (1): 57-62 [2017-09-01]. doi:10.7693/wl2014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中文(中國大陸)).
- ^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杨振宁:已6年未去美国 不敢离医院太长时间. 中國青年網.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施郁. 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pdf). arXiv. 2017年2月7日 [2018年4月30日] (英語).
- ^ 50.0 50.1 50.2 50.3 50.4 楊建鄴. 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的创立. 現代物理知識: 27–30 (中文(中國大陸)).
- ^ 魯伊. 你认识杨振宁吗? (1). 2005年1月19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journal=
被忽略 (幫助) - ^ 52.00 52.01 52.02 52.03 52.04 52.05 52.06 52.07 52.08 52.09 52.10 52.11 王盈穎 (澎湃新聞網記者); 孫樂穎 (澎湃新聞網記者). 杨振宁在世界物理学家“英雄榜”中的地位有多高. 華山 (清華新聞網編輯). 澎湃新聞, 清華新聞網 (轉載網站). 2017年2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5月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劉曉宇; 蔣惠玲. 第16章“朗道的成功与失误”. 意外的发现——物理学家的故事. 20世紀發明創造故事叢書. 陳芳烈 (主編), 樂嘉龍 (副主編), 郭仁松 (副主編) 1. 中國濟南市經十路127號 (泰山出版社), 中國北京東直門外新中街11號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1997: 84–90 (中文(中國大陸)).
- ^ 54.0 54.1 54.2 陳學雷. 杨振宁来国家天文台讲了什么:麦克斯韦方程. 新浪科技. 2018年1月5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見六十八年心路 2014[頁碼請求]。
- ^ 馬中騏. 杨振宁先生的“六十八年心路”. 中華讀書報; 清華大學官方網站 (轉載網站). 2015年2月4日 [2019年6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57.0 57.1 馮曉華; 高策. 吴大峻、杨振宁在规范场与纤维丛关系问题上的工作.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9, 28 (2): 173 (中文(中國大陸)).
|section=
被忽略 (幫助) - ^ 58.0 58.1 58.2 58.3 【荐】杨振宁炮轰《易经》. 人民網; 搜狐教育 (轉載網站). 2005年2月3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59.0 59.1 59.2 59.3 59.4 見楊建鄴_楊振寧文錄 2002,第311-322頁 (位於第6章「關於教育」第3節「關於怎樣學科學的一些意見」)。
- ^ 劉芳. "qkb" (責任編輯) , 編. 《环球科学》的坚持与改变. 新華網; 《環球科學》雜誌期刊部. 2014年6月13日 [2019年1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2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8次呼吁中国尽快开展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研究. OFweek. 2013年6月21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 ^ 62.0 62.1 62.2 媒体谈杨振宁负评:你们这样说 问过邓稼先吗?(2). 環球時報: 2. 2017年2月22日 [2019年1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6日) (中文(中國大陸)). 參數
|newspaper=
與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
或|website=
) (幫助) - ^ 鮑振東. 鲍振东:回忆与梦想——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復旦大學官方網站. 2014年6月3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64.0 64.1 95岁杨振宁竟玩直播:美国教育绝对不比中国好. 西陸網. 2017年5月11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国首次申报诺贝尔奖,结晶牛胰岛素缘何落选. 生物谷. 2015年1月7日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黃慶橋. 诺贝尔奖与国人“擦肩而过”的真相:杨振宁提名了他. 澎湃新聞網, 鳳凰網講堂 (轉載網站). 於淑娟 (澎湃新聞網責任編輯), 張昊 PSY065 (鳳凰網責任編輯). 2017年10月9日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馬恬 (舜網責任編輯) (編). 杨振宁弃外国国籍真相 并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 南方都市報. 曹樂平 (舜網值班主任). 2017年2月22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68.0 68.1 68.2 68.3 代小琳 (北京晨報記者). 杨振宁清华授课引来外校学生 建议用英语作业. 北京晨報, 新浪網科技時代 (轉載網站). 2004年9月23日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69.0 69.1 朱邦芬. 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新浪科技 (轉載網站). 2017年9月18日 [2019年2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藕榮; 陳牧; 卞世鵬. 中国科大举办“求是奖颁奖典礼” 杨振宁携夫人参加. 