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曰垓
李曰垓(1881年3月4日—1944年2月13日),字子暢(又作子鬯、梓暢),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水碓村人,中國民主革命家、學者,辛亥革命及護國戰爭元老。[1]
李曰垓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81年3月4日(農曆二月五日) 清朝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水碓村 |
逝世 | 1944年2月13日 中華民國雲南省昆明 | (62歲)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雲南高等學堂 京師大學堂 |
職業 | 中國民主革命家 中國學者 |
親屬 | 李生莊 艾思奇 |
代表作
|
生平
清朝經歷
李曰垓7歲開蒙,9歲師從寸佐庭,11歲通讀《資治通鑑》,14歲中秀才。1903年,李曰垓考入新開辦的昆明雲南高等學堂第1期,師從陳榮昌(時任雲南高等學堂總教習兼全省學務處總參議)。李曰垓和同學羅佩金、趙伸等人為好友。他們組成了一個秘密小組,宣傳時政。他們還從雲南省外置辦了《訄書》、《革命軍》、《新湖南》等書刊,秘密傳閱。李曰垓還曾向清廷上書,陳述滇緬邊務,提出籌邊意見。[2]
1904年,李曰垓自雲南高等學堂畢業。經陳榮昌提名,雲南巡撫林紹年向清廷呈報,李曰垓乃赴北京參加京師大學堂考試。[2]1905年,李曰垓考入京師大學堂經濟特科。1909年,自京師大學堂畢業後,被任命為總理永順普鎮沿邊學務中書科中書。[1]回雲南時,李曰垓途經香港以及緬甸仰光,在仰光經黃興、李德賢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並接受了中國同盟會仰光支部策划起義之任務。[2]返回雲南後,李曰垓興辦教育,並宣傳革命思想,任內共開辦了128所「土民簡易識字學塾」,學生共計3974人(分別來自26個民族)。[1]
1910年末,雲貴總督委任李曰垓為雲南省第三中學堂監督。1911年,李曰垓赴蒙自籌辦雲南省立第三模範中學(即蒙自一中的前身)並出任首任校長[3]。李曰垓隨即以蒙自為據點,秘密策動民間武裝及清軍。在這裡,他同臨安(今建水)駐軍首領、中國同盟會會員趙又新以及士紳朱朝瑛等人來往。[1][2]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隨後,李曰垓參與領導了辛亥滇南起義。[1]11月1日,李曰垓、朱朝瑛、第75標教官趙又新等在臨安以趙又新所在的第75標為主,發動軍政人員,於當天晚間策劃臨安起義,11月12日晨占領臨安。後來,革命軍擊退了蒙自關道龔心湛的進攻。11月16日,蔡鍔派羅佩金率部自雲南省城昆明來到蒙自,同朱朝瑛、趙復祥、李曰垓等人共同安定局面,滇南光復。[2]
1911年11月3日,雲南軍政府成立,蔡鍔任都督,李根源任軍政部長,李曰垓任軍政部次長。1912年5月,李曰垓改任民政司司長。[2]
中華民國初年,大總統袁世凱擬派西藏宣慰使,命各省推薦人選。雲南都督蔡鍔、民政長羅佩金聯名發電報稱:「北京大總統國務院鈞鑒:午密五月巧號敬電,敬悉派員入藏宣慰關係邊局甚鋸,允宜慎選其人,茲查有現任滇南觀察使李曰垓,學識閎通,經驗尤富,自光復以來歷任軍政部次長、民政司長等職,處常臨變悉協機宜,堪以勝任宣慰使之職,請查核任命」,「並由中央電知達賴」。中央政府照准,任命李曰垓為西藏宣慰使,但因經費及其他原因而未履任。[2]
此時,唐繼堯繼任雲南都督,李曰垓兼任司法司司長。[2]1914年5月,北京政府頒布《省官制》,將各省民政長改為巡按使。唐繼堯借《省官制》調整任職之機,將李曰垓改任雲南墾務總辦。[2]
護國戰爭
