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勵紱(英語:Li Fu Lee,1904年5月3日—1985年)是一名中國工程師與教師,她是第一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 的中國女性。當時如《波士頓環球報》,《科技新時代》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內的許多媒體都對她的入學進行了報導。她以中國女學生的身份和主修電氣工程專業而聞名。根據《波士頓環球報》的報導,當時的電氣工程專業本科生中公認最難的專業。她是1929年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25名女性之一,也是第一批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電氣工程理學學士學位的女性之一[a]

李勵紱
李勵紱
李勵紱於192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台實驗站
出生(1904-05-03)1904年5月3日
 清朝 直隸
逝世未知
母校
  • 國立技術學校(學士)
  • 麻省理工學院(學士)
職業
  • 工程師
  • 教師
知名於首位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女性
配偶關東
兒女4
漢語名稱
正體字
簡化字

生平

 
李勵紱和關東在去麻省理工學院之前, 1925

李勵紱,1904年5月3日生於河北[1][2]。她是漢族人,嫁給了出身於滿族顯赫家族的關東。1925 年,關東在麻省理工學院(MIT) 攻讀電機工程[3]。 在學習期間,他決定讓李勵紱也去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於是回國與李勵紱在9月舉行婚禮和度蜜月後不久,一同搬到了美國[1]。他們登上麥金萊總統號,從上海啟程前往西雅圖[1]。同年,他們到達後不久,李勵紱開始讀於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專業[4][5]李勵紱和關東分別於1929年和1927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電氣工程理學學士學位。[1][6]

 
波士頓環球報李勵紱的報導,1925 年 10 月 20 日

許多媒體報導了李勵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1],其中包括波士頓環球報該報在1925年10月20日刊登了一張她的照片[1][4]稱她是麻省理工學院當年「最有趣的學生」,「關夫人身著古樸而東方的服裝,在學院的走廊里顯得格外引人注目。」[4]美國其他報紙也報導了這個故事[1]

李勵紱因是一名中國女性而聞名[1]。 1925年,《中國學生月刊》稱她「可能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個在這個國家學習工程的中國女學生」[1][5]。 1926年2月,《科技新時代》發表了一篇關於她的文章。李勵紱的入學是中國婦女權利進步的標誌[1],說:「至少有一個中國人 [關東] 相信那名女性應該在家庭之外和家庭之中都有一席之地。」[1][3]同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重新刊登了李在《波士頓環球報》上首次發表的照片,並指出她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夫妻」[1][7]

李勵紱還因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電氣工程而聞名,這在當時被認為特別具有挑戰性。 《中國學生月刊》稱,「她在久負盛名的『難』院校選擇『最難課程』,當然是劃時代的。」[1][5]《波士頓環球報》稱,「她所修的電氣工程課程被所有本科生認為是該學院最難的課程。」[4]據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男學生指出,她「註冊的課程難度更大 ...超過99%的學生。」[1][4]她選修了物理學課,而物理課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最難的科目之一」[4]

《波士頓環球報》稱,李勵紱對她的學業很投入[1]。她「展現出十分勤奮的面貌」,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學位」。她在課堂上「非常專心」,在筆記本上記錄了「幾乎所有老師說的」,而且她總是按時完成作業[4]

1925年9月,在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後不久,李勵紱被選為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學生俱樂部社會委員會主席。[5][8]她是俱樂部的第一位女性,當時也是唯一一位女性[8]《波士頓環球報》稱她「對麻省理工學院的女學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們幫助李勵紱提高了英語知識。據報導,她在家學習並為關東做家務。關東每天背著她的書包送她上下課[1][4]。據說李勵紱對電子通信特別感興趣[5]

 
李勵紱和關東一家,攝於中國

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人們對李勵紱的職業生涯知之甚少。[9]回到中國後,李勵紱成為一名工程師並在大學任教。 [1]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她和家人去往台灣,在那裡獲得了政府職位。[1]她和她的家人隨後返回了美國。[1]

影響

李勵紱是 1877 年至 1931 年間唯一一位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中國女性[1][7]她是 1929 年畢業的 25 名女性之一,她是第一批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電氣工程理學學士學位的女性之一[1]。 2017 年麻省理工學院為了紀念 1877 年第一位中國學生入學的 140 周年,舉辦了名為「中國走向科技:1877-1931」的展覽,其中介紹了 李勵紱[1][10][11]。展覽的增刊《中國來到麻省理工學院》 [10]網站上有一篇關於她的文章稱她「是女性的先驅,不僅在中國,在美國也是如此」[1]。 Chowdhury (2022) 指出,儘管學習科學和工程的女性在中國變得司空見慣,並且缺乏女性榜樣可能不再是一個問題[b],「李勵紱的故事仍然具有代表性,可以作為這個趨勢的開端。」[9]

參見

  • 李敏華– 1948 年成為第一位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博士學位的女性

注釋

  1. ^ The first woman was Helen Williams Hardy Blackwell, who graduated in 1924.[1]
  2. ^ By the mid-1900s, two decades after Lee's graduation from MIT, China had hundreds of women engineers.[9] Chowdhury (2022) cited Chu-yuan Cheng, who said:

    in Anshan, which was China's leading steel center, more than 600 women engineers, designers and technicians—all post-1949 graduates—were working in metallurgical, steel-rolling, power-generating, machine-building, and mining departments. Substantial numbers of women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also worked in the railroad system. Women civi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s served in railroa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s as well as rolling stock plants.[9]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925: The First Chinese Woman Student at MIT. China Comes to MIT. [8 March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8 March 2023). 
  2. ^ Bever 1976
  3.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Chinese Wife at Technology Strives for Hardest Degree. Boston Evening Globe CVIII (112). October 20, 1925 [8 March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8). 
  4. ^ 5.0 5.1 5.2 5.3 5.4 Personal News. The Chinese Students' Monthly XXI (2). December 1925: 83 [11 March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5.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ese Students Directory 1931
  6. ^ 7.0 7.1 The Past Month. The Technology Review XXVIII (4) (Concord, N.H.: The Rumford Press). February 1926: 193 [8 March 2023]. 
  7. ^ 8.0 8.1 M. I. T.. The Chinese Students' Monthly XXI (2). December 1925: 77 [11 March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8. ^ 9.0 9.1 9.2 9.3 Chowdhury 2022
  9. ^ 10.0 10.1 About. China Comes to MIT. [9 March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9 March 2023). 
  10. ^ China Comes to Tech: 1877–1931. MIT Libraries. [9 March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9 March 2023). 

書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