新安晚報, 新浪新聞 (轉載網站). 2015年9月19日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71.0 71.1 程莉; 呂浩然. 彭实戈、张益唐获2016年度“求是”大奖. 財新網. 2016年10月16日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眼高手低”的杨振宁. 人民網. 2004年9月21日 [2018年5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虞涵棋. 潘建伟对话青少年:别老是把量子力学跟哲学、宗教联系在一起. 澎湃新聞. 2017年10月29日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潘建偉就此呼籲:別老是把量子力學跟其他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他轉述楊振寧先生的觀點: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後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後總是無限。
- ^ 方玄昌 (記者). 鄭偉庭 (整理者) , 編. 杨振宁称易经阻碍中国科学诞生 众多专家回应. 中國新聞周刊; 新浪網 (轉載網站). 2004年11月15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75.0 75.1 雷嘉. 王鶴瑾 (人民網責任編輯); 許心怡 (人民網責任編輯) , 編. 杨振宁公开发声明:“佛教与科学相容”不是我写的. 北京青年報; 人民網 (轉載網站). 2014年1月6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76.0 76.1 張曉鴿 (京華時報記者). 閆秀勇 (鳳凰網責任編輯) , 編. 杨振宁:网传《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非我所写. 京華時報; 鳳凰網佛教頻道 (轉載網站). 2014年1月6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77.0 77.1 方錦清.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精彩科学人生. 光明網衛生頻道. 2012年8月12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蔡天新. “我的一生可以算做一个圆”——西子湖畔访杨振宁. 財新網. 2016年7月17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振寧. 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光明日報. 2017年2月12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參數
|newspaper=
與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
或|website=
) (幫助);|section=
被忽略 (幫助) - ^ 科學美國人雜誌>2018>形上集>學術風格>個性外向的費曼,其學術品味反而比內向的施溫格保守。.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 ^ 81.0 81.1 81.2 朱邦芬. 杨振宁回国养老享福?中科院院士:他回国做5项贡献. "西湖雨" (中國青年網責任編輯).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轉載網站), 中國青年網 (轉載網站). 2017年9月19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82.0 82.1 82.2 82.3 82.4 原野.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杨振宁. 央視網. 2017年2月22日 [2018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83.0 83.1 83.2 唐鈺 (特約記者); 蔣豐 (特約記者); 水六 (特約記者); 青木 (特約記者); 柳玉鵬 (特約記者). 杨振宁争议背后,顶级科学家各国都给啥待遇. 王鳳枝_NT2541 (網易責任編輯). 環球時報, 網易科技 (轉載網站). 2017年2月27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5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補壹刀". 你们这样说杨振宁,问过邓稼先吗?. 鳳凰資訊. 2017年2月21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楊振寧大概中國知名度與爭議並列最高的科學家,沒有之一。
- ^ 王正行. 自序. 简明量子场论. 中外物理學精品書系.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ISBN 9787301135488 (中文(中國大陸)).
經過20世紀60-70年代的大發展,量子場論已經不僅僅是一門深奧的學間,而更像是一種精湛的技藝,每一套精細纖巧而且專門的演算技巧,都可以寫成篇幅浩瀚的專門著作。現在量子場論的教科書也是林林總總,信手數來就有數十種。書也越寫越厚,往往使初學者望而卻步... Weinberg的書是三卷本大部頭 Peskin與Schroeder的書是八百多頁,Siegel的電子版也有近八百頁。
- ^ 86.0 86.1 86.2 86.3 86.4 單仁平. 一些人持续攻击杨振宁,这挺奇怪的. 環球時報. 2017年2月21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19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滚出中国对你有什么好处. 出國留學網; 東方頭條 (轉載網站). 2018年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9日) (中文(中國大陸)).
豈止是楊振寧,錢永健、吳健雄等科學家的去世,都在中國網絡上掀起排山倒海般的謾罵。","每一句謾罵的樓層,都有幾千上萬的網民點讚。少數理性的留言,立即被淹沒在唾罵之中。謾罵者言之鑿鑿:如果他們不是壞人,為什麼絕大多數人罵他們?劉少奇當年被批鬥、被侮辱,也是「絕大多數」人所為
- ^ 獨行者楊振寧. 科學人. 2002年11月號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3-28 (中文(臺灣)).