1915年,袁世凱逐步抓緊稱帝。曾任雲南軍都督府民政司長兼司法司長的李曰垓對此強烈反對。當時,雲南軍界及政界的反袁世凱人士秘密組織了多個小組,分別謀劃反袁,但相互之間沒有聯繫。李曰垓同原來同為中國同盟會會員的黃毓成、趙復祥在一個小組內討論。羅佩金、顧品珍、鄧泰中、楊蓁、董鴻勛、呂志伊等人在其他組討論。李文漢、田鍾谷、金漢鼎等人則每周日赴景虹街的杜韓甫家中討論。1915年8月間,籌安會成立的消息傳至雲南,遭到雲南輿論公開反對,特別是《覺報》明確反對帝制。同時,軍界人士也秘密籌備武裝討袁。[2]
起初,雲南將軍唐繼堯持觀望態度,後迫於形勢,宣布在10月下旬於昆明五華山都督府所在地召開會議,即所謂反對帝制、贊成共和的「國體投票」。與會者很多,袁世凱派駐滇代表李南彬到會。會議開始後,唐繼堯請大家發言,李曰垓發言稱:「贊成共和贊成帝制,三言兩語即可決定,時至今日,無復討論餘地,請付表決。」大家表決一致贊成共和。會後,李曰垓、羅佩金、顧品珍、呂天民、董鴻勛等談話,才知道各自都有秘密小組。他們綜合了各秘密小組的意見,由步兵團長董鴻勛會見唐繼堯,聲稱如不立即討袁,則「先解決雲南局面」。唐繼堯於10月底同意舉行反袁起義。[2]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人在雲南發動護國起義,發出「通告全國宣布獨立請同申義舉之有電」,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開始了護國戰爭。雲南護國起義前後,所發通告多由李曰垓撰寫。此次行動中使用的「護國」二字,就是由李曰垓擬定、蔡鍔批准使用的。雲南宣告獨立後,唐繼堯、蔡鍔等人請李曰垓出任民政長,李曰垓則要求從軍。護國軍總司令部成立後,蔡鍔任護國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李曰垓任秘書長,隨軍赴四川作戰。1917年,唐繼堯任滇川黔靖國軍總司令,李曰垓任參贊,隨軍入四川。[2]
離開雲南
蔡鍔因喉疾而赴日本治療後,李曰垓同唐繼堯因政見不合而決裂,李曰垓流亡香港、上海、蘇州,共六、七年。其間,李曰垓曾在蘇州同章太炎研究國學。[2]
1919年,李曰垓作為廣州護法軍政府代表,同北京政府議和,但因段祺瑞阻撓,議和未果。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組織大元帥府,李曰垓任大元帥府駐香港代表,負責同各個地方實力派進行聯繫,以支援孫中山領導的北伐。[2]
滇西殖邊
1928年,李曰垓在經過大病之後的恢復中,自上海回到昆明。此後,他對唐繼堯當政時對護國戰爭的不實宣傳進行了澄清。[2]
1929年,李曰垓出任雲南第一殖邊督辦,在騰衝設置督辦公署,統轄滇西大部地區。李曰垓任該職近10年,任內大力修築公路、開發礦產、興修水利、興辦教育、勘定邊界。1930年,李曰垓寫出《滇緬界務說略並圖》一書。[1]
1931年,騰衝緬箐鄉有近10萬畝荒地,因缺水而荒蕪,李曰垓召鄉紳出資成立了利生墾務公司,準備從魁甸鄉引河水到緬箐鄉用於灌溉。在緬箐鄉與魁甸鄉之間,有一座小山,需要開挖隧道。工程經過5年,終因資金匱乏而終止。李曰垓受到很大打擊。[1]
1944年,李曰垓逝世。[1]
家庭
- 父:李德潤[2]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牛锐,“李氏三俊杰”的非凡人生,人民网,2010年04月02日. [2012年1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17日).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李曰垓:“一支笔”在护国前后,中国青年网,2011-12-02. [201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1).
- ^ 蒙自第一高级中学-机构主页. www.gdzz114.com.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