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豐港
後豐港,又作「后豐港」,古稱「洪門港」,為金門西岸的小漁村。位處水頭之北,夏墅(或作「下市」)之南,賢厝之西。行政劃分上隸屬金門縣金城鎮金水里,全村現有五十多戶居民,總人口約三、五百人。
歷史淵源
後豐港為一閩南傳統聚落,主要以洪姓居民組成,明末清初輔佐鄭成功與鄭經父子的武將洪旭,即出生於此村。[註 1]當地人稱洪旭為「洪伯爺」(或作「洪伯牙乃閩南語稱謂」),因洪旭曾受隆武帝封為「忠振伯」之故也。出身此村的人士以洪旭所居之官位最為顯嚇,洪旭遺留給村民的軼事,最為後世子孫津津樂道。相傳洪旭曾將金銀珠寶藏於「十八石窖」,並留下「大水淹不著,小水淹三尺」的謎語,但後世子孫至今無人可破解。
地理環境
昔日,金門從事近海捕魚者眾,後豐港原是一靠海聚落,因避風效果良好,古崗村、后湖村漁民經常將船隻停泊於此村海邊,為數可達數十艘。後因經濟型態轉型,務農、捕魚者銳減,現海邊船隻已不多見。後豐港海邊的潮間帶盛產豐富的貝類、蝦蟹、海菜、鱟,是此村許多村民及附近村民的經濟來源之一。
後因防波堤的興建及水頭商港的擴建,填土工程使得海岸線向外延伸,後豐港現已非緊臨海灣,而工程也造成破壞當地潮間帶的生態,使得海產大為縮減,目前僅有海菜、貝類及幼隻的鱟較為常見。[1]
宗教信仰
此村的信仰中心為「洪氏宗祠」及「來鳳宮」。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來鳳宮的王爺建醮是此村的傳統。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期間,洪氏宗祠有盛大的祭祀活動。另有「愛國將軍廟」及「萬聖公媽廟」,亦為信奉之對象。目前此村設有「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為聯絡村民舉辦活動之主要窗口。
海外移民
相關資料
1.洪文章著。《金門縣後豊誌─洪門港燒酒矸》。金門:金門縣立文化中心,2003。
2.洪文章著。《後豊港的海田雲夫》。金門:金門縣政府府,2004。
3.洪德舜著。《尋找後豊港》。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6。