- ^ 楊振寧自爆與李政道決裂始末. 自由時報. 2002年11月6日 [2010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9月24日 (中文(臺灣)).
- ^ 杨振宁回顾一生:和李政道决裂是最大遗憾. 新華網. 2008年4月28日 [2017年3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8月29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鍾明 (責任編輯) (編). 杨振宁李政道缘何分手. 北京晚報; 中國網 (轉載網站). 2009年12月29日: 3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2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的主要科学目标.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4年5月16日 [2018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主要科學目標:利用質心系能量250GeV附近的正負電子對撞產生大量的乾淨希格斯粒子事例從而精確測量其性質,確認該粒子是否標準模型希格斯玻色子,並通過它深入研究電弱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和質量起源等基本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線索。
- ^ 93.0 93.1 超级质子-质子对撞机(SppC)的主要科学目标.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4年5月16日 [2018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CEPC運行若干年後,可以在同一隧道內建設一台50-100TeV的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SppC),能量超過現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7倍。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SppC)的主要科學目標,是致力新發現,通過高能質子對撞,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現象,理解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等等。
- ^ CEPC-SPPC加速器概念设计报告预评审会在高能所举行.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7年11月6日 [2018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9月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95.0 95.1 王盈穎 (澎湃新聞記者). 杨振宁:我不是反对中国做加速器,是现在不要做. 澎湃新聞. 賀梨萍 (澎湃新聞責任編輯). 2017年5月11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96.0 96.1 張田勘. 千亿超大对撞机到底该不该建?杨振宁为何反对?. 李德雄_NT2021 (責任編輯). 新京報. 2016年9月5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30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解码“对撞机”:为什么越建越大、能做些什么. 葉攀 (中國新聞網責任編輯), 鍾慶輝 UN660 (搜狐責任編輯). 科技日報, 中國新聞網 (轉載網站), 搜狐新聞 (轉載網站). 2016年9月8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强子对撞机制造“黑洞”失败 弦理论遭遇打击. 科技訊. 2014年7月16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回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与他聊了些什么?. bj.bjd.com.cn. [202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2) (中文(中國大陸)).
- ^ 謝泳. 吹捧“文革”:杨振宁对事实的判断还不如家庭妇女?. 張淑燕 (網站責任編輯). 開放時代 (雜誌, 2007年第6期, 原題:《西南聯大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感與事實判斷——以何炳棣等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訪華觀感為例》), 人民網文史頻道 (轉載網站). 2010年12月31日 [2018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01.0 101.1 丁東. 江青借纪录片《中国》挑起一场震惊中外的政治风波. 張淑燕 (網站責任編輯). 文史參考 (雜誌, 原載於2011年第18期9月下), 人民網文史頻道 (轉載網站). 2011年9月20日 [2018年4月4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02.0 102.1 郝建. 大科学家打小报告:杨振宁状告安东尼奥尼. zhangchao (責任編輯). 愛思想. 2007年8月9日 [2018年4月4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1973年5月17日夜裡,周恩來會見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楊振寧對周恩來說:『我不知道周總理是否認識安東尼奧尼,他是義大利很有名的導演。去年來中國訪問了很久,後來又拍了一個電影。這個電影我沒看過,一般看過的中國人都不喜歡。後來,我看了一個比較左傾的小報紙,上面有一個中國學生的分析,我覺得很深入。這個人大概是個學電影藝術的,他說,這個電影表面上看不錯,但如果你對安東尼奧尼過去的電影手法有點了解的話,你就知道他是在惡毒地攻擊中國。他舉了一個例子,在電影結束時有兩個場面,一個是有一群小孩在那裡玩,接著是一個木偶戲的場面。他的意思是說,中國的小孩都變成了木偶。』(引自陳東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電影<中國>引起的風波》,載《黨史博覽》2006年6期)原來,大科學家打這個小報告時還沒看到這個電影。不過這也不奇怪,當時全國不知有多少中小學生和工農兵都是壓根沒看過或者沒完整看過這部電影就寫了慷慨激昂的大批判影評,我也是其中一個。
- ^ “五四”与《河殇》. CNKI「學問」板塊 (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推出).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的是与非. 騰訊網「騰訊評論」專題. 2011年11月4日 [2018年10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issue=
被忽略 (幫助) - ^ 105.0 105.1 隗俊 (責任編輯). 95岁杨振宁:蜚短流长从未止息 争议八卦伴随. 新浪新聞. 2017年7月12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06.0 106.1 "馬普爾小姐". 何兵 (責任編輯) , 編. 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搜狐教育. 2005年11月11日 [2018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30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07.0 107.1 張憲超_BJS2970 (責任編輯) (編). 杨振宁回忆“西南联大”往事:我学号是“联580”. 中新網; 網易 (轉載網站). 2017年5月28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闺密澄清翁帆怀孕传闻 杨振宁哭笑不得. 王曉易_NE0011 (網易責任編輯). 成都商報, 網易新聞 (轉載網站). 2009年10月31日 [2018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9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新京報. 传播“杨振宁逝世”谣言,微博账号“跑者子牛”被禁言90天. 新浪. 2021-03-24 [2021-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 薛莎莎. 传播“杨振宁去世”假消息的博主道歉:将自罚停博至少3个月. 澎湃新聞. 2021-03-22 [2021-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 ^ 盧小兵 (記者). 文清 , 編. 杨振宁深情回忆陈省身:纤维联络织锦霞 物理几何是一家. 清華新聞網. 2004年12月8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12.0 112.1 江才健. 文松輝 (人民網責任編輯) , 編. 门在哪个方向?杨振宁人生途中的意外. 人間重晚晴--楊振寧翁帆訪談錄. 2007年1月19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13.0 113.1 113.2 王波. 溫璐 (責任編輯) , 編. 杨振宁讲述回国前后心路历程 与李政道"恩怨是非". 中國青年報; 人民網 (轉載網站). 2011年9月27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一生的婚恋. 新華網. 2008年10月 [2016年1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2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肖厚君 (責任編輯) (編). 杨振宁称与翁帆有代沟. 京華時報; 搜狐 (轉載網站). 2008年1月7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16.0 116.1 116.2 陳瑤 (記者); 馮興傑 (記者). 杨振宁自曝不会做实验 称美教育并不完全成功. 生活新報, 搜狐教育 (轉載網站), 新華網 (轉載網站). 2008年11月3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經費米推薦,楊振寧得以成為美國氫彈之父特勒的學生。為了能彌補做實驗少的缺陷,楊振寧到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就寫了一個實驗的博士論文,之後就要求做實驗,並做了20個月的實驗。「這20個月的實驗給我自己一個自我認識,就是我這人是不會做實驗的。凡是我動手做的事情裡面都會有問題,以至於我的同學最喜歡講的話就是,哪有爆炸哪就有楊振寧。」由於自幼便是左撇子,楊振寧好不容易才被母親糾正過來。關於他的笨手笨腳有個笑話——楊振寧小時候曾用泥捏了一隻雞,拿給父母看,楊武之夫婦為了鼓勵他,誇獎說:「這支藕做得真不錯哦!」
- ^ 117.0 117.1 楊甜子. 杨振宁自曝糗事:我动手能力差 人称“爆炸杨”. 新華網; 中央廣播網 (轉載網站). 海量 (網站編輯). 2015年9月24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18.0 118.1 劉穎 (記者). 美实验室曾笑传“有爆炸就有杨振宁”. 南京晨報; 揚子晚報網 (轉載網站). 宋國斌 (通訊員), 劉明 (網站編輯). 2015年9月24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宋國斌 (通訊員); 劉穎 (記者). 美实验室曾笑传“有爆炸就有杨振宁”. 南京晨報, 網易新聞 (轉載網站). 2015年9月24日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中文(中國大陸)).
- ^ 黃慶橋. 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中国的曲折遭遇. 於淑娟 (澎湃新聞網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網易責任編輯). 澎湃新聞網, 網易新聞 (轉載網站). 2016年11月18日 [2018-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5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何華; 上官雲 (編). 杨振宁曾幽默调侃盖尔曼:他公开纠正我的中国话. 信息時報; 中國新聞網 (轉載網站). 2014年7月9日 [2018年1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2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翁帆甜蜜逛超市看歌剧 还与张国立研究玉器. 搜狐. 2019年1月4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 ^ 海燕 (編). 何兆武忆西南联大:杨振宁说爱因斯坦老糊涂了. 深圳商報. 2007年11月1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2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Yang, C.N., Selected Papers 1945-1980, With Commentary, W.H. Freeman & Company, 1983 [2012-09-22], ISBN 978-0-7167-140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0) (英語)
- ^ 李西米. 杨振宁“回归”:介绍几本相关的书. 中國科學報: 第6版「讀書」. 2017年2月24日 [2018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曾濤; 思文. 杨振宁:我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中國青年. 2005, (2) [2018-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中文(中國大陸)).
- ^ 127.0 127.1 杨振宁:恬淡与轰烈的科学人生. 人民網 (「人民視點」專題第88期). 2013年9月25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王岩 (文字整理, 記者). 王曉易_NE0011 (網易責任編輯) , 編. 杨振宁:方程式是造物者的诗篇. 北青網 (北京青年報); 網易 (裝載網站). 王曉溪 (攝影). 2015年4月24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1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事實上,我自己覺得,現在也是同行的公認,我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宇稱不守恆,更重要的工作叫做規範場。規範場是一個與當時的實驗沒有直接關係的,一個純理論的結果。我很幸運,當時我的同時代人都沒向這個方向發展。
- ^ 見楊建鄴_楊振寧文錄 2002,第312頁 (位於第6章「關於教育」第3節「關於怎樣學科學的一些意見」)。
- ^ 杨振宁:做研究要执着 也要有“换方向”的本事. 科技日報; 人民網 (轉載網站). 2013年5月27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31.0 131.1 張小松. 高晨 (責任編輯) , 編. 微博和知乎声音对立,杨振宁、姚期智做回百分百中国人有什么错?. 中青在線. 2017年2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2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盧蕩; 代睿; 許雯. 做回百分之百中国人 万分欣慰与骄傲. 華西都市報; 中國教育新聞網 (轉載網站). 2017年2月22日 [2019年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2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張國文 (記者). 杨振宁: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中國青年報. 2011-06-21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中文(中國大陸)).
|section=
被忽略 (幫助) - ^ 134.0 134.1 鍾華. 張文君 (人民網責任編輯) , 編. 杨振宁翁帆看曙光 把对方介绍到彼此的年代里. 科學時報. 2008年1月10日 [2008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許鹿希在發布會上說:「鄧稼先和楊振寧他們兩人的父親都曾經是清華大學的教授,鄧稼先和楊先生兩個人半個世紀的友誼情深似海。在念中學、大學、研究生期間,楊先生多次幫助鄧稼先,鄧稼先到美國以後,在沒有拿到獎學金之前,是楊振寧幫助鄧稼先的。1986年,鄧稼先患病,楊先生曾兩次去醫院看望,與鄧稼先先生合影。我們都明白,楊振寧先生是在盡最大的努力想挽救鄧稼先先生的生命。鄧稼先對楊振寧先生在學術上的造詣十分推崇,他曾經多次對我說,如果不是諾貝爾獎規定每個人只能在同一個領域獲一次獎的話,楊振寧應該再獲一次諾貝爾獎。他不但影響當代,他的前瞻性是將以世紀來論的。回顧鄧稼先的這些話,更體會到三聯書店出版的《曙光集》重大的意義和價值。」當說到楊振寧先生盡力幫助搶救鄧稼先生命的時候,她不禁哽咽起來,眼角泛出淚花。
- ^ 許鹿希 (口述者). 林儒生 (整理者) , 編. 至今热血犹殷红——谨以此文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逝世20周年. 兵器知識. 2006, (6).
- ^ 王曉易_NE0011 (責任編輯) (編). 对话杨振宁:个人的生命在整个宇宙之间非常渺小. 網易. 2017年6月13日 [2018年10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0月31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lixiang. 杨振宁荣膺“2006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鳳凰網. 2007年3月19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蔡強 (網站責任編輯) (編).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举行 杨振宁获"终身成就奖". 新聞晨報, 搜狐IT (轉載網站). 2007年3月31日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振寧穫求是終身成就獎. [2019-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 ^ 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彭士禄、苏炳添等在列. @人民日報. 2022-03-03 [202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3).
- ^ 141.0 141.1 141.2 數理科學組. 中央研究院. 2018年7月1日 [2018年7月2日] (中文(臺灣)).
- ^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官网主页. 楊振寧(Chen-Ning Yang). [201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 ^ TWAS DIRECTORY OVERVIEW: A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 2018年 [2018年7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英語).
- ^ YANG Chen Ning (Frank).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 2018年 [2018年7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英語).
- ^ 145.0 145.1 145.2 145.3 145.4 楊振寧大事年表 (PDF).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 2011年3月9日 [2018年7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我們的院士. 港科院. 2018年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香港)).
- ^ 147.0 147.1 147.2 147.3 147.4 147.5 代睿 (記者); 許雯 (記者). 杨振宁、姚期智均有多个外国院士头衔. 華西都市報; 封面新聞 (轉載網站). 2017年2月21日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史上今日:1994年6月8日 中科院产生首批外籍院士. 新華網科普中國. 2017年6月7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振寧博士. 團結香港基金. 2017年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香港)).
- ^ 杨振宁先生的名篇被PRL退稿的过程. 科學網. 2017年9月18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回国后投稿国际期刊遭拒 是国外审稿比中国严?. 觀察者. 2017年9月21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全美华人协会成功举办2018 换届选举年会. 華訊網. 2018年6月13日 [2018年7月4日]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杨振宁的“儒者风”. 中國網. 文匯報. 2002年9月12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4日) (中文(香港)).
- ^ 理论物理研究室简介. 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 2018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9月26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科學院史上首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放棄外國籍 轉為中國籍院士. 風媒體. 2017年2月21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
- ^ 概览. 邵逸夫獎. 2018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教授简介. 邵逸夫獎. 2018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施一公当校长. 網易科技頻道. 2018年4月7日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不希望中美爆发贸易战 期待协商解决. 和訊新聞. 2018年4月8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中山大学的重要性——在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宴会上的演讲. 中山大學. 大公報. 1983年3月27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谁都没资格叫杨振宁“滚出中国”!. 搜狐網. 2018年2月22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振寧教授. 求是科技基金會. 2013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等4位学术大师出任物理系顾问. 清華大學新聞. 2002年6月27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南方大学学院顾问团强大•楊振寧任學術顧問. 搜狐網. 2013年3月24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東莞理工學院東莞理工學院1990年籌辦 (PDF). 常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年5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李政道、楊振寧. 常識8寶箱. 2013年1月21日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简介,杨振宁的老婆. 中國歷史故事網. 2013年9月7日 [2018年7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2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杨振宁获聘澳门科大荣誉教授 接受特首会面(图). 中國新聞網. 2007年1月29日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169.0 169.1 1997年佛山历史大事记_《佛山市志1979-2002》. 中國歷史網. 2017年11月24日 [2018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2018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香港)).
- ^ 杨振宁—工作履历.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 2010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振寧. 國立交通大學. 2015年 [2019年6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中文(臺灣)).
- ^ 名譽理學博士:楊振寧先生.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 2018年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臺灣)).
- ^ 榮譽博士及榮譽大學院士. 香港浸會大學. 2016年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8日) (中文(香港)).
- ^ 科大舉行第十屆學位頒授典禮 (pdf). 香港科技大學. 2002年11月8日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香港)).
- ^ 楊振寧博士獲頒臺大名譽理學博士 演講美與物理學. 國立台灣大學. 2015年3月30日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臺灣)).
- ^ 楊振寧獲澳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趙偉:四位一體教育模式最佳表現. 澳門大學. 2015年3月31日 [2018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8月3日) (中文(香港)).
- ^ 楊振寧演講:美與物理學.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 2015-03-19 [2015-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臺灣)).
- ^ 20150319 物理大師楊振寧院士 科普講座 美與物理學. 臺北市. 2015年3月19日 [2015年5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臺灣)).
- ^ 2000年:楊振寧校友. 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 2018年 [2018年7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臺灣)).
- ^ 王荣刘玉浦白天为深圳第四批荣誉市民颁发荣誉证章. 深圳政府在線. 2011年11月23日 [2018年7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吳致遠; 梁國釗. 关于杨振宁再获诺贝尔奖问题的一种异众观点.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0年, (1) (中文(中國大陸)).
- ^ 朱氏感言:别把大脑当容器. 海南日報(轉載是自人民網). 2008年12月17日: 013版 [2016年12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因為朱棣文的數學也非常出色,物理和數學最後折中成一個理論物理的方向。這時候,他的英雄是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以及當代偉人費曼、蓋爾曼、楊振寧和李政道。
- ^ 吳學東; 梁國釗. 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溫儒敏 (本冊主編), 朱於國 (責任編輯), 王本華 (審稿), 黃成穩 (審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 2005: 141-153. ISBN 9787107187148 (中文(中國大陸)).
來源
- 劉鑫炎 (編輯) (編). 杨振宁列传:老夫聊发少年狂. 搜狐人物 (118期). 2005年9月17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傑拉德·特·胡夫特 (主編) (編). 杨-米尔斯理论50年. 回顧與展望叢書 1. 中國科學出版社. 2007 [2005]. ISBN 9787030197559 (中文(中國大陸)).
延伸閱讀
- 阿同. 〈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青年文摘》. 北京市朝陽區: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09-01: 30–31. ISBN 978-7-5006-6472-7.
- Sutherland, Bill, Beautiful Model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2012-09-22], ISBN 978-981-238-85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6) (英語)
- Wilson, Robin; Gray, Jeremy, Mathematical Conversations: Selections from 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Springer, 2001 [2015-05-17], ISBN 978-03879868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英語)
- 杨振宁昆明忆求学时光 与学生谈人生谈家庭. 中國新聞網; 網易新聞 (轉載網站). 王曉易_NE0011 (網易責任編輯). 2013年10月15日 [2018年4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5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文君 (編輯). 李政道、杨振宁获诺奖50周年 谁走的更远?. 人民網科技頻道 (特別策劃). 2007年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杨振宁和莫言北大对话,好一场斗智斗勇. 佛山在線 (《佛山日報》官方網站). 2017年3月1日 [2018年9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陳曉楠 (主持人). 杨振宁回忆与毛泽东、周恩来交往的轶事. 中新網; 鳳凰網資訊 (轉載網站). 2009年8月20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馬麗 (責任編輯) (編). 网友热评:杨振宁称《易经》阻碍科学启蒙. 人民網科技聚焦. 2004年9月24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李永軍. 吳京昴_NN9381 (責任編輯) , 編. 杨振宁回忆与爱因斯坦的谈话:听不懂他在讲什么. 文史e家; 網易 (轉載網站). 2017年7月16日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2月1日) (中文(中國大陸)).
- 楊振寧.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一). 新清華. 2012年6月8日, (1883) [2019年1月3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7日) (中文(中國大陸)).
- 楊振寧. 杨振宁: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1971年9月21日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演讲. Published on 2009-08-24 21:38.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愛思想網(http://www.aisixiang.com). 1980 [2024-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1) (中文).
外部連結
- 杨振宁院士简介. 中國科學院.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Chen Ning Yang, 楊振寧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 C.N. Yang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YITP). 石溪大學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官網首頁.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英語).
- 《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楊振寧(英文)
- 楊振寧在數學譜系計畫的資料。
- 楊振寧 at Goodreads
- 我的学习经历 (視頻). 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 [2018年4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香港)).
- YouTube上的C. N. Yang: Stony Brook Masters Series(英文)
- 楊振寧. 清华大学普通物理 (共30讲). 嗶哩嗶哩. 2014年4月26日 [2018年5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2日) (中文及英語).
- 楊振寧. 大先生杨振宁. 嗶哩嗶哩. 2014年4月26日 [2018年5月3日] (中文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